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1)


 

“相信刚从Windows系统跳到Mac的新手,初次接触Mac一定都觉得很不习惯,因为许多基本常用的功能在操作上却大不相同。本篇文章将介绍Mac档案管理的结构,以及如何用Mac Finder管理电脑上的档案资料~”

 
在 Windows 上,我们如果要找到自己的档案会用「档案总管」或是「我的电脑」(老实说我一直不懂两个差在哪)。不过在Mac 上,除非你灌了第三方的档案管理软体(像是TotalFinder 之类的),否则预设上都是直接使用内建的Finder(就是上图那个标志)来管理你电脑中的所有资料。不过 Finder 由于使用逻辑跟 Windows 档案总管不太一样,因此很多人 Mac 买了好久还是搞不太清楚到底 Finder 要怎么用 …

除了 Finder 操作上天生跟档案总管不同之外,Mac「普遍不分割硬碟(Windows 通常会有 C/D 两槽)」这件事情也对初次进入的使用者来说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将以两三篇的篇幅,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底 Finder 要怎么操作、以及 Mac 到底是用什么样的逻辑来管理你的资料。这样 … 至少能让大家更了解自己的东西到底放在哪里吧!


上图是 Finder 的视窗,这个视窗从 OS X 发表以来除了长相以及一些小功能之外就几乎没什么变过(OS 9 以前长得不太一样)。因此除非下一版 Mac 突然把 Finder 砍掉了,否则基本上你一次搞懂 Finder 到底在干嘛之后就不用再学习这件事情了。

一般来说,除非你帮你的电脑装了双硬碟、或是用可以装好几颗硬碟的旧版 Mac Pro,否则一般人的电脑都只会有一颗实体硬碟。在 Windows 上一般人都会习惯帮这颗硬碟做分割,但在 Mac 上却不流行这么做!

很多人或许会担心要是系统挂掉了重灌会把资料全部洗掉,不过除非你的硬碟真的完全爆掉(如果真这样那你有分割也没用啦)且又没有做TimeMachine,不然要真的让你电脑中的资料完全消失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注:Mac 除非用了格式化重灌,否则单纯重灌的话可以选择把原来的使用者资料封存起来而不要整个砍掉的安装选项


上图:如果你看不到上面的小字,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跳到大图,或是点击这里跳到大图

Mac 的档案分层其实很单纯,就是如上图这样的四层结构。除非你是很进阶的使用者,否则一般都只会用到家目录以后的资料夹,在家目录上层的「系统资料夹」、「实体硬碟」两层通常是你是不会去动到他的!且这两个地方的资料夹如果要变更都需要输入使用者密码(获得最高权限),因此要去误删他们 … 其实也不太容易。唯一你有可能天天存取但又不是使用者资料夹的也就只有「应用程式」而已。

上面的图片已经有针对每一层做说明了,所以每一层的关联与用途请自己看图片吧!

这里我想再说一下「硬碟分割」这件事。上图的档案管理逻辑看起来好像是 Mac 独有,其实并不然。如果你曾经看过Windows 电脑的C 槽,会发现里面也有个资料夹叫「My Document」且包含了上图中「家目录」里面的所有资料夹,大部分的应用程式也都会自动指向这个资料夹。

但不知为何在Windows 上存取「My Document」步骤(要开好几次资料夹)特别烦琐、且不像Mac 这样在侧边栏预设一般使用者会用到的捷径… 大概是因为这样才需要分割磁碟好方便自己管理资料吧?

(不过也可能是方便重灌就是了,毕竟 Windows 可不像 Mac 有内建 TimeMachine 可用)

刚买回来的 Mac 开机之后 Finder 通常都长得如上图这样,如果你是「资深」Mac 使用者应该会觉得好像哪里怪怪的吧?不知从何时开始,Finder 预设不再显示视窗中的最下方资讯栏位,因此不再会显示剩余空间、资料数量、放大缩小预览图等资讯与功能。不过这功能并没有被砍掉,只是「预设不显示」而已。请直接按键盘快捷键「command + /」把他叫出来吧!我们下一张图片就会介绍到了!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一):图像

图像是用来管理照片、预览文件最方便的显示模式。只要档案是 Mac 支援预览的格式,就可以直接显示如上图这样的图像预览。这种图像预览不管是文件、图片、影片等都可以直接显示,你也可以直接用右下角的拖拉条改变预览图示的大小,方便你检视所有的档案。

另外,如果你的电脑比较老、或是还在用传统硬碟,那么如果图档很大的话就会需要等一下下才能全部建立预览图示(初次预览该资料夹的时候),但新的Mac 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啦~

注:如果是影片/音乐的话可以直接点上面的播放图示播放;文件则可以按图示上的箭头翻页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二):列表

列表适合用来在一大堆资料夹中快速找资料。这个模式操作起来就像上图这样,你只要点击资料夹左侧的三角形,就能把该资料夹展开。这个模式非常适合在你不清楚档案放在哪个资料夹时快速展开所有资料夹使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同时选择不同资料夹的档案。至于要把资料夹收起来就只要再点一次三角形即可。

注:只要同时展开多个资料夹,再按着「command」并点选你要的档案,就可以同时选取不同资料夹中的多个档案了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三):直栏

直栏开启资料夹的方式非常单纯,就是你点那资料夹、旁边就会显示那个资料夹里面的所有资料;如果你再点击「资料夹中的资料夹」,就会在右边的直栏里继续显示下一个资料夹中的所有资料夹,直到没有下一层资料夹为止。这个功能是我最常用的显示模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的在每一层资料夹中找到档案(前提是你要记得你放在哪一个「根」资料夹),且这个模式的档案排序(像是依照档案名称、时间排列)比较明确。

另外,这么模式如果你选择的不是资料夹而是图片、影片、文件之类的档案,那么最右边就会显示该档案的预览图示。如果你的 Finder 视窗开得够大,里面预览出的图示甚至可以直接让你翻页看文件而不用开档案喔!非常方便~(当然你萤幕也得够大才行)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四):CoverFlow

CoverFlow 其实原本是 iTunes 里面用来选择专辑的一个模式(用来翻专辑封面),甚至连 iPod 里面都有这个功能。结果更新来更新去,iTunes 里面的CoverFlow 被砍掉了,反而后来才加入的Finder 版CoverFlow 被留了下来… 这个功能其实应该要算是列表与CoverFlow 的综合体:上半部是会随着选取档案而滑动的大图预览、下面则是跟列表一样(但少了展开资料夹功能)的档案列表。

使用者可以调整预览与档案列表视窗的大小,只要把滑鼠放在两者之间的界线就可以拉动了。其实这功能在我看来其实除了酷炫之外一无是处,因为你要大预览图可以用「图像」、想要更大的单一档案预览可以用「直栏」、想要档案列表可以用「列表」,我完全看不出CoverFlow 的意义在哪(所以我也没用过)。不过我倒是很常看到女生用这个功能,大概被留下来就是因为 … 他看起来很酷炫吧?

Finder 新功能:标签页

Finder 一直被攻击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没有标签页。所谓标签页就是像网页浏览器那样,可以在同一个视窗里打开好几个不同的分页子视窗,让你可以在单一视窗中开启好几个网页而不需切换视窗。过去 Finder 没有标签页,因此很多使用者会改用 TotalFinder 等第三方档案管理软体来取代 Finder。

不过从 10.9 Mavericks 之后 Finder 就把这个很多人想要的功能给写进来了,所以现在只要在 Finder 视窗上按下「command+t(跟网页浏览器一样)」就可以开启新的分页了。

只是我还是不懂为什么要有这功能就是了,在我看来开两个 Finder 视窗还比较实际一点。

说完了 Finder 的基本操作,相信大家应该对 Finder 都有更深的认识且不再害怕「搞不清楚自己的 Mac 档案怎么储存」了吧?不过如果你再看完上面这些介绍、也搞清楚 Mac 档案结构长什么样之后,还是常常找不到你的档案 … 那就用 Spotlight 吧!只要按下快捷键「ctrl+空白键」就可以叫出这个只要关键字就能瞬间找到档案的好用功能啦!

注:我发现好多人资料根本不分类,一律全放在桌面上,然后桌面放满了就开个资料夹通通收起来… 接着继续放桌面,等满了再开一个资料夹收起来(包含前一个「资料夹」),再不断循环下去… 这样找不到资料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Mac 入门特辑: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很多刚从Windows系统跳到Mac的新手,在视窗操作与定义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一开始都不太能适应Mac的操作方式,所以本篇文章将介绍Mac视窗最基本的红绿灯功能,以及从操作习惯差异大的「视窗最大化、视窗关闭」这两点,来了解Mac的视窗管理是如何操作的~”

 
每一次我在大学讲「数位出版实作」之前,一定要先带学生熟悉一下 Mac 介面。而其中第一个要教的就是「Mac 的视窗管理逻辑」。

「视窗管理逻辑」好像很厉害,但其实说穿了就是「Mac 关视窗不等于关程式」这件事。一般从Windows 跳过来的使用者都会很习惯三件事:第一、关掉视窗就等于把程式关掉;第二、不要用视窗的时候缩小就好;第三、视窗可以「全萤幕最大化」。这三件事情在 Mac 尚有截然不同的定义,导致许多使用者在甫跳进 Mac 时都会出现一些「Mac 好难用啊」或是「Mac 视窗管理超烂」之类的评语。

老实说,从我的角度来看,Windows 的视窗管理才难用好吗?

总而言之呢!不管你觉得 Mac 的视窗管理怎么样,反正你都跳进来了,就好好认真地了解一下到底 Mac 地视窗管理逻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这些管理逻辑可是从古早古早黑白 Macintosh 时代留下来的传统喔!

在所有的Mac 视窗上都可以看到如上图左上角的红绿灯,这三个按钮如今分别代表:绿色=> 视窗「全萤幕」、黄色=&gt ; 视窗缩小到Dock、红色=> 关闭「视窗」。这三个按钮各自都有相对应的快捷键,我把它放在「注 2」里面,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三个按钮建构了 Mac 系统的使用者体验,所有的视窗管理逻辑都是从这三个按钮出发的!因此只要搞懂这三个按钮在干些什么,基本上你在操作 Mac 视窗上就没有问题啦!

注 1:我特别强调「如今代表」,因为以前绿色按钮代表的是视窗最大化,而不是视窗「全萤幕」,是最近系统更新的时候才改掉的

注 2:红色关闭视窗(Command+W)、绿色全萤幕(Ctrl+Command+F)、黄色视窗缩小到 Dock(Command+M)

Windows 习惯大冲突(一):视窗最大化

在 Windows 上如果我们希望视窗能够填满整个萤幕,那么就是按视窗右上角的「方格」按钮。但到了 Mac 上,视窗就没有「视窗最大化」这个选项了!这个问题造成多数Windows 使用者转换过来时的困扰,因为在过去Mac 视窗只有「最适化」选项,也就是只针对视窗内容大小做最适调整,例如你的网页如上图那样窄窄的,那么按下绿色按钮之后并不会让视窗填满整个萤幕,反而会把视窗缩小,变成「只刚刚好能显示网页的宽度与高度」。

这个「奇怪」的逻辑在 Mac 使用者眼中习以为常,对于 Windows 使用者却成为非常不友善的设计。在 Mac 介面设计的观念里,视窗大小只需要「刚刚好使用」就可以了,因此 Mac 里面充满各种迷你视窗的程式(例如计算机)。这样的设计让 Mac 能更加活用闲置的萤幕空间,也因此才会有了以选视窗为基本概念的视窗管理机制「Mission Control」。不过这个「萤幕最适化」的设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被苹果放弃了,改成「全萤幕」,如下图这样:

原先按下绿色按钮之后,视窗就会依照视窗内容调整大小。但现在新的Mac 系统却改成「全萤幕」,也就是说,只要你按下绿色的按钮,你当下使用的程式就会像iPad 那样填满整个萤幕,连最上方的工具列、放一堆程式的Dock 等等都会消失。为什么要这样?其实我也不清楚,不过从 Mac 不断的想让各种程式都能像 iPad、iPhone 那样一开启就全萤幕来看 … 大概这也是把 OS X 跟 iOS 统合的一招吧?不过这样的设计对于小萤幕的 MacBook Air 11 吋、New MacBook 来说还算满好用的就是了。

注:要退出全萤幕模式只要再按一次快捷键(Ctrl+Command+F) 或是把游标移到萤幕最上方让工具列出现、再点击绿色按钮就可以了。

视窗缩小到 Dock 上

视窗左上角红绿灯中的「黄灯」的功能就如上图这样,按了就会用一个非常酷炫、像是神灯精灵的动画把视窗缩小到Dock 上,有点像是Windows 把视窗收到工作列上的那种感觉。不过有别于 Windows 缩小之后只剩下程式名称跟小图示的做法,Mac OS X从十多年前开始,缩小之后的画面就是如下图这样:

有没有超酷炫!居然缩小之后还是一个视窗呢!而且不只缩小之后是个视窗缩图,如果里面在播影片的话还会继续播放呢!

这个功能就跟先前我介绍的视窗管理机制「Exposé(Mission Control 的前身)」一样,都是早期被拿来炫耀「Mac 绘图功能很强」的功能之一。不过在你熟悉 Mission Control 的使用之后,你就会发现 Mac 就算一堆视窗叠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Exposé 让Mac 使用者大多不会管视窗怎么叠在一起,反正按一下Mission Control 或是Command+Tab 这个程式切换快捷键就能把被藏在最后面的视窗找出来,导致Mac 使用者根本不会想要把视窗收起来(至少我从没看过有人去用这功能)。

这样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这功能到底要干嘛啊」了吧?因为把视窗缩小不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还必须等待那看来很炫但实际没有意义的动画跑完(按着Shift 还会变成慢动作喔!)… 到底为什么要保留视窗缩小而不是把那个按钮改成「视窗最适化」来维持老Mac 使用者的习惯呢?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只能说要是这么容易就搞懂,他就不是苹果了啦!

Windows 习惯大冲突(二):关视窗不等于关程式

为什么上面显示 Safari,可是视窗显示的却是 Lightroom?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来自 Windows 的新朋友。在 Windows 上,一般来说只要你关掉视窗,就意味着你把整个程式都关掉了。不过在Mac 上就不同了,就跟视窗有没有最大化根本不重要(Mac 设计逻辑)一样,你「有没有视窗存在桌面上」跟你「程式到底是不是还开着」一点关联性也没有。常常你会发现即使你把程式的所有视窗都按红色按钮(或是快捷键Command+W)都关掉了,结果上面还是显示着该程式的名字,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程式根本还没关掉!

关掉程式与关掉视窗在 Mac 上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连快捷键都有不同。关掉视窗的快捷键是「Command+W」(W = windows 视窗),而关掉整个程式的快捷键则是「Command+Q」(Q = Quit 离开)。这两个差别就在于你到底有没有把整个程式关掉,当你想要藉由关掉程式来释放记忆体、或是某个程式需要整个重开才能让设定生效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Command+Q」把程式整个关掉才行!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知道哪個程式還開著、哪個已經關掉了呢?很簡單,只要像上圖這樣看你的 Dock,只要程式下面有個黑點的就是還開著、沒有黑點就表示已經整個關掉囉!非常簡單吧~

Mac 入門特輯: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相信许多的电脑工作者,都遇过需要同时开一堆视窗的时候,而本篇文章要介绍Mac电脑里可以很好管理这些视窗的一项功能「Mission Control」,它可以一键快速将所有视窗独立分散在萤幕上,让使用者很直觉地找到要切换的视窗在哪~”

 
在 Mac OS X 上一直有一个很好用的视窗管理功能,叫做「Mission Control」。这个功能不知道是宣传不力还是什么的,知道的人居然不多!其实 Mission Control 这个功能已经出现好久好久了,早在 2003 年的 Mac OS X 10.3 就已经有这个功能了,不过当时不叫 Mission Control,而是「Exposé」。想怀念一下当年的胖版贾伯斯可以看下面这个影片:


Exposé 在当时是非常炫的视窗管理机制,在2003 年电脑还不像现在这么流畅的年代,能够用非常流畅且迅速的方式把视窗快速散开且能「持续播放影片」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可以看看上面那则OS X 的发表影片,再回想一下你2003 年时电脑都在干麻… 想想也真的是颇神奇的。


上图:从 10.7 开始,苹果将视窗管理 Exposé 以及桌面管理 Space 合并,改叫「Mission Control」

后来这个视窗散开的功能也可以在Linux、Windows 等系统上看到,而在Mac 上也开始加入一些抄自Linux 的「多工作桌面」等功能(当时叫做Space),在你抄我、我抄你的互相竞争下,视窗与桌面管理功能越来越强大的OS X 索性把所有的视窗管理机制统合起来并从OS X 10.7 开始改称「Mission Control」。上图是当时贾伯斯在发表会上介绍 Mission Control 的画面,现在来看真的好怀念啊 …

注:Exposé 在 2003 年藉由 Mac OS X 系统的绘图引擎呈现流畅的操作动画以及影片持续播放等功能,常被用来充当「苹果绘图很强」的见证

Mission Control 操作模式承袭Exposé 以及Space,共有「显示所有视窗」、「显示单一程式所有视窗」、「显示桌面」、「切换不同工作桌面」、「显示DashBoard」等五个功能,这些功能都能透过电脑键盘的F1 ~ F15 (苹果原厂的全尺寸键盘有到F15)启用。

不过每一时期的苹果键盘、笔电的定义键盘都不一样,因此我建议直接从系统偏好设定来看对应的快捷键会比较方便。请直接点击电脑萤幕最左上角的苹果图案,选择「系统偏好设定」进入上面的视窗,再点击第一排左边数过来第四个的「Mission Control」。

在 Mission Control 的面板中可以看到相对应的键盘快捷键,你也可以针对你的习惯改变相对应的按键,即使用的不是苹果原厂键盘也是没问题的!至于前面说到的「多工作桌面管理」的切换介面包含在 Mission Control (显示所有视窗)里,等等会介绍。至于如果你要直接用键盘切换工作桌面,那么直接按 Ctrl + 方向键(左右)就可以了。

一、Mission Control —— 一次显示所有视窗

Mission Control 这功能似乎没有一个正式的中文名称,所以就别管他的中文名字啦!你只要记得它的功能是「显示所有视窗」就可以了。在你按下 Mission Control 的快捷键之后,就会如上图这样把所有视窗全部展开,同时在最上方也会显示你目前所开启的工作桌面,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所有视窗与桌面。

这个源自 Exposé 的功能其实是个非常「智慧」的管理机制,跟 Windows 那抄得四不像的翻页机制实在差太多太多了。首先Mission Control 会自动分类你的程式,再依据城市的视窗大小编排适当的排列位置,再把相同的程式视窗叠起来,当你因为开太多程式而开始找不到视窗的时候,这个功能就非常好用了!

不过这里一定会产生一个疑惑:同一个程式的视窗都叠在一起了这样还叫「智慧」?

这个问题苹果当然有想到!

只要你把你的游标移到你要看的那一堆视窗上,并在上面滚动滑鼠(就是让网页上下卷动的那种滚动),就可以如上图这样把视窗全部展开了。一般人大多不会在同一个程式上开超过十个视窗,所以展开之后基本上就能看到所有的画面了。但如果很不巧的你硬是开了太多视窗 … 那么还有一招,就是在视窗上面按键盘上的空白键,像下图这样:

就会像这样把你选中的视窗给放大啦!再按一下空白键就可以让他缩回去,这样就能让你轻松找到需要的那个视窗了。不过如果你的视窗真的开了太多,还可以用另一个更好用的方法:展开单一程式的所有视窗。

二、应用程式视窗 —— 展开同一程式的所有视窗

虽说一般人都不会在同一程式开太多视窗,不过程式设计毕竟还是要有应付各种极限使用的机制。因此 Mission Control 也保留了 Exposé 时期的「展开程式视窗」功能,也就像上图这样,一次把单一程式的所有视窗展开,就可以解决一堆视窗叠在一起导致找不到的问题了。至于系统怎么决定要展开哪个程式的视窗呢?你现在用的是哪个程式,按下快捷键之后就会直接展开该程式的所有视窗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同时播放好以个影片,用这个功能展开之后所有的影片都还是会持续播放,用来同时看好几部影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三、多工作视窗切换(Space)

Space 在Mac OS X 10.5 时还只是一个单一的功能,能让使用者不断新增新的桌面,并把不同的程式视窗放到新桌面里,避免在同一个画面里开太多程式导致找不到视窗的问题。从 10.7 功能开始,这个功能就被并入 Mission Control 里了,因此呼叫的快捷键就根本篇文章介绍的「一、Mission Control —— 一次显示所有视窗」一样,画面看起来也差不多。

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在开启Mission Control 介面后,就能看到所有的桌面都被排列在画面的最上方(我开了四个),你可以任意地把应用程式的视窗拖进该桌面中,让你可以把应用程式各自分类到同一个桌面中,避免同一个桌面塞进太多视窗的问题发生。

要新增桌面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视窗拖到画面上方「没有桌面」的位置,就会看到有一个新的桌面偷偷地从画面右边冒出来(上图右边有一个空白的桌面正在跑出来),放开滑鼠之后就能新增视窗啦!要关掉桌面也很简单,只要把游标放在任何一个桌面上久一点,就会出现一个「X」,点击之后就可以关掉了。

如果你希望一个视窗永久固定在某一个桌面上,例如「邮件一定要固定在第三个桌面上」,请直接在Dock(就是用来放应用程式图标的那排)的该应用程式上按滑鼠右键,选择「选项」 => 「指定到」,再选择你想要指定的桌面就可以了。这样以后只要你开启该应用程式,就会自动被倒到你指定的桌面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用程式叠在一起的问题发生了。

四、善用热点,就不再需要按快捷键了!


上图:热点设定在 Mission Control 面板中左下角的「热点」按键

Mission Control 有四个热点,分别位于萤幕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角落。这些热点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你预先设定好热点对应的功能,再把滑鼠移动到指定角落上就可以呼叫该功能啦!例如我把右上角设定为「桌面」,这样只要把滑鼠移动到萤幕右上角就能让所有视窗自动消失并显示桌面让你找东西,非常方便!

注一、如果 Mission Control 的系统快捷键设定对你来说不尽理想,你可以改用 BetterTouchTool 来设定这些快捷键,教学请看:教你如何使用BetterTouchTool ,自訂熱鍵Mac更好用~

注二、所有 Mission Control 快捷键只要跟着 Shift 按键一起按,就会出现很~有趣的效果噢!大家自己试试看吧~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公布Apple产品的美丑排行榜~你用的产品入榜了吗?


 

“大家都知道Apple是以操作性与设计感出名的公司,而国外网站就票选出10个Apple底下最美及5个最丑产品,在iMac 20 周年这天,来带大家看看Apple 历年来产品的美丑排行吧!虽然第一个发布的iMac–iMac G3没有入榜,但第二个iMac–iMac G4 有在最美排行名单内喔~很好奇你使用的产品有没有在榜上吗?就跟着本篇文章一同来看看这则有趣的消息~”

 
美丑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以注重设计感与美感为主要商品发展主轴的Apple 来说,设计出富有大部份大众都认定“美” 的商品是主要目标,但是仙人拍鼓有时错,跤步踏差啥人无,国外网站列出了Apple 推出至今的10 个最美商品以及最丑的5 个商品,美丑见仁见智,有趣就好。

10 个最美商品

1.Apple llc

在1984 年推出,并且以“可携带式” 当作卖点,主要是因为重量轻,是Snow White design language 中唯一一款白色机种(虽然看起来像浅灰色,但官方却称为白金色) ,上方的白色细条纹设计是为了通风;不能拆卸升级或更改内部主基本的功能,是为了要能拆箱立刻使用,希望能吸引第一次使用苹果系统的用户。

2.Macintosh Classic

苹果公司第一款个人电脑,于1990 年上市,价格相当低廉不到1,000 美金,矮矮胖胖的设计加上厚厚的圆角轮廓,使用偏棕色也偏灰色的塑料外壳,充满历史感却也成为经典,干净且一体成形的设计让这款电脑更加隽永。

3.Power Mac G3

G3 意思即为第三代,四个突出的圆形角有点像药盒子,半透明的设计减少了一般电脑给人的硬挺感与距离感,少了神秘多了想像是这款机器入选的原因之一。

4.eMate

从这台笔记型电脑可以看出当年苹果电脑对于设计的勇于尝试,透明磨砂机身以及类似苹果外观的造型,有点像贝壳也有点像女孩子的手提包,加上上方的提把(提把图请看这边)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其实有点太过幽默,打开后甚至有放笔的凹槽,却是许多终于铁果粉心中的梦幻逸品。

5.iMac G4

又称之为「台灯机」,在当年厚重萤幕当道的年代,如此薄的萤幕是很创新的设计,加上下面一颗大圆球,随意移动萤幕变成是很简单的事情,在许多人眼里这款商品就像是皮克斯里面的台灯一样活泼可爱惹人怜爱。

6.PowerBook G4

据说 G4 一推出就成了市面上最薄的笔记型电脑,可以从照片中看到萤幕真的非常薄,主要机壳由钛制成,所以也有人叫它 “TiBook”。

7.iPod

获得压倒性胜利让Apple 再度成为众人手中宠儿的就是iPod,以当时随身听的造型来说,iPod 非常简约设计感爆表,加上创新的触摸旋转控制钮,让购买iPod 的果粉愿意让它成为一辈子的收藏不愿售出。

8.Xserve

很少人记得 Apple 也曾经推出服务性质的相关周边商品,金属感十足的外壳加上简单设计让使用者感受特别良好。

9.iPhone 5

还有不少iPhone 5 还在服役中,有人说iPhone 4 才是无可取代的设计,但5 更轻薄更多人喜爱,最让国外网友喜欢的反而不是金色或银色款,而是全黑色版本。

10.New MacBook

荒谬般的薄度以及简约到夸张的设计,让人想都没想到笔电可以将功能集结到如此程度,但是还是要叮咛如果你要画图、设计的话这台很不适合你,打打字上上网的话倒是非常够用了。

 5 个最丑商品

1.Macintosh Color Classic

虽然这款电脑为彩色萤幕,但是因为外观不简洁,让每个突出的关节都异常突兀,国外网站甚至以 “被注射过量类固醇” 来形容这款机器。

2.Power Macintosh G3(All in One)

令人开心的是这款机器只限于教育机构使用,太多功能显示在前方让整个机器感觉很混乱,有人说这台电脑看起来就像是某颗臼齿XDDD

3.Performa 6400

乍看之下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看可以看到下面非常诡异的立脚,上面的设计也被形容为 “像海豚突出的额头”。

4.Apple Kayboard

这款键盘看起来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用久了就会发现许多脏污在透明外壳上特别醒目,如果你掉落的食物具有染色特性,透明的壳将会无法回复成崭新的模样,最后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头发面包屑或是其他令你惊奇的小礼物。 (而且这款键盘还相当难按)

5.iBook

非常富有两极化评论的一台笔记型电脑,在设计上虽然有绝大部份人喜欢它,但被评为最丑却不是因为外观,而是当时推出时主要是想要让人感受到大胆创新,却沦为轻浮、幼稚和古怪,让使用者会有一点自己很不专业的感受。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不论是Windows或Mac电脑,现在连用手机都要懂得如何安装应用程式与移除,而还不会安装移除程式的Mac新手看过来,本篇文章将介绍三种Mac安装程式的方式,以及Mac移除程式该怎么操作~”

 
Mac 电脑入门特辑的第一个主题是「Mac 如何安装程式」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题目。不过就我个人的观察发现,很多Mac 使用者的程式都是在店面购买的时候交给店员一次搞定,再加上绝大多数的使用者用的程式种类多不超过十种(网路、聊天、文书、看影片),因此很多使用者用了很久的Mac 电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帮自己的电脑安装程式。

在开始之前请记住 Mac 有三种安装程式方法:拖到资料夹(这最简单)、透过 Mac App Store、安装(有点像 Windows)。三种方法都搞懂之后,你就没有不会装的 App 啦! (暗黑破解版除外)

一、最简单的「直接拖进去就好」安装大法

OS X 一直存在着这个超简单、对 Windows 使用者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的安装方法。以上图的 Chrome 来说,就是这类程式的最好例子。首先点击网页中的「下载 Chrome」之后,就会自动帮你下载一个叫做「googlechrome.dmg」的档案,如下图:

在 OS X 的世界里,「.dmg」这种档案格式就好像 Windows 上常见的 .iso 光碟映像档,都属于可以包一堆档案进去、但你却不能任意读写的包装格式。打开下载回来的.dmg 档案之后,你就会看到如上图右边的画面,同时在Finder 上也会把这个.dmg 档案挂载起来,就好像你插一支随身碟或记忆卡到电脑上一样(连图案都长得差不多,而且会显示在桌面上)。

再来呢?

接下来就只要把视窗中(如上图右边)的那个应用程式(例如上图的 Google Chrome.app)拖到下面的应用程式资料夹捷径(蓝色资料夹图案)就可以了!当然你如果直接拖到Finder 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Mac 的程式并不需要特别指定安装位置(或存放位置),反正只要存在于可以读取的地方(甚至是随身碟上)都可以正常运行,只是统一放在「应用程式」这个资料夹比较方便找到而已。

把你要安装的程式拖到电脑之后就可以把刚刚挂载上去、长得像随身碟的东西给卸除啦!卸除方法就跟卸除随身碟或记忆卡一样,直接在上面按右键退出就可以让他从桌面上消失了!如果你希望你的应用程式能常驻在下方的 Dock 上,你也可以直接从应用程式资料夹中把他拖拉到 Dock 上放着,这样以后就可以随时点击它开启了。

二、直接从 Mac App Store 下载

iPhone / iPad 上有 App Store,在电脑上也有 Mac App Store 喔!在这里你可以透过与 iPhone 相同的 Apple ID 向苹果购买你想要的 App(当然也有免费的),就跟你在 iPhone 上的操作一模一样。这里的安装很简单,就是按下购买之后就会自己安装了,另外程式更新、系统更新什么的也都是靠 Mac App Store 处理。不过 Mac App Store 必须到 OS X 10.6 以后才有,更之前版本的系统就只能用手动安装了。

三、最复杂的程式安装方式,通常都是会动到系统、或很巨大的程式才会需要

除了 Mac App Store 与拖拉两种安装程式的方式之外,Mac 上还存在一种跟 Windows 安装程式非常类似的作法。通常会需要用到这种安装方式的程式都是一些需要动到系统层(例如虚拟 Windows)或是比较巨大的程式(例如 Adob​​e Photoshop),至于要怎么分辨呢?一般来说 Mac 的程式厂商都会特别注重视觉设计,因此需要特别安装的程式都会像上图这样画成箱子的图案并加上「安装」等字样。看到这种就不必把他拖到电脑里了,直接点击开启就可以了!

注:比较早期的做法会显示副档名「.pkg」,因此看到这种副档名的也是直接点击开启安装,不用拖到应用程式资料夹去

为什么说需要动到系统层的程式会需要安装?

这是因为OS X 跟Linux 一样,只要是需要动到系统层的功能都必须输入最高权限的使用者帐密才能继续更动,因此像虚拟机、系统监视器等会碰触系统设定的软体都必须输入你的使用者帐密才能安装,过程也就会比单纯的拖拉来得更复杂一些。不过基本上大多数的程式都是一直点击「下一步」就能解决,也不是很困难就是了。

另外一种需要复杂安装的程式就是如上图的「巨型程式」(Final Cut Studio,苹果出品的专业影音剪辑程式),像这类程式大多可以让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选择要安装的套件,例如上图的Final Cut Studio 整套安装需要50 多GB 的空间,因此只选择需要的程式来安装。这时就会出现如上图的安装画面让使用者自行选择要安装的位置以及需要的套件。如果你用的是 Adob​​e 之类的多媒体程式,也会遇到这类型的安装模式。

其他需要「安装过程」的还有硬体的驱动程式等等,不过操作方法跟上面这些程式差不多,这里就不再重复解释啰~

解除安装怎么做?

前面第三种分类需要安装的程式大多可以在该程式的资料夹里找到卸除程式的「Uninstall」或「解除安装」,因此处理上比较简单。反倒是拖拉、Mac App Store 下载的程式比较复杂一些。

如果你要解除安装的程式并没有附「解除安装的程式」给你,那么你就必须从应用程式资料夹里面直接把它丢到垃圾桶里。有些 App 在删除的时候必须输入使用者名称与密码,就请大家自己注意一下啰!

直接删除就好,不是很简单吗?

是的,如果你不在意这个程式是否被干净的移除,那么直接丢到垃圾桶并清空就可以了。但如果这个程式使用过之后一直造成你电脑出现问题、或是因为某种原因必须完整的清除程式再重新安装,那么你就必须彻底把它移除干净。首先请打开任何一个 Finder 资料夹,再按着键盘上的「Option」并用滑鼠点击萤幕最上方的「前往」。这时候选单中会出现「资源库」(没按 Option 就不会出现),请直接点击并打开它。

打开之后请移动到「Application Support」这个资料夹并找到你刚刚移除的程式名称,再把相同名称的资料夹整个移除掉就可以啦!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应用程式,不过如果你这么做并重开机之后还是存在问题,那么就请你用「应用程式的名字 + 解除安装」来搜寻解决方法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想转用MAC的window用户请先进来


 

“电脑新用户都在MAC和window作业系统之间的选择而烦恼。然而,要window用户转换用Mac作业系统是一大挑战。本文主要分析Mac的作业系统与Windows作业系统的使用界面上的差异,同时介绍Mac华丽的系统界面,电力持续、系统的实用性、手势操作和美观的外型,您只要用上定会渐渐爱上。”

 
Mac 可以跑 Windows 的软体吗?

Mac 的作业系统叫macOS,跟Windows 作业系统从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介面不同、热键不同、所有软体都不通用(这里指的是.exe 档),但很多软体都会同时推出Windows 版与Mac 版,像是Photoshop、Office 等等。一些专业软体如AutoCAD、Rhino 等等,虽然也有Mac 版本,但与Windows 版相差不少,如果工作上经常要使用这类软体,强烈建议先找机会或网路上的影片看一下,有可能跟你在Windows 上的操作习惯差很多。

Office 软体
微软的 Word、PowerPoint 与 Excel 都有推出 Mac 版本;介面与 Windows 版本差异不大,如果工作经常性地需要与同事交换 Office 档案,用 Mac + Mac版 Offic,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大推荐在 Mac 上用 Office,原因很简单,就是 Office 系列做的实在太差了,与 Mac 其他文书处理软体在操作逻辑上有些格格不入。如果有文书处理的需求,可以试试看免费的 iWork,苹果仁网站也有专门给新手的「成为 iWork 高手」专栏可以学习。

Adobe 软体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软体的相容性就做得非常好,如果你有做图的需求,从 Windows 跳到 Mac 不会有什么问题,操作非常顺畅!

一些小软体
其他像是威力导演、PicPick 截图程式,或是一些游戏等等,就不一定会推出 mac 版了。所以在跳槽之前要先研究看看 Mac 上有没有用的顺手的替代方案。

Mac 可以开 Windows 的档案吗?

文书档案像是 docx、pptx,或是 JPG、PNG、avi 等多媒体档案,乃至压缩档、txt 等等…Mac 都有对应的程式可以开启。如果朋友给你这些档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有一些小例外,像是 docx 用 Pages 开可能跑版、pptx 用 Keynote 开部份动画会消失等等。

滑鼠、印表机可以用吗?

绝大多数的滑鼠跟印表机都可以通用,其他像是 HUB、外接硬碟等等,也几乎都没有问题,现在要在市面上买到不支援的应该是有些难度了。

部分硬碟在买来后可能要先重新格式化为 Mac/Win 共用的格式才可以通用,但这也是小问题。可见:教你如何格式化,让储存装置在Mac与Windows上都可读写

Mac 也可以装 Windows

「Mac」是苹果的电脑硬体,macOS 是预设安装在 Mac 内的作业系统;然而如果你愿意的话,Mac 也可以安装 Windows。安装 Windows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虚拟机」,另一种是「Bootcamp」,说明如下:

虚拟机:在macOS 上透过虚拟机软体直接执行Windows,可以想像Windows 此时已经变成Mac 里的一个程式了,透过虚拟机开启的Windows 效能较差(因为电脑同时跑macOS 跟Windows),但相容性完全没问题,因为就是货真价实的Windows。
Bootcamp:Bootcamp 就是用 Mac 硬体的全部效能直接去跑 Windows,要开启 Bootcamp,你必须要重新开机才能启用,此时你的 Mac 电脑就是完完全全的 Windows 电脑。

Mac 可以只装 Windows 吗?如果你不想体验 macOS,只想要买一个 Mac 的硬体,然后跑 Windows 的话,虽然很可惜,但也是没问题的。

用 Mac 到底好不好?
这问题真的见仁见智,我已经把要注意的事项都写在上面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只是上上网、做一些文书处理,Mac 的多重桌面、手势操作、美观的外型、App Exposé、超快速的 Spotlight 搜寻等等,都比 Windows 好用太多。所以我基本上是强力推荐用 Mac 及 macOS 的。

但如果你的工作大量仰赖与 Windows 协作,像是大量的 AutoCAD 档案等等,那就真的要细细斟酌,这时我就不推荐你直接跳槽。

用黑苹果呢?


▲ 安装在 ASUS 上的 macOS,来源:hackintosher

所谓「黑苹果」就是用非苹果原厂的电脑,安装 macOS。如果只是想省钱或玩玩看,试一下黑苹果是无妨;但如果要长时间作为主力机,这个钱建议是不要省,因为黑苹果若处理不好,会有很多后续相容性的问题。买个电脑省个几千块几万,却换来后面的头疼麻烦…我不能说这些钱不多啦,但就谨慎评估吧,我自己是不推荐就是了。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超级好用的Android模拟器,Win、Mac平台都通吃喔!


 

“喜爱玩手机游戏的朋友们,是否时常觉得手机、平板的萤幕太小?或者硬体跟不上游戏的需求,玩起来老是卡顿不顺畅呢?如果您有上述的困扰,赶快来试试超好用的「夜神安卓模拟器」,不论你是使用Windows或Mac作业系统,都能简单便利的完成安装与设定,大家赶快进来看看吧!”

 
夜神安卓模拟器最值得推荐的原因,是能以近乎「无脑」的进行操作,还是无广告、完全免费呀!

想要玩游戏,但手机、平板电脑的萤幕太小不够用?想要有更流畅的游戏体验,但手上的行动装置却不给力?现在推荐的这款「夜神安卓模拟器」,无论Windows / Mac 作业系统都能用,而且「夜神安卓模拟器」还支援简单的键盘,甚至一键多开、root 等功能都不成问题,重点是「夜神安卓模拟器」完全免费!

夜神安卓模拟器重点特色:

  • 带来更快的启动和运行速度,提供最好的 Android 模拟体验
  •  

  • 相容 Windows 与 Mac 作业系统、通吃 Intel / AMD 处理器
  •    

  • 支援 OpenGL 加速,提供最好的 3D 性能体验
  •    

  • 支援全萤幕显示、显示解析度自动最佳化
  •    

  • 支援键盘操作(方便触控游戏使用)
  •    

  • 提供摇一摇、截图、我的电脑、关闭所有应用、APK 快速安装等功能
  •    

  • GPS、音量可设定
  •    

  • 开机超快速
  •    

  • 安兔兔(AnTuTu)性能跑分优异
  •    

  • 支援一键无限多开相容于各种主流 Android 应用程式
  •    

  • 自动调整各种萤幕比例,支援 1080P 解析度
  •    

  • 支援模拟地理位置信息、模拟各种手机型号、手机号码
  •    

  • 提供 Root 功能、自调解析度及 DPI、共享目录

谁说免费没好康?兼容两大平台的 Android 模拟器

对于一个总是使用高阶旗舰手机的消费者可能无感,但其实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入手中、低价的手机,要玩一些高效能的游戏可能就不是这么得心应手了;以近日很夯的《天堂2:革命》最低需求CPU:Quad Core, 1.9GHz / RAM 3GB 来看,不少用户就无法达标,更何况这只是「底线」而已,若要流畅地玩游戏,比起换手机,使用像是夜神安卓模拟器这样简单好用的Android 模拟器就相对简单许多。

市面上的Android 模拟器选择至少有6、7 种,不过同时相容于Windows / Mac 两大作业系统的笔记型电脑、桌机,且通吃Intel / AMD 处理器机种的选择并不多,而现在要推荐的夜神安卓模拟器,就是这样的一个选择,重点是不用任何花费,就能带来超越收费的完整功能!

无脑也会用!多数功能可一键搞定

夜神安卓模拟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操作简单,而且是从安装应用程式开始就不需耗费任何脑力,只要下载、安装后,就能直接开启执行,对于一些非电脑玩家,只是想好好玩游戏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一大福音。

夜神安卓模拟器操作键就设置于画面侧边,基本上要用到的重要功能都可以在这找到,并能搭配键盘快捷键使用,玩起来真的超简单!

更酷的是,夜神安卓模拟器支援多开运行,而且只要你的电脑跑得动,要开几个模拟器都没问题,像是在玩神魔之塔自动转珠等游戏的玩家,就能同时「挂」上好几个帐号。

也许会有人问,通常这些自​​动练功的应用程式,不是都要取得 Root 权限才能用吗?关于这点不用担心,夜神安卓模拟器已经自带Root 选项,且能依照需求开启或关闭;这样除了意味Root 更简化外,玩家也不用担心手机在Root 过后,会导致Android Pay、Samsung Pay 等行动支付软体失效。

由于选项都设置在模拟器侧边,在操作时甚至比手机更便利;摇晃手机?一点就动!萤幕截图?一按就存!更别说像是调整音量等简单应用。

同时,夜神安卓模拟器也具备模拟定位能力,有在玩游戏应该会爱上这功能吧!

不过,还是不建议大家用非正规的方式执行游戏啦! (笑)

效能突出、自定义选项超丰富

透过效能更高的电脑玩Android 游戏,自然不用担心流畅度的问题,加上夜神安卓模拟器对于软体的调教优异,应用程式基本上都是「秒开」,在实际体验模拟器功能,或是玩游戏时都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用户可以自定义虚拟装置规格,包括处理器核心数、内存记忆体空间,甚至连萤幕解析度通通都有,同时夜夜神安卓模拟器也能切换手机 / 平板电脑模式,玩起来超方便!

针对需要调整手机型号、IMEI,甚至是手机号码的应用程式,夜神安卓模拟器也贴心地提供了设定选项。

另外快速键等设定,也能在设定中找到,若是在上班偷玩,还有贴心的「老板键」,可以快速将视窗隐藏。

如果电脑性能够强,甚至夜神模拟器要跑出比旗舰手机还高分的性能测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唷!

不只有 Google Play 商店,从电脑选也能装!

夜神安卓模拟器搭载 Android 作业系统(废话),并内建 Google Play 商店等应用程式,用户只要登入 Google 帐号,就能尽情下载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式与游戏。

当然,要安装不一样的应用程式也行,除了可以透过云端、下载等方式,夜神安卓模拟器还有更简单的安装选项。

夜神安卓模拟器侧边就能看到「添加APK 档」的选项,只要点击这里,就能直接放在电脑中的应用程式,而这功能也有快速键组合,透过「Ctrl」与「+」按键搭配,就能直接选取。

利用键盘就能操作虚拟指令,重点设定是「超简单」

要测试游戏,一定要试试最近很多人玩的《天堂 2:革命》啦!要是以为夜神安卓模拟器只支援滑鼠操作那就太逊了!夜神安卓模拟器最大的秘技,就是支援自定义键盘的操作方式,除了能让键盘取代虚拟方向键外,也能选择以实体键盘上的按键点击攻击、魔法、药水等按键。

只要从选项中拖曳出方向键,就能选择要执行指令的方向按键,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替代虚拟键,根本不用另外记就能轻松操作。

至于攻击、魔法与药水等按键,也是用类似方式学习,只要按钮拖曳至需要操纵的位置上,点下对应的按键就能直接取代原有虚拟按键;这些功能不只适用于这款游戏,《极无双– 无尽三国传说》等类似的游戏,也能使用同样的设定方式轻松玩,且设定选项会依照不同游戏分开,不必担心玩的游戏太多会冲突!

至於需要多開帳號首抽,或是 Root 破解才能玩的自動練功、轉珠等非正規應用程式,就交給大家慢慢體會啦(笑)。

【除了遊戲,夜神安卓模擬器可以怎麼玩?】

當安裝夜神安卓模擬器後,選擇全螢幕就能直接將筆電 / 電腦化身為平板電腦,由於夜神安卓模擬器並沒有相容性問題,基本上想到什麼程式都能裝;除了可以享受 Android 作業系統「通知」功能的便利性,不同於網頁必須開啟才能收到提醒外,大螢幕帶來的爽度也大勝手機!

由於夜神安卓模擬器有跟筆記型電腦的相機整合,開啟視訊軟體或自拍都沒問題。

以 Facebook 臉書為例,有人傳送訊息,不用開啟任何應用程式,就能在通知列處收到提醒,不必擔心錯過任何重要訊息,而且打字能直接用電腦輸入,回應訊息不再慢吞吞。

若是想要申請公務用的 LINE 分身,你也能直接安裝 LINE 應用程式註冊帳號,且對話記錄等資訊並不會因為登出而消失,就算關閉夜神安卓模擬器,只要重新啟動就能繼續聊天。

如果你是 Instagram 用戶,一定會有電腦版無法上傳影音的困擾,不過沒關係!透過夜神安卓模擬器,就能直接下載應用程式,輕鬆分享生活點滴;值得一提是,當你應用程式為直向顯示時,夜神安卓模擬器就會自動轉換,不用額外多做設定。

YouTube 應用程式的 Android 版本也相當好用,當有影片更新可以馬上知道,若是使用電腦螢幕看,爽度更是一百分。

蘋果日報之類的應用程式收看新聞,如果有搭配筆記型電腦的大螢幕收看,看起來相對比手機輕鬆、對眼睛也比較好!

史上最好用的 Android 模擬器、沒有之一

夜神安卓模擬器相容於 Windows 與 Mac 作業系統,並且通吃 Intel / AMD 處理器,要使用模擬器不再需要挑設備,加上調教出色,玩遊戲都不會 Lag,甚至還能無限多開,只要設備夠力,像是神魔之塔之類的遊戲就能靠這輕鬆首抽不求人。

另外,夜神安卓模擬器不只內建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應用程式,也能另外下載 APK 檔案手動安裝,實際安裝了多個應用程式都能流暢執行,對於不同的應用程式、遊戲的相容性極高,也是不少模擬器不及之處。

當然,夜神安卓模擬器最值得推薦的原因,是能以近乎「無腦」的進行操作,不少模擬器光要設置操作鍵、安裝應用程式都是挑戰,更別說要進行 Root 之類的進階設定了!夜神安卓模擬器將一切都準備好,只要依照需求選擇功能,根本不用耗費時間學習,重點還是無廣告、完全免費呀!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发现Mac内建功能:转图速度一流的Mac相片功能~


 

“Mac内建功能「相片」,其实就是从iPhone移植过来的功能,所以操作上与iPhone没太大的差别,而且也能透过iCloud将档案大的原始相片备份到云端了。本篇文章将替大家介绍Mac相片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以及过人之处的地方在哪,提供给Mac新手作为参考~”

 
Mac内建功能「相片」,其实就是从iPhone移植过来的功能,所以操作上与iPhone没太大的差别,而且也能透过iCloud将档案大的原始相片备份到云端了。本篇文章将替话说苹果推出新版软体顺势阉割功能并宣告前一版停产也不是什么新闻(看看Final Cut X 与iWork),不过一款内建软体宣告苹果界两大相片编修大佬(Aperture与iPhoto)退休… 那可就太不可思议了。不管怎么说,这新推出的「相片」App(他就叫「相片」,不过为了避免搞混,这篇我通通都叫他「相片App」)不管是功能、介面都与iPhone/iPad 版相同,使用上并没什么上手困难度。大家介绍Mac相片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以及过人之处的地方在哪,提供给Mac新手作为参考~

相片App 在相片分类上与iOS 版本相同,以「时刻」、「所有照片」、「面部辨识」、「地点」等方式来分类照片,操作介面以及阅览介面也与iOS 相同,除了Mac 不是触控萤幕之外,我想使用上也没什么好学的,你在iPhone 上怎么操作、在这里就怎么使用。

不过比起iPhone 那除了拍照与手机内储存之外就很难塞进照片的封闭性相比,相片App 可以让你随意的塞进电脑里的所有照片,且不再像过去iPhoto/Aperture 那样恨不得你把所有照片都塞进他的Library,除了iCloud 照片图库的云端储存照片之外,所有照片都可以只汇入资讯但不移动档案,让使用者可以保有自己的相片资料夹分类习惯。

虽说 iCloud 照片图库的隐私问题毁誉参半(想想那些女星裸照吧!),但就方便性来说,有了 Mac 版相片 App 才能算是补完苹果相片云端服务的最后一块拼图。过去「相片串流」时期只能同步画质阉割相片(200 万画素),但现在iCloud 照片图库却能完整备份并同步相片原始档,即使是档案大到不行的单眼RAW 档(Nikon D800E 一张图约40MB)也能直接同步到云端上备份。

不过免费 iCloud 空间只有 5GB,还得放手机备份、Email、其他 iWork 文件等确实不太够用,所以重度使用者可以考虑一个月 30 元的 20GB 方案。我当然有买,好用得很。

内建修图功能我想并不是什么奇事,毕竟 iOS 版也有修图功能嘛!不过功能选项也跟 iOS 版差不多那就有点太扯了 … 相片 App 你可是逼退老大 Aperture 才上位的诶!但很可惜的是,苹果还真的只给Mac 版相片App 与iOS 版本相当的功能,仅增加了仿制印章(用来修痘痘之类的)以及红眼去除两个功能,其他修图选项都与iOS 版本差不多。

因此在修图会用到的数值上,Mac 版相片 App 可说是严重不足的!虽说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或许还足敷使用,但如果你是 Aperture 或 Lightroom 的重度使用者 … 那就抱歉啦,你还是继续用你上手的工具吧!但如果你只是一般想调整图片的使用者,那么内建的光影颜色调整、滤镜、翻转才切照片、相片加强等功能都还是很好用的! 而且支援 iCloud 修图数值同步,因此你在电脑上修图,修好的图一样会自动传到 iPhone 上让你使用,很方便的!

比起其他修图软体,没有单一颜色修整、没有滤镜、没有笔刷,相片 App 的功能仅能用「阳春」来形容。聊可安慰的是内建的OK 绷工具还满好用的,直接点击你想修整的地方就能自动处理干净,而且修正效果还不错,让本来就很正的俄罗斯女兵变得正上加正,只好含泪给个推了。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疑惑啦,标题不是写杀爆 Lightroom 吗?看起来到现在都是被压着打啊这个!

没错,在功能性上确实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甚至连前辈 iPhoto 都能轻松杀爆相片 App!但相片 App 有个很厉害很厉害的地方,就是「效能」。以Nikon D800E 这台拥有三千六百万画素、号称买相机附带「电脑升级成就」的全幅怪物来说,用我这台2009 年老MacBook Pro 来修图简直就是令人心寒的事情:每开一张图要等十秒让图便清楚(解开RAW)档、调整数值需要等两秒重建预览、最后出图JPG 再用四十秒一张的速度转档… 算起来平均我每篇文章都要花上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处理图片上!

但是相片 App 可就不一样了,我把 D800E 的 RAW 档读进相片 App 里编辑,调整所有数值都能即时显示预览、放大缩小也不需要等待相片重新运算,更重要的是 …

转档一张不到一秒!

转档一张不到一秒!

转档一张不到一秒!

太震惊了所以只好说三次。

这种出图速度简直无法想像,过去为了解决电脑太老、不想达成电脑更新成就,我试过 Aperture、Lightroom、Nikon 原厂软体,三个不是跑起来太慢就是电脑根本跑不动!所以最后只好选择跑得动又不会卡机的 Lightroom。但就像前面说的,我平均一张图都必须花费一分半的时间在电脑运算上,每天上文所浪费的时间都可以拿去吃个下午茶了!而且相片 App 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读进相片 App 的照片还能顺势靠着 iCloud 相片图库同步到手机相簿里 …

瞬间解开「最简单塞图进 iPhone」成就。

如果你曾经为了把电脑里的照片放进 iPhone 而下载各种档案总管 App,那么砍掉他们吧!直接丢进 Mac 版相片 App 就会自动出现在手机上了,多方便啊!只是你的空间可能还是会不够用,所以只好再跟你推销一次一个月 台币30 元享有 20GB 的方案了。

最后就是附带的相本印刷功能啦!这个功能从 iPhoto 时期就有,能让你把自己的照片通通印成相片书什么的。不过看看那精美的美金售价,我想你还是选择台湾的相片书印刷公司会比较划算一些。

总的来说,以目前所测试的情况来看,在方便性(云端同步)、上手容易度(跟iPhone 一样!)、效能(D800E 出图不用一秒!)这三项要点上相片App 都是轻易杀爆任何一款修图软体的,再加上读图不需要复制到Library 也能保有高效能的特性更是让他直接海放两位苹果老前辈。不过如果要说修图功能的实用性,恐怕连最基本最「居家」的 iPhoto 或是最「亲民」的正妹制造机美图秀秀都能轻松的把相片 App 压在地上狠揍。

那么说到底,我到底推不推荐大家使用呢?

当然是推荐啊!不要钱干嘛不用呢?而且可以跟 iCloud 相片图库同步,不需要插线就能把手机照片丢进电脑不是很棒吗?如果我今天根本懒得修图想直接出图上文章,那用相片 App 更是不到十秒就能把一篇文章所需的图片弄好,多棒啊!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Mac程式移除进阶版~


 

“电脑安装软体很简单,但要移除软体就老是会遇上移除不干净的状况,本篇文章将针对Mac安装的软体性质不同,也有不同的移除方式做比较详细的说明,希望可以提供给Mac新手更清楚Mac移除程式要如何操作~”

 
Mac 软体有三种安装方式:直接下载拖进软体资料夹;从 App Store 下载;以及下载安装档之后再经过安装程序把程式装上。不过如果要说如何移除软体,那倒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做法,只能依照软体来选择。以下就针对不同的软体移除方式介绍适用的情境。

一、直接把软体丢进垃圾桶

既然一开始安装软体是拖进电脑,那么要移除的时候就直接丢进垃圾桶也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做法普遍适用于所有直接拖进资料夹,或是从 App Store 中下载的软体。例如上图这种就是从 App Store 中下载的软体。

要直接移除这类软体,直接从应用程式资料夹中把软体整个丢进垃圾桶即可,或是用删除档案的快捷键「commnad+delete」也可以。只是如果要移除的是从 App Store 上下载的软体,那么在移除的时候会要求你输入电脑的登入密码才能删掉。

另外如上图这个 Aliwanwan 则是那种下载了个 .dmg 档,然后直接拖进资料夹就完成安装的软体。像这种也是一样直接丢进垃圾桶就好,只是不像 App Store 下载的软体那样需要输入密码,直接就能删除。

不过也不用担心误删,如果真的不小心按到删除,就请你再从垃圾桶里面把它还原回来即可,不用紧张~

二、使用原厂附上的移除程式

有些比较大的软体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漫~长的安装过程,例如 Adob​​e 的 Photoshop 就是这样的软体。像这种软体一般来说都会在应用程式资料夹里面留下移除软体给你用,例如上图的「解除安装 Adob​​e…」就是用来让你移除软体用的。

如果你想要移除这种大型软体,建议你用原厂附上的软体来解除安装会比较干净一些。当然你还是可以直接把整个软体资料夹丢到垃圾桶,但那样有可能会在电脑里残留一些渣渣,如果你是因为软体有问题影响到电脑而想解除安装,那么直接删除资料夹有八成机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不过并不是每个软体都这么积极,还会附上解除安装软体给你用。这时候你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建议你直接用软体的名字加上「uninstall」作为关键字搜寻,就能如上图这样找到官方提供的软体移除方法了。

顺带一提,像 Parallels Desktop 这种复杂的虚拟机软体,官方提供的解除安装方法居然是直接把软体丢到垃圾桶…所以也不见得需要安装的软体就会比较难解除安装。不过也不用因此而焦虑,基本上除非那软体真的已经造成你电脑系统问题了,否则一般来说移不移除其实也只是解放电脑空间的手段而已,没清乾净也不会有太大麻烦。

三、最终招:把所有软体残渣都手动找出来删掉

前面说过,除非软体问题已经危害你系统的稳定度,否则有没有清乾净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真的已经造成问题了呢?那么我们就得手动把所有相关的渣渣都给清掉才行。

首先请打开你的 Finder,接着按着键盘上的 option 并同时用滑鼠点击最上方的「前往」。这时候原先的选单(上图左)就会多出一个「资源库」的项目(上图右),请用滑鼠点击那个「资源库」。

接着在资源库中可以找到一个叫做「Application Support」的资料夹,所有你安装过的软体都有可能会在这里生成一个资料夹用来存放你的个人设定、相关参数等资料。请把你要移除的软体名称找出来,并把资料夹删掉。

不过也不是每个软体都会乖乖地把档案夹放在「Application Support」李,有的就直接在资源库资料夹里面生成自己的资料夹,例如上图的Parallels 就是虚拟机软体Parallels Desktop 所生出来的资料夹。要完全移除的话也请记得把这资料夹删掉。

最后,有些软体会在使用者家目录里的「文件」,或是在使用者家目录里面生成资料夹,例如Parallels Desktop 就会在文件资料夹里面产生专属资料夹,其他网路同步软体也都会这么做。如果要完全移除软体所有足迹的话,那么这些资料夹也请务必记得删掉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发现Mac内建功能:别急着安装录影软体,内建QuickTime免费让你用~


 

“Apple底下的产品总是有很多好用却不为人知的功能,这次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Mac内建功能QuickTime,从早期需付费到现在变成免费软体,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用QuickTime进行影片转档、剪辑、以及电脑与手机萤幕的录制方法~”

 
话说在Mac OSX、iOS 里面内建的App 可谓卧虎藏龙,尤其是在OS X 里面内建的App 更是身手不凡(除了西洋棋游戏之外,但其实他内建声控下棋,在十年前也是很威的)。

为什么我今天要先介绍 QuickTime X 呢?一来它是 OS X 内建 App 中的元老级成员、二来则是因为他拥有很多人常常舍近求远的重要功能:萤幕录制。在更新到 Yosemite 10.10 之后,Quicktime 更能直接透过 USB 把手机萤幕画面送到电脑萤幕上显示并支援手机操作录影,如此强悍的功能,我们怎能忽略他呢?

对于Quicktime,我想不论是老Mac 用户或是Windows iTunes 用户都不会感到陌生:前者对这个要付钱才能全萤幕的内建播放程式又爱又恨;后者则对这个必须跟iTunes 一起安装的垃圾鸡肋无用程式感到愤恨。

等等,要付钱才能全萤幕?

是的,从以前开始苹果就是一家很恶劣聪明的公司,常常内建一些软体给你半套功能,然后剩下功能就要付费解锁才能使用,就像现在PlayStation 游戏要额外付费才能让女角色穿性感爆乳装一样恶劣聪明。什么全萤幕啦、输出影片啦等等通通都要付钱才能使用,更恶劣的是旧版 Quicktime 可以免费剪片,但是剪完输出要付费才可以 …

请问这哪招?

但很不幸的,过去在电脑性能低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的时代,QuickTime 不仅是.mov 格式的唯一解、更是Mac 上最稳定的影片播放程式,逼得你不得不使用它来工作或是看课本教学影片(以前很多课本附赠的影片都是.mov 格式)。

不过随着电脑效能与 Mac 播放器的演进,QuickTime 的存在必要性越来越低落,低到甚至一堆 Mac 新手根本不知道电脑里有这么样的一个程式! (是说很多iPhone 用户也不认识iTunes 就是了)因此苹果一思又思再思,三思之后决定帮QuickTime 换件很潮的衣服(如上图的极简风格)、搭载更潮的性能(最早的Mac 硬体显卡解码影片播放器),然后再跟所有其他的Mac App 一样:变成免费

说起来好像QuickTime 一无是处,但实际上在过去(大约八年前)QuickTime 可说是超级开外挂的播放程式,因为它能一次开启一大堆影片并且像电视墙一样同时播放,这在我大一时可是大大震撼了同寝室的学长,满足了他一次看九部_ 片当_ 片评论家的伟大梦想!另外 QuickTime 能直接稳定的播放影片剪辑格式 ProRes 422 并进行粗略剪辑,大大方便剪影片的工作流程。

另外,QuickTime 支援滑鼠滚轮「格放」影片,也就是能利用滑鼠滚轮直接在1 秒n 格的影片中「一格一格」的前进后退观看,就算你想要慢动作播放Elsa 起厝Show 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对于想要在电影中观看每一格画面细节(我超爱看日本动画电影的场景细节!)、或是寻找影片剪辑点的使用者来说都很方便。

不过再怎么方便,不会用也是枉然 … 下面我照惯例直接把功能条列解说,请大家自行取用你需要的内容!

影片转档、压缩,标准 H.264 格式支援所有智慧型手机、电视棒、电视盒!

QuickTime 其实一直都支援 H.264 这个智慧型手机、电视棒等器材一定支援的影片格式,而这恰巧也就是许多 iPhone 使用者所面临的问题:要怎么转影片才能让 iPhone 播放?答案就是使用 QuickTime 直接输出就可以搞定啦!只是很不幸的,QuickTime 只支援「它能开启」的影片格式转档,而 QuickTime 支援格式却少得可怜,因此此功能纯属鸡肋。

过别这样就放弃它! QuickTime 可以藉由安装「Perian」这个老牌外挂来增加 .avi 等格式的支援,因此如果你懒得再去买那些要钱的付费软体,试试 Perian + QuickTime 也是不错的选择。

快速剪辑、串接、编辑影片

QuickTime 从改版前就支援快速剪片、串接的功能,你可以直接把影片切到你想要剩下的片段、也可以在片段后面添加你想要的影片片段,对于不需要繁复剪辑影片的需求来说,QuickTime 启动快速的特性实在是使用者的救星。

例如上图这个我昨天分享的Kindle 操作影片,我就可以用QuickTime 来将影片前、后的准备工作片段给删掉,不需要特地为了这么简单的工作去开启啰唆的Final Cut(Mac 上的专业剪片软体)。

顺便提一下,这个剪片功能其实在iPhone 上也能做到,直接在「相片」里面打开你拍好的影片并直接拖动影片上方的卷轴,就可以用跟上图差不多的介面来剪接影片了,非常方便!

至于这个剪片功能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其实 QuickTime 的剪片功能很阳春,只支援「把影片剪短」跟「在影片后面加上其他影片」两种。不过光是这两种再搭配「把剪好的影片片段输出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功能,就能自己快速剪辑出像是最近很夯的「布鲁斯伟恩的五十道阴影」这类恶搞影片了。

注:布鲁斯伟恩就是蝙蝠侠的本名,「布鲁斯伟恩的五十道阴影」是把所有格雷片段都换成蝙蝠侠的恶搞影片

录制影片超简单,何必舍近求远找第三方 App?

因为致力于资讯教育的推广,常常碰到许多希望能「录制电脑操作教学影片」的老师们。这些老师常问我一个问题:我要怎么把电脑萤幕录下来? ?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大喊:老师你不要舍近求远啊(老师大多被我劝败 Mac 了)! !在 QuickTime 众多功能之中,最强悍也最不需要寻找第三方解决方案的功能就是萤幕录制了,不用 QuickTime 录萤幕,难道还要花钱买其他软体?

要怎么录萤幕呢?其实很简单,直接打开 QuickTime 并点击左上角的「档案」,在里面有个「新增萤幕录制」选项,点他就可以开启萤幕录制功能啰!至于上面的音讯录制 … 就是录音,你可以把它当录音机使用;影片录制则是录影机,用电脑内建或外接的摄影机来拍片、也可以录制 iPhone 萤幕,等等我会介绍。

点击萤幕录制之后就会出现上图的画面,直接点击任何萤幕位置就会开始录影(录整个萤幕),如果直接在萤幕上拖移就会像下图:

让你只录制萤幕的特定位置!这个功能可以让你用来录制萤幕的一小个区块,像是投影片之类的东西。另外,在录影时电脑会顺便「收音」,也就是会启动电脑麦克风来收录你讲话的声音,因此如果想要帮你的教学配音,直接开口讲话就可以了!

录完之后直接按键盘上的「ESC」就会停止录制影片啰!停止之后电脑会自动把刚刚录下来的影片开启成一个单一视窗,接下来你要储存、或是依照前面说的影片剪辑功能进行处理,那就看你自己的需求而定了。

再也不需要什么 App 或越狱 JB,一条 USB 线就能录制 iPhone 萤幕!

去年更新到 OS X Yosemite 10.10 与 iOS 8 之后,QuickTime 就新增了一个重要功能:录制 iDevices 的萤幕。过去我们必须透过手机越狱、或是安装让电脑支援 AirPlay 镜像的软体(例如 AirServer,要付费)才能录制手机画面。不过现在不用那么麻烦啦!直接准备好一台升级到 iOS 8 的 iPhone/iPad/iPod Touch 以及一台升级到 Yosemite 10.10 的电脑、以及一条手机传输线就可以啰!

准备好后请先把你的 iDevices 插上电脑,并确认电脑已经读取到他。

接着再点击萤幕左上角的档案 => 新增影片录制。

点击之后你会先看到你自己 … 请不用紧张,这只是透过电脑内建的摄影机拍你而已,如果你想当个网路主播可以这么干。不过今天要录的是 iPhone 萤幕,因此请你先点击中间红色圆点旁边的小箭头,并把「相机」这个选项勾选在 XXXX 的 iPhone(或是 iPad)上。

至于麦克风的部分则是你要从哪边输入你讲话的声音,你可以选择内建麦克风、也可以外插更高档的麦克风,请依照你自己的喜好选择。

接下来就 … 有画面啰!你的手机萤幕会直接即时传输到电脑上显示,就算不按下「录影」的红色圆点一样可以即时显示,因此要拿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演示手机功能也很方便。这个功能支援手机翻转,因此只要你把手机翻成横的,就会让电脑录制横式的影片啦,不用担心会出现直立的横向游戏画面~


上图:录影画面就是这样,想停止录影就直接按画面中间的黑色正方形即可。

完成录影之后,就可以存档啦!选好你要储存的位置,按下储存就可以啰!

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手机录影非常非常耗电脑资源,以我的2009 年最顶级版本MacBook Pro 17 吋(Core2Duo 3.06Ghz)来说,在录制iPhone 6 Plus 时会让电脑CPU 飙升到100%,虽然电脑不会因此延迟,但却会在手机萤幕画面动态变大时出现显示延迟问题,因此如果要录制高动态画面的教学或游戏影片,找一台i 系列CPU 的Mac 电脑会是比较好的做法。

下面是我用电脑(MacBook Pro 2011, Core i7)录制的游戏影片样本,给大家做个参考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