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Lightroom笔刷让烟雾轮廓更清楚?


 

“里面有提到这张照片虽然用闪灯凝结了罐子里的龙卷风,但实际上因为罐子里的雾气很多,所以拍起来的效果其实还是要经过 Lightroom 的修整之后才会达到封面图的效果。虽然我附加了 Lightroom 的教学在文章后面,但我想了想,好像还是应该把 Lightroom 的教学弄个一篇出来。”

 
想要一张专业又能吸引别人目光的照片,还是少不了后制的帮忙。本篇文章将以《大人的科学:极光龙卷风》的相片来当后制范例,利用Lightroom笔刷做局部调整,而不影响到整张相片的方法。

之前我有发了这篇:【极光龙卷风的旋转水雾怎么拍?】

首图已经看过一次这张照片本来长什么样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再看一次!

由于这个罐子里面的水雾会随着开启的时间越积越多,虽然用肉眼看不太出来,但如果用闪灯把里面的形状凝结之后就会让那些水雾变得非常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Lightroom 的「降低亮部」或是「调低整张照片亮度再调高亮部」来处理,但不管怎么弄,只要你把罐子里面的光影调整完成,最后都一定会造成整张照片的光影失常的问题。因此这时候我们就得针对局部来处理,而不能用调整整张照片的方式来修图。

注:这张照片有点歪,请自己先转正一下,水平以罐子的支架为准就可以了

上图:笔刷工具就是右上角圈起来的东西,虽然那看起来不太像笔刷,但他真的是笔刷!

如果要单纯处理一个小区块,你可以选用渐层滤镜之类的工具处理,不过像这个龙卷风罐的形状有点不太规则,所以我选用笔刷来框选修图区域。学习一下基础。不过如果你已经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Lightroom 的笔刷有一个选项叫做「羽化」。这个词跟 Photoshop 的羽化意思差不多,都是笔画的边缘有「渐层变淡」的意思。笔刷的游标有两个圈圈,内圈就是实心的著色区域,从这个区域内画出来的笔画都是「100% 填充」的。而在外圈的范围则是所谓的「羽化区域」,这个范围内的笔画则是由内往外渐层降低填充的。因此如果你有一些需要渐层处理颜色的区域,例如发丝、渐层光影等,就可以调整羽化的范围来避免调整的边缘过硬。

开启笔刷之后就可以开始涂颜色啦!直接用滑鼠把你要调整的部分涂满就可以了,如果你常常用到这个功能,也可以考虑买一个绘图板来处理,这样可以画得更精准一些。上图中红色的区域是所谓的「笔刷覆叠」,就是用来让你知道哪些区块有被涂到的检视模式,并不是涂了就变成红色喔!

如果你的Lightroom 没有显示笔刷覆叠,那么请从上图指示的「工具」=> 「调整笔刷覆叠」里面开启「显示覆叠」这个选项,或是直接按键盘快捷键「O 」(是英文O,不是零!)来显示覆叠。另外,如果覆叠的颜色跟你涂抹的区域差不多,那么你也可以调整覆叠为绿色、白色、黑色等来让自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你一开始没有把覆叠涂得很精准,也可以后续再用擦除来处理。在笔刷的面板里有个「擦除」选项,点击之后游标里的符号就会变成「减号」,你就可以把它拿来当橡皮擦使用了。像上图就是把不小心涂过头的颜色擦掉,只留下龙卷风罐子的范围就好。

图好之后就可以处理内部的颜色啦!请先关掉笔刷覆叠,这样才能即时看到调整的效果。

调整的数值如上图,大家自己参考即可。这里我要说一个观念:到底龙卷风该加高亮部的亮度、还是降低呢?

由于罐子里的烟雾很多,所以很直觉的都会认为应该降低亮部的亮度,再把整个罐子的亮度调高。但实作之后你会发现:这样根本无法让烟雾更清楚!因为如果你把亮部的亮度降低,那么也会让中央的龙卷风亮度一起被降低,这时候再调高整个罐子亮度,那就会回复原来的状况 —— 还是一样整罐都是雾。所以这里我的做法是先降低整个罐子的亮度、并把暗部的亮度也调到-100,把整个罐子的背景与龙卷风对比拉开来,最后再用调高亮部为+100、锐利度与清晰度都拉到+100 来将龙卷风凸显出来。

把龙卷风罐子里的颜色调整好之后,就可以来处理整张照片啦!由于已经先把龙卷风的形状跟亮度都调整出来了,因此这里就可以针对背景跟整张照片的亮度处理好就可以了。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玩镜头转接不可不知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靠后制来解决红移问题!


 

“玩摄影资历较久的老朋友们,应该都有过将老镜头接上转接环,安装在新的数位单眼相机上来拍照的经验。许多年代久远的老镜头,总是能拍出与众不同、具有独特味道的相片,可是老镜头配上新相机,难免会产生一些预料外的疑难杂症。本篇文章针对法兰距、红移问题做一说明,期望对玩镜头转接的朋友能有帮助。”

 
镜后距是设计镜头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但在可更换镜头相机上在转接镜头时所产生的影响却与法兰距不太一样,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极大的不同。这篇文章将告诉大家到底法兰距与镜后距有何不同、而当遇到镜后距太短的超广角镜头所产生的「红移」问题又该如何用Lightroom 解决,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还请你认真把这篇文章看完啰!

 

所谓的法兰距,就是指镜头接口金属环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英文是 Flange focal distance,开头的 Flange 正是「法兰距」音译的来源。法兰距只出现在「可以换镜头」的相机、摄影机上,因为必须遵从这个数据,不同型号的镜头才能正确的对焦并无限远合焦。至于为什么不能换镜头的机身就没有法兰距?因为没有镜头接口金属环,当然就没有法兰距啦~

对于法兰距不同的相机镜头,我们可以透过转接环的方式增长机身法兰距来接上异机身镜头。那么镜后距呢?

如果只针对镜头设计而不谈机身接口问题,对于光学设计本科的人来说,他们只在意所谓的「镜后距(Back Focal Length)」。镜后距指的是镜头最后一块镜片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是镜头设计光学路径的重要数据。即使是同样法兰距的镜头,镜后距的设计依然是随着镜头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家可以看下图:

上图两颗镜头都是 Leica M 卡口的镜头,因此两者的法兰距都是相同的(适用 Leica M 系列相机)。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左边那颗 28mm 的镜头尾巴比左边的 35mm 镜头凸出了一大截(里面是镜片),这就是所谓的「法兰距相同镜后距却未必相同」。左边那颗镜头拥有较短的镜后距,因此最后一片镜片就会凸出镜头卡口。看看你自己的镜头,有些尾端凸出卡口、有些则深深陷进卡口内部,就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镜头由于镜后距太短,因此在单眼相机上转接时会发生反光镜打到镜头最后一片镜片(后玉)的问题,俗称「打板」。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相机机身原厂都会提供正确的法兰距以及「不会打板」的极限距离数据给镜头设计厂,让他们在设计镜头时可以避开这类问题。但如果遇到异机身转接时(例如 Leica R 镜转接上 Nikon 单眼),就必须透过裁切反光镜或镜尾遮光罩长度等方式解决了。

总而言之呢!只要法兰距对了,基本上任何镜头都能转接到任何相机上(先不论片幅裁切的问题)且可正常动作。但如果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镜头(一般来说是超广角镜,因为镜后距通常比较短)时,就有可能发生打板(单眼)、卡到感光元件(微单眼)以及在Zeiss、Leica超广角M 镜非常容易产生的「红移」问题。前两个问题可以透过修改镜头尾端或相机机身解决,但「红移」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些,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做红移

所谓的红移就是如上图这样,从相片的边缘往内出现紫红色的渐层色晕,有时还会减低亮度产生「暗角」

首先要知道:红移其是一种在数位相机上才会发生的特殊现象,在底片机上一般来说不会发生的!

红移一般来说只会发生在镜后距很短的镜头,例如 Zeiss Biogon 结构、Schneider Super Angulon 结构的 Leica M 卡口、Contax G 系列超广角镜头在数位微单眼相机上都会产生这个现象。之所以会产生红移,是因为镜后距太短导致镜头边缘的光线斜射进入感光元件的角度太大,导致成像的颜色出现偏移、同时也产生边缘亮度降低的暗角或是边角画质崩溃等问题。

微单眼转接短法兰距的超广角镜头通常都会出现红移,至少也会出现边角严重失光、边角画质崩溃等问题,其中又以 Sony A7R 全幅相机最为严重。想在微单眼上使用超广角老镜有三个方法:

第一,选择 APS 片幅或更小的相机,用片幅裁切的方式避开红移的范围;

第二,使用 Sony 新型微单眼内购的镜头修正 App 来处理;

第三,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开短法兰距的超广角镜头,例如法兰距超长的 Nikon、Leica R 超广角镜就不会有红移问题。

只有数位相机会产生红移问题是因为感光元件(例如CMOS)的厚度比底片高得多,因此会比底片更贴近镜头最后一块镜片,就会导致严重的红移、边角失光、边角崩溃等问题。 三种问题除了边角画质崩溃(贴近相片边边的画质急遽变差)之外,都可以透过Lightroom 等修图软体轻易地解决 ,以下将教你如何修复红移、边角失光、以及超广角变形等问题,方法非常简单!

注 1:红移最严重的超广角镜头较知名的有 Leica Super Angulon M 镜、Zeiss Biogon M/G 两种镜头、Voigtlender Color-Skopar 等,在意红移的朋友请尽量避开。

注 2:基于相机结构限制(例如反光镜),相同结构的镜头会因为卡口(法兰距)不同而有不一样的镜后距设计。例如 Super Angulon 在 Leica R 镜版本上的镜后距就远比 Leica M 镜版本来得长,转接上微单眼就不会产生红移问题。


超广角变形、红移与边角失光修复(以 Lightroom 为例)

在Lightroom 右边的调整参数栏位中,最下面有个「镜头校正」选项,是用来针对特定的镜头做修正,例如超广角变形(边缘看起来有点圆弧)、边角失光(边缘四角比较暗)等问题。如果你使用的是现代镜头,那么Lightroom 就会针对相片内部所记录的镜头型号来自己帮你选择适当的修复模板,你只需要帮「启动描述档校正」打勾并确认Lightroom 选择的镜头型号是否正确即可。

如果你的镜头很老、不支援机身纪录镜头资讯而让Lightroom 无法自动帮你选择描述档,那么你也可以手动选择焦段与品牌最相近的镜头型号让Lightroom 自己帮你处理,然后你再拉动下方的「扭曲」(解决广角变形)以及晕映(解决边角失光)来调整相片细部数据,让他更接近你要的成果。

不过镜头校正无法对红移作处理(可以处理紫边,以后我再教大家使用)、且对于边角失光的问题处理幅度也相当有限,因此如果你使用老镜的话,那么今天所要处理的三个问题(红移、暗角、变形)中就只有变形一项能用镜头校正处理,另外两项请继续看下去。

由于同一颗镜头在同一台相机上的红移、暗角范围一般来说都是以逆椭圆形的方式向外扩散,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圆形的渐层滤镜来处理红移问题。首先请点击右上角的渐层滤镜,接着在照片上拉出一个大大的椭圆形,让这个圆形的边缘刚好贴到红移开始的边缘位置。这里先不用一次就拉准,可以稍后再针对调整效果来修正椭圆形的形状与大小。

拉好形状之后,请点击上图右边缘圈圈中的「反转遮色片」,这样才能让渐层滤镜调整的范围反过来向外扩散。千万记得要勾选这个方块,否则等等你就会调整到椭圆内部的区域,而不是针对外圈的红移做调整喔!

调整好形状并勾选反转遮色片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色温」、「色调」两个数值来处理红移问题。 色调向右边绿色拉动可以解决红移、色温则可以处理在调整色调之后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问题。 利用两者的数值搭配解决红移的紫红色之后,就可以在用「曝光度」这个数值来处理边角失光的问题,如果边角因为画质崩溃而变得模糊、对比降低,也可以拉动下方的锐利度、对比度等数值来处理。

一般来说,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红移与失光所产生的颜色偏移与暗角问题,不过毕竟是透过修图的方式处理,因此多少都会对相片画质造成破坏。但如果你一定要使用这类会产生红移的镜头来拍照,那么这就是唯一解决红移的方法啰!除非你直接拍「黑白」照片,否则红移或是修复后的画质减损都必然的结果。另外边角画质崩溃的问题 … 因为画质变差就是变差了,你再怎么样也是救不回来,所以就放弃他吧!

修复红移问题之后,就可以依照我们修图的习惯来调整整张照片啦!当然如果你在调整过程中发现红移修复不够完善,随时都可以点击渐层滤镜重新处理红移问题。前面也说过,相同镜头在相同机身上的红移范围大多是相同的,因此你在处理完一张照片之后,就可以利用「将设定套用到其他照片」一类的功能把刚刚做好的渐层滤镜套用到所有照片上,一口气解决所有照片的红移,就不用一张一张慢慢修啦! (不同软体有不同的套用方式,请你先上网查询一下)

上图就是稍作调整之后的结果!虽说两边还是有淡淡的紫红色,不过如果再做更细部的颜色调整,其实还是可以把那些红色区块给移掉的,如果你很在意的话就请你先找一张最严重的慢慢修好,之后再用套用设定的方式批次处理所有照片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学会这两招修掉杂点,相片马上变得完美!


 

“有没有曾经在相机萤幕中很满意的照片,回家放大来看才发现照片有光斑杂点,或是整个空无一人的美景,就突然冒出个路人在边边角角。别担心~本篇文章将教大家如何简单地用Photoshop或Lightroom就能去除照片杂点。”

 

拍照出现一些小瑕疵绝对是在所难免的事,有时候为了一些尘点、反光、小杂点而错失拍照的良机,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哪!现在不管你用 Photoshop、用Lightroom,杂点修复功能都是这些修图软体最最最基本的功能,就连 Mac 即将内建的相片 App 都有这种功能!

因此别继续在拍照的时候执着那些小点点而错失快门了,事后再处理就好啦!

今天要教两种修掉各种杂点的方法,分别是 Lightroom 的「污点移除」以及 Photoshop 的「印章工具」。这两个工具都能用来修复相片上的杂点、甚至是脸上的痘痘,使用起来都很简单,只要你够细心,就算满脸痘花也能让你变成美肌女神。

这次的范例图是上图这张横滨夜景。这张照片是在横滨港旁边的大楼所拍,由于是透过多层强化玻璃窗向外拍,即便遮得在隐密,仍然会出现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的各种反光,因此可以看到在夜空上出现不少像是不明飞行物的小亮点,这些其实都是底下夜景映照在玻璃窗上的反射!例如红框中左上角的摩天轮。

 

Lightroom:污点移除工具

要修掉这种杂点非常简单,只要直接用 Lightroom 的污点移除工具就可以处理了!污点移除工具放在裁切、渐层滤镜的区块里,就在上图的红色箭头那边。请点击它开启!

点击污点移除之后,你的游标就会变成像上图这种形状。游标的大小会影响你要修复的区块,假如你的杂点很大、就把游标调整大一点;如果你的杂点很小,就把游标弄小一点!滚动滑鼠的滚轮就可以改变游标大小,非常简单。

改好大小之后,接下来就很简单啦~直接把游标的十字中心对准你要消除的杂点「点」一下,电脑就会自动从附近找出最相近的颜色并复制过来把杂点盖掉。

其实修除杂点的原理在每个修图程式都大同小异,皆是利用相近似的背景颜色把杂点盖掉,因此如果你的游标设定得太大,就会发生电脑自动选取区块过大、造成周边颜色不正常、不自然等问题。不过如果游标跟杂点大小差不多,那么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太出来有没有修图的!

Lightroom 的污点移除机制是全自动的,你只要点击想要消除的杂点,电脑就会自己去比对色彩。不过毕竟电脑不是万能,碰到颜色复杂的背景时还是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颜色取样位置不佳等问题。这时候你可以直接用游标拖移刚刚点好的框(把游标移到框上就变成手型游标),改变参考颜色的位置或污点移除的位置来让修复的效果更好。
 

Photoshop:印章工具

Lightroom 的污点移除工具虽然全自动,但如果要做更细致、形状更特殊(例如弯曲物体)的杂点移除,那么 Lightroom 就不是那么好用啦!这时候我建议你就别执着于 Lightroom 了,直接改用 Photoshop 才是最快的做法,毕竟说到修图,我想还真没有什么比 Photoshop 用起来更顺手更方便的工具。

这里要用的工具全名叫做「仿制印章工具」,顾名思义,就是能让你的笔刷自动模仿取样的颜色,并让你直接涂在另外一个地方上,用来修除杂点、甚至修除照片上不要的人影都能适用。这里我先教大家修除杂点,以后有机会再教大家修除大面积的东西!

Photoshop 调整笔刷大小的方式是直接在照片上按右键,请不要忘了。

仿制印刷使用比较麻烦一点,因为他不会自动选择颜色!仿制印章必须由使用者自行定义仿制的色彩区块,虽然有点麻烦,不过至少可避免电脑判断错误、或是抓出根本无关颜色区块等问题。选择颜色很简单,直接按着键盘上的「Alt(Windows)」或是「Option(Mac)」,游标变成如上图一般时就可以直接点击你想要取样的区块,电脑就会记住位置了。

点好之后游标就会变回如上图一般的圈圈,这个圈圈的尺寸代表笔刷的大小(也就是你画出来的东西有多大),接着再慢慢的用这个笔刷把多出来的亮点、脏点通通涂掉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背景颜色很复杂,没办法像上图夜空这样用大笔刷一次涂多一点,那就请你用小笔刷慢慢涂啰!另外在笔刷移动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小小的十字(上图的参考颜色指示标)跟着你的游标移动,这个十字标代表目前正在仿制的颜色参考点,可以让你参考一下目前的颜色从哪来。
 

今天教的两个修复工具主要针对杂点、痘痘一类小面积的相片瑕疵处理,当然这两个工具也可以做更大面积的图片修复、甚至要把整个人擦掉也都是有可能的!只是那就牵涉到比较多的 Photoshop 技巧,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修图小学堂】:用LightRoom如何调出色彩强烈的电影海报风格?


 

“色彩强烈的相片风格是用在任何平面广告上,都能让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本篇文章将会教大家如何使用Lightroom调出又浓又重的高对比电影海报风格,详细的步骤说明也让大家更清楚相片属性之间的关连与调整。”

 

上图:Sony A7R + Leica Vario-Elmar-R 35-70mm f4 / 35mm(1/40s、ISO200)

上图是原图拍起的样子,基本上就是一张曝光正确有对到焦的照片,看起来非常简单。

由于这张图片是要用来当成文章首图的,而为了得到FaceBook 的最高评鉴分数,必须把尺寸限制为1200X628,因此在开始之前先用才切工具的「比例」功能把照片先切好。这里必需先把照片切好,这是因为等等会用到「放射状滤镜」来制造相片的四边黑角,因此必须先把照片裁好会比较好处理,等等调整视觉效果的时候也可以更精准的针对相片构图处理。

很多摄影教学都喜欢提什么九宫格构图法、三等分构图法等「专有名词」,不过说真的,与其去背这些「网路大大最爱」的公式让自己看起来好棒棒,还不如多看一些电影海报、多看一些摄影集来得实际一些,毕竟摄影这种东西是拍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嘴炮并不会让你变成摄影大师。

这里构图很简单,就是切成上图这个样子。这里其实你可以先不用一次切到位,因为等稍后制作视觉效果之后还是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因此先大概切个位置,等全部影像都处理好之后再微调相片构图即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的照片预计是要用来当文章首图且你的文章有要放到FaceBook 上,那么在拍首图的时候就必须谨记「1200X628」这个差不多2:1的重要数字(FaceBook 排序最佳化使用),拍照的时候必须预先留下可以让你裁出二比一狭长照片的空白空间(意思就是不要把主角拍得太满),这样在后制的时候才不会发生无处可裁切的问题。例如上图就预先留了一大堆空白空间,裁切的时候就很方便。

顺带一提,这也是为什么我用 D800E 或 A7R 的原因之一,因为画素很高,裁切也比较方便一些。

接下来先调整相片的曝光数值。由于为了让这张照片看起来很「强烈」,使用了高对比的色调方式,调整方式如上图红框处,最重要的数值就是黑/ 白色-100、清晰度+100以及鲜艳度+50(后面我又调整成+100),这几个数值拉到极限之后,就会让照片看起来非常强烈且狰狞。不过如果只调整这里,只会让照片看起来很脏很失败,因此我们接下来要再针对相片的色调做处理,让他看起来更像电影海报。

这里先调整色,把照片往黄一点的数值拉动,让照片变成如上图的色调。

由于拉高对比会让照片变暗,即便一开始照片是够亮的,在把影响对比的数值都往极端值拉动之后还是会让照片变得太暗,所以我们这里先把照片的亮度调整一下。由于等等的更动还会再让照片变案,所以这里我们要先让相片的整体亮度比正常「更亮一些」,

调整之后会发现相片的色调又变了一些,因此我们要再针对色调做一次调整,这里稍微调整了色调的数值,将相片中的「绿色」拿掉一些,免得照片的氛围看起来像鬼片。

一般来说我都会在把锐利度开到80 左右,虽说照片缩小到1200 宽度之后用烂萤幕看不太出来有什么差异,但你必须考量现在用Mac、用iPhone 的人越来越多,太忽视相片细节的话可是会吃大亏的!

不过如果你用 JPG 直出且已经在机身设定过锐利度,那这里我建议就别再搞了,看起来会很怪。至于锐利度的设定方法请见:【【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点「放射状滤镜」啦!

放射状滤镜是用来局部调整颜色的工具,与渐层滤镜、笔刷并列 Lightroom 调整光影的最重要三大工具,让你的照片更有层次、更加精彩!

放射状滤镜可以反转范围,也就是把调色的区域从圈圈内部反转为圈圈外部。这里我们先把上图红圈中的框框勾选拿掉,让放射状滤镜的调整范围变成圈圈外面,这样才能轻松制作暗角效果。

注:利用反转滤镜调整颜色的技巧请见:【玩镜头转接不可不知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靠后制来解决红移问题!】

数值的部分我调整了两项,分别是曝光度以及清晰度。

我利用降低曝光度的方式做出相片的暗角效果,再利用降低清晰度让暗角的部分看起来更模糊、更凸显主体。调整数值的部分你可以依照相片的风格做调整,例如有时我会提高圈圈外的色温让照片更「怀旧」一些,或是去除饱和度让照片边缘变黑白等等。

至于圈圈的形状、椭圆倾斜方向等请你自己斟酌吧!之后我还会再用另外一篇文章的照片来深入说明「角度与位置」这件事,今天就先别管他吧!


全部都弄好之后,就再针对所有细部的数值再调整一下就可以啦!这里我又调整了一次色调让照片更红一些、并重新裁切照片让 Dolly 更加地填满画面,让这张照片能更聚焦在武士刀剪刀上。

最后再检查一次照片,看看照片里面有没有什么小瑕疵,像是上图就是在拍照前忘记把剪刀擦干净而被拍出来的脏污。这部分你可以考虑用 Lightroom 内建的修复工具处理、也可以转过去用 Photoshop 处理,基本上就是看哪个顺手你就用哪个,不用太过局限。如果你不会使用修复工具的话,请见:【学会这两招修掉杂点,相片马上变得完美!】

最后照片就完成啦!看你想要帮这照片再套一些风格滤镜或是加上一些文字、Logo 什么的都可以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食记部落客必学,手机里美食照片的修图技巧~


 

“过去想拍张引发食欲的照片总是会出动相机。如今手机拍摄功能强又方便,许多人也开始用手机来拍摄美食照,但还是会遇上照片雾雾看起来不够好吃的情况。本篇文章将使用颜色对比较低的iphone照片为范例,来告诉大家如何救回并改造出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照。”

 
网路很多食记的照片都是用 iPhone 拍摄的,但浓郁的颜色与锐利的影像都不是 iPhone 这种只算「堪用」的相机所拥有的表现,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照片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用​​ Lightroom。

很多人以为Lightroom 就是用来处理RAW 档的软体,但实际上就算对JPG 图档Lightroom 也是有非常好的图片调整效果,再加上iOS 上也有推出Lightroom 可直接在手机或平板上修图,因此如果你用iPhone 拍了照片但效果却不尽理想,那么用Lightroom 修图也是很棒的选择喔!

 

iPhone 也能拍出好照片!只是你要用对方法~

 

本文首图底部的那张照片就是用 iPhone 拍的,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锐利也没那么鲜艳。上图才是iPhone 拍摄的真正原图,可以看到由于现场光线用的灯管并非高演色性灯具、且也没有使用特别的打光设备,因此拍起来的照片… 就是一张看起来不好吃的照片,不像首图那样看起来那么「诱人」。

这里我修图的工具就是 Lightroom CC,直接把照片从 iPhone 拖进电脑之后再用 Lightroom 读入,整套操作流程都跟相机照片一样,只是读取的来源是电脑、而不是记忆卡。

由于这张照片我是要用在食记的首图,因此必须裁切成 1200X628 这个 FaceBook 建议的文章缩图最佳图片解析度。这里的做法很简单,我先再裁切比例那里设定了「1.2 X 0.628」,这样就会出现刚好比例的裁切框,等最后照片输出之后再压缩成长边为 1200 的图片就完成了。

另外,我尽量将照片裁切得更小一些,让寿司看起来更大、更加填满画面。

iPhone 照片拍起来颜色对比会比较低一些,这种问题在其他 Android 手机上比较少见,毕竟像是三星这类的手机相片颜色都是要多艳就有多艳。不过我今天要处理的是看起来对比没那么高的 iPhone 照片,所以如果你照片也有同样的「朦胧雾雾」感,那做法就得跟我这篇的教学一样。

要解决对比不足的朦胧感很简单,只要同时将亮部与黑色两个数值都往负的方向调整,就可以顺利将相片的朦胧感去除。但这两个数字调整之后会让照片变暗,因此我习惯会预先把照片调整到过亮的程度,之后调整前述两个数值时再让亮度自己调整回来。当然你也可以先调整好亮部与黑色再回头调曝光度,这纯粹是习惯问题,无关效果好坏。

接下来就是将朦胧感去除啦!这里只要将亮部与黑色调整到负五十以上就会有显著效果,不过随着你拍摄场景、光线的不同,这两个数值所需要调整的量级也有所不同,请你依照你自己的照片来判断如何调整会比较好。

另外,我为什么只调整亮部与黑色、而不是调整暗部与白色呢?其实你当然也可以去试试看调整这两个数值,但在我的经验里如果改成调整这两项,会让照片的颜色变得很灰暗、很奇怪,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但大家不妨自己试试看,找出最符合你偏好的相片调整方式。

接下来拉高一点清晰度,并加强相片的鲜艳度,这两个数值都有助于强化iPhone 相片的对比鲜艳度,可以很大幅度的解决相片看起来不清楚、灰暗、色调不讨喜等问题。由于我鲜艳度拉得很高(+50),因此我稍微降低了饱和度避免照片看起来过于鲜艳,这也是我个人修图的习惯,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iPhone 照片与单眼照片有一项很大的差异:锐利度。

只要你用的镜头不要太差,那么单眼随便拍的照片在细节锐利度上绝对都是大胜iPhone 的表现,因此除非妳在光线很充足的地方拍照(例如户外大太阳下),否则iPhone 照片就算是在Facebook 缩图下依然能轻易的跟单眼相片做区分。关于提高锐利度的方法请见这篇文章:猫毛看起来根根分明超清晰?到底我该从清晰度调整还是从细节锐利化处理呢?

简单说就是清晰度跟锐利度不一样,请不要误用。

最后要让照片看起来更「有戏剧张力」一些,因此全部颜色都调整好之后再套上一个环形滤镜,将寿司以外的部分亮度降低形成看起来好酷好棒棒的暗角,就可以顺利让你的照片变成超吸引人目光的美食照片啦!不过修完之后再回头看看原来的图片:

哇塞这根本诈骗集团啊!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拍动物总希望能拍出数毛照,也就是看到根根分明的毛发,而透过修图软体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软体一打开,常常在清晰度与锐利化之中,搞不懂到底要用哪个调整才好,本篇文章就来帮你厘清两者的差异,以及解说Lightroom如何调整。”

 
Lightroom 里面的锐利化跟清晰度调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功能在 Lightroom 里面虽然放在完全不同的调整模组区块里,但从字面上看起来两者的功能却好像是一样的!后来问了一下身边初学摄影的朋友,他们也表示确实搞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功能到底有何不同,因此这个礼拜的摄影小教室就来谈谈到底清晰度跟锐利化两个看似相同、但实则天差地远的数值到底都调整了些什么、会对照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只可爱的猫咪啦!今天要用他的可爱猫毛来帮大家示范到底锐利化与清晰度有什么差异,同时也将让你知道为什么台湾某知名论坛的相机评测测试相片都如此的「锐利」!


上图:回家看到这张照片瞬间让我质疑自己的拍照技术 …

第一次拍 Raw 档的朋友多少都会受到一些挫折,因为 Raw 档在 Lightroom 里面不仅颜色灰暗,而且看起来都有点灰灰蒙蒙的,看起来既不鲜艳也不清晰。不过这是因为 Lightroom 在读取相机调控上有些问题,因此在 Lightroom 上看到的照片都几近「数值归零」。不过只要经过些许的修正就能让照片复活啦!上周与上上周的色彩调整就是很好的例子。

今天要说的清晰度与锐利化虽然看起来名字很像,但其实两者的调整根本就是两码事。清晰度是藉由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来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但相对的就会让照片的整体颜色看起来非常的「震撼」;锐利化则是调整照片颜色边缘(不同颜色交界之处)的对比度,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且不会影响整张照片的色调。这点从数值放置的位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清晰度被放在「饱和度」与「鲜艳度」的区块,说明他是用来调整整张照片的;相对的锐利化则放在「细节」这个位置,说明他是用来「调整相片细节」用的,可以很直观的搞懂两者的差异。

清晰度:调整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

正如上面所说,清晰度所调整的是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也就是让照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差异更加分明,例如让褐色更深、浅褐色更浅等等,让照片看起来好像「更加清晰」了。但如果一味地使用清晰度来调整相片的清楚程度,那么就会像上图一样(清晰度 100)变得非常的 … 震撼。如果是人像照片用这种方式调整,那么每张照片看起来都会像是冒险电影或灾难电影,并不是很讨喜的修图方式。

至于反向调整清晰度就是拉低对比啦!上图是把清晰度拉到 -100,让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变得更低,整张照片看起来就有点朦胧、平滑的感觉。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人像美肌上,不过调整上还需要动用一些笔刷工具之类​​的功能,算是比较麻烦的修图手段,我们以后再教。这里只要记得清晰度是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所以会对整张照片色调造成影响就可以了。


上图:左边是对比调到 100,右边是清晰度调到 100。看起来是不是效果很接近呢?

锐利化(细节):调整色彩边缘的对比,较不影响照片色彩表现

看到这边想必你已经了解到「清晰度并不适合用来让照片更锐利」这件事,但如果我们希望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一些怎么办呢?下图是只有调整色彩、光影的效果,但都已经动用 D800E 这种三千六百万画素的高画素怪物了,怎么还看起来这么的「不锐利」呢?为什么人家论坛评论的猫毛都是锐利到根根分明,为什么你相机都到这个等级了还不太利呢?

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要靠锐利化来调整啦!不过前面截图就有看到,细节这个选项(锐利化)里面有四个数值可以调整,我们希望猫毛看起来更清楚要怎么调比较好呢?下面我就分别针对四个数值做个示范,让大家了解个别数值所影响的锐利化效果差异。


上图:左边总量 0、右边总量 150

一、总量:这个数值是整体锐利化的调整,直接让你快速的决定照片要「多利」。 不过这就跟以前教过的亮度调整一样,都会直接对整张照片做一致性的调整,因此如果你要针对一些细部的修改,例如猫毛不要看起来「那么细」(如右图)之类的,就必须倚赖下面其他的数值来调整。不过如果你只是很单纯的想要快速调整锐利度,那就直接从总量下手吧!


上图:左边半径 0、右边半径 3.0

二、半径:这是用来调整颜色边缘的「宽度」,举例来说,上图左边的半径很小(0),因此会把不同颜色的猫毛做更细部的划分,因此左边看起来的猫毛比较多也比较杂(因为看起来比较细);但如果把半径拉到最大(3.0,如右半边),就会让不同颜色的猫毛的「颜色宽容度」变大,因此拉高色彩对比时会让猫毛看起来更粗一些。两种锐利化的效果都很好,但看起来的成果不太一样,左边看起来猫毛比较细、比较能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右边看起来比较粗,比较像是论坛评论的那种「根根分明」照片。哪种好看就端视你个人的审美观啰!


上图:左边细节 0、右边细节 100

三、细节:细节会更加的细分相片边缘的颜色,当拉到极限的时候甚至连看起来是完整色块的地方(如左上角的绿色)都会被硬生生的划分出更多的颜色细节来,这个功能可以用来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可说是四个数值中除了总量之外最明显的锐利化效果。 不过这个数值调整过头的话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都是点点,如果你一开始就用高ISO 来拍照,那调整太多就会让照片变得惨不忍睹,因此虽然细节是让照片变利的超好用数值,但请注意不要太过头了!一般来说超过 50 就不太行啰~

上图:左边遮色片 100、右边遮色片 0

四、遮色片:Lightroom 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会预先用一个「遮罩」把相近颜色的地方盖住,避免在调整边缘对比的时候调整到太多的颜色对比,最后变成像前面调整清晰度的那种情形。 不过这个盖住相近色的遮罩却是有尺寸限制的!当你把这个遮罩设定的比较大(遮色片最大为100 )时,会让Lightroom 判断近似色彩的宽容度变高,例如原本褐色0%、褐色20%、褐色40% 被视为三种颜色,但当遮色片调到很大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种颜色。这时候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就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区块而不调整,就会如上图左那样变得像是油画一般(线条很粗);相反的,如果遮色片设定很小,近似色彩宽容度就很低,看起来就会像右边那样「毛很细」啰!

看完上面的介绍,有没有觉得其实四个功能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呢?确实从说明与示范图来看这四个数值调整起来好像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在四个数值有不同组合时是会产生截然不同效果的!由于这样的组合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就请大家自己玩玩看吧!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相片调色有多简单?让女孩儿的梦幻色调来告诉你~

 

“有时在网路或杂志上看到的美照,心中都觉得肯定是经过瀪锁的后制才达到这样的效果,其实后制没这么难,只要一根手指头动动相片的色调,就能改变相片风格。本篇文章就要告诉大家如何快速调出梦幻色调的效果。”

 
本篇分享的是一键完成色调处理的小撇步!很多人看到婚纱摄影中梦幻的色调,都是用这个方法处理的。

除此之外,一些微电影、MV,或是广告影片里面会出现色调梦幻,让人感觉不太真实,但又很美好的画面……十之八九都是调整色调而来~

这样的照片,如果用手机拍摄,可以透过内建滤镜制作色调效果。

但是如果不喜欢滤镜的颜色,而想要找出自己的风格,那么只要了解分割色调,就可以让自己的照片,瞬间魔幻起来啰!

感谢读者Biao Guan补充:在调色前,建议先按light里面的auto,先把应该有的光线调整清楚,减少曝光,以增加暗部分的细节~


上图是我拍摄的人像,颜色未经调整的情况下,就是自然的空气感,没有特别的氛围。

把照片读入到 Lightroom 里面之后,在右边栏位找到「分割色调」,调整一下,就会有神奇的效果!


分割色调有亮部跟暗部两个分类,分别影响照片中比较亮的地方和比较暗的地方,会依照你的指令,变成不同的色调!

上图是亮的地方加上黄色,暗的地方做成蓝色的效果,因为皮肤是照片中比较暗的地方,而地板、天空是亮的地方,所以皮肤就变得特别蓝~

下图则是相反过来,把比较暗的皮肤部分加上一层黄色效果,背后的建筑物加上一层蓝色,所以脸色还是比较像真人的肤色,但是背后仍然是蓝色调性!

可以调整饱和度、要上什么颜色,来决定照片整体的调性。

我把图放大,让大家看几个不同的范例吧!

个性有点小浪漫,但是不喜欢太夸张的人~适合在亮部加上一层蓝色,案簿加上一层紫色,画面维持轻透的感觉,但是又带有些微粉色调。很简单的调整,就能创造不太张扬的低调浪漫氛围。

如果你不是有点浪漫,而是根本浪漫得无药可救……那么就把「饱和度」往右边移动吧!

这样套用的颜色浓度就会变多,分为也会变得更浓郁,非常适合婚礼照片或是约会照片,可以表现出甜蜜的感觉唷~

如果你是比较理性派,喜欢冷调色彩的照片,但是又不喜欢太「清水」的风格,在照片中加上一点点绿色,就会完全改变基调,变成「若有所思」风格。
这种调色的方式非常简单,速度又很快,但是一旦掌握,从摄影现场的天气感受到心情氛围,都可以一并掌控。

基本的调色真的很简单吧!我决不骗人,梦幻照片其实一点也不难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不退流行的黑与白,教你如何调出极具美感的经典黑白照!


 

“有时会发现一些很经典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黑白照片,其实没有颜色干扰的黑白摄影,着重在光影的变化上,更能直接传达出主题与氛围。本篇文章将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后制调出一张有味道的黑白照片。”

 

今天选了这张在公园旁边的YouBike 车站照片,毕竟比起巴黎圣母院或是西斯汀大教堂这种本来就是怎么拍怎么好看的建筑,这种随处可见的街拍景观,更适合拿来做摄影教学,也更有说服力,对吧! ?

首图这张照片是我好几天前用 Lightroom 调整的黑白照片,当时使用的数值如下:

为了写今天这篇教学,我又从原始的彩色照片再一次调整,让大家能一步一步地看到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步骤请看照片右边的处理方式,然后前后比较照片的差异,相信你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啰~

把照片转成黑白照片之后,第一个步骤是要调整曝光度。

且不论这张照片本来就偏暗,即便一般曝光正常的彩色照片转成黑白之后往往也需要调整一下,因为每一种颜色转成灰阶之后呈现出来的亮度不同,黑白照片有必要一开始就调整曝光度。

至于调到多少才对呢?这就请用自己的眼睛判断吧!

当然,也可以参考上图的例子,抓个大概。但这种事情没有绝对,训练自己的感觉,不要死记数值才是上手的唯一方法!

曝光度调整完之后就是拉对比。把对比拉高可以强调光影的力道,这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黑白照片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光影的变化」。

在除去了照片的色彩资讯之后,为了把光影好好地表现出来,必须拉高对比,照片才会有「存在感」。不过也不是越高越好,对比太高时,照片的其他细节会消失,变成只有黑或白,看起来就跟铅字笔素描一样只剩下线条,那样又做得太过头啰~

适当拉高对比,但是仍保留部分的细节才是正确的做法。

完成之后要清楚定义出极黑跟极白的区域,调整黑色​​和白色的部分,让照片之中有极黑跟极白的区块存在。这些部分不应该太大以免丧失太多细节,可是这些东西又不能没有,因为极黑和极白定义了这张的极限,会让照片有干净清新的感觉。不信的话你试试看就会知道啰~

拉高对比和定义出极黑极白之后,通常照片的细节会有所损失,这时候应该要回去微调亮暗部的细节。 (上图)这些亮部与暗部的细节是照片趣味的来源,有了这些,照片才会更加的丰富。

如果你的照片之中有很大块的黑或白,而不是大多数为灰色,不同的深浅的灰,那就表示你的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做得不够好,需要在这个步骤多加调整。做完之后再一次微调曝光度,把照片里面的平衡感调整好,一张黑白照大致上就算完成了!

最后再提供一个小技巧,那就是清晰度和锐利度一定要微调!尤其是清晰度。我认为在彩色照片中,不该拉太高清晰度,但在黑白照片中却很适合大量应用。清晰度可说是黑白照片的「魄力」来源。以风景或建筑的情况来讲,甚至拉到 +100 都没有问题。

不过,人像的部分则要小心一点,有时候清晰度加超过 +30,被摄者会看起来就相当狰狞,这可不见得是一张你所想要的照片咧~

以上这些步骤并不是单一流程,调整另外一个数值之后你可以再去调整原先的数值,如此不断往复照片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本次黑白照片调整的最后结果如下:

如果拿来跟前几天调整出来的照片比较的话,会发现这两张照片其实对比和细节差了满多。

不得不承认每一张照片在调整的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天的心情、眼睛状态、感受都不同,所以你可以多试几次,做出不同的版本之后,再挑选一张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

当然彩色照片也没有不好,纯粹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如果你觉得黑白照片的魅力是你所喜欢的话,本篇教的重点不妨记起来,多试个几次很快就会上手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教你如何用手机拍出车光轨

 

“谁说只有专业相机才能在夜晚拍出漂亮的车光轨?学会这些技巧,用你手中的手机也能拍出让人惊呼连连的车光轨喔!”

 

不是说 iPhone 相机不好,而是要拍好拍漂亮相对比较困难一点。当然拍拍生活纪录照什么的都很容易,只是要拍出「哇喔~」的照片就需要一些学习啰~

旅游拍照超简单!智慧型手机也能拍出超棒的照片喔~

话说iPhone 从iOS10 开始就支援RAW 档原生读取,且只要你的相机是属于1200 万画素的版本(iPhone 6S 以后),还能直接透过第三方App,借着iOS 提供的RAW API 拍摄RAW 档。虽然内建相机并没提供这项功能,但如果你需要 RAW 档拍摄的话,那么还是可以藉由第三方 App 来达成目标地~

今天要用的App 是要价3.99 美元(约台币一百二十块)的 ProCam 4,你可以在这里下载

其实能拍 RAW 的 App 有很多,甚至你直接用 Lightroom Mobile 内建的相机都能办到。但我个人最推荐的还是 ProCam,因为这软体的功能多、操作强、甚至连拍影片的功能都很好用!先前我有支伊莱克斯吸尘器的影片就是用这 App 搭配 iPhone 7 Plus 全程拍摄,影片调色温什么的也都能轻易办到,足见这 App 有多么的「专业」。至于什么慢速快门啦、M 模式啦等也都支援,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很强很好用的「专家型」相机 App,如果想好好玩玩 iPhone 摄影,这个 App 我认为绝对应该购买。

这 App 的功能很多,我以后再慢慢写教学。今天先来讲「慢速快门」这功能,拍出来的成果就是本文首图的那张车轨照。

开启慢速快门很简单,先点击快门按钮旁边的箭头,然后再选择「慢速快门」即可。不过因为慢速快门至少四秒起跳,所以你的 iPhone 需要个脚架来固定,你可以像下图这样做:

用类似的玩意把 iPhone 固定住,以免在你拍摄的四秒内晃动而失败。

进到「慢速快门」模式之后可以看到五个不同的选项,从 4 秒到 30 秒,以及更长的「B 快门」都有。不过我个人是建议不要选太久啦,因为超过 8 秒以后 iPhone 会有很明显的热噪点,所以我觉得四秒是很好的选择。不过如果你真的要在超暗的地方拍出很干净的照片也不是不行,选择「低光源」那个项目,在选择十五秒左右的数字,还是可以拍出「干净」的照片,我也不知是怎么办到的,但低光源那一个选项拍不出光轨,所以我猜… 大概是用什么特殊的演算法合成出来的吧?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啦,虽说要拍「光轨(车轨)」,也就是车灯拖曳成长~长的光条,很明显就是要用那个「光线轨迹」选项,但我们还是很好奇,究竟动态模糊跟光线轨迹两者有何不同呢?

其实两种都是长快门的意思,但是两者在截图的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上图是动态模糊,我特别将手指在每个定点都维持一秒左右,于是在四秒内获得了三个手指,而中间的移动过程通通消失不见。由此可知,动态模糊并不太记录物体移动的轨迹,因此如果你用这来拍长快门的话,那么移动的物体基本上都会消失不见。

但上图的「光线轨迹」就不同了!可以看到,移动的手指被尽可能地记录了移动的轨迹,由此可知这个模式会刻意记录所有移动的物体,并把他们的轨迹通通拍下来,这也是为什么要拍车轨时必须用这功能,正是为了记录车灯移动轨迹而特别设计的纪录模式。

会有两种模式,我猜想应该是因为这两个模式都不是像单眼相机那样用长时间曝光来拍照,而是利用高速快门连续拍摄,再将所有照片用不同模式来合成,因此才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拍摄效果。因此要使用这功能,还是得好好地把两种模式摸透才行。

不过呢~虽然我前面介绍了超简单学会的「光线轨迹」模式,但实际上我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根本没用上这功能!从EXIF 可以看到,我这张照片曝光仅用了1/15 秒,这是因为路上车速实在太快了,用光线轨迹的话会拍出太~多的光条,看起来很杂乱很丑。所以我是用 ProCam 的 M 模式,将 ISO 降到最低的 ISO32 之后,将快门降到 1/15 秒拍摄而成。因为拍摄的时候我知道颜色会稍嫌太淡,因此我拍了 RAW 档来修,请见下图:

这里虽然一样采用我惯用的高对比颜色调整,但必须特别注意一点,就是像这种黑色已经偏多的照片,就不能再将「黑色」往负数调整来追求高对比,否则反而会让照片变得太黑而看不出来在干嘛。相反地​​,我还必须将黑色往正向调整,让黑暗处的细节更显眼一些。

接着拉高清晰度来增加相片对比与「震撼感」。

最后,再把那被 iPhone 给校正了的白平衡调整一下,恢复成符合忠孝东路黄色路灯的「橘红」路面,就大功告成啦~

看起来就好像那么一回事了对吧~除了远处路灯因为是「iPhone 镜头」而整个晕开之外,看起来就算说是用单眼拍的也未必无法唬人啊!只是看到这照片连星芒也没有 … 我想给稍微有点摄影常识的人看看,应该还是很容易露馅。但如果只是放个 Facebook 什么的,我想还是能让人印象深刻才是。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