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一窥传统底片相机的奥秘:复杂的冲洗相片手续!


 

“洗底片?洗相片?什么!原来是两回事!大部份的人都以为洗底片、洗相片是同一个任务,把拍好的一卷底片拿给照相馆,就会得到洗好的底片、相片两样任务奖励。实际上冲洗底片与冲洗相片,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摄影后制工作。本篇文章将介绍冲洗相片的复杂手续,大家可以当作增长见闻来看看喔!”

 

上面这张图在做什么呢?上面黑白的塑胶片就是先前我们冲好的「底片」,上面可以看到与一般相片颜色相反(黑色变白色、白色变黑色)的相片图案。

而当我们要把底片变成「相片」洗出来之前,除非你是拿去相片馆一次冲洗整卷,否则都会像上图这样利用灯箱(会发光的箱子)以及放大镜来挑选想要洗出来的照片。这是因为品质较好的相片纸通常价值不菲,尺寸大些的甚至一张就要价十几二十块钱,一卷三十六张的底片未必会每张都洗成相片,因为这样实在太烧钱啦!

那么挑选出要洗成相片的底片后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上面这台旧时代的产物「放大机」。上面这台 Leica 放大机的组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放相纸的平台、一个能把底片像现在投影机那样投影出来的投影灯头,以及一组可以让灯头上下移动的架子。或许大家会想,既然只是投影机,那为什么还要用 Leica 莱卡这种看起来就很贵的机种呢?其实这是因为底片投影出来的品质会受到投影镜头的品质影响,就好像你数位相机的镜头会影响相片画质一样,而Leica 放大机采用的就是自家生产的高品质镜头(可更换!),因此如果要追求高画质的相片输出,那么高档的放大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

放大机投影出来是什么样子呢?上图就是放大机再塞入底片之后所投影出来的影像,不过请不要以为投影机投出来的画面像上图一般「那么亮」!上图是利用单眼长曝(曝光六秒)所拍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放大机公用的示意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放大机并没有「自动对焦」这项功能,因此必须自己调整镜头焦距才能投影出清晰锐利的影像,这样洗出来的照片才会清楚不模糊喔!

刚刚我们已经挑选好要洗的底片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准备要洗的「那一格」对准放大机的底片夹里面。

接着再把底片夹塞进放大机里面,这样才能藉由放大机的灯泡与镜头将底片上的影像投影到底下的相纸放置区。

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相片的成像原理。放大机的功用是将底片的影像投影在相纸放置区上,而我们使用的相纸并不像今天的喷墨用相纸一样只是一张亮面的「纸」,而是上面涂布了感光药剂,跟底片一样在照光后会变色的「药剂纸」。这张纸就跟底片一样,接收影像后再经过药水清洗就能显现出影像。先前的摄影小教室已经跟大家提过「快门时间」对相片影像亮度的影响,这里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利用光线照射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整张照片的亮暗程度,稍后我们会介绍几个古早时候的「Photoshop」PS 手法,基本上都跟时间控制有很大的关联。至于要如何准确的控制放大机灯光亮起的时间呢?上图右下角有个显示数字的玩意,那就是用来控制放大机灯光亮起秒数的「读秒控制机」。

在相纸完成曝光之后,就必须把相纸丢进药水里让影像「显影」出来,依据你所使用的药剂种类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药水或相纸的原厂网站介绍。另外必须注意的是,从刚刚的曝光到现在的显影阶段都是必须在「黑暗」的暗房中进行(黑白照片可开暗红光,彩色则必须全暗),必须等到相片显影清洗流程中段才能开灯,否则只要你把电灯开启一下下,你的照片就会因为过度曝光而变成「黑纸」喔!

注:放大机的亮度其实很暗,相较之下电灯的光线亮度是「非常非常亮」的,所以灯开关一下就可以毁掉整张照片。要是刚好你相纸盒子没盖好,那就整盒全毁啦~

照片跟底片一样,都需要使用大量清水冲洗才能把附着的药剂洗掉。不过相纸不像底片那么娇贵,只要用专用的夹子轻轻滑过就能把上面的水分清除,不需要为了怕刮伤而使用烘干机等装置来吹它(毕竟照片刮伤在洗就有了,底片刮伤你就连在复制一次都无法办到)。

不过夹子夹过之后也只是把表面上的水去除,相纸毕竟是张纸,所以还是会吸收不少水分,必须像上图这样夹起来晾干才能收进相簿里。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进到暗房里,就能看到像上图这样夹着的照片啰!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对于相片是如何洗出来的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想大家肯定会有个疑问:相纸该曝光几秒钟?时间难道要用猜的吗?其实在相纸包装或说明书上都会有曝光秒数的介绍,大致上的时间并不需要用「猜」的。但实际上不是每个人的相片内容都相同,有些人可能希望自己的相片能看起来暗一点、或是不小心拍太暗而希望它亮一些,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上面这个小道具来帮我们测试曝光时间啦!前面说过,相纸其实并不便宜,因此通常我们会把相纸剪成一小条一小条的再放进这个盒子中,接下来再依照固定的间隔时间(例如两秒、五秒)将上面的小板子一片一片的放下来,就能让相纸的每一个区块接受不同时间的光线。

这样做出来的测试条就会像上图这样每隔一个固定间隔就改变一些亮度,接下来我们只要再选择我们最喜欢的颜色、亮度区块,把刚刚间隔的时间加上去(例如每格间隔两秒,中间第三格就是加六秒),就可以利用放大机做出符合我们要求的漂亮照片啦!有没有觉得很简单很方便呢?其实虽然有这样的小道具帮助,但如果经验不够的话其实还是会生出一堆失败测试条(例如五格都太暗),因此洗照片可不像Photoshop 看看书本就能学会,里面的学问可是很大很大的呢!

——

古代的 Photoshop 与 LightRoom,神奇的暗房技术

上面这则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我们从小到大所看过的蒋公与国父合照一直都是右边那张单独合照。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居然是「合成」过的!为了凸显蒋公与国父的亲密关系,把站在两边的人都给「PS」掉了!但照片中的蒋公还那么年轻,根本就不可能会有 Photoshop 啊!那么这张照片使怎么办到的呢?

其实相片真正决定成像只有把相纸放进影像投影区中的那么几秒,但实际上我们却可以针对底片、或是在放大机投影过程中对影像做手脚,让相片出现我们想要的图案。记得星际大战「Star Wars」的幕后花絮里面曾经提过,以前没有电脑合成的时代都是利用洗剂把电影胶卷上的汽车轮胎「涂掉」,让电影里的汽车变成「悬空漂浮汽车」,而以前的暗房高手不仅能依靠这种方法去除不要的影像,甚至还能利用叠底片、手绘等方式把原本不在相片上的东西「加」上去,可说是手动剪贴版本的「Photoshop」。

这里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最简单的相片调整技巧。首先是相片的裁切、放大,这个功能不管是在手机或电脑里都只要动动滑鼠拉动方格就能处理的动作,在洗相片中同样是非常简单的小技巧!前面说过放大机的投影机灯头是可以上下移动的,而有移动过投影机的朋友一定知道,投影机如果离布幕近一些、影像就会变小一些。在放大机也是一样,只要上下移动投影机灯头就能变化你的相片大小,要放大缩小都很容易。

就算要缩到像 iPhone 那么小也是没问题的喔!至于要如何裁切呢?上上图可以看到其实投影出来的影像已经超过「相纸」的大小,而我们只要把相纸放在我们想要「裁切保留」的影像部位,就可以完成影像裁切啦!因为只有相纸覆盖的地方才会感光出影像来,因此只要移动旋转相纸、放大缩小投影的影像,就能做出我们最常使用的修图效果「旋转、放大、缩小、裁切」啰!

那么在 Photoshop 里面的亮度、对比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前面也有说过,只要让相纸曝光久一点,画面看起来就会越黑(越暗),反之相片则会看起来比较亮。因此只要依靠修正相纸曝光时间,就能调整相片的亮暗程度啦~亮暗调整这么简单,那么对比又是怎么调整的呢?

在洗黑白照片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对比调整道具「多重反差滤镜」。这盒子里面有十种不同数值(红色深浅不同)的滤镜,能让使用者直接把它塞进投影机灯头里调整投影机输出的影像。

使用的效果就像上图这样,不同深浅的滤镜会让影像变成深浅不一的「多重反差滤镜」,就能调整相片的对比度啦!至于为什么相片可以用多重反差滤镜而不会改变颜色呢?因为这是「黑白照片」啊!所以用多重反差滤镜就能调整相片的对比,相对于彩色照片的处理要简单很多。

在Photoshop 里面有两个令人不解的工具图示,就是加亮工具的「疑似放大镜」以及加深工具的「手掌」,没有经历过底片时代的朋友肯定不懂为什么这两个针对相片局部「加亮」、「加深」的工具为什么要长这个样子,不过现在你就会知道啦!

其实那个看起来像放大镜的东西并不是「放大镜」,而是类似「猫耍」的弹性遮光片。利用「曝光时间较短画面会比较亮」的特点,利用这个有弹性的遮光片把「你想要加亮」的部位晃动减少该部位的曝光时间,就能让被遮住的部位变亮,就好像你用Photoshop 的加亮工具直接点照片一样,只是比较麻烦一些(因为要一直晃动而且要算晃动的时间)。另外为什么要晃动呢?这是因为必须依靠晃动来让「加亮位置」的边缘产生渐层,才不会出现一个「猫耍」。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吧?那只手的图案就是利用手把照片遮起才,只让「想要加暗」的地方露出来增加曝光时间,这样就能让露出来的地方变暗啦!一般来说是预先把要加暗的地方露好,再开始进行曝光,等个几秒再把手放开让整张照片曝光,就能让照片局部加暗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买相机前该知道的事:教您认识什么是单眼、微单眼、类单眼?


 

“如果你已经知道相机的基本规格怎么看,像是片幅、焦距、光圈…等等。那本篇文章要介绍的相机类型比规格好理解多了,但也是大家容易被混淆的部份,其实只要把握关键的差异就很好分辨,买相机时也更能知道适合自己的是什么类型~”

 
之前我们搞定了购买相机所需要注意的规格数字(忘了请看这篇:【买相机前该知道的事:教您认识什么是片幅、焦距、光圈?】),那么今天就再来说说另一个令人烦躁的问题:请问你掉到湖里的是这台金微单眼,还是这台银类单眼呢?

先不要管什么金银斧头了,我想光是女神问你掉哪台单眼,可能根本连使用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用的到底是单眼、微单眼、还是类单眼。虽然说这三样东西在名字上有很显著的差异,但要是看名字就会知道他在干麻,那我还写这个摄影小教室做什么呢?所以今天我一样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大家这三种常见的相机「名称」的差异,并且让你一下就搞懂自己该买哪种!现在我们就先从单眼开始啰!

一、专业必备,想当文青的首选,对「重量」无所畏惧的人们适用:单眼相机

单眼相机可说是今天要说的三种相机中最早出生的老家伙了,从古早古早的底片时代就已存在的单眼相机,直到今天仍然是专业应用的首选,且内部架构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唯一的差异,大概就是电子性能(对焦)提升与内部感光元件从以前的底片变成现在的数位感光元件 CMOS 了吧?上图这台拍猫咪的大家伙就是单眼相机啰!另外请记得以下英文字「DSLR」,这个字就是数位单眼相机的英文缩写啦!可别把它当成跟单眼相机不同的东西喔!

注:DSLR 是数位单眼相机,而 SLR 则是传统单眼相机,使用底片的那种老家伙

为什么单眼相机会那么大、那么重呢?除了外壳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眼相机在观景窗使用了「反光镜」这个零件让使用者能直接透过镜头看到景象(反光镜就是上图圆洞中间的镜子),这片反光镜会在你按下快门时快速的往上弹,等快门关闭后再落下。 这个元件不仅是造成单眼相机「很大台」的原因,同时也是单眼相机发出啪啪快门声的主要声音来源。

那么为什么专业的人应该用单眼相机呢?以下条列说明:

1. 镜头选择超多:由于单眼相机历史悠久,因此像Nikon 这种近百年的老店都已经拥有数以百计的超巨量镜头选择,因此只要你口袋麦克麦克,基本上你想要拍摄什么样的主题都能很轻松的取得合适的镜头,在摄影场景多变的专业用途来说特别适合。

2. 光学观景窗:而且单眼相机的观景窗(除了Sony 外)多是采用光学观景窗,也就是你看到的画面是直接从镜头看出去的实景画面,因此对于某些专用用途来说,在取景、追焦、使用上也都很方便。

3. 看起来比较专业: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使用单眼就是专业的象征。或许你知道一些微单眼拥有很好的画质表现(例如 Sony A7R),但问题是你的客户并不知道!想想看吧,要是新人花钱请你拍婚摄,结果你拿台微单眼去拍,你想客户能接受吗?专业用途就请顾虑一下客户的感受吧!

因此除非你有特殊的原因,否则若是以专业摄影用途来说,单眼相机基本上就是你的不二选择了。当然如果你要拍小孩、拍猫狗、装文青也都很适合用单眼,只是以高阶单眼动辄超过七百克的重量来说… 如果你背着小背包都嫌累,那我想你还是打消买单眼的念头吧!
 

二、生活旅游都合适,超轻机身携带超方便,对换镜头不感到害怕:微单眼

其实微单眼这东西本质上来说跟单眼相机没什么不同,甚至在一些相机大厂的设计下根本就是与自家单眼相机共用感光元件!因此虽然有些人认为微单眼就是比较不专业,画质硬是比较差,但如果你已经打定主意要追随我这个摄影小教室的脚步,那么就请你放下这个成见吧! 只要机身与摄影技术不差,用上好镜头都是可以拍出漂亮照片的!甚至一些高阶微单眼要直接打爆入门单眼也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为什么微单眼这么轻薄短小呢?这是因为微单眼取消了前面提过的「反光镜」结构,只要你拆下微单眼的镜头就能看到如上图中间的绿绿方块,那就是相机的感光元件啰!这在单眼相机上平常是看不到的,因为已经被反光镜跟快门廉挡住啦!因为少了反光镜,微单眼除了跟单眼相机一样可以换镜头之外,综合起来有以下这几点差异:

1. 快门声很小:没有反光镜的啪啪与快门廉的唰唰,微单眼的快门声跟单眼比起来几乎可说是蚊子比飞机,如果你怕拍照会吵到其他人,在兼顾画质下微单眼就是你的唯一选择。

2. 机身超轻超薄:再少掉光学观景窗、反光镜等杂七杂八的零件后,微单眼就是一台轻薄短小的小家伙,但画质可没有因此而减损!因此如果你无法天天带着一台重重的东西到处跑,微单眼就是你放进包包里的​​高档相机啦!

3. 镜头选择较少,但可以转接的选择很多:微单眼的历史毕竟比较短一些,要跟那些老厂比镜头数量无疑自取其辱。但微单眼有一个特色:能转接的镜头选择很多。透过转接环,微单眼几乎可以转接市面上所有买得到的镜头(原理我以后会开一个独立的文章来谈),例如上图我手中的Leica Summicron 50mm (超过五十年的老镜! )就是由Leica 推出的镜头,并非Sony 原厂生产。因此只要你不怕手动对焦,微单眼是让你可以玩镜头的一个好选择。

4. 比较耗电:因为微单眼都是使用电子观景窗或是直接让你用机背的萤幕对焦取景,因此一直开着液晶萤幕所带来的缺点就是「比较耗电」。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很大的缺点,基本上多带几个电池就能撑个几天了。

5. 场景模式比较多: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微单眼的特色,而是因为单眼相机的厂商(基本上就是Canon、Nikon、Sony三家居多)比较少想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单眼里。不过也因为这样,如果你不是那种手动控制整台相机的狂人,那么绝大多数的微单眼都内建了很多不同的场景模式,是想要简单拍好照片的好选择。

上面第四点提到的「比较耗电」就是上面这张图所要表达的。因为微单眼没有反光镜,没有办法像单眼相机那样让使用者直接透过镜头看实际景象来取景,一定要透过液晶萤幕转换之后才能看到镜头外的景象。因此微单眼对焦取景都必须像上图那样直接透过液晶萤幕来看,如果你还是习惯透过观景窗来取景,那么在选购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该机身是否有配备电子观景窗啰! 例如我上图这台 NEX-7 就有电子观景窗(左上角,但其实里面还是一块小萤幕),其他较低阶的机身就没有这个配备了。

请不要再说什么微单眼比较差的话了,以上图的A7R 来说,那已经不是用普通中低阶单眼能打败的等级了。如果再把 Sony 最新的高感光怪物 A7S 拿进来比较,甚至一些高阶单眼都只能甘拜下风。当然单眼还是有胜过微单眼的地方,但如果你只是平常自己喜欢拍照、喜欢旅游不想带重物,且对于换镜头这件事并不感到害怕,那么微单眼就是你的好选择啰!
 

三、拍啥都 OK,不想搞懂换镜头有啥好玩的人专用:类单眼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类单眼就是介于消费型小相机跟单眼相机之间的中间产品,「类」就是「好像」,所以类单眼就是好像单眼但又不是单眼的产品。我们暂且不谈以前类单眼是怎么做,单就现在的类单眼来说,不管是在感光元件尺寸、或是配备的镜头等级上,基本上都有相当高的水准,例如Canon G1X 的1.5 吋感光元件、Sony RX100 系列的蔡司镜头等等,都让近期推出的类单眼拥有不逊于低阶微单眼的画质表现。甚至你要说他就是一台不能换镜头的微单眼也不为过。因此类单眼的消费市场其实很明确,我们先来条列一下:

1. 不想要换镜头的人:你根本对换镜头这件事没兴趣,你只想简单拍照片

2. 觉得普通DC 烂透了:如果说不能换镜头的高阶相机就是类单眼,那么类单眼世界中甚至有高画质全片幅怪物Sony RX1,因此如果你觉得换镜头麻烦、一般数位小相机又烂透了,那么类单眼就是你的不二选择。

3. 不想要微单跟单眼,但想拍出模糊背景:拍出散景照片似乎会让正妹看起来更正,因此这个功能似乎非常重要。如果你觉得微单眼跟单眼都很麻烦,但又希望用小相机拍出漂亮的散景照片,那么建议你直接买台新的类单眼吧!大光圈加上大感光元件就能满足你的愿望了。

如果你符合上面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项,那么我建议你就不要再那边考虑要买微单眼还是单眼了,直接去相机店指名要挑类单眼,然后再依照预算、外型、品牌来挑选一台你最喜欢的就搞定啰!
&nbps;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