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后制教学:教您如何调出美美的房屋内景相片!


&mbsp;

“旅行时是否有拍摄过饭店房间的经验?有没有发现明明装潢很棒的室内景观,却时常拍不出美美的好相片,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本篇文章将透过Lightroom后制软体,教您如何调出满意的房屋内景相片。 “

 
现在普遍薪资偏低,房租却又普遍偏高,那么房屋照片如果能拍得好一点,我想…应该至少能加快你房屋出租的速度吧?至少在一大片「鬼屋」一般的房屋照片中,你那漂亮的照片也比较容易脱颖而出,让人愿意约看房不是吗?

所以今天我刚好在我的图库里找到以前到汽车旅馆拍摄的照片,就用这张来说明一下室内装潢的拍摄技巧吧!另外,现在有不少人会想把自己的空房拿来经营民宿、Airbnb 什么的,那么这篇文章的教学也同样适用喔!

上图是我从 Airbnb 上找的截图,虽说现在有不少较为专业的 Airbnb 业主拍了很漂亮的照片,但坦白说,像上图这种看了就不想住的照片还是居多。但要把房屋拍漂亮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只要有好的构图,用颗广角镜,再加上后续的修图,就能拍出很不错、很吸睛的房屋室内照片。

那么我们就开始啰!

首先请看一下拍摄参数!

其实这张照片并不能算是很完美的照片,因为他的 ISO 太高了!当初因为偷懒,所以没有把脚架扛去台中,导致我必须用手持来拍摄照片。为了兼顾画质、手震以及配合室内亮度,在缩小光圈之后,要维持在 1/15s 不手震秒数下就只能开到 ISO1000 来拍。

这样拍的结果就是照片再怎么弄都不够「干净」,虽然修图之后看起来是不错,但终究还是有些遗憾。所以如果你要把房屋拍美,让人看起来舒服,请务必带着你的脚架,让相机架着用低 ISO 慢慢曝光才是正解。

接下来就是第一个重点:构图

很多人在拍摄室内装潢时,都会站在墙面的正前方拍摄「大正面」的图片。但这样的拍法会使得相片缺乏透视感,而使空间看起来拥挤不舒服。因此不管建筑有多大多宽,用上图这种将墙角摆在中央靠左(或是靠右)的透视法拍摄,就会让相片空间看起来比实际更大。


上图:Sony A7R + Leica Super-Angulon R 21mm f4 另外,如果可以的话请使用「等效焦距 20mm」左右的超广角镜来拍摄室内装潢。这是因为超广角镜拍摄装潢时会让空间看起来更大更开阔,对于小套房来说尤其有效。但大于 20mm 会让空间看起来不够大,小于 20mm(例如 16mm)又会让相片看起来过于空荡而没有重点。因此就我自己的经验,20mm 左右是最合适的焦段。

前面说过,由于这张照片是我手持拍摄,所以终究还是太暗了点,因此我第一步骤就是先把相片拉亮。不过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拍室内装潢,那么请你务必带着你的脚架,到现场再用低ISO 长曝光的方式来取得画面干净无杂点的相片,会让你的空间看起来更舒适。

由于这张相片中有一大片窗光,因此曝光度拉到墙面够亮时,中间的窗光就过曝了。因此这里把亮部拉到 -100 来解决这个问题。

拉低亮部之后会让相片看起来对比降低,这时候我们就要加强相片对比让相片的视觉更强烈些。要加强对比有三种方法:拉高对比、降低黑色、拉高清晰度。

这三种方法中,第一种会让相片失去光影色彩,因此是适度拉高就好,别过量;第二种会让相片黑的地方变得太黑,但却是能让影像变得够强烈但又不会变糟的好方法,是我常用的做法;第三种则会让相片变得太过狰狞,因此请酌量使用。

我用拉低黑色数值的方式来让相片的颜色变得更强烈,上图这样是不是看起来就有点像是饭店、旅馆网站的照片了呢?不过这样还是不够,我们还要继续修整。

这里要再说一下「清晰度」强化对比这件事。很多初学者(包括我自己)在一开始修图时会很倚赖清晰度来让相片看起来更锐利,但这是不对的做法!清晰度强化的是整张相片的颜色对比,因此拉得太高的话,不仅会让人像变得过于狰狞,也会让室内装潢变得好像…什么恶灵古堡之类的情景。

因此要让相片变锐利不该使用清晰度,而是要用锐利化,清晰度适量调整即可。

再来要让颜色变得更鲜艳些,以前有说过,如果直接拉高饱和度反而会让相片变得很不自然。

因此我的习惯做法是拉高鲜艳度(而且拉很高),再适度地讲低饱和度让相片同时兼具鲜艳与自然两种感受。

前面说过,要让相片变得更锐利不该用清晰度,而是要用锐利化。这是因为锐利化只会强化边缘色彩,不会影响整张相片的颜色呈现,因此请拉到下面找到锐利化,再用他来让相片变得更锐利。

接下来我们再重新转正一下相片,这里我用的校正基准是视觉中心的窗台边缘,不过我并没有让窗台边缘完全照着直线来转正。这是因为在超广角变形下,如果把不是在正中心的边缘作为基准转正,反而会让整张相片变得「不正」。因此虽然是用窗台边缘来校准,但实际上还是有稍微保持一点歪斜来维持相片有转正的感受。

虽然左边的墙面刚刚已经有调整的亮些了,但跟中间那超亮的窗光相比,却还是不够亮。因此我用笔刷把左边的部分选取起来。

接着再把左半部的地方调高曝光度,让整张相片的光影更平衡,也能更明显看到旁边洗手台的装潢设计。

最后为了让相片有一点「氛围」,我再套上一层环形滤镜,把相片四周拉出一点暗角,看起来就比较「高档」一点。

这样就完成相片啦~跟先前那张斯德哥尔摩相片不同,室内装潢照片并不能完全靠修图来解决问题,而是从一开始拍摄时就应该要把构图、相机等都校正好再来拍摄。而其他室内的摆设啦、瑕疵啦等问题也都要事先就弄好,像上图这张照片就还特别请汽车旅馆把浴室好好打扫摆设一番,并放好水(而且要放冷水避免蒸汽)让我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拍出最好的相片。

虽然说起来很麻烦,但想想你房子每拖过一个月,就是损失一个月的房租,那么这些辛苦也就都是值得的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食记部落客必学,手机里美食照片的修图技巧~


 

“过去想拍张引发食欲的照片总是会出动相机。如今手机拍摄功能强又方便,许多人也开始用手机来拍摄美食照,但还是会遇上照片雾雾看起来不够好吃的情况。本篇文章将使用颜色对比较低的iphone照片为范例,来告诉大家如何救回并改造出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照。”

 
网路很多食记的照片都是用 iPhone 拍摄的,但浓郁的颜色与锐利的影像都不是 iPhone 这种只算「堪用」的相机所拥有的表现,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照片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用​​ Lightroom。

很多人以为Lightroom 就是用来处理RAW 档的软体,但实际上就算对JPG 图档Lightroom 也是有非常好的图片调整效果,再加上iOS 上也有推出Lightroom 可直接在手机或平板上修图,因此如果你用iPhone 拍了照片但效果却不尽理想,那么用Lightroom 修图也是很棒的选择喔!

 

iPhone 也能拍出好照片!只是你要用对方法~

 

本文首图底部的那张照片就是用 iPhone 拍的,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锐利也没那么鲜艳。上图才是iPhone 拍摄的真正原图,可以看到由于现场光线用的灯管并非高演色性灯具、且也没有使用特别的打光设备,因此拍起来的照片… 就是一张看起来不好吃的照片,不像首图那样看起来那么「诱人」。

这里我修图的工具就是 Lightroom CC,直接把照片从 iPhone 拖进电脑之后再用 Lightroom 读入,整套操作流程都跟相机照片一样,只是读取的来源是电脑、而不是记忆卡。

由于这张照片我是要用在食记的首图,因此必须裁切成 1200X628 这个 FaceBook 建议的文章缩图最佳图片解析度。这里的做法很简单,我先再裁切比例那里设定了「1.2 X 0.628」,这样就会出现刚好比例的裁切框,等最后照片输出之后再压缩成长边为 1200 的图片就完成了。

另外,我尽量将照片裁切得更小一些,让寿司看起来更大、更加填满画面。

iPhone 照片拍起来颜色对比会比较低一些,这种问题在其他 Android 手机上比较少见,毕竟像是三星这类的手机相片颜色都是要多艳就有多艳。不过我今天要处理的是看起来对比没那么高的 iPhone 照片,所以如果你照片也有同样的「朦胧雾雾」感,那做法就得跟我这篇的教学一样。

要解决对比不足的朦胧感很简单,只要同时将亮部与黑色两个数值都往负的方向调整,就可以顺利将相片的朦胧感去除。但这两个数字调整之后会让照片变暗,因此我习惯会预先把照片调整到过亮的程度,之后调整前述两个数值时再让亮度自己调整回来。当然你也可以先调整好亮部与黑色再回头调曝光度,这纯粹是习惯问题,无关效果好坏。

接下来就是将朦胧感去除啦!这里只要将亮部与黑色调整到负五十以上就会有显著效果,不过随着你拍摄场景、光线的不同,这两个数值所需要调整的量级也有所不同,请你依照你自己的照片来判断如何调整会比较好。

另外,我为什么只调整亮部与黑色、而不是调整暗部与白色呢?其实你当然也可以去试试看调整这两个数值,但在我的经验里如果改成调整这两项,会让照片的颜色变得很灰暗、很奇怪,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但大家不妨自己试试看,找出最符合你偏好的相片调整方式。

接下来拉高一点清晰度,并加强相片的鲜艳度,这两个数值都有助于强化iPhone 相片的对比鲜艳度,可以很大幅度的解决相片看起来不清楚、灰暗、色调不讨喜等问题。由于我鲜艳度拉得很高(+50),因此我稍微降低了饱和度避免照片看起来过于鲜艳,这也是我个人修图的习惯,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iPhone 照片与单眼照片有一项很大的差异:锐利度。

只要你用的镜头不要太差,那么单眼随便拍的照片在细节锐利度上绝对都是大胜iPhone 的表现,因此除非妳在光线很充足的地方拍照(例如户外大太阳下),否则iPhone 照片就算是在Facebook 缩图下依然能轻易的跟单眼相片做区分。关于提高锐利度的方法请见这篇文章:猫毛看起来根根分明超清晰?到底我该从清晰度调整还是从细节锐利化处理呢?

简单说就是清晰度跟锐利度不一样,请不要误用。

最后要让照片看起来更「有戏剧张力」一些,因此全部颜色都调整好之后再套上一个环形滤镜,将寿司以外的部分亮度降低形成看起来好酷好棒棒的暗角,就可以顺利让你的照片变成超吸引人目光的美食照片啦!不过修完之后再回头看看原来的图片:

哇塞这根本诈骗集团啊!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拍动物总希望能拍出数毛照,也就是看到根根分明的毛发,而透过修图软体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软体一打开,常常在清晰度与锐利化之中,搞不懂到底要用哪个调整才好,本篇文章就来帮你厘清两者的差异,以及解说Lightroom如何调整。”

 
Lightroom 里面的锐利化跟清晰度调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功能在 Lightroom 里面虽然放在完全不同的调整模组区块里,但从字面上看起来两者的功能却好像是一样的!后来问了一下身边初学摄影的朋友,他们也表示确实搞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功能到底有何不同,因此这个礼拜的摄影小教室就来谈谈到底清晰度跟锐利化两个看似相同、但实则天差地远的数值到底都调整了些什么、会对照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只可爱的猫咪啦!今天要用他的可爱猫毛来帮大家示范到底锐利化与清晰度有什么差异,同时也将让你知道为什么台湾某知名论坛的相机评测测试相片都如此的「锐利」!


上图:回家看到这张照片瞬间让我质疑自己的拍照技术 …

第一次拍 Raw 档的朋友多少都会受到一些挫折,因为 Raw 档在 Lightroom 里面不仅颜色灰暗,而且看起来都有点灰灰蒙蒙的,看起来既不鲜艳也不清晰。不过这是因为 Lightroom 在读取相机调控上有些问题,因此在 Lightroom 上看到的照片都几近「数值归零」。不过只要经过些许的修正就能让照片复活啦!上周与上上周的色彩调整就是很好的例子。

今天要说的清晰度与锐利化虽然看起来名字很像,但其实两者的调整根本就是两码事。清晰度是藉由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来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但相对的就会让照片的整体颜色看起来非常的「震撼」;锐利化则是调整照片颜色边缘(不同颜色交界之处)的对比度,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且不会影响整张照片的色调。这点从数值放置的位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清晰度被放在「饱和度」与「鲜艳度」的区块,说明他是用来调整整张照片的;相对的锐利化则放在「细节」这个位置,说明他是用来「调整相片细节」用的,可以很直观的搞懂两者的差异。

清晰度:调整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

正如上面所说,清晰度所调整的是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也就是让照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差异更加分明,例如让褐色更深、浅褐色更浅等等,让照片看起来好像「更加清晰」了。但如果一味地使用清晰度来调整相片的清楚程度,那么就会像上图一样(清晰度 100)变得非常的 … 震撼。如果是人像照片用这种方式调整,那么每张照片看起来都会像是冒险电影或灾难电影,并不是很讨喜的修图方式。

至于反向调整清晰度就是拉低对比啦!上图是把清晰度拉到 -100,让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变得更低,整张照片看起来就有点朦胧、平滑的感觉。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人像美肌上,不过调整上还需要动用一些笔刷工具之类​​的功能,算是比较麻烦的修图手段,我们以后再教。这里只要记得清晰度是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所以会对整张照片色调造成影响就可以了。


上图:左边是对比调到 100,右边是清晰度调到 100。看起来是不是效果很接近呢?

锐利化(细节):调整色彩边缘的对比,较不影响照片色彩表现

看到这边想必你已经了解到「清晰度并不适合用来让照片更锐利」这件事,但如果我们希望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一些怎么办呢?下图是只有调整色彩、光影的效果,但都已经动用 D800E 这种三千六百万画素的高画素怪物了,怎么还看起来这么的「不锐利」呢?为什么人家论坛评论的猫毛都是锐利到根根分明,为什么你相机都到这个等级了还不太利呢?

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要靠锐利化来调整啦!不过前面截图就有看到,细节这个选项(锐利化)里面有四个数值可以调整,我们希望猫毛看起来更清楚要怎么调比较好呢?下面我就分别针对四个数值做个示范,让大家了解个别数值所影响的锐利化效果差异。


上图:左边总量 0、右边总量 150

一、总量:这个数值是整体锐利化的调整,直接让你快速的决定照片要「多利」。 不过这就跟以前教过的亮度调整一样,都会直接对整张照片做一致性的调整,因此如果你要针对一些细部的修改,例如猫毛不要看起来「那么细」(如右图)之类的,就必须倚赖下面其他的数值来调整。不过如果你只是很单纯的想要快速调整锐利度,那就直接从总量下手吧!


上图:左边半径 0、右边半径 3.0

二、半径:这是用来调整颜色边缘的「宽度」,举例来说,上图左边的半径很小(0),因此会把不同颜色的猫毛做更细部的划分,因此左边看起来的猫毛比较多也比较杂(因为看起来比较细);但如果把半径拉到最大(3.0,如右半边),就会让不同颜色的猫毛的「颜色宽容度」变大,因此拉高色彩对比时会让猫毛看起来更粗一些。两种锐利化的效果都很好,但看起来的成果不太一样,左边看起来猫毛比较细、比较能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右边看起来比较粗,比较像是论坛评论的那种「根根分明」照片。哪种好看就端视你个人的审美观啰!


上图:左边细节 0、右边细节 100

三、细节:细节会更加的细分相片边缘的颜色,当拉到极限的时候甚至连看起来是完整色块的地方(如左上角的绿色)都会被硬生生的划分出更多的颜色细节来,这个功能可以用来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可说是四个数值中除了总量之外最明显的锐利化效果。 不过这个数值调整过头的话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都是点点,如果你一开始就用高ISO 来拍照,那调整太多就会让照片变得惨不忍睹,因此虽然细节是让照片变利的超好用数值,但请注意不要太过头了!一般来说超过 50 就不太行啰~

上图:左边遮色片 100、右边遮色片 0

四、遮色片:Lightroom 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会预先用一个「遮罩」把相近颜色的地方盖住,避免在调整边缘对比的时候调整到太多的颜色对比,最后变成像前面调整清晰度的那种情形。 不过这个盖住相近色的遮罩却是有尺寸限制的!当你把这个遮罩设定的比较大(遮色片最大为100 )时,会让Lightroom 判断近似色彩的宽容度变高,例如原本褐色0%、褐色20%、褐色40% 被视为三种颜色,但当遮色片调到很大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种颜色。这时候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就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区块而不调整,就会如上图左那样变得像是油画一般(线条很粗);相反的,如果遮色片设定很小,近似色彩宽容度就很低,看起来就会像右边那样「毛很细」啰!

看完上面的介绍,有没有觉得其实四个功能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呢?确实从说明与示范图来看这四个数值调整起来好像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在四个数值有不同组合时是会产生截然不同效果的!由于这样的组合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就请大家自己玩玩看吧!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