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兰距来认识转接镜头,让摄影世界无限大~


 

“有在玩镜头的摄影高手们都知道,有时相机接上老镜头,可以拍出许多数位镜头达不到的效果,那为何现代的数位相机能使用以前的手动镜头?又或者可以换其他大厂的镜头?本篇文章就要介绍大家「法兰距、转接镜头」是什么,帮助摄影新手玩镜头更进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转接镜头」这个说法呢?我们一般的认知是Canon 配Canon、Nikon 配Nikon,虽说还有Sigma、Tamron 这些副厂在帮主流相机推出镜头,但在购买时还是得特别挑选「For Canon」、「For Nikon」等不同镜头型号,就连无敌副厂镜德国Zeiss 都要为镜头加上ZE(Canon)、ZF(Nikon)来作为镜头接口的区别。但你知道吗?其实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不同厂牌的镜头其实都是可以透过转接环互换使用的,例如 Sony 用 Leica 镜头、Nikon 用 Leica 镜头 等等。

而这个所谓的「特定条件」,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要相机数字:法兰距

为什么不同相机的镜头不能互换使用?

镜头之所以有厂牌适用的区别,主要原因有二:接口不同与法兰距不同。上图左边是Leica M 镜接环、右边则是Nikon 单眼F 接环,两者很明显在卡榫、直径、以及机械结构上都有所不同,在整体结构如此不同的情况下,用膝盖想也知道绝对不可能直接把左边的Leica 镜头插进你的Nikon 单眼中,反之亦然。

但稍有研究摄影的朋友都知道,这世上有种叫做「转接环」的东西可以让你把不同品牌的镜头插在不同的机身上。但真的是这样吗?

前面说过,决定镜头能不能交换使用的要点还有「法兰距」这个重要数值。所谓的法兰距,就是镜头接口金属环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就如上图所示。每一家相机厂商都有不同的法兰距,有些特别短如 Sony、Canon;有些则特别长如 Nikon、Leica R。法兰距会决定你的镜头是否能正常的在感光元件上成像,不正确的法兰距可能会产生无限远无法对焦、直接无法对焦、成像范围小于感光元件尺寸(照片周围会有黑圈)等问题。


上图是 Sony A7R,像这类没有反光镜的微单眼由于取消反光镜,因此镜头接环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都非常非常短,也就是所谓的「超短法兰距」。

注:微单眼与单眼差异请参考:【买相机前该知道的事:教您认识什么是单眼、微单眼、类单眼?】

上图则是拥有反光镜的Nikon 单眼,可以看到在反光镜升起后的法兰距(紫色部分是感光元件,必须升起反光镜才能看到)远比前面的Sony A7R 还要更长。以目前所有的单眼、微单眼来说,Nikon 单眼的 F 接环可说是主流相机中拥有最长法兰距的相机,这也使得 Nikon 相机不容易转接他厂镜头。而 Sony 微单眼的 E 接环则是拥有最短的法兰距,可以转接几乎市面上的所有镜头。听起来很神对吧?其实原理很简单:


上图是左边是Leica M 镜头转接到Sony E 接环(Sony 微单眼,包括APS-C 与全幅机)的转接环、右边则是Nikon F 镜头(Nikon 单眼)转接到Sony E 接环的转接环。两者都是把不同厂牌镜头接到 Sony 微单眼用的转接环,但两者的厚度却相差甚远,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是的,转接环不只是把你的 Nikon 金属接环转换成 Sony 金属接环的模样,他还有一项超重要功能:模拟该厂牌镜头所需要的法兰距。前面照面可以看到,Nikon 镜头所需要的法兰距远超过Sony 微单眼,因此当Nikon 镜头要装上Sony 相机时,就必须帮原本只有超短法兰距的微单眼「模拟」出与Nikon相机一样的微单眼,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透过加厚转接环,把镜头底部推离机身来让相机的法兰距变长啰~

因此 Nikon 与 Sony 可说是目前可交换镜头相机中最极端的两个例子。 Nikon 拥有最长的法兰距,因此除了Leica R 这个法兰距相同的德国朋友之外,其他什么Canon、Contax 等镜头都无法直接透过一般的转接环来使用;而Sony 的法兰距最短,因此只要购买相应的转接环来加长法兰距就能让Sony 微单眼使用几乎市面上的所有镜头。

这也是为什么网路上很多玩家把 Sony 微单眼戏称为「北港XX」(后面两个字请自行 Google),虽然很难听也很歧视,但也说明了 Sony 微单眼所有镜头皆可用的特性。

Leica 镜头有非常高的画质表现,甚至一些二战后生产的镜头表现都还超过现在一线大厂推出的现代镜。但由于Leica M 机身动辄二十万起跳的售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Leica 镜头一万来块就可以买到,相对便宜不少),因此在Sony A7 系列全幅微单眼推出后,让Leica 镜头不再需要为了APS-C 片幅(A7 系列以外的Sony 微单眼)而牺牲广角焦距、比Leica 原厂机身更高的画素与机身性能也让A7 成为众多Leica 镜头玩家必备的「Leica 镜头解放」相机。

注:为什么 APS-C 要牺牲广角?请看这篇:买相机前该知道的事:教您认识什么是片幅、焦距、光圈?】

转接镜头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幅节省购买镜头的钱。

许多老镜的价格都远比现在新推出的镜头还低,例如Nikon 的超广角镜头、微距镜头、甚至Leica 的部分型号镜头都比现代Sony 新推出的Zeiss 镜头来得便宜,画质表现也要更好,这时候就可以透过转接老镜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画质并节省购买镜头的预算。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的镜头透过转接之后都必须手动对焦,虽然像是Canon、Contax G 等镜头有推出Sony 专用的自动对焦接环,但不论是精准度、或是对焦速度都只能用「悲剧​​」来形容,因此还是忘了他们吧!

转接之后必须依靠手动对焦,但是要怎么使用呢?

单眼转接之后会有对焦指示灯、有些转接环也会附上合焦晶片在你对到焦时发出逼逼叫提醒你,使用相对简单,以后我有机会再示范给大家看。至于像上图的微单眼,在对焦上一般则是提供「峰值对焦」以及「放大对焦」两种选项,如下面两张图:

峰值对焦

看到上面图片中有出现一些黄色的点点吗? (在镜头字体上)这是机身透过物体边缘反差所做出来的峰值显示,简单地说,就是有对到焦的地方会有如上图的色彩点点来提示你。有些相机的峰值是红色或其他颜色(Sony 可自己选颜色),可说是微单眼手动对焦最快速也最简单的方法。

不过峰值对焦对于反差不明显、环境黑暗等拍摄主题就会出现「无法显示峰值」或是「峰值不准确」等问题,因此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对焦功能。但如果希望更快速地对到焦,那么峰值就是个好选项啦!另外并非每家微单眼都有提供峰值对焦的功能,因此在选购前千万要先查清楚你的微单眼到底有没有峰值对焦,否则买了却不好对焦就搞笑啦!

放大对焦

放大对焦顾名思义,就是把画面放大让你直接看着「对焦」。这个方法对于那些拍摄静态物体、或是手脚快速的朋友来说非常实用,且能够确保你拍到的画面是「绝对锐利清晰」的。对我个人使用来说,这个对焦方法甚至比机身自动对焦还来得更可靠!毕竟自动对焦还是会出现对焦不准、对焦系统误判等问题,但是直接放大来看就绝对不会有这个现象,除非你眼睛看不清楚,否则用放大对焦绝对是静态摄影最有保障的对焦方法!

注:如果你觉得上述方法很麻烦、旅游不方便,推荐你使用这个方法:手上有老镜头吗?教你看懂景深尺与超焦距,手动对焦也能轻松拍照!

看完以上的介绍,我想你应该也对镜头转接这件事有些认识了吧?基本上只要法兰距对了、转接环买了,就能让你玩转各式各样不同的镜头啦!有些镜头由于法兰距相同,甚至只要换个金属环就能直接使用,例如上图的 Leica R 镜(右上角那颗)就只要直接更换金属接环就能给 Nikon 单眼使用,超方便的!几乎你看到我在瘾科技上的所有照片都是用这颗镜头拍出来的,画质很赞呢!

镜头转接的道具其实很多,你只要直接在网路上丢进你的相机品牌与镜头品牌搜寻,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转接环啰!

超重要不看会被笑的名词释疑:

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法兰距」是来自英文Flange 的音译,全名是「Flange focal distance」,指的是「感光元件/ 底片」到相机镜头金属接环之间的距离,并不能算是光学「学术」上的名词,而是相机厂商对于相机镜头接环设计的数值。这个名词很容易被跟另一个名词「Back focal length」搞错,必须特别注意。 Back focal length 在台湾的主流译名是「镜后距」,是指镜头最后一块镜片跟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

镜后距跟法兰距、跟微单眼、单眼之间都没有必然的关连,而是跟镜头本身的光学设计有关。例如Zeiss 的Biogon、Leica M Super Angulon 等系列的超广角镜头都因为镜后距太短而在数位相机上容易产生红移(相片边缘出现红色阴影)的问题;Leica R(本文中可以装上Nikon 单眼的镜头系列)的Leica R Super Angulon 的特定版本就因为镜后距会造成反光镜打到镜尾而必须修短反光镜。但实际上这些镜头的法兰距都是可以装上相应的相机且可以正常对焦,只是因为镜后距问题而有拍摄上的问题而已。

两个数据常常被人搞混,因此我想还是解释一下比较好。至于为什么我会发现这件事呢?因为这篇文章转到某FaceBook 相机社团后,我被一个物理光学背景的留学生老前辈(自称玩了三十年老镜,从老镜还不是老镜的年代玩到老镜变老镜的老前辈)大呛了一通,说我是个博士生却连英文译名都不能谨慎对待,连我的学术涵养都受到质疑。结果搞了半天原来是对方把法兰距跟镜后距搞混,以为我自己帮镜后距取了个新名字叫做「法兰距」 …

所以朋友啊!法兰距(Flange focal distance)跟镜后距(Back focal length)是不一样的东西啊!千万别搞混了。前者影响你这颗镜头能不能在特定相机上工作并正常对焦;后者则影响你的镜头能不能有正常的成像(例如前述的红移就是不正常)、或是镜头能不能正常工作(打到反光镜就是不正常)。两者对于转接镜头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完全无关的不同影响,入门老镜前千万要搞清楚啊!

注:红移问题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玩镜头转接不可不知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靠后制来解决红移问题!】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令人怀念的底片相机基础教学(二):测光与手动对焦!


 

“爱好摄影的年轻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从数位相机开始玩起!在过去爷爷、外公那个古早的年代里,玩摄影不像现今普及,底片相机也总有令人难以言语的神秘怀旧魅力。本篇文章将针对底片相机的测光与手动对焦,做一个浅显的概略教学,手上有底片相机的朋友们,可以尝试看看用底片机拍照的趣味。”

 
想观看装之前底片的教学文可以点这:【令人怀念的底片相机基础教学(一):安装底片!

今天要教大家怎么测光、以及怎么对焦

一、对焦

首先我们要来说说对焦这件事!虽说底片机也是有自动对焦的款式,不过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特别是感受到名气而去买Nikon FM2 的朋友),底片机= 手动对焦这件事我想就不用多说了,毕竟自动对焦的底片机真的是少之又少。

上图:Nikon F3 可换对焦屏的设计让她可以更换成多种不同的对焦方式,方便使用者选用

不过请不要以为「手动对焦」就是用眼睛去看「画面有没有锐利」来判断,其实不管是单眼SLR 或是连动测距RF(Leica M 机)都有很多不同的对焦辅助方式,让你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确认自己是否有正确对焦。今天要教大家的是一般单眼底片机最常见的「裂像对焦」:


上图就是裂像对焦从观景窗看出去的样子。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在画面正中央有一个比较亮的圈圈,里面的「可乐」两字被分裂成两半,「乐」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分裂开来,没有合在一起。

这种对焦形式就叫做「裂像对焦」,透过特殊的对焦屏(一块磨砂的玻璃片,装在机身里)让任何没有对焦的画面从「中间裂开」。而当使用者转动镜头对焦环并顺利对焦之后,看起来就会如下图:

中间的「可乐」两字就不再裂开啦!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可乐罐周边在景深范围内的东西也都变得比刚刚还要更加清楚,这就是「对焦成功」了!裂像对焦在大部份的单眼底片机上都可以看到,是最常见的对焦方式。除了如上图这种上下分开的裂像之外,还有裂成四半的特殊对焦屏可以选用(如果你的相机可更换对焦屏的话),让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拍摄的主题选用合适的裂像对焦方式。

对焦屏并不是只有裂像一种,其他还有如上图这种只要把中间比较亮的圈圈对焦使画面清楚(他有特殊磨砂,所以看得特别清楚)就能完成对焦的对焦屏。此外,以前的单眼相机并不能切换是否显示观景窗格线,因此如果想要有格线以方便构图,那么就要更换成拥有格线的特殊对焦屏了,不过那些都是属于比较深入的玩法,如果你对底片机真的很有兴趣再去研究吧!如果只是日常拍拍就先练习裂像对焦吧~

上图:Nikon F3 的观景窗取下之后就能看到对焦屏啦(机身里面那块奶白色的玻璃)!更换这块玻璃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对焦方式或格线

不过底片机对焦对于用惯自动对焦的朋友来说会有个问题:如果要拍摄主体在画面的右边怎么办?

对于这种对焦法有个名称「平移构图」。简单说,就是先用中间的裂像针对你要拍的主体对好焦,接着在水平转动镜头重新构图。除非使用很大的光圈,否则一般像这样水平转动都还是能让拍摄主体落在景深范围内以取得清晰画面,因此是底片机拍摄常用的技法。不过这说来有点复杂,以后我再开一篇文章教大家。

 

二、测光

现在大多数的摄影玩家都非常依赖相机的「A 模式」,由机身自己帮你决定快门速度。虽说A 模式一样可以在如Nikon F3 这类高阶机身上看到(上图是Nikon F3,绿色的A 就是A 模式),不过如果你用的是更老旧的FM2 等机身(或是其他家的老旧机身),那就不会有A 模式这种「高科技」啦!这时候就必须依赖相机的测光功能来决定要用多少快门啦!

注:还有更老的相机连测光都没有,只能用测光表或目测亮度,例如 Nikon F2、Leica M3 就是这类「麻烦」相机


上图:FM2 这类低阶相机通常都只能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必须靠上图中有数字的转盘来调整

好在现在大多数人在玩的底片机都已经是有内建测光的「高科技相机」,因此不需要用「目视」的方式来判断测光。至于相机测光要怎么看呢?首先请不要幻想 FM2 这类老相机会有什么矩阵测光等高科技,他就是很单纯的透过镜头测外界亮度而已。不过好在底片的宽容度很高很高,所以就算拍得暗一些都还是可以靠冲洗救回来。

首先我们把快门速度设在1/125(画面左边有暗暗的数字,上面的数字是光圈),这时候可以看到右边显示「-(减号)」,表示目前的快门速度太快,测光的数值是负的。这时候有两个做法,一是调整快门速度、二是加大光圈。不过现在已经用在该镜头最大的光圈 f2.5 了,所以现在就只能调整快门速度啦!

注:底片机不能像数位机这样更改 ISO,要换只能整卷底片换掉。

像上图这样把快门调整到「1/8s」就可以让相机显示成「o」了!不过底片机并不会像数位相机那样还会告诉你正负几 EV,因此只能快速转动快门速度的转盘来找到正确的曝光数值。不过对于底片机老手来说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由于平常已经习惯手动拍摄且不能立刻看成果,因此大多都能根据现场亮度抓出差不多的曝光数值,就不用手忙脚乱的调整快门速度了!

至于快门太慢而过曝的话就会如上图这样显示「+(加号)」啦!不过请不要以为所有想机都是向上图这样用灯号显示,有些更老旧的相机(例如 Nikon EM)用的则是「指针」。不过不管用哪种显示方式,基本上看到的画面都是在「+、o、-」之间跳动,因此一法通万法通,我想就不用再多做举例啦~

最后再提醒一次:一般旧型的底片机都必须手动调整光圈(必须很近代的底片机才能从机身控制光圈),所以请不要再问怎么从机身改光圈了!要改光圈大小就是直接转动镜头上的光圈环,就这么简单!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手上有老镜头吗?教你看懂景深尺与超焦距,手动对焦也能轻松拍照!


 

“爱好摄影的朋友们,手上有珍藏多年的老镜头吗?有没有发觉老镜头上的刻度转环,比现在的镜头复杂上许多?本篇文章将教您搞懂老镜头的景深尺,以及说明什么又是超焦距?当您搞懂这些时,就会发现手动对焦的老镜头,其实没有您想像的那么难用!”

 
每次说到景深,一些网路大大、前辈就会开始告诉你一些什么应该看景深尺啦、超焦距就不用对焦之类各种充满「焦距」名词的意见,但世界上有三种人:生于自动对焦时代、只知道手动对焦但不管景深尺、以及完全了解景深尺等三种,而前两者我想应该涵盖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摄影族群,因此听不懂前辈说的话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不过回头想想,难道我们要继续当一无所知的人吗?当然不是!因次今天我就要跟大家说明到底什么是「景深尺」,以及这功能到底可以用来做些什么,未来 … 至少用来唬弄一下新手也是挺有趣的不是吗?

好吧,其实景深尺这个概念并不只是用来唬弄新手,如果你想要能更精细的控制相片散景范围以做出想要的特殊相片效果,那么了解景深尺的概念就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以上图来说,我们希望能让靠近我们、以及远离我们的屋顶都散景虚化以降低画面复杂度、凸显猫咪,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控制散景的范围让他能达到我们要的效果。以往我们都只能靠经验、靠猜测来作出如上图这种「清楚部位约四十公分宽」的效果,无法直接调整光圈来精准控制清楚范围,但现在就不一样啦!只要你搞懂景深尺的概念,你就不用在那边瞎猜啰!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件事,就是新镜头大多没有景深尺,必须要像本文最开头那种手动老镜才会有景深尺的存在。不过不用担心,网路上有很多现成的景深尺对照网站,手机上也有现成的景深App 让你换算不同镜头、不同焦段下的景深尺为何,只要你用「景深尺」当关键字,你就能找到许多相应的网路资源或App,这里就不多列举了,请大家自己动手找找吧!至于景深尺所对应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正是本篇文章要教的内容,因此请不用急着找,先把本文看完再说!


上图:搞懂超焦距,手动镜头就可以达到「不用对焦也能拍照」的神秘境界,相机直接挂在脖子上按快门就能拍出像上图这样的照片啰!

或许你会想,除了知道景深范围之外,景深尺就没有其他功用了吗?如果你是手动老镜玩家、或是正打算进入底片机、手动对焦老镜头的世界,那么你就必须知道一个很重要的名词:超焦距。所谓的超焦距就是指当目标物距离你达到一定距离时,你只要把对焦环转到无限远,不论怎么拍「都会很清楚」。这个概念在网路上有很多教学,但能简单易懂的却不多,因此在下面我介绍完景深尺的使用之后,我会再额外介绍「超焦距」这个概念让大家了解如何使用它。

 

景深尺:让你知道距离你多少范围内的景物「不需要对焦」也会是清晰的

不同厂牌的景深尺长相多大同小异,一般都会以上图最下两层(有无限大标示以及下面有对称 2.8、5.6 数字的区块)来表示,是一个两者可以旋转对照的神奇组合。至于这要怎么看呢?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先确认现在我们的光圈设定是多少,假如是f2.8,那么我们就只要注意最下层两个2.8 之间的范围;若光圈设在f8,那么就是注意两个8 之间的范围啰! 至于范围之间要看什么呢?答案就是直接打数字上面的直线对准上一层的距离标示,卡在两个直线中间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用对焦也会清楚的范围」。不过这样说你一定看不懂,所以我画了下面的图来做个说明,请你跟上面的照片对照阅读!

以上面的照片来说,我们对准正中央粗线条的对焦距离是25 呎(老镜头会用英尺来标示距离),也就是说「被拍的人」距离摄影师25 呎,对焦环必须转到「25 呎」的距离才会刚好对到焦。但实际上「景深」是有一定范围的,就像上面那张猫咪图那样,在猫咪为主的前后40cm 内都是清楚的,因此并不见得对焦在25 呎时​​「被拍的人」就必须维持在固定的位置不能动。以上面照片的景深尺来说,f2.8 的线条对照上一层的距离标示刚好落在20 呎以及37.5 呎(请大略用等比例抓一下数字)之间,也就是说当我们对焦在25 呎且光圈设在f2.8 的情况下,「清楚范围」大约就落在距离摄影师20 呎到37.5 呎之间,也就是「被拍的人往前五呎、往后十二点五呎」都还是会维持画面清楚不模糊的状态。

至于这两个数字以外(0~20、37.5 ~无限远)呢?当然就是所谓的「散景」啰!

当光圈缩小的时候,景深就会比较深、散景也会比较少。其实从景深尺来看就很能理解这个概念,当我们把光圈调整到f8 时,我们就必须看镜头最下一层标示着「8」的那两条线,而这两条线所标示的位置高好落在14 呎到100 呎之间,也就是从距离摄影师开始14 呎到100 呎(约三十公尺)之间的画面都是清晰没有散景的!因此只要「被拍的人」后方的景物距离不超过三十公尺( 100 呎),那么就会因为都在景深范围内而「完全没有散景」啰!

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来知道散景的距离,同时也可以用来拍摄「14 呎到100 呎」之间移动的物体而不需要重新对焦,对于想用手动镜来拍摄小动物、小朋友、运动选手的人来说就能简化对焦的复杂度了。

超焦距:当超过「指定距离」的时候,不需要对焦也会是清楚的!

搞懂景深尺概念之后,你一定会想,那「无限远(横躺的 8)」的那个标志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无限远对焦其实就是针对那些已经达到镜头景深极限(就是不需要对焦也会清楚的距离)以外的物体所使用的对焦距离,但到底要「多远」才能算是无限远而不需要对焦呢?其实这个答案早已写在镜头上啰!

当我们把无限远标志直接对准镜头最下层的中央粗线上时,你会发现在无限远的另一端已经没有数字了!也就是我们只需要看无限远左边的数字与最下层光圈数值的对照,就能搞懂在特定光圈下「距离多远开始」不需要对焦,而这个概念就是所谓的「超焦距」。

那么超焦距到底怎么看呢?以上图这颗镜头来说,当无限远标志对准中央粗线时,左边2.8 直线上方刚好落在100 呎的位置,这代表当光圈设在f2.8 时,从100 呎开始到无限远都会是清晰而不模糊的。简单的说,就是当你光圈设在f2.8 时,只要被摄物体距离你超过三十公尺,那么只要你把镜头的对焦转到无限远的位置(中央粗线对准无限远标志) ,那么你就不需要对焦就能把照片给拍清楚了。

那你一定会想,要是距离随便都三十公尺(100 呎)以上,那我还拍个 __ 啊?其实超焦距的距离限制减少得很快,从上图可以看到,当光圈缩到f8 时,超焦距的距离就急速衰减到37.5 呎(约十公尺)左右,对于一般拍拍路人、拍拍在玩的小朋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焦距越短(越广角)镜头的超焦距越短,以本文最上图的20mm Nikon 超广角镜头来说,两公尺以后就是超焦距了,等于只要被摄物体距离你两公尺以上,你直接把对焦还转到无限远就可以免对焦一路拍了!因此如果你希望街拍不引人注意,使用越广角的镜头就越容易对焦,也就不用一直把相机贴上脸来用眼睛看啰!

注: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超广角镜的散景少纯粹是因为他的超焦距距离太短,因此除非贴着人拍,否则几乎都是无法拍出散景的!

不同家的镜头有不同的景深尺标示方法,例如 Nikon 的景深尺一定会漆上与光圈数字相同的颜色,让你看颜色就能辨别哪条线代表哪个光圈数值。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手动镜头就一定有景深尺喔!以上图的Leica R 镜来说,他就是一颗没有标示景深尺的镜头,当然他是变焦镜也是没有景深尺的原因之一,但请记得「越新的镜头就越可能没有标示景深尺」 ,因此如果你的镜头没有标示但你又想知道,就请你上网搜寻景深尺的相关资源,在针对你的镜头品牌、焦段、型号做查询啰!

 

 

看更多数位暗房特辑:

后制一点都不难,搞懂这些你也可以轻松玩风格~

LightRoom小学堂:教你如何调出令人心动的好肤色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