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后制教学:调整渐层滤镜角度,教您如何调出好的商业相片?

 

“各位爱好摄影的朋友,有没有发觉许多随处可见的商业照片,总是与自己拍出的相片有着些许差别?一点点光影呈现出的渐层效果,似乎就有着能让商品发光发热的神奇魔力,总是令人不自觉地多看两眼!本篇文章将介绍神奇的后制手法,让你也能轻易调出好的商业相片效果。”

 

上图:Sony A7R + Leica Summicron-M 35mm f2(六枚玉)搭配 Shoten 近摄转接环

这组照片我是用 A7R + Leica M 镜拍的,因此相片细节、颜色过度(皮革的颜色渐层)都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是我最爱的商品拍摄组合。在适当的打光、摆设之后,拍出如上图这样的曝光正常照片,不过如果我就这样把它放到我的业配文里,那我就不是陈寗了。

我会做这种不敬业的事吗?不会啊!所以我需要让这张照片看起来更酷炫一点才行,所以我先把颜色什么的拉一拉:

拉完之后会变成上面这个样子,这里比较特别的是我把饱和度与鲜艳度往两边极端值拉,一边拉到正五十(鲜艳度)、一边拉到负三十九(饱和度),这种两个色调相反调整的方式可以让照片变得非常… 戏剧化且色彩强烈,再加上清晰度拉高到正五十之后,就可以把照片的「质感」给做出来,让照片变得更加吸睛一些。

不过这里得注意一点:商品的「原色」。如果你仔细比较上图与上上图,你会发先虽然我对鲜艳与饱和度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但最后我还是让皮套维持在与原来差不多色彩。这是因为今天我要做的不是「艺术创作」,而是商品摄影,因此我不能把产品颜色变得跟原来的不同,那样就变成欺骗读者了。

接下来我把锐利化也拉高,这是因为即便相片在网站上会被缩图到只剩下1024 宽,但细节被拉高(色彩边缘对比拉高)还是会让照片整体感觉变得跟原本不一样,会有种「喔细节很多」的感觉。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就算你缩图缩到只有 320 宽,有没有拉高锐利还是看得出来的。

处理好之后就要先来裁切照片啦!先前有说过,在开始处理相片暗角之前,最好先把照片依照你要的比例构图给裁切好,这样在制造暗角的时候才会比较符合照片构图所需,而不会事后还要再大调整一次。

这里的构图原则是「尽量把产品塞满照片」,先前我有说过,我会在拍摄文章首图的时候特别把商品的上下两端预留裁切的空间,这样在后制的时候才能保留最大的裁切可能,同时也可以避开镜头边缘画质劣化的问题,这是商业摄影必须特别注意的重点之一。

裁切好之后差不多是这样,我就不多说什么对角线构图了(虽然上图从产品到桌面纹路都充满对角线),反正调整起来你觉得好看就好,背诵太多术语并不会变成大师的。

接下来就是这次的重点 —— 渐层滤镜的角度啦!

首先我们先开一个首先我们先开一个渐层滤镜,把反向遮色片、曝光度、清晰度这些数值调整好,让他看起来如上图这样。

注意到了吗?在一开始设定渐层滤镜形状时,​​我直接就设定成一个斜向的椭圆形,而不是一个平的椭圆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比较上图与下图:

看出来了吗?

虽然上图也很不错、也突显了中间的产品,但由于相片暗角过于平均,使得这张照片变成一张「Lomo 风格相片」,并没有传达出「我就是要你看这个皮套」的感觉。当然,如果你的产品一开始就是放成平的,那么渐层滤镜设定成平的也就没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我们通常都不会把商品放成平的,因此实际上会用到上图这样的渐层滤镜角度其实根本少之又少,只有在制造Lomo 风照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种设定方式。

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两者差异,那么改的想法,把「相片暗角」改成「聚光灯效果」会比较容易些。以上图来说,这张照片看起来就像是用一个椭圆形聚光灯打在皮套上,让皮套变成相片舞台的主角。事实上这种照片也可以用闪灯/ 棚灯用的聚光罩来处理,或是直接用持续聚光灯拍摄也行,不过那样你就需要上述的设备,操作上就会比较麻烦一些,以后有机会我再来写个教学。

现在再回到渐层滤镜角度吧!请见下图:

上图套用的滤镜角度跟前面那张图是一样的,因此看起来就非常非常奇怪,好像照片一开始就没拍好一样。这是因为上图的构图方向是与前面那张图片相反的,因此如果以渐层滤镜应用来说,就必须跟前面那张图片一样顺着产品方向来设定,就像下图这样:

把渐层滤镜反过来变成从右上往左下的椭圆形,看起来就正常多了!

上图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把渐层滤镜调整到跟你的商品方向相同的位置,就可以让照片的「聚光灯」看起来更自然一些。不过上图我后来又重新调整了相片构图,重新裁切如下图:

由于我裁切的幅度很大,使得原来的渐层滤镜效果就不见了!因此在裁切完之后就必须再重新调整渐层滤镜的位置与亮度。

就像上图这样,就可以让你的照片变得更有特色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什么是镜头色散?为何会有紫边?如何靠后制解决这些问题?


 

“爱好摄影的朋友们,可能在网路上爬文做功课时,常常会听到网友们说某镜头色散严重,或者又看到什么厂牌镜头容易有紫边问题。究竟什么是镜头色散?又为何会出现紫边的现象?有没有方法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呢?本篇文章将针对色散,紫边,以及后制补救措施做一个详尽的说明。”

 
最近要把上面这颗镜头卖掉的时候遇到一位一直留言说「紫边很严重」的朋友,姑且不论在人家要卖的东西下面批评是什么样的心态,这倒让我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使用者都喜欢在网路上看镜头评论,然后自己用都没用过就说「喔那个镜头变形很严重」或是「啊那种镜头紫边多耀光多烂镜头啦」之类的话,像这种键盘摄影师或是键盘镜头评论员一直是我非常非常讨厌的网友类型。

不过说来说去,大家真的知道紫边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就用上图这颗 Nikon 28-70mm f2.8D 前代镜皇的「严重紫边」照片以及我自己画的示意图来为大家说明一下吧!最下面还有紫边的修正方法,请仔细看完吧~

在开始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紫边是什么玩意!

所谓紫边,其实指的是成像的「色散」问题。一般在我们观念中,相片的物体边缘应该是「色彩分明」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上图靠左半部的位置可以看到,在白色(Coser 的手套)与蓝色(铁栏杆)的边缘之间有一条淡淡的蓝紫色线条,这条颜色在现场用肉眼其实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透过相机拍摄之后才会出现在画面之中。由于大部份的色散都是紫色的(其实也是比较显眼的缘故),因此被玩家通称为紫边。

由于近代的镜头大多拥有抑制色散的镜片设计,因此产生色散的要素就变得非常严苛。一般来说色散大多出现在高亮度反差的白色(例如从树叶间拍天空)边缘上,不过拜现在科技进步之赐,现在的镜头已经不再拥有严重的紫边问题,以上上图来说,就不是整个白色部位都有紫边,若是再往旁边拉一点到上面的这个角度来看(同一张照片),那么紫边就只剩下白色手套那边还有一些,手臂、假发等等就都没有了。

不过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正常的拍照却会出现不存在的色彩呢?

在我们的国中理化中有教大家所谓「光线经过透镜的成像原理」,不过不论是国中、或是高中,一般教的都只是如上图这样,告诉你光线穿过透镜会聚焦在焦点上,并不会特别强调颜色的问题。但我们都知道,白光其实在透过三菱镜之后就会被拆成七色彩虹,因此光线穿透透镜之后会跑出不同颜色来也是很合理的!因此实际状况会如下图:

由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线组成,而不同颜色的光线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波长,因此穿透镜片之后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而出现如上图的色散现象。而发生色散的光线并不会非常精准的通通聚焦在同一点上,因此就会发生白色边缘出现紫色、绿色边的问题,这就是紫边啦!

不过镜头厂商都是一群物理天才,像这种问题当然 … 难不倒他们。因此在经过长久的努力之后,各家厂商便开发出各种不同的色散解决方案。上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利用两层镜片将被散开的光线重新聚集回去,解决色散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厂商会开发出特殊材质的低色散镜片,这些镜片一般通称为APO (在Nikon 上则叫ED),因此你如果在镜头上看到「APO」这三个字,一般来说就是内装低色散镜片的意思啦~

只是有 APO 不代表「没有紫边」,只是相较于自家产品「比较没有紫边」而已。试想一下,号称光学完美的 Zeiss Otus 系列镜头都不敢自称 100% 无色散,你怎么会觉得其他镜头就会「没有紫边」呢?

不过紫边这种东西说穿了其实就是「多出来的颜色」,因此像 Lightroom 这些修图程式都会直接内建移除紫边的功能(有些单眼机身也有内建)。这个功能被归类为「镜头校正」,因此在 Lightroom 中请在右边的「镜头校正」栏位中找到「颜色」这个选项。

移除色散可以直接用手动的方式选择颜色,不过请不要这么自找麻烦,用滴管工具处理吧!在「镜头校正」=>「颜色」的栏位里有个滴管工具(滴管图案),点了之后就会变成如上图中间那样的放大方格(游标则会变成滴管形状),接着只要用滴管去点选紫边的部位,然后就会…

紫边就消失啦!好吧,其实还缺一个步骤,就是把「移除色差」这个选项打勾(因为预设是不打勾的),这样就可以即时预览你调整色散移除的效果啦。


上图:没有打勾前有明显的紫边


上图:打勾之后紫边就消失啦!

不过这个功能还是有缺点,就是他无法 100% 消除紫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紫边毕竟是渐层的色彩,因此要移除他本身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基本上不要每张照片都时时刻刻的放大到100% 来看、或是你家萤幕超高档,那么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轻易看出来的~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如何拍出CD封面或广告里的金色芒草?


 

“整片芒草在现场看,就像是干枯的稻草,怎么在光线下拍起来就是这么美? !山中荒野草原一直是摄影师们很喜欢取景的地点,本篇文章将用陈奕迅的CD封面当范例,告诉大家唯美金色芒草的拍摄技巧,还有后制调整的方法。”

 
香港的大东山已差不多要改名为「陈奕迅山」,皆因这座山曾是陈奕迅的CD封面拍摄地后,大批涌往郊游。但不少人都问,为何怎样都拍到不唱片中那种金黄迷幻的色彩?上图是笔者到访大东山时所拍摄,现在就和大家公开一下如何拍摄出这种效果的秘密!

陈奕迅的粤语EP《Taste the Atmosphere》是在大屿山的烂头营拍摄封面,荒山上那些以麻石建造的石屋位于大东山与二东山700多米高的草坪上,该处位于大屿山凤凰径第二段。石屋由30年代开始遗留至今天,殖民地时期,有英军曾在这里当值和度假(亦有指是传教士用来避暑之用,真正起源已不可考)。据报Eason的团队在凌晨3时出发,爬山2个半小时才到目的地,为的就是在日出时份阵阵雾气下拍出封套照片。相片是由摄影师夏永康操刀,地图在这。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从东涌坐巴士直抵400多米高的伯公坳,再走两公里的路直登800多米高的地方,需要一定体力。

回正题,如何才可拍出这些金色迷幻照片?

1. 做好场地调查

一名专业摄影师,在到达拍摄场地前,先做好资料搜集和进行场地评估是必需的。夏永康让陈奕迅在早上登山,是因为大东山整座山坡的斜面都是朝东,大阳在早上升起时,山头上的光源最漂亮。要拍出有点迷幻的效果就要有雾,这需要一点点运气,但山野地方,早上起雾的机会是比较大。谋事在人,这是任何想拍出精彩相片的摄影师都需紧记的。

2. 使用暖色白平衡來進行拍攝

这幅金色芒草荒野的原图是这样的:

这是重点了!看上去是否色泽暗淡毫不特别?这是因为我拍摄时用的白平衡是用比较冷一点的(K值3000多)。如果想拍出金黄色和暖色的话,请使用K值较高的白平衡(K值约8000多或阴天模式)。

3. 使用RAW档案格式拍摄

使用数位相机拍JPEG时,如果白平衡出错(如上图), 有时候很不容易救回来。笔者曾试过在同一个场景、同一角度、同一时段,只因为拍摄对象姿势不同或者改变镜头焦距,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演算出来白平衡结果变成张张都一样。结果有些模特儿的皮肤发蓝,有一些又太红。少少几张或许还可以硬着头皮做下去,但如果是受人所托拍结婚相,要是拍了数十张甚至数百张,又或者是拍了几个小时山后拍了几百张相……如果使用Raw来进行拍摄,那你就可以在回家转档到Photoshop输出的时候,自由选择适当的白平衡设定以获得正确的色彩。除白平衡外,一些细微的地方亦可以进行调整。你可以放大下图观看我在两张相片中的不同Raw设定。

4. 逆光拍摄

其实除了早上,黄昏时亦可以拍出这种迷幻的效果。当中关键就是进行逆光拍摄。当来到黄昏或所谓的Magic Hours时,太阳的光线就会变得很柔和,例如这张相片,笔者就将太阳置在镜头外的右上部份。但切记,不要因为拍摄漂亮的相片而等到天黑而下不了山呀!
经由photoblog.hk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照片里不能说的秘密?梦幻美景「钻石富士」替你揭开美照的神秘面纱~


 

“有时在网路上看到一些美到不太像真实画面的梦幻照片,大多数都是经过后制而产生的效果,若要说没有修图绝对是骗人的。本篇文章就要以有名的「钻石富士」为例,教导大家如何修出一张如明信片般的梦幻照片。”

 

今天要玩哪张照片呢?答案就是「有些景可以错过?但富士山的绝美景色可不能错过!(上)」里面那张看起来梦幻得像油画的「钻石富士」了!钻石富士指的是在太阳落下富士山头那一刹那(大约五秒)所拍到的「富士山顶着太阳」的照片,不过一般来说大家看到的钻石富士都是长这样:

由于钻石富士出现的时间大约只有五秒到十秒,再加上太阳与富士山亮度反差太大,用什么黑卡、滤镜来拍照都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大多如上图一般有着黑黑的富士山以及亮亮的太阳星芒,就算到当地、或是Google 找图看到的钻石富士大多都是长这样。


上图:怕自己搞不定星芒或是抓角度的问题,就自己搭个桌上迷你富士山玩玩看吧!那个太阳是 iPhone 的闪光灯、富士山是抹布

比起修图,拍摄钻石富士反而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只要你预先找好拍摄的地点、架起脚架(因为会用等效 80mm 以上的镜头)、算好曝光值,接着就等太阳落下并按快门就可以啦!至于如何找好位置就请你看这篇:「有些景可以错过?但富士山的绝美景色可不能错过!(上)」啦!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张照片是我人生第一次去富士山时所拍摄,也就是今年年初去日本时拍的啦~比起上周那张夜拍长曝富士山,钻石富士山的拍摄过程要显得舒服许多,不但有阳光(温暖啊!)、而且搭公车就能直达拍摄地点,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找到好拍摄点,非常方便(关于怎么去请看旅游摄影王)!只是测光什么的比较难搞一些,需要多试几张才能搞定。另外,虽然缩小光圈才有星芒,但其实不用缩到 f22 也可以,像这张就是 f8 拍出来的成果。

说完了钻石富士的小故事,我们就先来破解这张梦幻的照片是怎么调整出来的吧!

首先当然要放一下原图来震撼一下,是的你没看错,上图就是今天教学的原始图片!感谢 Nikon D800E 的惊人高动态,让我能把 RAW 档调整到首图那样的颜色。

一开始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亮度跟对比都不太好,因此我先把亮度先拉亮一些,这是为了稍后调整时能一直保持足够的亮度好让我自己能看清楚照片,当然后面如果太亮了还是可以拉暗的!至于对比的部分,由于这张照片一开始对比就比较低(看起来灰蒙蒙的),因此对比我比前一次的富士山倒影拉得更多(+40)好让照片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注:调整图片的步骤请参考这篇:Step by Step 照片升级超有感,跟着我一起来当修图美学大师~】

调整完亮度之后就把剩下的亮暗部、清晰度、鲜艳度等数值都拉一拉,这里并不用太在意颜色变得很怪之类的问题,先把彩度、锐利度、画面细节等都先弄出来再说,剩下的颜色问题稍后再靠色调、色温、或是单色调整来处理即可。

这一部分的调整方法请参考:【后制一点都不难,搞懂这些你也可以轻松玩风格~】

调整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处理图片裁切以及颜色的问题啦!颜色的部分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是「色温」造成相片变得太蓝(因为整张都偏蓝,而不是局部偏蓝),所以这里把色温一股脑拉到8000 来解决颜色的问题,并顺便调整一下色调让照片不要太偏绿。调整完之后就可以裁切照片了,这张照片的天空实在太多了一些,让富士山显得矮小又不明显,因此我把照片裁成长长的比例,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适合富士山的相片比例。

当上面的步骤都处理完之后,我们可以放大来看一下照片的细节是否够清晰。如果你用的镜头够好、解像力足够,那么应该要能看到富士山上的细节纹路才是,不过在高反差的亮度调整下,即使是ISO50 依然会产生不少的杂点,因此调整一下锐利化的数值,让富士山维持在细节充足、但又不会整张都是点点的状态就可以了。

调整锐利化数值的方法请参考:【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其实调整到这里已经可算是一张水准中等的钻石富士,已经比现场休息站卖的摄影集、明信片都还要漂亮啰!不过身为一个摄影人,怎么能就这样放过难得拍到的钻石富士呢?那蓝蓝的天空(是的,虽然黄昏但还是有点蓝)、蓝蓝的富士山(富士山看起来都蓝蓝的)都消失殆尽,我们还是得把它还原才行。

注:这张照片你看起来天空可能会有点断阶(颜色不连续),但实际上原图是没有断的,大概是被相簿缩图给搞坏了

这里的颜色与光影调整都很大面积,所以直接用渐层滤镜来处理就可以了。这里我先把前景的树给拉亮一些,并且顺带把树给锐利化并挑整一下色相,让富士山的底部看起来可以更蓝一些。调整的数值就如上图的右半边,请自行参考。

接着再来调整右上角的天空,由于前面为了把富士山拉亮,因此天空亮度连带被调整到快要变成全白的状态,不仅天空没有层次、失去蓝色与云朵、就连太阳都快要看不见了!因此这里先用斜向(由右上拉到左下)的渐层滤镜把天空给拉暗一点。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天空变蓝啦!这里就直接再拉一个渐层滤镜,由上往下拉到如上图的位置,再把亮度调暗好让太阳与富士山周边的云雾显现出来、调整色温把天空变得更蓝一些,这样就完成照片的调整啦!成果就是如下图(或是如首图)一般,看起来超梦幻,拿去做年历也 OK 的喔!

这张照片的调整其实牵涉到一些绘图的技巧,前阵子我有位做画师的朋友告诉我「背阳面其实必须上一些蓝色看起来才自然、背对太阳与太阳连接的地方会看起来比较暗」,这两点完全可以从这次调整的照片中看出来。首先在照片完全拉亮之后(看得见富士山之后)整座富士山都偏蓝,且我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如此(每张白平衡都不同,相机开了自动白平衡);其次是所有富士山在跟太阳连接的地方都会比较黑、比较暗,这点也刚好就是「与太阳连接的地方看起来比较暗」。

因此如果你在调整类似照片时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需要担心是不是自己把照片给弄坏了,而是实际上就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只是现场反差太大,你无法用肉眼看出来罢了~(肉眼看到的大概就是上面这张照片还没调整时的样子)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后制一点都不难,搞懂这些你也可以轻松玩风格~


 

“专业级的后制复杂起来也是一门学问,但把基本的属性用途弄懂之后,你也可以轻松拯救失败的照片,甚至创出独树一格的自我风格。本篇文章会介绍说明四个属性「曝光、对比、色调、色温」的用途与关联,以及如何用Lightroom来调整。”

 
上图:这是 Adob​​e Lightroom 软体的介面,其他 Nikon 等厂商也有推出自家的类似软体,介面长得不太一样、但原理大同小异

要玩数位暗房得先搞懂两件事:第一是何谓 RAW 档、第二则是数位暗房中的那些「数值」所代表的涵意。数值的部分就是今天要教的,我们稍后再谈,至于什么是 RAW 档呢?首先我们要先记住一件事,就是当你的相机设定以「JPG」档纪录时,你获得的颜色表现都是由相机原厂设计所决定的,在你按下快门、相机把照片压缩存到记忆卡时就已经调整好颜色了,因此才会有Canon 适合拍摄人像(因为预设亚洲人肤色会变得粉嫩粉嫩)的说法。而所谓的RAW 档则是完全不经过相机压缩处理、完整纪录光影资讯的档案,由于以相机最大的宽容度记录所有光影资讯,因此在后续的后制处理上能拥有更高的弹性,也较不会受到相机厂商设定的色彩所影响,让Nikon 相机的照片也能调出Canon 预设的粉嫩肤色效果,是专业摄影师、设计师最喜欢的档案格式(不过档案很大就是了. ..)。

RAW 档由于纪录了最丰富的资讯,因此在 Lightroom 等软体中所能调整的数值也是最多的。今天要教大家两个数值种类的应用,分别是白平衡色调以及亮度对比调整,这两项数值能最大可能的救回你因为曝光数值设定不正确、白平衡设定不正确而拍出的失败照片,可说是玩数位暗房时一定要优先学习的重要调整数值。我用的软体是Adobe Lightroom,如果你有其他习惯、或是免费(Lightroom 要钱!不过买莱卡相机就会送你)的数位暗房软体,你同样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学习各个数值所代表的涵意,因为这些数值都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就算在不同软体中有不同名称,但基本原理都还是一样的喔~
 

曝光值:曝光数值失败?调整曝光值轻松就回太暗或太亮的照片!

如果你是坚持使用 A 模式、甚至 M 模式的使用者,那么一定曾经拍出过类似上图这种曝光设定错误导致的灰暗照片。如果你一开始就是使用 JPG 这种压缩格式拍摄,那么基本上你拍出这种照片就 … 放弃吧!就算用 Lightroom 来补救依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巨量杂点、不正常的色阶等问题。但如果你用的是纪录完整资讯的 RAW 档,那么这张照片就有救啦!


在照片调整中,我第一个一定是调整「曝光值」这个选项,藉由+1… 或-1… 等调整让照片回到正常的亮度,例如上图就是将曝光值调整+2 的结果,成功让不小心拍坏的灰暗照片回复到原来肉眼所看到的亮度。如果你的照片不小心拍得太亮,就请你用 -1 … 的方式调回来啦!至于调多少就请你看你照片的亮度来决定吧,反正这种数值调整都是改变的当下就能实时看到调整结果,请自己决定你合适的照片曝光数值。
 

对比:亮度调完照片看起来灰蒙蒙?调整对比解决他!

在大部分的软体中,对比跟亮度(曝光度)这两个数字都是被放在一起调整的。在上面曝光度调整完后,你应该会发现照片虽然整体变亮,但却整张照片变得「灰蒙蒙」的感觉。这是因为当照片整体曝光度调亮之后,会让照片的对比度下降,因此会让相近颜色之间看起来更加「相近」,导致照片看起来好像被一层薄雾盖住的感觉。这时候你就可以调整对比度来加强不同颜色之间的界线,让照片的颜色显得更加突出,就能解决照片调完亮度之后的「灰蒙蒙」问题啦!上图是将对比拉杆拉到 +100(Lightroom 对大极限),可以看到整张照片的光影界线变得更加分明,整张照片的对比度变得非常高。不过一般来说人像大约都调整在 +20 就可以了,上面纯粹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效果才调到 +100 的。

 

解决细部的亮暗问题:亮部、阴影调整

虽然 Lightroom 拥有很强大的照片调整功能,但终究没有办法聪明到随便拉拉曝光与对比就把照片调整到「你想要」的程度。举例来说,上图我们希望同时保持人脸亮度不要过暗、但又希望能维持手机萤幕画面亮部不要过亮(上图人脸够亮、萤幕就过亮了,因为萤幕本身就比脸还亮),这时候我们如果单靠上面介绍的曝光值与对比度调整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你也可以利用笔刷、范围亮度调整等进阶工具处理,但如果你要调整的范围很大、或是数量很多(例如有很多人脸或手机萤幕)时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要靠亮部、阴影调整功能来处理啦!


上图:亮部 -100

在一张照片中,相较于其他地方都还要亮的地方叫做「亮部」,反之比其他地方都暗的地方就叫做「阴影」或「暗部」啦!在前面的 Lightroom 介面截图中可以看到亮部、阴影、白色、黑色这四个选项排在曝光与对比的后面,就是要让你用来针对照片的亮暗做细节调整的。以上图来说,前面我们需要降低手机萤幕的亮度、让手机萤幕亮度能维持在跟人脸差不多的程度,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亮部的拉杆往负的方向拉,就可以降低整张照片相对较亮部分的亮度(例如手机萤幕就是上图最亮的部分)。调整完后会如上图所示,手机萤幕的亮度已经被我们降到跟脸差不多的程度,之后再透过「曝光值」的调整就能让整张照片回复到正常亮度并保持手机萤幕的清楚啦!


上图:阴影 -100

亮部用来调整照片相对较亮的地方,阴影(暗部)当然就是用来调整照片中相对较暗的地方了。上图将阴影数值设为-100,因此照片中原本就较暗的地方(右边角落、脸部阴影等)就会变得更黑更暗,当你想要让照片对比效果更强烈时就可以这么做。另外阴影调整也很适合用来拯救大逆光拍摄的黑暗人脸照片、逆光拍建筑的黑暗大楼照片等等,只要把阴影数值往正的方向调整,就能把照片中黑暗位置的亮度平均拉高,例如上图就能用来加亮右边墙脚、或是人脸阴影等黑暗位置等等。亮部与阴影调整在照片修整、拯救拍坏照片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两者除了能用来拯救前面提到的黑暗人脸、过曝手机萤幕等,也能用来调整风景照片中过亮的天空、或是在调完相片亮度之后就太暗(或太亮)的人脸、背景等等。至于另外两个没提到的白色、黑色其实跟亮部与阴影调整功能很类似,但实际调整起来的效果有些许的差异,大家可以自行尝试不同的数值组合! (白色调整亮部、黑色调整阴影)

色温:暖色冷色自己玩,黄光蓝光都能调!

什么是色温呢?色温其实是一个跟「白平衡」有关的数值,也就是决定你照片中的白色「显示成什么颜色」的重要数值。为什么我们需要调整白平衡?举例来说,当你在黄光下拍照时,白色就会因为黄光照色而变成黄色,但问题是你喜欢你的脸因为黄光而变得黄黄的吗?


上图:色温 3850

一般咖啡店、「文青」的店都喜欢用上图这种黄黄的光线,虽说拍照起来很有气氛,但看久了也是不太舒服。 Lightroom 中的「色温」选项就是用来让你调整照片白平衡的重要数值,他能够以非常自然平均的方式调整整张照片的白平衡,这部分在从Lightroom 输出之后就不太容易在Photoshop 里调整了,因此这里一定要先弄好才能输出照片!至于色温要怎么调整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这个口诀「色温越高颜色越黄、色温越低颜色越蓝」,这样就搞定啦!以上图来说,因为咖啡馆黄光的关系使得整张照片变得黄黄的,就表示这张照片「色温太高」了。


上图:色温 2800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色温降低,让照片不要「那么黄」,就能避免人脸太黄的问题啦!不过调整色温可算是美学概念的一部分:到底要保留现场光线?或是应该把每张照片的人脸都调整为正常的白光下色彩?举例来说,如果你在夜店、或是婚宴场景中拍照,到底要把白平衡调整到让每张照片看起来都像是在太阳下拍摄?或是不要调整白平衡,让照片能保留现场光线的色彩呢?关于这部分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就看你照片的用途以及你对摄影美学的认知啰!

注:色温调整除了用来把照片调回正常颜色之外,也能用来把照片「调黄」来增加气氛,当你没有黄光可以拍摄「温暖」、「文青」的场景时,就能透过色温调整来把照片「变黄」;或是你在阴天中想要拍出黄昏的光色,也可以藉由色温来调整喔!请大家自己玩玩看,再发挥你的创意吧!

色调:变红变绿都可以,肤色修正大法的第一步!

在色温的选项下面还有一个叫做「色调」的选项,这个数值同样是用来决定你照片整体色彩的重要数值。色温决定你的照片偏黄或偏蓝(中间值就是白色!),色调则用来决定你的照片偏红或偏绿。一般来说,将色温调整到视觉上的正常白色之后,通常都会连带的导致照片变得偏红或偏绿(就好像调整亮度照片会变雾,都是连动改变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利用色调修正来处理这个问题。上图是在上一个步骤中调整色温所产生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在色温修正之后照片就变得有点「偏绿」了,把正妹拍成绿巨人浩克我想你以后就不用再找她拍照了!所以我们得这么做:

直接利用色调调整把整张照片往红色的方向拉过去,就可以同时消灭绿绿的诡异肤色并把肤色转换得类似苹果肌的粉嫩红色。藉由色温与色调的调整能轻松的改变整张照片的颜色,不管你是想要把照片修回正常白光下的色彩、或是想要刻意调整颜色创造Lomo 风格的文青效果,都可以透过这两个数值的不同组合来做出想要的相片效果,例如本文章开头的四格照片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相片调整数值并搭配不同的色温、色调所做出来的。

RAW 档的调整就是这么神奇,他能在你很难看出有破坏的情况下做最大幅度的相片亮度、对比、色彩、锐利度调整,今天的教学让大家学会如何快速地拯救亮度不正确的照片、以及利用色温色调调整照片风格,不过如果要再更细部的调整颜色只靠上面这些数字可是不够的!下周的数位暗房教学将带大家更深入了解色彩调整的各种数值,让你轻松学会神奇的「肤色变换大法」,不管是要粉嫩苹果肌、或是神奇的绿叶变红叶都能达成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不退流行的黑与白,教你如何调出极具美感的经典黑白照!


 

“有时会发现一些很经典的摄影作品几乎都是黑白照片,其实没有颜色干扰的黑白摄影,着重在光影的变化上,更能直接传达出主题与氛围。本篇文章将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后制调出一张有味道的黑白照片。”

 

今天选了这张在公园旁边的YouBike 车站照片,毕竟比起巴黎圣母院或是西斯汀大教堂这种本来就是怎么拍怎么好看的建筑,这种随处可见的街拍景观,更适合拿来做摄影教学,也更有说服力,对吧! ?

首图这张照片是我好几天前用 Lightroom 调整的黑白照片,当时使用的数值如下:

为了写今天这篇教学,我又从原始的彩色照片再一次调整,让大家能一步一步地看到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步骤请看照片右边的处理方式,然后前后比较照片的差异,相信你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啰~

把照片转成黑白照片之后,第一个步骤是要调整曝光度。

且不论这张照片本来就偏暗,即便一般曝光正常的彩色照片转成黑白之后往往也需要调整一下,因为每一种颜色转成灰阶之后呈现出来的亮度不同,黑白照片有必要一开始就调整曝光度。

至于调到多少才对呢?这就请用自己的眼睛判断吧!

当然,也可以参考上图的例子,抓个大概。但这种事情没有绝对,训练自己的感觉,不要死记数值才是上手的唯一方法!

曝光度调整完之后就是拉对比。把对比拉高可以强调光影的力道,这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黑白照片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光影的变化」。

在除去了照片的色彩资讯之后,为了把光影好好地表现出来,必须拉高对比,照片才会有「存在感」。不过也不是越高越好,对比太高时,照片的其他细节会消失,变成只有黑或白,看起来就跟铅字笔素描一样只剩下线条,那样又做得太过头啰~

适当拉高对比,但是仍保留部分的细节才是正确的做法。

完成之后要清楚定义出极黑跟极白的区域,调整黑色​​和白色的部分,让照片之中有极黑跟极白的区块存在。这些部分不应该太大以免丧失太多细节,可是这些东西又不能没有,因为极黑和极白定义了这张的极限,会让照片有干净清新的感觉。不信的话你试试看就会知道啰~

拉高对比和定义出极黑极白之后,通常照片的细节会有所损失,这时候应该要回去微调亮暗部的细节。 (上图)这些亮部与暗部的细节是照片趣味的来源,有了这些,照片才会更加的丰富。

如果你的照片之中有很大块的黑或白,而不是大多数为灰色,不同的深浅的灰,那就表示你的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做得不够好,需要在这个步骤多加调整。做完之后再一次微调曝光度,把照片里面的平衡感调整好,一张黑白照大致上就算完成了!

最后再提供一个小技巧,那就是清晰度和锐利度一定要微调!尤其是清晰度。我认为在彩色照片中,不该拉太高清晰度,但在黑白照片中却很适合大量应用。清晰度可说是黑白照片的「魄力」来源。以风景或建筑的情况来讲,甚至拉到 +100 都没有问题。

不过,人像的部分则要小心一点,有时候清晰度加超过 +30,被摄者会看起来就相当狰狞,这可不见得是一张你所想要的照片咧~

以上这些步骤并不是单一流程,调整另外一个数值之后你可以再去调整原先的数值,如此不断往复照片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本次黑白照片调整的最后结果如下:

如果拿来跟前几天调整出来的照片比较的话,会发现这两张照片其实对比和细节差了满多。

不得不承认每一张照片在调整的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天的心情、眼睛状态、感受都不同,所以你可以多试几次,做出不同的版本之后,再挑选一张自己真正喜欢的作品!

当然彩色照片也没有不好,纯粹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如果你觉得黑白照片的魅力是你所喜欢的话,本篇教的重点不妨记起来,多试个几次很快就会上手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