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修图的重要工具介绍~文字篇


 

“Retouching tool is already a weapon that everyone recognizes which can magically turn
bad picture into good ones.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tools used in Photoshop to retouch. Here I’m going to introduce you some important tools, the hotkeys and method to use in Photoshop, which is easier for everyone to read~
修图已经是大家公认能把相片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本篇文章将分享Photoshop基础教学,介绍Photoshop在修图上使用到的基本与重要工具有哪些?将Photoshop中的重点工具,使用方式与热键整理出来,让大家方便阅览与查询~”

 

本文是上一篇文章及教学影片的重点笔记。将工具使用方式及热键重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查阅跟收藏。如果想要回去看教学影片,可以搭配 Photoshop修图的重要工具介绍~影片篇

移动工具(V)

左键点击后拖拉滑鼠,可以抓住物件并移动。在人像修图里面不是太常使用,不过,如果是要做贴皮(用比较漂亮无皱纹的皮肤覆盖、修饰掉有瑕疵的皮肤等等)、五官移位(眼距调整、拉长腿. ..)等等大改的时候,就会需要使用。
形状选取工具(M)

选取工具有各种形状,其中矩形选取工具跟椭圆选取工具最常使用。

点击左键拖拉可选取虚线范围,任何变更只会出现在范围空间内,比如笔刷、橡皮擦等等,在选取空间之外不受影响。

想要取消选取?左键轻点画面一下即可。如果需要正圆或正方形,只要按住 Shift 键拖拉就可以了。

边界选取工具(L)

套索工具,如同笔刷一般使用,将想要的范围手动匡选起来。适合手不容易抖或是有触控板的人使用。 (就是不太好用的意思。)
多边形套索工具,用很多个单点连接起一个范围,适合使用滑鼠时手很容易抖的人,不过不容易选得精确。
磁性套索工具,照颜色选取边界,并选取起来的工具。非常好用!因为不管手抖不抖,只要颜色对比大、边界清晰,就能够用磁性套索工具选得非常清楚。只有滑鼠的时候想要选得干净的首选工具!
颜色选取工具(W)

魔术棒选取工具:用同样颜色以面积为概念进行选取的工具。
名气很大但非常不好用!原因有二,第一个是,因为魔术棒选取的范围是依照颜色选取面积,所以往往选得很笼统,照片通常颜色很丰富,所以魔术棒选取总会漏掉一些点没选到,非常细碎而难处理(也很难注意到)。

第二个原因是,他选的边界如果放大来看,往往不精准,所以并不适合真的在需要去背去干净的时候使用。

快速选取工具:类似磁性套索工具,以颜色为基准计算面积选取。 与磁性套索工具的差异在于边线 vs 面积的概念。
磁性套索工具:需要自己将选取的范围完全决定好,photoshop 只是帮你贴合边线而已;快速选取工具则是photoshop 帮你选取滑鼠移动过的大部分相同颜色范围。我个人认为磁性套索工具才是王道。

滴管工具(I)

滴管工具:选取画面中的颜色的工具。
或许你本来觉得滴管工具有啥好介绍的,不过我还是要介绍~在画图的时候,滴管工具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师必须能够重复选到他想要的同一个颜色,比如已经穿了一件红衣服的小女孩,需要一双红鞋子,这个红色就应该从红衣服这个基础下去选。

说一下题外话,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设计师其实应该要在作品旁边留白处另外下色票,把作品中主要的颜色(纯色)留在色票中作为索引,才不会让其他接手的人光是选色就选得很痛苦!

如果是在我们今天的主题人像修图上,这个滴管工具则更重要。怎么说呢?人的皮肤颜色、嘴唇颜色,都跟你想像中的不一样。如果你想要帮模特儿上个大红唇妆,就直接在调色盘里选取「大红色」,还喜孜孜地想说,这涂上去万事 ok,那就糟了!事实上人的肤色根本不是彩色笔里面「那个肤色」的颜色,唇色也从来不是「那个红色」!所以真的用上笔刷的时候,务必先用滴管工具了解这张照片到底什么部位是什么颜色,再由滴管选出的基底颜色下去微调,直到调整出适合的色彩。

颜色取样工具:在画面上点下的位置,其颜色资讯就会出现在资讯面板里面,比对时很方便。
修复工具(J)

污点修复笔刷工具:把任何事为污点的东西用污点修复工具涂一涂,photoshop 就会自动运算帮你把它给去除掉。效果还不错,用在修痘痘非常好!
修复笔刷工具:用选取的定位位置来修复。跟盖章工具很像,但是跟盖章工具不同的是——修复笔刷工具永远使用相同的起始点(除非你重新设定),而盖章工具则是永远使用相同的「相对距离」进行覆盖。在什么时候使用修复笔刷工具比较好呢?如果你有想做一个千眼观音,那就在唯一的那个眼睛上设定定位(按下 Option 或 Alt 就行了),然后不断找到你想盖上眼睛的位置涂一涂就可以了!还满好玩的,试试看吧!
修补工具:选择一个范围后拖拉,该范围内的东西就会被滑鼠移过去的位置的东西给填满! (好难用文字解释的一个概念啊…)基本上这个工具对我来说还满不合理的,应该是选好我要的东西贴到我不要的东西上,怎么会是选好我不要的东西,然后拖来拖去直到我要的东西刚好能盖着他呢?所以我不常用这个工具~(如下图右下角的复制小人)

笔刷工具(B)

就是笔。画线用的,右键可以打开选单,有各种笔刷、尺寸跟硬度都可以选择及调整。不透明度跟流量都会改变笔刷出来的颜色不透明程度,不过用法比较复杂,以后的专题再细讲吧!

仿制印章工具(S)

使用定位点定位(按下 Option 或 Alt),然后在想要覆盖的位置涂一涂,选择好的定位点并且掌握更换新的定位点的时机是一门重要课题。多练习吧!

橡皮擦工具(E)

把已经途上的颜色给擦除。会回复到「透明(灰白方格)」的状态。 (下图)

油漆桶/渐层工具(G)

油漆桶工具:在相同的颜色范围内倒入指定的新颜色。
渐层工具:点左键拖拉,将设定的渐层颜色倒入画面。拉的线越长,渐层渐变越精细,反之则反。
锐利/模糊/手指工具(旧版本是 R,最新的 CC 版本开始,没有热键了!R 变成旋转画面的工具了~)

锐利化:通常使用在眼部、上唇的唇峰,局部进行锐利化可以让人有「这张照片超利」的错觉。 (下图右就是使用过锐利化工具的效果)

模糊化:当然是用在皮肤上啰!可以消除粗糙的纹理。
手指头工具:在画漫画里面比较常用到,一些渲染头发的质感什么的,不过人像目前为止我还没用过…(由上方往下使用手指头工具涂抹的效果如下图右)

加亮/加深/海绵工具(O)

加亮工具其实就是让颜色变浅,而加深则是让颜色变深。不过那是对电脑来说是颜色变化。对人眼来说,在照片上使用加亮/加深工具的效果是光影的明暗变化。使用加亮工具在模特儿的鼻梁、颧骨、眉骨上,可以加强五官立体程度;加深工具则常用在相当于化妆「修容」步骤的效果上,在脸颊两侧轻轻刷上两笔,就能达到瘦脸效果。
海绵工具控制的是局部的饱和度。 减少饱和度(选择「去色」选项)时海绵工具是非常好用的「洁牙神器」,轻轻涂抹几下,黄牙立刻变白牙!
文字工具(T)

新增一个文字图层让你可以打字。使用移动工具可以轻易地移动这个文字图层,变更位置。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Photoshop修图的重要工具介绍~影片篇


 

“Retouching tool is already a weapon that everyone recognizes which can magically turn a bad
picture into good ones.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tools used in Photoshop to retouch. Everyone will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Photoshop tools through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the video!
修图已经是大家公认能把相片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本篇文章将分享Photoshop基础教学,介绍Photoshop在修图上使用到的基本与重要工具有哪些?透过影片实际操作,让大家对Photoshop的工具有个初步了解!”

 

或许你刚开始接触摄影,会发现「怎么我的人像照片都这么普通,好没感觉?」你以为是自己的技术不好吗?当然有可能。不过,真正的美照、美人,每一张都是修出来的,是的,我说的是「每一张」。如果你从未认真研究、善用 Photoshop,我几乎能肯定你的人像照片无法 TOP,因为它只是个半成品。 (如果你拍的是当代艺术或是纪实摄影,那么当然不在此列,我自己在拍新闻摄影跟人文摄影时也不修图。)

说回人像摄影的修图吧!相机直出美照有其极限,即便现场光线、环境细节都已经极尽苛求,也仍然不能忽视后制的重要性。后制的幅度当然有大有小,但一定程度的粉饰美化,就跟帮模特儿上妆一样,太敏感、太抗拒修图,只是跟自己过不去。

要开始学习 Photoshop,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工具的基础使用逻辑。我知道这很无聊,毕竟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想看任何家电的使用说明书吧。不过,既然你有心进入修图的事件,快速掌握工具,绝对是真正的捷径。

阅读本篇不需要任何压力,死背各种功能更是绝对的白痴。这篇的内容你只要「看过了有印象」就可以了! ~毕竟笔记(整理在[Photoshop修图的重要工具介绍~文字篇] 文章中)永远都在,你不论何时都能回来查阅资料。何须苦记?

影片中我用了最简单的大白话介绍 PS 的必要工具,并且说明了各种使用情境:

 

如果你是看完上述影片还是无法掌握诀窍,或是喜欢教学文章详细又能够重复看好多遍的人,那么请进入这篇笔记吧:[Photoshop修图的重要工具介绍~文字篇]

我的目标是藉由这系列教学,把我对人像修图的心得分享给喜爱摄影的所有人;同时我也希望能有很多的回馈,摄影和后制考验的不只是技术,更是美学— —既然是美学,就是一门没有正确答案的学问。因此,我希望能跟各位一起研究、成长,享受摄影带来的快乐。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照片里不能说的秘密?梦幻美景「钻石富士」替你揭开美照的神秘面纱~


 

“有时在网路上看到一些美到不太像真实画面的梦幻照片,大多数都是经过后制而产生的效果,若要说没有修图绝对是骗人的。本篇文章就要以有名的「钻石富士」为例,教导大家如何修出一张如明信片般的梦幻照片。”

 

今天要玩哪张照片呢?答案就是「有些景可以错过?但富士山的绝美景色可不能错过!(上)」里面那张看起来梦幻得像油画的「钻石富士」了!钻石富士指的是在太阳落下富士山头那一刹那(大约五秒)所拍到的「富士山顶着太阳」的照片,不过一般来说大家看到的钻石富士都是长这样:

由于钻石富士出现的时间大约只有五秒到十秒,再加上太阳与富士山亮度反差太大,用什么黑卡、滤镜来拍照都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大多如上图一般有着黑黑的富士山以及亮亮的太阳星芒,就算到当地、或是Google 找图看到的钻石富士大多都是长这样。


上图:怕自己搞不定星芒或是抓角度的问题,就自己搭个桌上迷你富士山玩玩看吧!那个太阳是 iPhone 的闪光灯、富士山是抹布

比起修图,拍摄钻石富士反而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只要你预先找好拍摄的地点、架起脚架(因为会用等效 80mm 以上的镜头)、算好曝光值,接着就等太阳落下并按快门就可以啦!至于如何找好位置就请你看这篇:「有些景可以错过?但富士山的绝美景色可不能错过!(上)」啦!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张照片是我人生第一次去富士山时所拍摄,也就是今年年初去日本时拍的啦~比起上周那张夜拍长曝富士山,钻石富士山的拍摄过程要显得舒服许多,不但有阳光(温暖啊!)、而且搭公车就能直达拍摄地点,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找到好拍摄点,非常方便(关于怎么去请看旅游摄影王)!只是测光什么的比较难搞一些,需要多试几张才能搞定。另外,虽然缩小光圈才有星芒,但其实不用缩到 f22 也可以,像这张就是 f8 拍出来的成果。

说完了钻石富士的小故事,我们就先来破解这张梦幻的照片是怎么调整出来的吧!

首先当然要放一下原图来震撼一下,是的你没看错,上图就是今天教学的原始图片!感谢 Nikon D800E 的惊人高动态,让我能把 RAW 档调整到首图那样的颜色。

一开始可以看到这张照片的亮度跟对比都不太好,因此我先把亮度先拉亮一些,这是为了稍后调整时能一直保持足够的亮度好让我自己能看清楚照片,当然后面如果太亮了还是可以拉暗的!至于对比的部分,由于这张照片一开始对比就比较低(看起来灰蒙蒙的),因此对比我比前一次的富士山倒影拉得更多(+40)好让照片看起来更清晰一点。

注:调整图片的步骤请参考这篇:Step by Step 照片升级超有感,跟着我一起来当修图美学大师~】

调整完亮度之后就把剩下的亮暗部、清晰度、鲜艳度等数值都拉一拉,这里并不用太在意颜色变得很怪之类的问题,先把彩度、锐利度、画面细节等都先弄出来再说,剩下的颜色问题稍后再靠色调、色温、或是单色调整来处理即可。

这一部分的调整方法请参考:【后制一点都不难,搞懂这些你也可以轻松玩风格~】

调整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来处理图片裁切以及颜色的问题啦!颜色的部分其实很明显可以看出是「色温」造成相片变得太蓝(因为整张都偏蓝,而不是局部偏蓝),所以这里把色温一股脑拉到8000 来解决颜色的问题,并顺便调整一下色调让照片不要太偏绿。调整完之后就可以裁切照片了,这张照片的天空实在太多了一些,让富士山显得矮小又不明显,因此我把照片裁成长长的比例,这也是我个人认为最适合富士山的相片比例。

当上面的步骤都处理完之后,我们可以放大来看一下照片的细节是否够清晰。如果你用的镜头够好、解像力足够,那么应该要能看到富士山上的细节纹路才是,不过在高反差的亮度调整下,即使是ISO50 依然会产生不少的杂点,因此调整一下锐利化的数值,让富士山维持在细节充足、但又不会整张都是点点的状态就可以了。

调整锐利化数值的方法请参考:【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其实调整到这里已经可算是一张水准中等的钻石富士,已经比现场休息站卖的摄影集、明信片都还要漂亮啰!不过身为一个摄影人,怎么能就这样放过难得拍到的钻石富士呢?那蓝蓝的天空(是的,虽然黄昏但还是有点蓝)、蓝蓝的富士山(富士山看起来都蓝蓝的)都消失殆尽,我们还是得把它还原才行。

注:这张照片你看起来天空可能会有点断阶(颜色不连续),但实际上原图是没有断的,大概是被相簿缩图给搞坏了

这里的颜色与光影调整都很大面积,所以直接用渐层滤镜来处理就可以了。这里我先把前景的树给拉亮一些,并且顺带把树给锐利化并挑整一下色相,让富士山的底部看起来可以更蓝一些。调整的数值就如上图的右半边,请自行参考。

接着再来调整右上角的天空,由于前面为了把富士山拉亮,因此天空亮度连带被调整到快要变成全白的状态,不仅天空没有层次、失去蓝色与云朵、就连太阳都快要看不见了!因此这里先用斜向(由右上拉到左下)的渐层滤镜把天空给拉暗一点。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把天空变蓝啦!这里就直接再拉一个渐层滤镜,由上往下拉到如上图的位置,再把亮度调暗好让太阳与富士山周边的云雾显现出来、调整色温把天空变得更蓝一些,这样就完成照片的调整啦!成果就是如下图(或是如首图)一般,看起来超梦幻,拿去做年历也 OK 的喔!

这张照片的调整其实牵涉到一些绘图的技巧,前阵子我有位做画师的朋友告诉我「背阳面其实必须上一些蓝色看起来才自然、背对太阳与太阳连接的地方会看起来比较暗」,这两点完全可以从这次调整的照片中看出来。首先在照片完全拉亮之后(看得见富士山之后)整座富士山都偏蓝,且我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如此(每张白平衡都不同,相机开了自动白平衡);其次是所有富士山在跟太阳连接的地方都会比较黑、比较暗,这点也刚好就是「与太阳连接的地方看起来比较暗」。

因此如果你在调整类似照片时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需要担心是不是自己把照片给弄坏了,而是实际上就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只是现场反差太大,你无法用肉眼看出来罢了~(肉眼看到的大概就是上面这张照片还没调整时的样子)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没想到用Lightroom笔刷,也能调出金属质感!


 

“想必有在拍摄金属饰品的人,都知道适时加入反光板可以增加金属质感的呈现,但有时候直接透过后制,也是可以达到金属质感的效果。本篇文章要教大家如何用Lightroom的笔刷工具轻松调出照片中的金属质感。”

 

在修这张图的过程中发现,在天空有点阴的阳光下很难拍出金属的质感,虽说用个闪灯什么的补光就能解决这问题,但有鉴于我一直觉得大太阳下(虽然阴天,但还是很亮)用闪灯很奇怪,因此我想想还是靠后制解决比较快一些。因此今天的照片从一开始就是颜色、光影都修好的照片,唯一有调整的地方就是相片中的「金属」制品,其他都没有调整。

顺带提一下,如果这篇文章你通篇都看不出来我调整了什么、也看不出调整前后有什么差异,那表示你的萤幕需要校色(或是升级更好的萤幕)。



上图是只有修好色彩,但是还没有针对金属物件调整的照片。虽说这张照片已经利用颜色与光影来强调中间的包包拉链,但如果要说这张照片的质感嘛…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手上的机械表、或是底下的Rimowa 铝合金行李箱都没有把金属质感拉出来,整张照片看起来似乎还是少了些什么。

因此等会我会用笔刷把行李箱跟手表(还有金属拉链头)的金属质感修出来,不过在那之前我们先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上图要看什么呢?其实一样也是看行李箱。

上上图是我们今天要修的照片,上图与上上图两张照片的差异在于今天示范照片有修行李箱的金属质感、上图则没有修,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上图这样的光线角度下,如果把行李箱的金属质感修出来反而会让包包变得不显眼,且在大平光(光线直接照射)的情况下,直接用肉眼其实也不太会看出什么金属质感来,因此要是硬修出金属质感,反而会让照片看起来很怪、很不自然。

因此请不要学到修金属质感的技法之后就随便滥用,是否要把照片的金属质感修出还是得看构图、看光影,一味的弄金属光泽有时反而会让照片看起来不自然。



说完金属质感的应用注意事项,我们就开始修图吧!

今天要用的工具只有一个 —— 笔刷工具。网路上有很多教学都是用 Photoshop 来处理,但我个人生性懒惰,能用 Lightroom 处理的事情我就不会多此一举去用 Photoshop,因此如今摄影小教室还停留在 Lightroom 也是这个缘故所致。总之呢,Lightroom 功能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不见得需要事事都靠 Photoshop。

首先,请点击笔刷工具,接着把行李箱的部分涂满。请注意!这里只要涂行李箱就好,手表跟拉链头要分开处理,请先别管他们。



由于这里笔刷工具调整的数值很多项,因此请记得用笔刷工具的「擦除」功能将画凸出去的边缘给修掉,不然等等你在调整数值的时候会连带旁边的地面都一起调整,那样就会在地面上形成一块不自然的「色块」。不过一开始使用的笔刷、跟现在用的擦除,两者我都有开边缘羽化(边缘渐层变淡),因此不用修得太干净也是没有关系的~



制造金属质感的起手势就是「调高对比」。其实这很直觉,因为以我们人眼的印象来说,金属本来就是一种光泽明显、色泽明确的玩意,因此相较于布料、塑胶那种单色制品对比不明确的材质来说,金属给人的感觉本来就是高对比色调,即便是像铝合金这种单色的材质也不例外。

因此在开始调整时,就先把对比拉高到 50 以上,初步的金属质感就营造出来了。至于拉低亮部则是我个人的偏好,能在稍后搭配拉低「黑色」来让对比变得更强。当然你也可以不那么做,只是我自己通常都这么设定就是了。


前面说过,同时拉低亮部与黑色就能强化相片的对比。上图可以看到,在我拉低黑色的数值之后,行李箱的暗部就变得更暗、亮部也随之变得更为明显,整体颜色的对比会比你单纯拉对比数值来得更明显,看起来也会相对自然一些。

另外这里同时也可以看出为何我会同时拉低亮部数值,因为如果不管亮部而只调整黑色,在暗部颜色变深之后,原来的亮部就会显得过曝,使得亮部的细节流失,Rimowa 那漂亮的金属折痕就会变得不明显、失去整个金属箱子的特色与质感,调整黑色​​拉高对比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接下来要我会再拉高清晰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照片的对比变得更高,同时也让金属表面的纹路、折痕等变得更明显。清晰度虽然跟对比都是藉由提高相片色与色之间的差距来让对比扩大,但清晰度更着重让相片「变得更清晰」,也就是会强调色彩边缘的对比。因此虽然前面调整对比数值拉高颜色差距,但这里还是得再用清晰来强调金属表面质感。

注:清晰度、对比度、锐利度三项差异请见:【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全部都调整好,并把整体的光影效果重新再调整一番让相片看起来更自然之后,就可以调整锐利度啦!其实对于一些萤幕颜色表现不太好的使用者来说,锐利度调整与否看起来是没什么差异的!但如果看照片的人用稍好一点的萤幕,例如iPhone、或是MacBook Pro Retina 等,锐利度所带来的相片锐利效果即使是网页、FaceBook 缩图都还是会有很大的质感差距,因此虽然只是个小数值,但建议还是别忘记调整它。



最后调整完就是如上图这样啦!如果上图你还是看不出行李箱跟开头那张有什么差异,那么请你看一下下图左右两张的比较:



可以看到左边的行李箱由于没有调整行李箱质感,使得金属行李箱变得不太有质感,跟右边调整过的照片相比,左边的照片甚至连包包的部分看起来都有些逊色!这完全是因为相片底部那只露出一小角的金属箱所造成的影响啊!

所以说照相、修图两者缺一不可,且都是一点细节都不容马虎的工作!如果你老觉得你的照片好像哪里少了些什么,那么不用怀疑,真的就是少了些什么,再多想一下吧!



前面说过,行李箱不可以跟手表与拉链头一起调整,这是因为行李箱无论是受光角度、或是受光量都与手表、拉链头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两者一起调整的话一定会造成其中一项太亮、另一项太暗、或是为了追求两者对比相同而造成其中一项对比太高等等。因此修图请不要偷懒!如果要调整的物品光影、特征差异太大,请务必分开处理!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修图小学堂】:清晰度?锐利化?到底两者一样还不一样?


 

“拍动物总希望能拍出数毛照,也就是看到根根分明的毛发,而透过修图软体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是软体一打开,常常在清晰度与锐利化之中,搞不懂到底要用哪个调整才好,本篇文章就来帮你厘清两者的差异,以及解说Lightroom如何调整。”

 
Lightroom 里面的锐利化跟清晰度调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功能在 Lightroom 里面虽然放在完全不同的调整模组区块里,但从字面上看起来两者的功能却好像是一样的!后来问了一下身边初学摄影的朋友,他们也表示确实搞不太清楚这两者的功能到底有何不同,因此这个礼拜的摄影小教室就来谈谈到底清晰度跟锐利化两个看似相同、但实则天差地远的数值到底都调整了些什么、会对照片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只可爱的猫咪啦!今天要用他的可爱猫毛来帮大家示范到底锐利化与清晰度有什么差异,同时也将让你知道为什么台湾某知名论坛的相机评测测试相片都如此的「锐利」!


上图:回家看到这张照片瞬间让我质疑自己的拍照技术 …

第一次拍 Raw 档的朋友多少都会受到一些挫折,因为 Raw 档在 Lightroom 里面不仅颜色灰暗,而且看起来都有点灰灰蒙蒙的,看起来既不鲜艳也不清晰。不过这是因为 Lightroom 在读取相机调控上有些问题,因此在 Lightroom 上看到的照片都几近「数值归零」。不过只要经过些许的修正就能让照片复活啦!上周与上上周的色彩调整就是很好的例子。

今天要说的清晰度与锐利化虽然看起来名字很像,但其实两者的调整根本就是两码事。清晰度是藉由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来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但相对的就会让照片的整体颜色看起来非常的「震撼」;锐利化则是调整照片颜色边缘(不同颜色交界之处)的对比度,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且不会影响整张照片的色调。这点从数值放置的位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清晰度被放在「饱和度」与「鲜艳度」的区块,说明他是用来调整整张照片的;相对的锐利化则放在「细节」这个位置,说明他是用来「调整相片细节」用的,可以很直观的搞懂两者的差异。

清晰度:调整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

正如上面所说,清晰度所调整的是整张照片的色彩对比度,也就是让照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差异更加分明,例如让褐色更深、浅褐色更浅等等,让照片看起来好像「更加清晰」了。但如果一味地使用清晰度来调整相片的清楚程度,那么就会像上图一样(清晰度 100)变得非常的 … 震撼。如果是人像照片用这种方式调整,那么每张照片看起来都会像是冒险电影或灾难电影,并不是很讨喜的修图方式。

至于反向调整清晰度就是拉低对比啦!上图是把清晰度拉到 -100,让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变得更低,整张照片看起来就有点朦胧、平滑的感觉。这个方法可以用在人像美肌上,不过调整上还需要动用一些笔刷工具之类​​的功能,算是比较麻烦的修图手段,我们以后再教。这里只要记得清晰度是调整整张照片的对比度,所以会对整张照片色调造成影响就可以了。


上图:左边是对比调到 100,右边是清晰度调到 100。看起来是不是效果很接近呢?

锐利化(细节):调整色彩边缘的对比,较不影响照片色彩表现

看到这边想必你已经了解到「清晰度并不适合用来让照片更锐利」这件事,但如果我们希望让照片看起来更锐利一些怎么办呢?下图是只有调整色彩、光影的效果,但都已经动用 D800E 这种三千六百万画素的高画素怪物了,怎么还看起来这么的「不锐利」呢?为什么人家论坛评论的猫毛都是锐利到根根分明,为什么你相机都到这个等级了还不太利呢?

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要靠锐利化来调整啦!不过前面截图就有看到,细节这个选项(锐利化)里面有四个数值可以调整,我们希望猫毛看起来更清楚要怎么调比较好呢?下面我就分别针对四个数值做个示范,让大家了解个别数值所影响的锐利化效果差异。


上图:左边总量 0、右边总量 150

一、总量:这个数值是整体锐利化的调整,直接让你快速的决定照片要「多利」。 不过这就跟以前教过的亮度调整一样,都会直接对整张照片做一致性的调整,因此如果你要针对一些细部的修改,例如猫毛不要看起来「那么细」(如右图)之类的,就必须倚赖下面其他的数值来调整。不过如果你只是很单纯的想要快速调整锐利度,那就直接从总量下手吧!


上图:左边半径 0、右边半径 3.0

二、半径:这是用来调整颜色边缘的「宽度」,举例来说,上图左边的半径很小(0),因此会把不同颜色的猫毛做更细部的划分,因此左边看起来的猫毛比较多也比较杂(因为看起来比较细);但如果把半径拉到最大(3.0,如右半边),就会让不同颜色的猫毛的「颜色宽容度」变大,因此拉高色彩对比时会让猫毛看起来更粗一些。两种锐利化的效果都很好,但看起来的成果不太一样,左边看起来猫毛比较细、比较能表现出毛茸茸的感觉;右边看起来比较粗,比较像是论坛评论的那种「根根分明」照片。哪种好看就端视你个人的审美观啰!


上图:左边细节 0、右边细节 100

三、细节:细节会更加的细分相片边缘的颜色,当拉到极限的时候甚至连看起来是完整色块的地方(如左上角的绿色)都会被硬生生的划分出更多的颜色细节来,这个功能可以用来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加「锐利」,可说是四个数值中除了总量之外最明显的锐利化效果。 不过这个数值调整过头的话会让整张照片看起来都是点点,如果你一开始就用高ISO 来拍照,那调整太多就会让照片变得惨不忍睹,因此虽然细节是让照片变利的超好用数值,但请注意不要太过头了!一般来说超过 50 就不太行啰~

上图:左边遮色片 100、右边遮色片 0

四、遮色片:Lightroom 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会预先用一个「遮罩」把相近颜色的地方盖住,避免在调整边缘对比的时候调整到太多的颜色对比,最后变成像前面调整清晰度的那种情形。 不过这个盖住相近色的遮罩却是有尺寸限制的!当你把这个遮罩设定的比较大(遮色片最大为100 )时,会让Lightroom 判断近似色彩的宽容度变高,例如原本褐色0%、褐色20%、褐色40% 被视为三种颜色,但当遮色片调到很大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种颜色。这时候在调整色彩边缘对比时就会把这三种颜色视为同一区块而不调整,就会如上图左那样变得像是油画一般(线条很粗);相反的,如果遮色片设定很小,近似色彩宽容度就很低,看起来就会像右边那样「毛很细」啰!

看完上面的介绍,有没有觉得其实四个功能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呢?确实从说明与示范图来看这四个数值调整起来好像都差不多,但实际上在四个数值有不同组合时是会产生截然不同效果的!由于这样的组合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就请大家自己玩玩看吧!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