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选相机,不论妳是重外貌或内在的通通看过来~


 

“都说男生与女生的内心大不同,连买相机的背后动机可能都天差地远。本篇文章特别分享了女生们挑选相机所著重的地方,不论妳是重外貌,或是重内在的,通通可以跟着本篇文章来了解颜值高的相机外型与好用的镜头有哪些~”

 
今天要给大家一点选相机的诀窍,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相机。

都说恋爱来了挡都挡不住,但是挑男人,你心中还是会有自己的评分量表对吧?外型、工作、谈吐、家世等等。选相机也照这样的概念下去选就可以了,工作领域相当于镜头的焦段,人的谈吐相当于相机的感光元件,家世就是相机的品牌。好像开始变复杂了…?别担心,以下就是挑选秘诀!

外型

你喜欢小鲜肉吗?大家都喜欢,带出门跟姐妹一起喝下午茶就是特别有面子;如果你是平常穿着都经过精心打扮,那挑选相机就要注意外型设计是不是符合你的穿着习惯。

上图:OLYMPUS PEN-F 是一台微单眼,有多种滤镜模式,相当适合拍摄写真日常,可以给你满满的「气氛照」。不过,PEN-F 的长曝和夜景是弱点,杂讯非常多!所以想去拍雪梨或香港维多利亚港拍百万夜景的人,就不适合用这台拍摄了。

有的相机设计很文青,有的颜色鲜艳,也有金属外壳复古质感的。

上图:Fuji X100,皮革相机套加上饼干镜(很扁的镜头,就叫做饼干镜),大光圈,外型就很复古。 (photo credit: Casey Stinnett)

相机外型别人说了都不算,你喜欢最重要。当然,如果你重视内在美胜过外在美,就可以忽略这一点。

上图:莱卡 M6,经典底片机。莱卡相机是相机界的经典品牌,大部分的「复古外型」都是抄袭莱卡的外型设计,可是莱卡也不便宜! !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用莱卡,表示…要不是他很有钱,就是他爸很有钱!

上图:Nikon F3,也是经典的底片相机,而且这些 1980 年代的 Nikon 底片机,居然精致度跟莱卡不相上下。虽然这么说,可是讲到镜头…莱卡镜头的成像品质,还是 Nikon 望尘莫及的境界就是了。

现在的数位相机又分为单眼、微单眼、类单眼,这解释起来有点复杂,价位落差也很大,跟外型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之后我会专门介绍它,保证让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相机喔!

镜头

刚刚说到莱卡的镜头比 Nikon 好。事实上,选相机也要考虑该相机厂商的镜头品质。莱卡跟蔡司是最有名的两家镜头厂商,但是我偏好莱卡的镜头,因为颜色自然,色彩细节更丰富。不过莱卡跟蔡司都是相机界的精品,也比较高价。

所以 Nikon 跟 Canon 两家也都是很好的选择,价格也比较亲民。我比较推荐 Nikon,因为他镜头比较耐用!

上图:Nikon 的镜头,这一颗镜头的年纪很大啰! 1981 年生产的镜头,到现在还是很尽职地工作着。

注意喔,不是每家相机的机身都可以装上别人家的镜头,所以要一起考虑!但是也有例外,像是 Sony A7 系列的机身,就是传说中什么都能接的万能微单,拿来接莱卡镜头也很合适! (我自己就是这样用的~)

上图:Sony NEX-7,微单眼是没有反光镜,但是可以换镜头的相机,所以大都可以直接看到感光元件。

上图:Sony A7R 是一台「百搭相机」,我自己用这台两年了,是一台体积不会太大,但是拍摄效果又很好的镜头。拿来转接各家镜头都很棒,转接莱卡镜头更是再适合不过啰~(不过一般来说转接他牌相机之后,镜头就无法自动对焦了。要三思啊~)

如果你不在乎镜头的厂牌,那也没什么不可以的!选镜头的时候,就注意「焦段」吧!

上图:分别是两颗焦段不同的镜头,左边是 Nikon 制造,右边是莱卡制造。就外型来看,质感真的很不一样,对吧?难怪莱卡贵很多啊!

镜头有不同的「焦段」,数字越大,代表可以拍到越遥远的东西,他的效果就像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样,能把很远的东西拉到眼前。而不同「焦段」的镜头,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拍摄场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镜头焦段,离拍照成功就不远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Voigtlander 福伦达 6X9底片机,安装底片教学示范!


 

“许多玩过摄影的热心长辈们,常常一听到亲友中有在玩摄影的年轻人,就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古董相机赠与对方。只玩过数位摄影的年轻人,一拿到这些珍贵的古早底片相机,往往会不知所措!多半只能摆着长灰尘,本篇文章将介绍Voigtlander 福伦达 6X9底片机的安装底片教学,手上有该型号古董相机的朋友们,千万别错过喔!”

 
这次的示范机是 Voigtlander 福伦达 6X9 片幅的相机,规格大约如下:
Voigtländer Anastigmat Voigtar
Voigtar 105mm, f6,3
Embezet shutter (1/25, 1/50, 1/100, B, T)
120 Film (6×9)

这台相机是N大叔仍在手工暗房用吊挂式冲片机工作那年代买的,仍然可以拍摄,

这次特别让他从电子防潮箱内出来透透气。

这次选用的底片是相当经典的 Kodak TMAX 100,

TMAX当年上市前N大叔还收到柯达寄来希望专业会员试用的120两卷,135两卷,

想想TMAX也等于是我看着他出世的啊。

拆开外包装,可以看到内袋有出厂日期。

翻到机背的部分,先由红色张数窗检查一下里面是否还有未拍完的底片。

接着由侧面开关开机背。

打开后底片室的样子。

将120底片如图般装进去卡好,纸卷方向要弄对,接着轻轻撕开封条,并且完全取出。

如下图将纸卷头端部分​​放进空片轴,也可以在这个步骤顺便将封条清乾净。

将上了纸卷头的空片轴拉到另一边卡上后如图稍稍卷紧即可。

接下来将机背盖上,压好后可以由小红窗看见黑条。

慢慢使用卷片轴将底片卷到看见箭头,这时就可以知道底片快要到位了。

让数字 1卷到小红窗的这个位置,此时代表底片已经位在第一张的位置,可以拍摄了。

拍摄过后再将底片卷到数字2 ,以此类推。

 
到这就可以快乐的拍摄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令人怀念的底片相机基础教学(二):测光与手动对焦!


 

“爱好摄影的年轻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从数位相机开始玩起!在过去爷爷、外公那个古早的年代里,玩摄影不像现今普及,底片相机也总有令人难以言语的神秘怀旧魅力。本篇文章将针对底片相机的测光与手动对焦,做一个浅显的概略教学,手上有底片相机的朋友们,可以尝试看看用底片机拍照的趣味。”

 
想观看装之前底片的教学文可以点这:【令人怀念的底片相机基础教学(一):安装底片!

今天要教大家怎么测光、以及怎么对焦

一、对焦

首先我们要来说说对焦这件事!虽说底片机也是有自动对焦的款式,不过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特别是感受到名气而去买Nikon FM2 的朋友),底片机= 手动对焦这件事我想就不用多说了,毕竟自动对焦的底片机真的是少之又少。

上图:Nikon F3 可换对焦屏的设计让她可以更换成多种不同的对焦方式,方便使用者选用

不过请不要以为「手动对焦」就是用眼睛去看「画面有没有锐利」来判断,其实不管是单眼SLR 或是连动测距RF(Leica M 机)都有很多不同的对焦辅助方式,让你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确认自己是否有正确对焦。今天要教大家的是一般单眼底片机最常见的「裂像对焦」:


上图就是裂像对焦从观景窗看出去的样子。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在画面正中央有一个比较亮的圈圈,里面的「可乐」两字被分裂成两半,「乐」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分裂开来,没有合在一起。

这种对焦形式就叫做「裂像对焦」,透过特殊的对焦屏(一块磨砂的玻璃片,装在机身里)让任何没有对焦的画面从「中间裂开」。而当使用者转动镜头对焦环并顺利对焦之后,看起来就会如下图:

中间的「可乐」两字就不再裂开啦!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可乐罐周边在景深范围内的东西也都变得比刚刚还要更加清楚,这就是「对焦成功」了!裂像对焦在大部份的单眼底片机上都可以看到,是最常见的对焦方式。除了如上图这种上下分开的裂像之外,还有裂成四半的特殊对焦屏可以选用(如果你的相机可更换对焦屏的话),让使用者可以依照自己拍摄的主题选用合适的裂像对焦方式。

对焦屏并不是只有裂像一种,其他还有如上图这种只要把中间比较亮的圈圈对焦使画面清楚(他有特殊磨砂,所以看得特别清楚)就能完成对焦的对焦屏。此外,以前的单眼相机并不能切换是否显示观景窗格线,因此如果想要有格线以方便构图,那么就要更换成拥有格线的特殊对焦屏了,不过那些都是属于比较深入的玩法,如果你对底片机真的很有兴趣再去研究吧!如果只是日常拍拍就先练习裂像对焦吧~

上图:Nikon F3 的观景窗取下之后就能看到对焦屏啦(机身里面那块奶白色的玻璃)!更换这块玻璃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对焦方式或格线

不过底片机对焦对于用惯自动对焦的朋友来说会有个问题:如果要拍摄主体在画面的右边怎么办?

对于这种对焦法有个名称「平移构图」。简单说,就是先用中间的裂像针对你要拍的主体对好焦,接着在水平转动镜头重新构图。除非使用很大的光圈,否则一般像这样水平转动都还是能让拍摄主体落在景深范围内以取得清晰画面,因此是底片机拍摄常用的技法。不过这说来有点复杂,以后我再开一篇文章教大家。

 

二、测光

现在大多数的摄影玩家都非常依赖相机的「A 模式」,由机身自己帮你决定快门速度。虽说A 模式一样可以在如Nikon F3 这类高阶机身上看到(上图是Nikon F3,绿色的A 就是A 模式),不过如果你用的是更老旧的FM2 等机身(或是其他家的老旧机身),那就不会有A 模式这种「高科技」啦!这时候就必须依赖相机的测光功能来决定要用多少快门啦!

注:还有更老的相机连测光都没有,只能用测光表或目测亮度,例如 Nikon F2、Leica M3 就是这类「麻烦」相机


上图:FM2 这类低阶相机通常都只能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必须靠上图中有数字的转盘来调整

好在现在大多数人在玩的底片机都已经是有内建测光的「高科技相机」,因此不需要用「目视」的方式来判断测光。至于相机测光要怎么看呢?首先请不要幻想 FM2 这类老相机会有什么矩阵测光等高科技,他就是很单纯的透过镜头测外界亮度而已。不过好在底片的宽容度很高很高,所以就算拍得暗一些都还是可以靠冲洗救回来。

首先我们把快门速度设在1/125(画面左边有暗暗的数字,上面的数字是光圈),这时候可以看到右边显示「-(减号)」,表示目前的快门速度太快,测光的数值是负的。这时候有两个做法,一是调整快门速度、二是加大光圈。不过现在已经用在该镜头最大的光圈 f2.5 了,所以现在就只能调整快门速度啦!

注:底片机不能像数位机这样更改 ISO,要换只能整卷底片换掉。

像上图这样把快门调整到「1/8s」就可以让相机显示成「o」了!不过底片机并不会像数位相机那样还会告诉你正负几 EV,因此只能快速转动快门速度的转盘来找到正确的曝光数值。不过对于底片机老手来说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由于平常已经习惯手动拍摄且不能立刻看成果,因此大多都能根据现场亮度抓出差不多的曝光数值,就不用手忙脚乱的调整快门速度了!

至于快门太慢而过曝的话就会如上图这样显示「+(加号)」啦!不过请不要以为所有想机都是向上图这样用灯号显示,有些更老旧的相机(例如 Nikon EM)用的则是「指针」。不过不管用哪种显示方式,基本上看到的画面都是在「+、o、-」之间跳动,因此一法通万法通,我想就不用再多做举例啦~

最后再提醒一次:一般旧型的底片机都必须手动调整光圈(必须很近代的底片机才能从机身控制光圈),所以请不要再问怎么从机身改光圈了!要改光圈大小就是直接转动镜头上的光圈环,就这么简单!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令人怀念的底片相机基础教学(一):安装底片!


 

“爱好摄影的年轻朋友,绝大多数都是从数位相机开始玩起!在过去爷爷、外公那个古早的年代里,玩摄影不像现今普及,底片相机也总有令人难以言语的神秘怀旧魅力。本篇文章将针对底片相机如何安装底片,做一个浅显的概略教学,手上有底片相机的朋友们,可以尝试看看用底片机拍照的趣味。”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玩底片机,甚至许多刚上大一、大二的「小朋友」连单眼都没摸过就直接跳进底片世界。虽说我曾说过「玩底片是学摄影最快的方法」,但突然有这么多年轻人前仆后继的跳进银盐大坑还真是让我不习惯呢!不过也因为这样,导致去年还只要四千左右就能买到的 Nikon FM2 硬是被炒到 6000 以上的高价,品相良好的相机更是直接开价超过 8000!一台入门相机居然也能被炒高价格,只能说文青路线真的是用钱堆叠起来的啊!

后来我发现,很多想玩底片的朋友不仅对摄影几乎没概念、甚至连底片都不会装!因此我虽然自己不喜欢玩底片(因为觉得很浪费),但还是决定要来写一些玩底片的入门文章!今天就从如何装底片开始啰~

 

装底片的方法其实大同小异,除了像 Leica 那种 RF 相机或是傻瓜相机会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几乎所有厂牌的底片单眼相机都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先把底片舱打开,打开之前记得先确认一下里面有没有装底片,至于确认的方法很简单,直接把上图中右手握着的那个转盘转一转,可以很轻松转动就是没底片(或是底片已经卷好了)、不能轻松转动就是里面还有底片,那就不能打开啰!

不过这里我们假设里面没底片,所以我们就直接打开吧!在上图右手握着的转盘附近可以找到一个板手(如上图左手食指按着的那个),轻轻的扳动板手之后就可以把右手握着的圆盘往上拉。

拉起来之后再用力的往上一提,就会听到「ㄎㄧㄤ 」的一声,接着底片舱就会打开啦!打开之后把舱门完全打开。

打开之后就是装底片了!从上图右侧可以看到,在相机底部有一个圆形凹槽,是用来固定底片的!因此把底片放进去时记得把底片凸出的一头对准这个圆洞。不过有些相机的设计并不需要特别对准,总之只要你「底片好像塞不进去」,那就表示你没装好,别硬塞就是了。

把底片放进去之后就可以刚刚拉起来的圆盘推回去啦!这个圆盘底部有根插销会直接捅进底片的底部,把底片牢牢固定住,之后拍完之后也得靠它把底片卷回来,因此一定要推到底才行!如果推不进去那就是​​你底片没装好,请重新再装一次。

把底片塞进去之后,就用左手轻轻按着底片卷筒(不然卷筒会被你拉出来),再用右手把底片抽出来,抽出来的长度大约刚好可以让你进行下一个步骤就可以了,别拉太多,拉太长也只是浪费掉而已。

拉出底片之后左手请不要松开,否则卷轴还是会给你跳出来!接着再用右手把刚刚拉出来的底片头轻轻地塞进相机右侧的底片卷轴上,在卷轴上可以看到有一道一道的凹槽,随便挑一道你最好塞的把底片推进去让上面的卡榫把底片的齿孔卡住即可。

塞进去之后是装底片最需要练习的部分:把底片卷一圈。

把底片塞进刚刚的凹槽之后,必须依照上图的方向(由外往内)把底片缠绕一圈到卷轴上。有时候在你卷轴转一圈的时候会发生底片弹出来的问题,如果你还能把底片再塞回卷轴的插槽就把底片塞进去,如果插不回去… 就把底片拉出来再塞一次吧!

记住!不用担心底片会拉太多出来!因为即使装好底片之后相机依然会预设有「三张」左右的照片是不让你拍的(也是可以拍,只是快门速度固定不能调整),因此盖上盖子之后还是得再花掉三张左右的额度。只是如果你心疼底片的可拍张数 … 那就把装底片技术练好一点,就不用拉长长出来装啦!

装好之后请不要急着盖上盖子!先把底片板手拉动一张把底片绷紧,这样才不会在你把盖子盖回去之后又弹开来,导致你出去玩一整天拍了一堆照片结果「底片因为松开还停留在第一张」。

装好底片之后请不要急着拍照!记得先把上图的转盘调整到正确的位置。怎么调呢?

这个转盘是「ISO 指定转盘」,由于底片的 ISO 值是你在买底片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并不像数位相机那样可以让你任意调整 ISO 值。因此在装好底片之后,你必须依照你装进去底片的ISO 值把这个转盘调整到正确位置,这样相机内的测光指针才会给你正确的测光数值,要是没调整的话就会造成你整卷底片都曝光不正确的问题。

那么相机背板上的这个凹槽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个凹槽的大小刚刚好就是底片外纸盒的盖子尺寸,他是用来让你在装好底片之后把纸盒的盖子「撕下来」插进去用的(从侧边细缝塞进去) !这样你就不会拍照拍到一半忘记自己的 ISO 值是多少,简单说就是一个用来提醒你内装底片 ISO 值的小工具。

刚刚说过,相机一般设计都会让你必须在装好底片之后先「空拍三张」。这是为了避免你前三张照片因为底片在装进去的过程中被光照到而拍不出东西来。当然有些人会利用他们高超的装底片技术硬把这三张的额度挤出来好让一卷底片拍超过三十六张,不过我们毕竟还没有穷到这种程度,因此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拿自己的摄影作品来开玩笑了,乖乖的把那三张用掉吧!

注:有些具备 A 模式的底片相机(例如 Nikon F3)在前三张会把快门固定在特定数字,让你没办法自行手动调整快门速度来提醒你「把这三张用掉」。

拍完照片之后怎么办呢?在相机底部的右边有个可以按下去的按钮,这是用来固定底片卷轴避免你误转把底片收回去用的。请用手指按着不放。

用右手按着底部的按钮,再用左手把刚刚打开底片舱的转盘把手掀起来,再依照上头的箭头指示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点点阻力,这表示底片正在被回收到底片卷筒里,请一直转直到「转空」为止。转空的感觉非常明显,很容易可以察觉到。请确实的把底片都收回来之后再把底片舱打开!要是没把底片收回来就打开,那就会让所有底片一次曝光,你的整卷摄影作品就通通毁掉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LOMO LC-A+相机的底片安装教学


 

“许多年轻的摄影爱好者,可能从未使用过传统的底片相机,不知道大家是否对底片相机感到好奇?本篇文章将介绍LOMO LC-A+相机的安装底片教学,想体验使用底片拍照的朋友们,可别错过啰!”

 
正妹教你上底片135底片机 LOMO LC-A+ 之章

这次的上片教学主角是这台 LOMO LC-A+
这次选用的底片是 FUJIFILM 的 FUJICHROME Velvia 50

N大叔已经有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习惯,上片前会将回片器回转几圈,这有个好处是,当相机因为某种状况,而无法由外面判断机身内是否仍有未拍完的底片时,这动作可以简单有效的来协助做确认判断。

接下来,我们如下图般,将回片杆往上拉,来打开这台 LOMO LC-A+ 的机背。

在打开后,将回片拉杆保持如下图般拉起状,再利用左边的拨片轮将底片插槽转向正对我们的那一面。

这次为大家示范的正妹,相当熟练的如下图将片头插入底片插槽中。

接下来这步骤相当重要,往往没装好变成白片大多就这一个步骤开始就没做确实,必须要将底片对准辅助的进片轴的凸齿上。

再顺势将底片往左拉进底片筒槽。

再将回片杆往下压以固定住底片筒后,再利用拨片轮将底片稍稍转紧。

再接下来就是将机背小心盖上。

然后用拨片轮与快门,空拍几张,直至底片张数指到1的位置。

到此已经算装片完成,可以开心的自由拍摄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手上有老镜头吗?教你看懂景深尺与超焦距,手动对焦也能轻松拍照!


 

“爱好摄影的朋友们,手上有珍藏多年的老镜头吗?有没有发觉老镜头上的刻度转环,比现在的镜头复杂上许多?本篇文章将教您搞懂老镜头的景深尺,以及说明什么又是超焦距?当您搞懂这些时,就会发现手动对焦的老镜头,其实没有您想像的那么难用!”

 
每次说到景深,一些网路大大、前辈就会开始告诉你一些什么应该看景深尺啦、超焦距就不用对焦之类各种充满「焦距」名词的意见,但世界上有三种人:生于自动对焦时代、只知道手动对焦但不管景深尺、以及完全了解景深尺等三种,而前两者我想应该涵盖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摄影族群,因此听不懂前辈说的话也是很合理的一件事。不过回头想想,难道我们要继续当一无所知的人吗?当然不是!因次今天我就要跟大家说明到底什么是「景深尺」,以及这功能到底可以用来做些什么,未来 … 至少用来唬弄一下新手也是挺有趣的不是吗?

好吧,其实景深尺这个概念并不只是用来唬弄新手,如果你想要能更精细的控制相片散景范围以做出想要的特殊相片效果,那么了解景深尺的概念就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以上图来说,我们希望能让靠近我们、以及远离我们的屋顶都散景虚化以降低画面复杂度、凸显猫咪,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控制散景的范围让他能达到我们要的效果。以往我们都只能靠经验、靠猜测来作出如上图这种「清楚部位约四十公分宽」的效果,无法直接调整光圈来精准控制清楚范围,但现在就不一样啦!只要你搞懂景深尺的概念,你就不用在那边瞎猜啰!

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件事,就是新镜头大多没有景深尺,必须要像本文最开头那种手动老镜才会有景深尺的存在。不过不用担心,网路上有很多现成的景深尺对照网站,手机上也有现成的景深App 让你换算不同镜头、不同焦段下的景深尺为何,只要你用「景深尺」当关键字,你就能找到许多相应的网路资源或App,这里就不多列举了,请大家自己动手找找吧!至于景深尺所对应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正是本篇文章要教的内容,因此请不用急着找,先把本文看完再说!


上图:搞懂超焦距,手动镜头就可以达到「不用对焦也能拍照」的神秘境界,相机直接挂在脖子上按快门就能拍出像上图这样的照片啰!

或许你会想,除了知道景深范围之外,景深尺就没有其他功用了吗?如果你是手动老镜玩家、或是正打算进入底片机、手动对焦老镜头的世界,那么你就必须知道一个很重要的名词:超焦距。所谓的超焦距就是指当目标物距离你达到一定距离时,你只要把对焦环转到无限远,不论怎么拍「都会很清楚」。这个概念在网路上有很多教学,但能简单易懂的却不多,因此在下面我介绍完景深尺的使用之后,我会再额外介绍「超焦距」这个概念让大家了解如何使用它。

 

景深尺:让你知道距离你多少范围内的景物「不需要对焦」也会是清晰的

不同厂牌的景深尺长相多大同小异,一般都会以上图最下两层(有无限大标示以及下面有对称 2.8、5.6 数字的区块)来表示,是一个两者可以旋转对照的神奇组合。至于这要怎么看呢?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先确认现在我们的光圈设定是多少,假如是f2.8,那么我们就只要注意最下层两个2.8 之间的范围;若光圈设在f8,那么就是注意两个8 之间的范围啰! 至于范围之间要看什么呢?答案就是直接打数字上面的直线对准上一层的距离标示,卡在两个直线中间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用对焦也会清楚的范围」。不过这样说你一定看不懂,所以我画了下面的图来做个说明,请你跟上面的照片对照阅读!

以上面的照片来说,我们对准正中央粗线条的对焦距离是25 呎(老镜头会用英尺来标示距离),也就是说「被拍的人」距离摄影师25 呎,对焦环必须转到「25 呎」的距离才会刚好对到焦。但实际上「景深」是有一定范围的,就像上面那张猫咪图那样,在猫咪为主的前后40cm 内都是清楚的,因此并不见得对焦在25 呎时​​「被拍的人」就必须维持在固定的位置不能动。以上面照片的景深尺来说,f2.8 的线条对照上一层的距离标示刚好落在20 呎以及37.5 呎(请大略用等比例抓一下数字)之间,也就是说当我们对焦在25 呎且光圈设在f2.8 的情况下,「清楚范围」大约就落在距离摄影师20 呎到37.5 呎之间,也就是「被拍的人往前五呎、往后十二点五呎」都还是会维持画面清楚不模糊的状态。

至于这两个数字以外(0~20、37.5 ~无限远)呢?当然就是所谓的「散景」啰!

当光圈缩小的时候,景深就会比较深、散景也会比较少。其实从景深尺来看就很能理解这个概念,当我们把光圈调整到f8 时,我们就必须看镜头最下一层标示着「8」的那两条线,而这两条线所标示的位置高好落在14 呎到100 呎之间,也就是从距离摄影师开始14 呎到100 呎(约三十公尺)之间的画面都是清晰没有散景的!因此只要「被拍的人」后方的景物距离不超过三十公尺( 100 呎),那么就会因为都在景深范围内而「完全没有散景」啰!

这个概念不仅可以用来知道散景的距离,同时也可以用来拍摄「14 呎到100 呎」之间移动的物体而不需要重新对焦,对于想用手动镜来拍摄小动物、小朋友、运动选手的人来说就能简化对焦的复杂度了。

超焦距:当超过「指定距离」的时候,不需要对焦也会是清楚的!

搞懂景深尺概念之后,你一定会想,那「无限远(横躺的 8)」的那个标志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无限远对焦其实就是针对那些已经达到镜头景深极限(就是不需要对焦也会清楚的距离)以外的物体所使用的对焦距离,但到底要「多远」才能算是无限远而不需要对焦呢?其实这个答案早已写在镜头上啰!

当我们把无限远标志直接对准镜头最下层的中央粗线上时,你会发现在无限远的另一端已经没有数字了!也就是我们只需要看无限远左边的数字与最下层光圈数值的对照,就能搞懂在特定光圈下「距离多远开始」不需要对焦,而这个概念就是所谓的「超焦距」。

那么超焦距到底怎么看呢?以上图这颗镜头来说,当无限远标志对准中央粗线时,左边2.8 直线上方刚好落在100 呎的位置,这代表当光圈设在f2.8 时,从100 呎开始到无限远都会是清晰而不模糊的。简单的说,就是当你光圈设在f2.8 时,只要被摄物体距离你超过三十公尺,那么只要你把镜头的对焦转到无限远的位置(中央粗线对准无限远标志) ,那么你就不需要对焦就能把照片给拍清楚了。

那你一定会想,要是距离随便都三十公尺(100 呎)以上,那我还拍个 __ 啊?其实超焦距的距离限制减少得很快,从上图可以看到,当光圈缩到f8 时,超焦距的距离就急速衰减到37.5 呎(约十公尺)左右,对于一般拍拍路人、拍拍在玩的小朋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焦距越短(越广角)镜头的超焦距越短,以本文最上图的20mm Nikon 超广角镜头来说,两公尺以后就是超焦距了,等于只要被摄物体距离你两公尺以上,你直接把对焦还转到无限远就可以免对焦一路拍了!因此如果你希望街拍不引人注意,使用越广角的镜头就越容易对焦,也就不用一直把相机贴上脸来用眼睛看啰!

注: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超广角镜的散景少纯粹是因为他的超焦距距离太短,因此除非贴着人拍,否则几乎都是无法拍出散景的!

不同家的镜头有不同的景深尺标示方法,例如 Nikon 的景深尺一定会漆上与光圈数字相同的颜色,让你看颜色就能辨别哪条线代表哪个光圈数值。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手动镜头就一定有景深尺喔!以上图的Leica R 镜来说,他就是一颗没有标示景深尺的镜头,当然他是变焦镜也是没有景深尺的原因之一,但请记得「越新的镜头就越可能没有标示景深尺」 ,因此如果你的镜头没有标示但你又想知道,就请你上网搜寻景深尺的相关资源,在针对你的镜头品牌、焦段、型号做查询啰!

 

 

看更多数位暗房特辑:

后制一点都不难,搞懂这些你也可以轻松玩风格~

LightRoom小学堂:教你如何调出令人心动的好肤色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摄影还能怎么玩?马上来学新奇又有趣的摄影方式


 

“摄影的乐趣除了生活上的回忆照,或是追求极美的专业照之外,其实还有许多特殊的摄影方式,能让你的摄影主题更添趣味。本篇文章分享了32种不同的摄影方式,让喜爱摄影的你玩出更不一样的摄影人生。”

 

有没有觉得拿起相机却不知道拍什么好?又或者想跟以往拍点不同的东西,但又没有概念?网站 Photo Radar 提供了以下 32个摄影方式,或者你已经做过,又或者我们介绍过,但亦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想法,丰富你的摄影方式!

1. 365摄影计划

这就是每日一张照片,为自己设定目标与限制,透过日复一日的累积,建立自己的摄影经验与风格,很有趣呀,我们的讨论区里也有不少读者在进行中呢,可按此。

2. 日常物件

生活很乏味?此言差矣,正好拿起你的相机,去拍摄你所认为很平凡的日常物件,一堵墙、一个篮、一道门,仔细观察然后拍出最好的角度与作品,这个世界会从此不一样。

3. 每月蒙太奇

把每月拍下来的照片拼起来,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例如制成一张多幅照片合成的桌布,或者如这里将闪电连结起来,又可能像这里把百家窗户剪贴出来,同样有趣。

4. 一个景点,很多故事

找一个有很多人出入往来的地方,然后不停拍摄,可能是广场,可能是巴士站,又或者是某商店门口,你会在这里发现到很多人情世事,很多值得拍摄的故事。

5. 盲摄

试试拿着相机,走在街上,不看LCD屏幕,不用观景器,就直接拿起相机拍摄,或者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三合一

有点像第3 的每月蒙太奇,但不同的是只限于三张︰可以是一件事物的三个不同角度、三件事物却有同一颜色、甚至三张完全不相干的照片,然后用ps 把它们排列起来成为一张。

7. 新角度

用夸张全新角度去拍摄,例如趴在地上,这会令你的照片从此不一样,如果你有可调节角度的 LCD 屏幕,就更加轻松了。试着什么都用超低角度,很有趣的。

8. A-Z 或 1-2-3

往这个世界收集字母或数字,例如这个和这个,也可以拍摄苹果、香蕉、猫 (a for apple, b for banana…) 又或是一架车、两棵树、三个人,如此类推。

9. 图片说故事

相机只能拍摄这个世界的外壳,只有相机背后的人,才了解照片里的「物件」到底有什么故事,写下来吧,会很有趣的,例如这篇。

10. 随步拍摄

规则很简单,从家步行五分钟,看到什么就拍下来,把距离你家五分钟的东西都拍摄,可能是一株花一只猫……这个地方从此于你又有不同意义了。甚至试着步行超长距离,例如从九龙步行到新界,不坐车,看什么拍什么。

11. 手机摄影

可能很多人都做了,不用DSLR,用手机,目标就是拍出不下于高阶相机的好相,不容易的,试试吧。

12. 家居

其实家里也有很多东西值得玩,排列一套茶杯、堆砌一排铅笔、叠起一袋硬币,就算天气再差,这些都是有趣的拍摄题材呢。

13. 烟的艺术

烟是一种很随意很特别的对象,也能构成很多不同的创意,甚至变成红酒广告呢 (连结),当然就考验大家设定的耐心了。

14. 创意自拍

找不到模特儿?你自己不就是最佳的模特儿吗?自拍除了拿着 iPhone,在厕所对着镜子之外,还有很多很多方式的,把相机放在不同位置,运用各种不同的灯光,自制你的人像作品吧。

15. 相同地点,不同时间

有些景色一年四季,或过时过节就会变成不同景观,又或如某些球场和公园,到了某些日子就用来作不同节目,纪录它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这个。

16. 单色

试着找一次拍摄全部都是单色或黑白的照片,或者你从此会爱上黑白照片,又或者你对摄影的认识会从此不一样。

17. 陌生人

很简单,拍摄100个陌生人,无论你是如街拍般纯粹旁观与纪录,或是以此认识新朋友,100张照片之后,你的世界也会变了。

18. 光涂鸦

这个对很多人并不陌生,正如我们都介绍过很多出色作品(连结),但事实上,这也是相当好的入门课题,让人从新认识曝光三角,也认识相机的基础操作,对于第一次接触单反的人绝对是必修科,而对于摄影老手来说,也是历久常新的创意平台。

19. 全景图

越来越多相机加入全景拍摄功能,甚至iPhone也有,以往运用脚架逐张拍摄再慢慢合并的历史,似乎越来越远吧?无论如何,拍摄全景照片,依然是一种有趣的摄影方式。

20. 动态模糊

把相机设为「慢快门」,就已经有非常多的摄影题材,不论是 pan 镜、拉爆、制造鬼影,动态模糊不一定就是手震,随时可以变成充满想像空间的艺术作品。

21. 摄影寻宝团

组织两个人、三个人、一团人,去一个地方拍摄寻宝,例如我们也进行过的旧区摄影、大东山摄影,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甚至因为人多,大家可以分头去找寻有趣的拍摄对象,然后互相分享。

22. 摄影油画

其实也是调较一点点慢快门,在拍摄风景时运用少许动态模糊,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就有油画感觉了。

23. 过度曝光

虽然很多相机里有测光表,我们也经常需要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但其实故意过度曝光,也可拍出相当有意思的作品!梦幻过曝,是非常有趣的摄影技巧。

24. 极简主义

制作画面超简约的作品,可能是纯白的背景,或是一幅纯粹的砖墙,甚至一望无际的沙漠,再加入一点点元素,就可变成极简照片,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延伸阅读)

25. 色彩

色彩是摄影里一个重要元素,不去计划物件的形状与本质,单纯寻找色彩的对比与冲突,也是很好的摄影题材。

26. 找阴影

拍照时最怕不够光?这个正好相反,找出没有光的地方,找出有趣的阴影图案,然后拍摄下来。

27. 扫描摄影

如果你家中有扫描器,就可以用它代替你的相机,试着什么都放上去扫描一番,或许你会「拍出」不少艺术气息浓厚的照片呢。

28. 几何与图案

三角形、圆形、菱形,这些在数学教科书上的图案,在现实里比比皆是,可能是人工建筑,又或是自然景物,把它们拍下来吧。

29. 垂直照片

所谓「直倒」,很多人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垂直的照片在视觉上是不同的,试着一整天全拍摄垂直照片吧,或者会有新发现。

30. 玩水

水、液体、墨汁,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玩法了,例如拍摄水滴悬空、从杯中溅出、墨水化开、水花四散、流水瀑布,我们一开水喉就有水可以用,这么方便怎可能没有拍摄机会呢?

31. 自家城乡

你认识你的社区吗?有没有为它留一个纪录?在香港这种变旧就要拆的社会,有朝一日或许你会后悔,没有纪录过住了几十年的这个「家」,而且替它拍照,你可以从新认识这个你以为很了解的地方。

32. 制作相簿

把你的作品制作成相簿吧,然后你重新了解你的照片,甚至激发你去拍出更出色的作品,始终,在电脑屏幕看、在Facebook上看,跟拿在手里看是不一样的。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摄影新手看过来,让相机大厂带你认识记忆卡~

 

“相机记忆卡虽然小小一片价格不贵,但却是相机中很重要的一块,最怕拍到半途记忆卡毁损呀。本篇文章分享了Canon官方释出的记忆卡基础介绍影片,也算是让摄影新手们对记忆卡有些概念,可以更正确地使用它。”

 
这是 Canon USA 给予摄影新手的建议,影片系列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新手们减少求助,也能善用手上器材,以下是有关使用记忆卡的建议,值得一看啊︰

这些是给摄影新手的建议,很基本的概念,但有时我们都会忽略呢︰

1) 注意相机是否支援有关记忆卡,因为就算是 SD 卡,也有不同容量、速度的分别,相机不一定支援。

2) 习惯用相机去格式化记忆卡,尤其是用于其他相机之后。

3) 格式化之前当然要先备份好照片,应该说,经常要备份好你的照​​片啊。

4) 插入记忆卡时要留意方向,插不入就别勉强,否则弄坏零件啊。

5) 收藏记忆卡时,要放进保护盒,也要避开水、尘、磁、高热。

另外,记忆卡也是会出错坏掉,如果出现以下征兆就要留意︰

1) 影像坏了或出现奇怪记号

2) 影像出现线纹或奇怪图案

3) 影像色彩变异

4) 照片的编号出错

如果有以上征兆,很有可能是记忆卡有问题,拿去维修、换卡或自行格式化记忆卡亦可。 (个人来说还是会买新卡了……)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光圈是什么?用图片让你秒懂光圈的梦幻效果~


 

“摄影新手们还在为前辈的术语苦恼不已吗? 「拍这个你要用大光圈,要清楚点那你光圈要缩小、你看这奶油散景超美的」。到底什么是光圈?本篇文章直接拍摄对照图,让新手们更容易理解光圈大小影响的变化。”

 
「拍人像就是要用大光圈,这样才会有浅景深制造出来的特殊梦幻效果」——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可是你如果刚入门、刚接触摄影,想要先了解什么是「大光圈」,还有它的效果到底如何,怎么办?说一百句不如直接看图,只要比较一下,就会清楚啦!看完本篇的示范照片,保证你了解什么叫做大光圈、浅景深。先看第一张照片吧~


第一张照片是一个简单的玻璃水瓶。

这个玻璃水瓶放在画面的正中央,背后的背景都朦胧朦胧的,看不太清楚;在水瓶前面的杯子,基本上也是朦胧朦胧、看不清楚的状态,可是,玻璃瓶本身倒是看得非常详细,这种就是大光圈浅景深造成的经典效果,称为「散景」。


第二张照片请看上图,都是同样的摆设,缩小光圈用相同的曝光度来拍摄的效果如何?

可以看到玻璃瓶仍非常清楚,但是后面的书架、前面的杯子都没有像前一张那样全部都雾蒙蒙的,也就是「散景没那么强」。

拿第一张照片与第二张照片比较,就可很明确的看出第一张照片的主题比较清楚,第二张照片则因为后面的背景跟前面的玻璃杯都不像第一张照片那么朦胧,所以主题的玻璃瓶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凸显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拍人像都尽量使用大光圈来拍摄」。利用散景效果,让人物这个摄影主题和背景稍微有个区隔,看起来就会很跳。再来看一个示范~



以这个聚会的场景来看,如果你开了大光圈,让背后的背景完全雾掉的话,聚会的现场有哪些人基本上都看不出来了。看照片的人只会朦胧地知道后面好像有两个人影。可是,看下面一张照片的话,会发现后面的人脸大致上的轮廓都能够辨别得出来,右边人物的动作也非常清楚。



这组对照照片想要跟大家说的是,如果你今天拍摄的是前景跟背景都有意义的画面的话,不开太大的光圈反而能够保留照片中的一点趣味。而大光圈虽然能够凸显主题让照片看起来非常跳,可是因为后面全部都散景散掉了,也让主体之外的特色、故事性都少了一些。

如果你拍摄的主体并不是什么特别有趣的东西的话(比如第二组照片里这个无聊又土气的杯子),后面的人物反而能够为这张照片增添一些故事性,保留他们会是比较好的做法喔!

最后再给帮他人拍人像照片的摄影师一个建议,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准备一个大光圈的摄影镜头吧!说穿了,所有的模特儿都希望自己才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那个角色,其他什么东西基本上都不太重要。这就跟拍旅游照片的时候很多人会站在名胜景点的前面把自己拍得很大一样,they don’t care 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玩镜头转接不可不知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靠后制来解决红移问题!


 

“玩摄影资历较久的老朋友们,应该都有过将老镜头接上转接环,安装在新的数位单眼相机上来拍照的经验。许多年代久远的老镜头,总是能拍出与众不同、具有独特味道的相片,可是老镜头配上新相机,难免会产生一些预料外的疑难杂症。本篇文章针对法兰距、红移问题做一说明,期望对玩镜头转接的朋友能有帮助。”

 
镜后距是设计镜头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但在可更换镜头相机上在转接镜头时所产生的影响却与法兰距不太一样,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极大的不同。这篇文章将告诉大家到底法兰距与镜后距有何不同、而当遇到镜后距太短的超广角镜头所产生的「红移」问题又该如何用Lightroom 解决,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还请你认真把这篇文章看完啰!

 

所谓的法兰距,就是指镜头接口金属环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英文是 Flange focal distance,开头的 Flange 正是「法兰距」音译的来源。法兰距只出现在「可以换镜头」的相机、摄影机上,因为必须遵从这个数据,不同型号的镜头才能正确的对焦并无限远合焦。至于为什么不能换镜头的机身就没有法兰距?因为没有镜头接口金属环,当然就没有法兰距啦~

对于法兰距不同的相机镜头,我们可以透过转接环的方式增长机身法兰距来接上异机身镜头。那么镜后距呢?

如果只针对镜头设计而不谈机身接口问题,对于光学设计本科的人来说,他们只在意所谓的「镜后距(Back Focal Length)」。镜后距指的是镜头最后一块镜片到感光元件 / 底片之间的距离,是镜头设计光学路径的重要数据。即使是同样法兰距的镜头,镜后距的设计依然是随着镜头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家可以看下图:

上图两颗镜头都是 Leica M 卡口的镜头,因此两者的法兰距都是相同的(适用 Leica M 系列相机)。但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左边那颗 28mm 的镜头尾巴比左边的 35mm 镜头凸出了一大截(里面是镜片),这就是所谓的「法兰距相同镜后距却未必相同」。左边那颗镜头拥有较短的镜后距,因此最后一片镜片就会凸出镜头卡口。看看你自己的镜头,有些尾端凸出卡口、有些则深深陷进卡口内部,就是同样的道理。

有些镜头由于镜后距太短,因此在单眼相机上转接时会发生反光镜打到镜头最后一片镜片(后玉)的问题,俗称「打板」。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相机机身原厂都会提供正确的法兰距以及「不会打板」的极限距离数据给镜头设计厂,让他们在设计镜头时可以避开这类问题。但如果遇到异机身转接时(例如 Leica R 镜转接上 Nikon 单眼),就必须透过裁切反光镜或镜尾遮光罩长度等方式解决了。

总而言之呢!只要法兰距对了,基本上任何镜头都能转接到任何相机上(先不论片幅裁切的问题)且可正常动作。但如果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镜头(一般来说是超广角镜,因为镜后距通常比较短)时,就有可能发生打板(单眼)、卡到感光元件(微单眼)以及在Zeiss、Leica超广角M 镜非常容易产生的「红移」问题。前两个问题可以透过修改镜头尾端或相机机身解决,但「红移」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些,我们先看看什么叫做红移

所谓的红移就是如上图这样,从相片的边缘往内出现紫红色的渐层色晕,有时还会减低亮度产生「暗角」

首先要知道:红移其是一种在数位相机上才会发生的特殊现象,在底片机上一般来说不会发生的!

红移一般来说只会发生在镜后距很短的镜头,例如 Zeiss Biogon 结构、Schneider Super Angulon 结构的 Leica M 卡口、Contax G 系列超广角镜头在数位微单眼相机上都会产生这个现象。之所以会产生红移,是因为镜后距太短导致镜头边缘的光线斜射进入感光元件的角度太大,导致成像的颜色出现偏移、同时也产生边缘亮度降低的暗角或是边角画质崩溃等问题。

微单眼转接短法兰距的超广角镜头通常都会出现红移,至少也会出现边角严重失光、边角画质崩溃等问题,其中又以 Sony A7R 全幅相机最为严重。想在微单眼上使用超广角老镜有三个方法:

第一,选择 APS 片幅或更小的相机,用片幅裁切的方式避开红移的范围;

第二,使用 Sony 新型微单眼内购的镜头修正 App 来处理;

第三,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开短法兰距的超广角镜头,例如法兰距超长的 Nikon、Leica R 超广角镜就不会有红移问题。

只有数位相机会产生红移问题是因为感光元件(例如CMOS)的厚度比底片高得多,因此会比底片更贴近镜头最后一块镜片,就会导致严重的红移、边角失光、边角崩溃等问题。 三种问题除了边角画质崩溃(贴近相片边边的画质急遽变差)之外,都可以透过Lightroom 等修图软体轻易地解决 ,以下将教你如何修复红移、边角失光、以及超广角变形等问题,方法非常简单!

注 1:红移最严重的超广角镜头较知名的有 Leica Super Angulon M 镜、Zeiss Biogon M/G 两种镜头、Voigtlender Color-Skopar 等,在意红移的朋友请尽量避开。

注 2:基于相机结构限制(例如反光镜),相同结构的镜头会因为卡口(法兰距)不同而有不一样的镜后距设计。例如 Super Angulon 在 Leica R 镜版本上的镜后距就远比 Leica M 镜版本来得长,转接上微单眼就不会产生红移问题。


超广角变形、红移与边角失光修复(以 Lightroom 为例)

在Lightroom 右边的调整参数栏位中,最下面有个「镜头校正」选项,是用来针对特定的镜头做修正,例如超广角变形(边缘看起来有点圆弧)、边角失光(边缘四角比较暗)等问题。如果你使用的是现代镜头,那么Lightroom 就会针对相片内部所记录的镜头型号来自己帮你选择适当的修复模板,你只需要帮「启动描述档校正」打勾并确认Lightroom 选择的镜头型号是否正确即可。

如果你的镜头很老、不支援机身纪录镜头资讯而让Lightroom 无法自动帮你选择描述档,那么你也可以手动选择焦段与品牌最相近的镜头型号让Lightroom 自己帮你处理,然后你再拉动下方的「扭曲」(解决广角变形)以及晕映(解决边角失光)来调整相片细部数据,让他更接近你要的成果。

不过镜头校正无法对红移作处理(可以处理紫边,以后我再教大家使用)、且对于边角失光的问题处理幅度也相当有限,因此如果你使用老镜的话,那么今天所要处理的三个问题(红移、暗角、变形)中就只有变形一项能用镜头校正处理,另外两项请继续看下去。

由于同一颗镜头在同一台相机上的红移、暗角范围一般来说都是以逆椭圆形的方式向外扩散,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圆形的渐层滤镜来处理红移问题。首先请点击右上角的渐层滤镜,接着在照片上拉出一个大大的椭圆形,让这个圆形的边缘刚好贴到红移开始的边缘位置。这里先不用一次就拉准,可以稍后再针对调整效果来修正椭圆形的形状与大小。

拉好形状之后,请点击上图右边缘圈圈中的「反转遮色片」,这样才能让渐层滤镜调整的范围反过来向外扩散。千万记得要勾选这个方块,否则等等你就会调整到椭圆内部的区域,而不是针对外圈的红移做调整喔!

调整好形状并勾选反转遮色片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色温」、「色调」两个数值来处理红移问题。 色调向右边绿色拉动可以解决红移、色温则可以处理在调整色调之后所产生的色温偏移问题。 利用两者的数值搭配解决红移的紫红色之后,就可以在用「曝光度」这个数值来处理边角失光的问题,如果边角因为画质崩溃而变得模糊、对比降低,也可以拉动下方的锐利度、对比度等数值来处理。

一般来说,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解决红移与失光所产生的颜色偏移与暗角问题,不过毕竟是透过修图的方式处理,因此多少都会对相片画质造成破坏。但如果你一定要使用这类会产生红移的镜头来拍照,那么这就是唯一解决红移的方法啰!除非你直接拍「黑白」照片,否则红移或是修复后的画质减损都必然的结果。另外边角画质崩溃的问题 … 因为画质变差就是变差了,你再怎么样也是救不回来,所以就放弃他吧!

修复红移问题之后,就可以依照我们修图的习惯来调整整张照片啦!当然如果你在调整过程中发现红移修复不够完善,随时都可以点击渐层滤镜重新处理红移问题。前面也说过,相同镜头在相同机身上的红移范围大多是相同的,因此你在处理完一张照片之后,就可以利用「将设定套用到其他照片」一类的功能把刚刚做好的渐层滤镜套用到所有照片上,一口气解决所有照片的红移,就不用一张一张慢慢修啦! (不同软体有不同的套用方式,请你先上网查询一下)

上图就是稍作调整之后的结果!虽说两边还是有淡淡的紫红色,不过如果再做更细部的颜色调整,其实还是可以把那些红色区块给移掉的,如果你很在意的话就请你先找一张最严重的慢慢修好,之后再用套用设定的方式批次处理所有照片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