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御用摄影机,告诉您拍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


 

“相信大家不是学习电影拍摄的,也知道拍电影所使用的摄影机,绝对是比我们日常生活用相机或手机拍影片要复杂许多,本篇文章特别使用了价值破百万的德国ARRI ALEXA摄影机,来解说这些电影摄影机的专业与特殊之处~”

 
大部分的人爱看电影,却对电影拍摄所知甚少。今天就让机身不含镜头就破两百万的 ARRI ALEXA 摄影机现身说法,告诉我们电影摄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

说实话,我从来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有一天试玩到钢铁人御用机! !但取材的人总是会有这种利多~

动手玩了好莱坞诸如钢铁人、复仇者联盟等等大片的御用摄影机,我决定要来跟大家说一说拍电影这回事儿,毕竟看电影人人都会,但是说电影,尤其还是说「电影怎么拍」,可不是人人都会的!这里我先整理了四个我最常遇到关于电影拍摄的「疑惑」,带大家先看看这与我们日常拍照、甚至拿摄影机摄影时截然不同的产制细节。

1. 电视制作、手机影片通常是每秒60 格影格,电影却是每秒24 格

电影每秒影格数24 格(24fps),跟电视制作的60 格不同(电视其实有各种不同规格,不过趋势上会逐渐向60p 靠拢,所以电视规格我们先不细谈),所以看起来更自然,节奏比较缓慢。

虽说电影摄影机是拿来拍电影,一般设定会直接设定在 24 fps,但是高速摄影也没有问题,以拍摄上面这支影片的 ALEXA XT 来说,可以拍到每秒 120 个影格的高速摄影。转换成电影来播放的话,相当于能够做出放慢 5 倍的效果!

下次看到电影播出慢动作的片段,别再傻傻以为剧组借了高速摄影机啰,因为电影摄影机自己就已经是高速摄影机啦! !

2. 低阶摄影机利用影像裁切获得2.39:1 的电影宽萤幕画面;高级摄影机却用「特殊镜头压缩」,确保影像品质不流失!

再来,电影普遍拍摄「宽萤幕」,这可不是 16:9 的宽萤幕,而是 2.39:1 的「电影宽萤幕」。不过……

电影的宽萤幕效果,可不是因为他的 CMOS 长得比较宽!看看上图拆卸镜头下来的照片,看出来了吗?里面的 CMOS 是 一块叫做 super 35 mm,4:3 的比例啊! ! ! !

电影镜头(上图)具备特殊变形效果,会在拍摄影像的同时,将影像横向压缩,让成像在底片/CMOS 上的结果符合底片大小。乍听之下似乎是很不必要的动作,但其实这么做是为了非常重要、严重影响影像画质的目标:感光元件全像素拍摄。

一般市面上中低阶的摄影机会直接裁切感光元件接收到的画面,硬生生地将镜头拍到的上、下两端画面切掉;但像这种高级的摄影机则是采用镜头变形压缩的方式,将2.39:1 的画面压缩变形成4:3 的画面,让相机能用完整的感光元件像素纪录影像。

 

看看上图的影片,「电影感」不言而喻! !另外不可不提的是电影机优异的散景的效果,虽然贵,买不起,还是让人忍不住想说声好想要啊~~~~~~~

3. 电影摄影机「没有内建麦克风」!录音?得靠外接的独立的设备! !

另外一个在电影界是常识,但是普遍大众都不知道的事情是:电影和我们日常生活会接触到的平民摄影机的「摄影机就是会同时录音」不一样! ! !

在片场拍片时,影像和声音是独立作业的两个部门,影像归影像、声音归声音。

电影摄影机并不带收音设备,所以电影摄影机并没有录起来就是影像档带声音档这回事。想要制作有声音的影片,必须另外设一个收音组,然后利用在电影摄影机的侧边的插孔,外接收音设备。

4. 电影摄影机没有内建「监视萤幕」,有的机型甚至连「观景窗」都没有!

是的你没看错,一台几百万的机器偏偏就是不给监视器!为什么呢? ? ? ?

拍摄电影的时候,光是摄影组,就有管取景的摄影师、对焦的摄大助、整理线的摄二助等等,分工分得超级细!

而在这样的分工之下,需要看画面的人往往不是拿着机器跑的人,牵一条线出来,将监视器拉到导演或摄影师面前,再让负责抱着机器拍摄的人员专心在自己的分工项目上,才是一般电影拍摄现场的处理方式!

而随着科技进步,空拍机的使用需求大增,ARRI 也推出 ALEXA MINI(上图)。

MINI 顾名思义,是电影摄影机的缩小版。剔除辅助摄影机非必要的功能之后缩小机身,让电影摄影机的尺寸下降非常多。

为了达到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的目的,新的 ALEXA MINI 甚至是没有观景窗的! !

因此真的变得轻巧很多,不论是放在三轴稳定器(上图)或是空拍机上,都非常合适。

而剔除了观景窗之后变得正四方的机身,还具备不管怎么翻转都能拍到正向影像的功能,所以就算是在特殊角度,需要把摄影机倒过来提,也不会造成后制上的困扰。

(上面的影片是 ARRI MINI 拍摄的示范影片。)

「蛤~没有办法让摄影师直接看到影像的摄影机,好奇怪唷~~」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这其实是件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呢?

想像一下你使用 MINI 进行空拍的画面吧……监视器跟观景窗本身根本没人看得到,只会徒增重量,装他干嘛?

果然专为电影打造的电影摄影机,各种功能设计都跟我们一般用的摄影机不一样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世界之最,第一张最早出现的照片~


 

“万物起源是许多人还蛮喜欢探索的一个话题,而喜欢摄影的朋友们,会好奇世界上出现的第一张照片是在什么时候吗?是拍摄什么样的主题?本篇文章将分享三张曾经被指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摄影的原理很早就被发现了,相机一词来自于希腊,称为「Camera Obscura」,原意为「黑暗房屋」之意。当室外明亮的光线,透过一个很小的孔,到黑暗的屋子墙上,墙上会出现颠倒的室外景物,而这也就是所谓的「针孔成像」原理。

对光与影像的研究, 在中国的《墨经》以及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明朝的《帝京景物略》就有提到相关的原理。而在西方,亚里斯多德也有提到这样的光学现象。不过,针孔成像的原理虽然很早就被发现。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被应用在摄影上的时间却非常非常晚。甚至是先发现了感光以及曝光相关的知识,而第一张照片甚至比最早的相机可能还要早上一些。因此若想谈最早的相机,还不如先谈谈最早的相片。

在1724年德国医学教授 Heinrich Schulze 发现了当有光线的时候,氯化银(silver chloride) 与硝酸银(silver nitrate)会受到影响,可以说是最早的感光剂。不过虽然有曝光的手段,但此时也只是将硝酸银与白垩(chalk)混合物,加水做成泥状物,放入玻璃版夹。上面有要弄的图案,没有保护到的区域,被光照到的地方就会被暗,能够形成自己想要的图案或文字。

上图这张据说是最早的照片,是摄影师将一片叶子放在感光纸上。原本以为是出自Henry Fox Talbot(那这样的话,就不是最早的照片了),之前苏富比将要进行拍卖,估价大约是10万至15万美元,但其中有专家提到,有可能是Wedgwood 或是Watt 所拍摄的。 Wedgwood于 1805 年过世,而 Watt 于1819年往生。而Wedgwood 在1790年时就开始玩摄影了,就因此若真是这两位W 开头的其中一位作者所拍的,那么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点,很可能可以推到1800年之前,将是最早的一张照片。不过目前来看,要说这是最早的照片,其实很难断定就是了。

目前「名义」上世界第一张照片,是在1826年 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利用沥青所拍出的窗外景色,曝光八个小时。不过这部分可能也有一些争议。

这张牵马人相片,是由同样的人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 所拍,不过时间在1825年,比上一张的时间早一点。这照片在2002年时,以45万欧元卖出。目前这三张照片都有人认为是世界第一张照片。

不过最早的照片都存有一些可再被探讨之处,有高手可以回答吗?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一起学知识,高速摄影下的刺青瞬间~


 

“刺青在不同时代或不同种族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涵义,而现今刺青也从次文化渐渐变成主文化,受到愈来愈多人喜爱,本篇文章将分享国外Youtube 频道「SmaterEveryDay」,采访刺青技术原理的影片,而其中很特别的是将刺青过程用高速摄影播放,清楚可见原来机器是这样刺进皮肤的~”

 
以前看过黑道片帮大哥刺青的辣妹,总是拿个针刺刺刺,把颜料刺进大哥的背上,现在有了专业的刺青机具,却还是没办法减缓刺青带给人的恐惧,尤其是那个声音…,Youtube 频道SmarterEveryDay 将刺青影片慢速播放,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皮肤被针刺的每一下。

 

 

每秒 1500 张影格才能看到针刺的每一下,以前以正常速度看别人刺青,都以为机器上的针只有一枝,仔细看才发现上面有无数根针。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下雨天为何会有气味?让高速摄影来替你解答~


 

“相信大家在下雨前或下雨时,都有过遇到空气中弥漫一股闷闷土壤味道的经验,好奇为何下雨天时会有这些气味吗?本篇文章特别分享了国外用高速摄影机拍下雨滴落到泥土瞬间的影片,让我们一同从慢动作里找到答案~”

 
只要在快下雨的时候都会有一股气味,在夏天尤其明显,以前都叫「霉味」不过还没降水那来的霉可生呢?麻省理工学院以高速摄影告诉你这个气味是从那来的。

影片中的水滴滴下时,同时也有许多小泡泡溅起,这些小泡泡就是由土壤多孔造成,内含空气与尘埃成为气悬胶体(Aerosols),遇到风或是空气对流时,就成为「雨天气味」了。

研究人员也怀疑气悬胶体同时也带会带出土壤中的病菌,这也可能是大肠杆菌传染扩散的原因。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外拍原来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相信一般人在外面拍照时,都有遇过阵容庞大的外拍团,原以为这个是数位相机普及后,90年代才有的常态活动,没想到早在60年代国外就有类似外拍女模特的摄影活动了。本篇文章特别分享了国外外拍团的影片连结,让我们一同比较看看与现在有何不同?”

 
自从相机变得轻巧、大众化之后,集体的摄影活动就已经出现,以下是 1961 年的「holiday camp」,一群摄影爱好者正跟着摄影导师与模特儿拍摄,大家可以看看当时是怎样进行的。

 

 

感觉和今时今日分别大吗?颇多地方都相似呢,主要是相机的选择有很大分别,而特别有趣的地方,则是原来当年拍摄泳装女模时,已经有女摄影爱好者参加,不是现在才有女生摄影啊。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多摄影能改善老人痴呆?


 

“在摄影世界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句名言,就是「摄影重要的是相机后的那颗脑袋~」,而原本只是拿来劝导大家不要太追求摄影器材,没想到美国研究指出,老年人学习摄影也可以帮助脑部认知能力来防止老人痴呆症,如果家中有长辈的话,也不妨培养一下长軰摄影的兴趣唷~”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过,打麻将有助防止脑退化症 (老人痴呆),有些老婆婆年纪即使相当大但依然耳聪目明,打起麻将来也不输年轻人。如果你觉得这多少有点不良嗜好的话,现在有个好消息,学习摄影同样有助提高长者的「脑力」!

根据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一个研究项目,共有221 个年龄介于60至90 岁的参加者,共分成六组,他们每星期须进行指定活动15 小时,持续三个月,然后看看他们的脑部功能及认知能力是否有所增强。

结果显示,学习摄影,包括操作数位相机及修图软体的一组,他们在记忆力方面有所增强,有相同效果的则是学习缝纫兼电脑操作缝纫机的另一组。至于其他参与社交类型活动如玩游戏、讲故事,又或是轻松的参观博物馆、听音乐、看影片之类的,则没有效果。

总结下来,就是对于长者而言,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习不熟悉的技能,最能够有助加强脑部功能。而数位摄影,不就很适合这个年代的长者吗?至于学习用 Photoshop / Lightroom 的话,大概对于任何新手来说都是头痛的事呢!

这里还想加多一项︰当长者爱上摄影之后,或者更愿意多走一步,越走就越健康啊。
经由photoblog.hk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分享传统照相馆的心酸血泪史~


 

“随着数位相机与手机愈来愈进步,使用者的习惯也与十几年前大不相同,加上影像软体愈来愈多人会使用,所以传统照相馆也常遇到拿着自己排版来冲印的客人,但因收费方式常受网友争议,所以本篇文章特别分享了来自传统相馆后代的真情告白~”

 
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文长】

我是一个在相馆长大的小孩,我爸从14岁当学徒开始就在摄影的世界里过了他的一辈子。从早期的暗房开始,转快速冲印,再转数位,我们全家人一起见证了冲印业的极盛与衰退。

小时候我对家里最深的印象就是暗房里昏暗的红光,和爸爸走出暗房时,混着冰醋酸药水跟汗水的酸味。

从传统相馆转快冲,那一年我国小三年级,某天放学回到家,看见家里壁纸都被撕掉,桌子都被搬走。原来是加盟了冲印公司,要重新装潢,安装新机器,原本每天下厨的妈妈,那天买了便当,一边吃一边跟我说家里的未来与愿景,我们一起怀抱着忐忑与期待,准备迎向”现代化”的生活。

我对那个便当印象很深刻,是煎鱼口味,因为从那天开始,我吃了二十几年的便当。爸妈一起投入新领域的工作,几乎再也没时间煮晚餐。

装潢后的新店面+新机器,我家变成当地小镇最新颖的店面,每天放学我在学校门口或其他热闹的街口发传单,回家后负责送软片进机器、剪软片、换药水。
当时适逢毕业季,所以还有永远切不完的证件照。

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暴增的工作量,让不熟悉机器运作的爸妈,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四五点,洗澡休息一下下,早上九点又开店营业。
全家都好累,但是好开心。我记得那阵子爸妈一有点空闲,就对我特别好,因为平常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时间照顾我,感到亏欠。我得自己起床、上下学、买饭、吃饭、写作业,看书,睡觉,往往很多天全家人连好好聊个天的时间都没有。

那是冲印业最繁荣的一段时光。

我高一那年,电脑数位化,再一次改朝换代,为了不让时代淘汰,家里决定再次投资新机,当时机器很贵,冲印机跟相机全都得换掉,五六百万一次就砸下去了。

从来没用过电脑的爸妈,生平第一次跟我请教。从按开机键,使用滑鼠,到用Photoshop修片,不会的不足的地方,就赶紧跟同行或友人求助,我们几乎是全家人一起学习与成长。

数位的机器从R1换到R3,相机从10D 20D到5D2 5D3,好几次的几百万。 2014年八月,家里告别了银盐,又换了新机器,因为总公司告诉我们,银原料很贵,现在的银盐相纸都把银抽掉,药水洗出来的照片,颜色很难漂亮,保存也不长久,机器以后也不再提供维修了。能怎么办呢?把店收掉,或是继续投资,二选一而已。

我们并没有迎来第二次的荣光,因为数位改变了人们对待照片的方式。上网看照片的人多了,冲洗照片的人少了。

以往冲洗一卷底片,基本上收入至少有:
买底片->冲底片->洗照片。
一卷底片36张,一次收入至少也有一百元以上。

现在呢?
客人拿一张里面三四千张照片的随身碟,
用店里的电脑挑了一个小时,最后只挑四张照片,
我们开机,热机、冲洗,装袋,20元。

万物都在涨,以前阳春面20元便当50元,现在要35元80元,冲印业却维持了20年的价格不变,3×5 4×6照片4-5元,拍照一组300元,甚至有些店家为生存还降价了。

但是我们的成本并没有变低….。洗4×6照片一张真的赚不到一两元…。靠的是拍照,修片,和其他周边商品的销售。卖的东西越来越多,要学要处理的技术越来越多,钱越赚越少。

其实我们整个行业里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夕阳产业了,从全盛时期到现在,全台收掉2/3以上的店家。只是我们家很幸运,附近有几间学校,还有一点稳定的量,
所以爸妈还想再坚持一下。

科技很发达,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相机和软体拍出不错的证件照,我并没有觉得顾客自己排版证件照这件事不好,这是时代的趋势,没有人可以阻挡与改变。

但我还是怀抱着很微小的希望,希望大家也可以体谅一下店家,一组证件照,拍照300元,加洗40-60元,对我们来说,代表的是从无到有的多年专业与经验。
一张小小的2吋照,可能在你皮夹某张证件中,陪伴你数十年。一张小小的2吋照,可能象征你某一段学生或职场生涯的完结与开始,这样的价钱,真的不贵呀。

也是有很多客人拿自己拍完排版好的证件照当生活照来店里洗,我们只能很委婉地告诉他,洗证件照就是以证件照的价格来算唷~客人在一张4×6大小上排了满满的证件照,要求我们一样只收5元,真的很为难,但是我们宁可不接这份工作,不提供这样的服务。因为这是硬生生在切断自己未来的生计

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我们发现,真正会拍照的朋友,多半也会信任与尊重专业,他们会找信任的店家长期合作,不在意这些价差。对店家来说也一样,一张证件照洗出来交出去也代表店家的商誉,我们很希望客人能开开心心来拍照,拿到照片后,满意地走出店门口,在朋友看到他的照片时,问他说:「你这是哪里拍的?真好看!」,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我们家尽管地处南部偏远乡下,还是有很多从小到大数十年的老客户,有些离乡出外工作了,还会特地跑回来洗照片分享外面的世界。还有人每年固定来拍一次证件照,因为想记录自己每一年的转变。)

而许多自己拍照自己排版证件照的客人,当洗出来的照片不尽人意时,往往不会质疑自己的技术,只会怪罪店家冲洗品质不好,把照片洗得很丑。还有客人自己拍了证件照,拿来店里要求我们帮他修片,本身拍的光线角度都很糟,甚至还有用错镜头变形的,结果无法呈现跟店里拍出来的一样,就说我们技术不好。我们遇过太多这样的客人,在店里卢超久,真的很无力。

一台百万机器跟一台几千元的印表机,
一家照相馆跟一台自己用的数位相机,
差别到底有多少?我很难解释清楚,
只能说,
如果一切都只用「成本」来计算,
如果一张照片对你价值只有5元,
如果你投资几十万在自己的摄影器材,却只愿花5元去冲洗它,如果你不认同店家这样的计费方式,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其他更低价的方式,去处理你的照片。

我们不会也无法去阻止,但我们还是想坚持住自己的专业,和我们应有的价格与收入,维持一点点尊严到最后一刻。如果大家一起削价竞争,最终只是加速整个环境与产业的消亡,并且培养更多无理的奥客而已…

我相信大家一定遇过拍照与冲洗技术不怎么样的店家,但我也想请大家相信,还是有很多用心的店家在努力坚持着。

引用来源:https://www.ptt.cc/bbs/DSLR/M.1410925230.A.CE1.html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创意广告~


 

“Omax 这一系列的广角镜头广告在释出后大受好评,而带点幽默传达出广角镜的好处,是能帮摄影玩家们捕捉到不敢正面直视的精彩画面,更是让摄影玩家们都能会心一笑,赶紧跟着本篇文章一同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广告点子~”

 
这系列广角镜平面广告,揭示了广角镜不为人知的好处--原来广角镜还可以这样用!

以后不妨随身携带你的广角镜吧! (尤其是到海滩时!)

Source: OMAX

经由photoblog.hk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你看过这样的高龄泰迪熊吗?


 

“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也都像玩具总动里的安迪一样,有个曾经陪伴自己童年时期的玩具或玩偶。而本篇文章将要分享摄影师Mark Nixon 名为「MuchLoved」的系列作品,他是以陪伴主人好几十年的泰迪熊为主角,特色在于这些让主人爱不释手的泰迪熊,因为收藏太久外表都已是残破状态~”

 
Teddy Bear 泰迪熊,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布偶之一,甚至连带所有小熊公仔,都是不少人童年时的至爱,有些更会伴随一生(!) 摄影师Mark Nixon 这组名为「MuchLoved」的作品,却是拍摄出一只只脱皮脱毛恐怖的熊公仔,但他并不是讨厌小熊,反而每一只残破霉烂的熊公仔,都是因为长年累月,得到主人深深的爱才会这样,真的是十分吊诡,恐怖之余其实还很温馨!上图 Teddy 已经 48 岁,由一名叫 Suzanne Carney 的女士所拥有。

43岁,主人为 Tom Keogh

名字为 Brownie﹐年龄超过30,主人是 Jenny Slattery (看来也补过不少次)

名字是 One Eyed Ted.,年龄超过 50,主人是 Gerry Ryan

名字是 Teddy,主人是 Suzanne Keaney,那张脸……

名字是 Teddy Moore,年龄 53 (这是穿山甲吧?)

名字是 Teddy,主人是 Rowan Atkinson

名字是 Bobo,主人是 Shane Maher

名字是 Louie,年龄是 42,主人是 Dara Ferguson,这小熊曾经跌出火车

大家可以到以下连结欣赏更多作品,另外,这会否激发你去拍摄孩子布偶的意念?看来都会很有趣呢,大家会把布偶留下这么多年吗?

MuchLoved (via PetaPixel)
经由photoblog.hk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阁楼里的底片?拍下世界大战的历史痕迹~


 

“有时惊喜就是来的那么突然,本篇文章将分享英国有位老先生Peter Berry Ottaway,在打扫祖父的阁楼时发现了一台老相机Kodak Brownie,经过多年的研究处理,终于将里头的底片冲洗成照片了,才发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老先生的祖父所拍下的照片~”

 
原来这是当年他祖父在法国和比利时服役时,使用 Kodak Brownie 来拍摄的照片,而且还得到了不少独特的角度,值得看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 (WWI) 距今已差不多一个世纪,恰好那时摄影已经发明及渐渐成熟,所以仍有不少照片留下来。但与此同时,正因为当时并不够方便,所以我们还是能够偶尔会听到新闻,说又有人发掘出在当时拍摄过但还未冲洗的底片!住在英国的 Peter Berry Ottaway,他替祖父打扫其居所的小阁楼时,竟然发现了一个生锈的盒子,打开原来藏着 50 张未冲洗的负片!但经过几年时间的研究及处理,终于能够把其中 40 张变成照片了。

下图摄于法国北部,接近比利时边境的受破坏建筑。

在西面战线,数以千计的难民逃离战场,寻找新的家园。

在瓦砾中的炮台。这位祖父的职责是作为工兵 / 战场工程师,任务是设计战壕、供电及通信线路等,也要运送弹药、食物之类。

一群士兵,他们与这位祖父一样,都是为建立通迅及战壕设施而工作。

法国北部的阿拉斯市,地底有多处地方供居民躲避战火。

据资料,数以百万计的马匹被用于战场上,而有 600 至 800 万死于战火之中。

下图是特别而罕有的合照,当中有中国人一起拍摄。当时英国聘请了 15 万中国男性协助战场的劳动工作,当中有的年仅 14 岁。

想看更多照片,可以按以下连结浏览。

经由photoblog.hk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