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拍照建议,听听看职业摄影师怎么说?

Photo by Simon Yeo

 

“拍摄时有些小细节若没注意,不只令自己陷入窘局,可能也会显得不专业,本篇文章将分享国外职业摄影师给予拍照时的11项拍摄建议,让专业者注重细节更专业,爱好摄影者也能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的建议!”

 

国外摄影教学网站 Photo venture 的分享,由职业摄影师给予摄影爱好者的 11 点建议,相信很值得大家参考,有一些更是不少人常犯的错误呢。

1. 完成拍摄后请格式化你的记忆卡

完成一次拍摄后请格式化你的记忆卡(前提是你已在电脑备份),避免在下次拍摄的途中容量不足,然后在model面前慢慢从相机里拣选可以删除的相片…

2. 请用RAW拍摄

Photo by Eddie Oliver

请不要对自己太有信心或心存侥幸,拍摄RAW档总能留你一条可以后制改善的后路。

3. 要拍摄婴儿的话,请跟随他们的生活节奏

Photo by J’s Photo’s

请不要在婴儿想要睡的时候拍摄他欢笑的样子,婴儿不是专业模特儿,想要拍摄他们的动态则需要跟随他们的生活节奏:在他刚睡醒的时候拍摄他懒洋洋的一面,在他高兴的时候拍摄他欢笑的一面。

4. 请使用大光圈镜头

Photo by Taz Kang

第一天学摄影我们就知道光圈愈大,能吸收的光线愈多,快门速度也能相应变快,能更好的凝固画面的动态。毕竟很多时候评论相片第一准则就是看它有没有「景深」,所以大光圈的原理和功用看似简单,但却可以终生受用。

5. 小心棚灯的热力

Photo by Illusive Photography

棚灯的modeling让摄影师可以预视闪灯的效果,但长期照射下灯泡则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尤其在更换柔光罩或要收拾棚灯时,请小心不要触碰到棚灯灯泡。

6. 请为婚礼摄影预备后备器材

Photo by Katsu Nojiri

婚礼是别人的人生大事,请重视。预备后备器材以避免任何意外发生,导致不能进行拍摄的任务。

7. 请为婚礼摄影预备后备地点

Photo by Daniel Ramirez

天气总是不似如期,为婚礼摄影预备后备地点以避不时之需,也可以令你的拍摄过程无后顾之忧,同时令作为摄影师你的显得更加专业。

8. 买一支好脚架

Photo by John Robinson

一支好的脚架能穏定你的相机,也表示能完全发挥你的相机的像素而不是被手持拍摄下的震动影响画质。一支好的脚架可能要很贵,但也是你一生唯一要用到的脚架。至于你要怎样选择,则视乎你的使用需要如:

1. 你只用在室内棚拍,就可以选择最重但最穏重的脚架;反之你经常到户外使用则需要较为轻便的脚架。

2. 脚架的负重需要重于你的装备起码2倍才算可靠。

3. 不要太贪便宜,不然你只会要再买另一支(更好的)脚架。

9. 学会使用闪光灯

Photo by Shardayyy

学会使用闪灯是很难的事,但它的确能让你的作品更加出色。

10. 放大100%检视相片

有些相片的瑕疪在细小的萤幕很难被察觉,小心至上的话请在后制过程中放大相片至100%检视。

11. 为你的装备做防水措施

Photo by Jon Shave

除非生产商列明你的装备有防水功能,否则你不应该挑战你装备的吸水能力。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打破爱拍照就找摄影师男友的迷思!


 

“喜欢拍照的女孩们,可能会觉得拿着单眼相机,认真拍照的摄影师专业又帅气!但美国摄影师Melly Lee就洋洋洒洒列出了50项摄影师们令妳又气又好笑的坏习惯,摇醒大家不要对另一半是摄影师抱太多幻想。”

 
随着数位摄影的流行,身边多了很多专业或业余摄影师。可能很多人也有幻想,如果我的男友是摄影师就好了,可以每日拍出我最好的一面。但美国摄影师 Melly Lee 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为何不要跟摄影师交往,并列出了 50 个有趣的理由。

 

1. 他宁可拿着心爱的相机也不去牵你的手。

2. 这是一个浪漫的约会,你看着夕阳逐渐垂落,心里想着多美啊,然后却听到他说:「好的,反光板预升,三脚架,光圈缩小到F8,快门,125分之一秒。」…XD

3. 你再也不会享受到看电视,电影,或者是杂志的乐趣了,因为他会不停的告诉你其中的「视觉的、构图的问题」。

4. 他会坐在咖啡店里很长一段时间,然后鬼鬼祟祟,猥猥​​琐琐的偷偷的观察别人,寻找所谓的「拍摄时机」。

5. 假设你和他在散步,当你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光线​」时,他们会让你站着,坐下,摆出各种POSE,却不管街上人群的反应。

6. 你永远也享受不到热腾腾的食物,因为他们会花上15分钟给那些饭菜照上20张不同角度的照片。

7. 当你的朋友去告诉他:「哦,我对摄影很有兴趣,你能帮我挑选一下相机吗?不要太专业,相片好看就行。」这时他们会变得很生气…。

8. 他在艺术博物馆里分析一幅作品所花费的时间比你来大姨妈的时间都长。

9. 在旧书店里也一样。

10. 当你发现他在专注的注视着你的时候,其实他在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后制。

11. 或者他只是在假装看着你,偷偷的观察着其他人寻找拍摄机会,摄影师最会运用眼角余光了。

12. 他可能宁可花1000美金给自己买一个镜头,装做没事,却没有帮你买个包包。

13. 你不可能让他只拍一张,他至少会拍五张。

14. 如果你问他你是不是长肉肉了,​​他会说:没事的,我可以用PhotoShop修回完美的样子。

15. 如果你给自己拍的照片没有达到他们所谓的「标准」,他连后制都懒得为你做。

16. 还在想着他昨天给你拍的照片儿呢?能收到就算是好运了。

17. 他会花自己所有时间在电脑上!而且不是为了看毛片!

18. 他甚至还在用底片相机! (哈,这有什么不对吗?…)

19. 如果他不提那些乱七八糟的相机设定参数,他可能都没法儿和你聊天!

20. 想想吧,他一直都在比你更「酷」的人来往,演员,模特,音乐人…以及大咖的人物!

21. 就算是买个咖啡杯都要挑三拣四的!

22. 他不回你的简讯或是电话,但是你知道他总是还有时间在网上FB、无名…传照片。

23. 他还在看那些你听都没听说过,永远也看不懂的,老的不能再老的电影!

24. 在他眼里,再怎么奇怪的东西都不奇怪,反而是正常的。

25. 普通的男人在拼谁的小弟弟​​更长更大更硬,他在拼谁的镜头更长更大管,对他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26. 如果某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他一定想着第一时间飞过去!

27. 所有东西都要打上浮水印。

28. 他觉得其它人的照片都不行…。

29. 他陪你看暮光之城与泽西秀的时候,他只想着色彩校正。

30. 他讨厌彩虹棒棒糖,就是里边有一个圈的那种。

31. 当他和一大群人在聊天时,如果话题深入了他还会记笔记!

32. 为了表现品味,他崇尚使用价格昂贵的Mac或是Moleskine笔记本(编按: 义大利制造的知名笔记本品牌,台湾由诚品代理进口)。

33. 他喜欢跑到一个充满陈腐气息而且随时快塌了的老房子或是废墟。

34. 他总是逼着你看新照片,不管你喜不喜欢。

35. 他讨厌你朋友拍的朦胧的艺术照。

36. 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让他们感到悲伤,但是遇到了多云或者是阴阴的天气他是那么开心(编按:台湾好像不是这样)。

37. 他会带你去那种十分有「艺术气息」的地方,但是那种地方经常发生抢劫或是出现混混。

38. 你每一年的生日礼物通常只会是照片。

39. 如果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只会被他拍烂了,想让他停下来是不可能的。

40. 他总是会让你去帮他测光。

41. 没有一个东西是美的!他必须要用PhotoShop修出来。

42. 「带上相机」意味着再带25公斤器材。

43. 如果你不小心搞坏了他们的器材,那么这就意味着你欠他们上万块了。

44. 你不能给他低于一万五千元的生日礼物或是新年礼物,因为现在最便宜的单眼,最少都超过这个价钱了。

45. 他就是有恋物癖,就是爱囤积,老的杂志,报纸,包装盒还有一切能带给他们「灵感」的东西!

46. 他总是又怪又可爱。

​​47. 他有无数个装照片的硬碟,但是印出来的最多十张。

48. 他总是暗地里评价着你的创造力与艺术审美。

49. 如果你一直使用「自动模式」,他会取笑你。

50. 他只有在学到新的布光技巧时才会到达高潮。

未知以上的 50 种理由,大家又对多少有认同感呢?自己身边的摄影师伴侣又是否有以上特质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给你拍照就是要找专业摄影师的理由~


 

“是否曾经遇过别人说「干麻花钱请摄影师来拍,谁谁谁有相机请他们帮忙就好」的情况?但若是信以为真,可能出来的成品也会像本篇文章分享的业余摄影一样,相信看完这些NG相片之后,你会觉得花钱请专业摄影师才是对的。”

 
婴孩是不懂得摆 pose 的,这是肯定的。

你也买得起一台 DSLR,你也有闪光灯和三脚架,为什么还要给钱专业摄影师?可能你会在网上找到 100 个理由,但这里一系列照片,就足够完美解答这个问题!

放弃啦好不好?

你觉得小狗是会乖乖咬着树枝吗?

右边才是真实的。

婴儿是不停哭的。

正解。

当你家里有三个孩子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的。

模仿失败。

拜托……

你会发现一边自转,一边拍摄,原来只是说起来简单。

总是人家做得到……

永远不合作的小孩子。

这样的模仿演出是错的。

错的。

右边才是真实生活。

其实婴孩是害怕南瓜的好不好?

好不好呀?

好不好呀,喂?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带您一窥传统底片相机的奥秘:如何冲洗底片!


 

“现今爱好摄影的朋友们,对于传统底片相机应该都会感到陌生,不过在那个用底片纪录回忆的美好年代里,想玩摄影就一定离不开底片。本篇文章将介绍冲洗底片的相关知识,虽然这门技术已经很少人会用到,不过大家可以当作增长见闻来看看喔!”

 

上图:洗底片前必做的卷底片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个动作必须在「全黑」的暗房里面摸黑作业,因此其实并不是容易完成的工作

其实如果就学习摄影来说,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要学到真正能受用一生的基本功,那么直接从底片机入门会是比较好的方法。毕竟单眼相机的功能太多、对于照片的美化也太好,如果使用微单眼的话更是能直接透过 Live View 看到拍摄的成品预览。因此如果要真正强迫自己去学习光圈、快门这些拍照的基本功夫,那么从无法预览、必须拍完整卷才能看到结果的底片机入门会比较好些,因为每张照片都要认真拍、没有后悔的机会、且每一张洗出来都要钱,绝对是强迫自己学好摄影的好方法。

上图就是古早时候 Nikon 底片机的旗舰之一:N​​ikon F3,不过 Nikon F3 有非常多不同的型号,各自有不同的特色与特殊功能,二手价格也不尽相同。现在购买二手 Nikon F3 的价格大约在八千到一万左右(品相好的话),因此并不是那么的亲民。如果希望能用更便宜的价格入门底片机,那么入门机种 Nikon FM2 会是比较好的选择(二手大约在三千到五千左右,是品项而定)。

除了较近代(约莫十年前的机种)之外,几乎所有的底片机都是「手动对焦」,也就是说以前完全没有什么半按快门就会自动帮你对焦这种方便功能,一切动作都必须依赖自己动手操作。而且在机背上也没有液晶萤幕让你可以预览拍好的照片,所有的照片都必须等你整卷底片拍完之后才能拿去冲洗店(当然也是有人自己洗啦)之后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要是选错ISO 值(是的,底片机没办法中途更换ISO 值,当然也没有自动ISO)、或是不小心用到过期底片,那么拍整卷才发现都是垃圾也是有可能的喔!

说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洗底片!底片是什么东西呢?如果你年轻到没看过底片(国中生吗?)是什么样子,那么上图就是底片的长相啦!那是一个里面有着整卷「塑胶片」的金属圆筒,里面可以抽出以塑胶制成的「底片」,每一格尺寸与现在的全片幅相机相当(是的,以前就算是最低阶的相机也都是「全片幅」),抽出来之后的长相就是下图或是最上面我手上拿着的那种透明塑胶片。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底片洗好之前都是不能「见光」的,只要一点点的光线就可以摧毁整卷底片,因此绝对不要因为好玩就把全新或刚拍好的底片抽出来!

当你拍完一卷底片并决定要开始冲洗之后,就必须向本文最上面那张图那样把底片从底片金属桶里面抽出来,并且把他们慢慢地塞进上图的金属框之中(虽然他长得很像锅垫,但其实是洗底片用的小道具)。塞进去的时候必须让底片能顺利的卡进那一圈圈像蚊香的回圈中且不能重叠,而且这个作业必须在全黑的暗房(伸手不见五指!)中操作,因此可说是整个洗底片过程中最最最困难的部分。

卷好之后必须先放入上图的金属罐并盖上盖子之后才可以拿到有光的地方继续洗,在盖上盖子之前是绝对绝对不能见光的!另外这种用来洗底片的桶子有很多不同的尺寸,能让使用者一次洗两到四卷不等的底片。

接下来就是污染环境的开始啦!首先必须使用的是柯达制造的显影药粉,必须注意的是所有冲洗底片、相片用的药粉药水都有剧毒,因此在暗房中是绝对不能吃东西的,就连喝水都要洗过手才能喝,而且这些药水对自然环境都有污染性,必须统一回收不能倒入水槽。调配显影剂非常麻烦,必须在指定的水温下(摄氏五十二度)让药粉充分溶解之后才能使用。不过好在泡好的药水可以用个两三次,因此并不用每次洗底片就麻烦一次。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前面放入底片的桶子啦!这种桶子有能够让水流入的暗门,因此直接把调配好的药水从金属罐的盖子上倒入即可(稍后还要从这里把药水倒出来)。

把药水倒进去之后要等多久呢?答案是十分三十秒,这个时间必须抓得非常精确,因为如果你想要让照片能更亮、或是更暗(就好像你用Photoshop 拉亮度曲线那样)都必须依靠显影液停留的时间来调整,例如多等三分之一时间(三分钟)就能让底片增感一格(感光度ISO 值增加,解决拍摄时没抓好亮暗度的问题),因此如果不小心忘了把显影液到出来就会洗坏喔! 。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洗底片真的很麻烦呢?其实到这里都还好,因为就是把药水倒进去等时间到了再倒出来,接着再像上图那样用自来水把里面残留的显影液清洗干净,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下个步骤了。


上图:虽然说灌水洗底片很简单,不过这个步骤也必须重复个五六次才能搞定,因此一直做也是满烦的(特别是跟数位相机相比)

接下来就是调配洗底片的第二药剂「定影液」,相较于麻烦得不得了的(必须调整温度)显影液,定影液只要把药水对水混合就能完成,比显影液简单不少。 不过简单往往都是有代价的,就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就跟显影液一样,直接把定影液灌入金属罐中即可。这里等待的时间大约是五分钟左右,不过定影液就没有像显影液那样有对时间的严格限制了,基本上不要超过太多(一分钟)都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快乐的定影时间到此结束,现在即将开始的是最最浪费资源也最最麻烦的水洗过程。在把底片冲洗金属罐中的定影液倒进回收罐之后就可以打开罐子啦!这时候底片已经不怕光线照射了!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底片拿出来冲洗,直到冲洗后的水呈现完全透明为止。那么为什么说这步骤很浪费呢?因为水洗底片必须用活水清洗,也就是水龙头的水不能关,而清洗的时间平均一卷需要花上五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你必须水龙头不关(而且水还不能太小否则洗不干净)的情况下连续冲洗五分钟,如果你要洗个六卷底片那就必须花上至少二十分钟以上的时间,这时候水可是都不关直接让它流掉的啊!这个步骤虽然看起来好像除了浪费之外也没啥困难,但我是在冬天体验洗底片,而洗底片又不能用热水… 所以我在冰水下面冻了快一个小时(前面洗罐子什么的也都要碰水!),实在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啊…

在经过既浪费又麻烦的冲洗过程之后,洗底片的过程差不多就到此为止了。不过我们还有最后一步要做,就是把底片弄干~底片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你既不能用毛巾擦(会刮伤!)、也不能用卫生纸吸干(会留毛屑)、更不能用吹风机吹(太热会让底片卷起来摊不平),因此必须用上图这种特制的温风机把底片吹干。


上图:中间是吹底片的机器,两边是用来卷底片的暗房,三更半夜在这里作业其实还 … 满可怕的

整台温风机就是上面这个样子,可以利用底片夹把底片固定拉直后并用「适当」的温度吹干。等底片吹干之后,接下来再把底片一段一段(通常是六格一段)剪短放进底片袋,就完成整个麻烦又浪费水的底片冲洗流程啦!

 

虽然说我不断强调洗底片是一个既麻烦、浪费水资源又很污染环境的事情,不过从相机发明后的百年来都是这么做的,一直到数位相机普及的后这种传统事业才渐渐消失。因此洗底片对于老一辈的摄影玩家来说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且是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对于一开始就接触数位相机的人来说,洗底片无疑是一件麻烦又吃力的事,光是前面说的利用时间控制底片ISO 值就很令人头大,毕竟现在数位相机只要转一下转盘就能搞定的事情,以前却是必须利用各种对时间「精密」的控制才能达到的效果。

不过整体来说,我个人还是认为「洗底片」跟「洗相片」是一件非常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的事,因此看着那些一边高喊要爱护地球、却又一边高举Lomo 相机拍照的人们,我是既不解又无奈。只能希望透过这周的摄影小教室让大家了解一下洗底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虽说我不断强调「底片相机」是学习摄影的最佳方法,但我个人还是以数位单眼为主,玩底片机也只有学习新闻摄影的那么一个学期。下星期我将继续延续底片机议题,进入「洗照片」这个比洗底片要麻烦困难十倍以上的流程,在过去没有Photoshop 的时代,所有的相片特效都是藉由洗照片的过程直接「手工」做出来的,因此下周的摄影小教室绝对是让你一次搞懂许多摄影概念、原理的「好文章」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带您一窥传统底片相机的奥秘:复杂的冲洗相片手续!


 

“洗底片?洗相片?什么!原来是两回事!大部份的人都以为洗底片、洗相片是同一个任务,把拍好的一卷底片拿给照相馆,就会得到洗好的底片、相片两样任务奖励。实际上冲洗底片与冲洗相片,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摄影后制工作。本篇文章将介绍冲洗相片的复杂手续,大家可以当作增长见闻来看看喔!”

 

上面这张图在做什么呢?上面黑白的塑胶片就是先前我们冲好的「底片」,上面可以看到与一般相片颜色相反(黑色变白色、白色变黑色)的相片图案。

而当我们要把底片变成「相片」洗出来之前,除非你是拿去相片馆一次冲洗整卷,否则都会像上图这样利用灯箱(会发光的箱子)以及放大镜来挑选想要洗出来的照片。这是因为品质较好的相片纸通常价值不菲,尺寸大些的甚至一张就要价十几二十块钱,一卷三十六张的底片未必会每张都洗成相片,因为这样实在太烧钱啦!

那么挑选出要洗成相片的底片后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先来认识一下上面这台旧时代的产物「放大机」。上面这台 Leica 放大机的组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放相纸的平台、一个能把底片像现在投影机那样投影出来的投影灯头,以及一组可以让灯头上下移动的架子。或许大家会想,既然只是投影机,那为什么还要用 Leica 莱卡这种看起来就很贵的机种呢?其实这是因为底片投影出来的品质会受到投影镜头的品质影响,就好像你数位相机的镜头会影响相片画质一样,而Leica 放大机采用的就是自家生产的高品质镜头(可更换!),因此如果要追求高画质的相片输出,那么高档的放大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

放大机投影出来是什么样子呢?上图就是放大机再塞入底片之后所投影出来的影像,不过请不要以为投影机投出来的画面像上图一般「那么亮」!上图是利用单眼长曝(曝光六秒)所拍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放大机公用的示意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放大机并没有「自动对焦」这项功能,因此必须自己调整镜头焦距才能投影出清晰锐利的影像,这样洗出来的照片才会清楚不模糊喔!

刚刚我们已经挑选好要洗的底片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准备要洗的「那一格」对准放大机的底片夹里面。

接着再把底片夹塞进放大机里面,这样才能藉由放大机的灯泡与镜头将底片上的影像投影到底下的相纸放置区。

这里我们要先说一下相片的成像原理。放大机的功用是将底片的影像投影在相纸放置区上,而我们使用的相纸并不像今天的喷墨用相纸一样只是一张亮面的「纸」,而是上面涂布了感光药剂,跟底片一样在照光后会变色的「药剂纸」。这张纸就跟底片一样,接收影像后再经过药水清洗就能显现出影像。先前的摄影小教室已经跟大家提过「快门时间」对相片影像亮度的影响,这里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利用光线照射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整张照片的亮暗程度,稍后我们会介绍几个古早时候的「Photoshop」PS 手法,基本上都跟时间控制有很大的关联。至于要如何准确的控制放大机灯光亮起的时间呢?上图右下角有个显示数字的玩意,那就是用来控制放大机灯光亮起秒数的「读秒控制机」。

在相纸完成曝光之后,就必须把相纸丢进药水里让影像「显影」出来,依据你所使用的药剂种类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考药水或相纸的原厂网站介绍。另外必须注意的是,从刚刚的曝光到现在的显影阶段都是必须在「黑暗」的暗房中进行(黑白照片可开暗红光,彩色则必须全暗),必须等到相片显影清洗流程中段才能开灯,否则只要你把电灯开启一下下,你的照片就会因为过度曝光而变成「黑纸」喔!

注:放大机的亮度其实很暗,相较之下电灯的光线亮度是「非常非常亮」的,所以灯开关一下就可以毁掉整张照片。要是刚好你相纸盒子没盖好,那就整盒全毁啦~

照片跟底片一样,都需要使用大量清水冲洗才能把附着的药剂洗掉。不过相纸不像底片那么娇贵,只要用专用的夹子轻轻滑过就能把上面的水分清除,不需要为了怕刮伤而使用烘干机等装置来吹它(毕竟照片刮伤在洗就有了,底片刮伤你就连在复制一次都无法办到)。

不过夹子夹过之后也只是把表面上的水去除,相纸毕竟是张纸,所以还是会吸收不少水分,必须像上图这样夹起来晾干才能收进相簿里。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进到暗房里,就能看到像上图这样夹着的照片啰!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对于相片是如何洗出来的应该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想大家肯定会有个疑问:相纸该曝光几秒钟?时间难道要用猜的吗?其实在相纸包装或说明书上都会有曝光秒数的介绍,大致上的时间并不需要用「猜」的。但实际上不是每个人的相片内容都相同,有些人可能希望自己的相片能看起来暗一点、或是不小心拍太暗而希望它亮一些,这时候就可以利用上面这个小道具来帮我们测试曝光时间啦!前面说过,相纸其实并不便宜,因此通常我们会把相纸剪成一小条一小条的再放进这个盒子中,接下来再依照固定的间隔时间(例如两秒、五秒)将上面的小板子一片一片的放下来,就能让相纸的每一个区块接受不同时间的光线。

这样做出来的测试条就会像上图这样每隔一个固定间隔就改变一些亮度,接下来我们只要再选择我们最喜欢的颜色、亮度区块,把刚刚间隔的时间加上去(例如每格间隔两秒,中间第三格就是加六秒),就可以利用放大机做出符合我们要求的漂亮照片啦!有没有觉得很简单很方便呢?其实虽然有这样的小道具帮助,但如果经验不够的话其实还是会生出一堆失败测试条(例如五格都太暗),因此洗照片可不像Photoshop 看看书本就能学会,里面的学问可是很大很大的呢!

——

古代的 Photoshop 与 LightRoom,神奇的暗房技术

上面这则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我们从小到大所看过的蒋公与国父合照一直都是右边那张单独合照。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居然是「合成」过的!为了凸显蒋公与国父的亲密关系,把站在两边的人都给「PS」掉了!但照片中的蒋公还那么年轻,根本就不可能会有 Photoshop 啊!那么这张照片使怎么办到的呢?

其实相片真正决定成像只有把相纸放进影像投影区中的那么几秒,但实际上我们却可以针对底片、或是在放大机投影过程中对影像做手脚,让相片出现我们想要的图案。记得星际大战「Star Wars」的幕后花絮里面曾经提过,以前没有电脑合成的时代都是利用洗剂把电影胶卷上的汽车轮胎「涂掉」,让电影里的汽车变成「悬空漂浮汽车」,而以前的暗房高手不仅能依靠这种方法去除不要的影像,甚至还能利用叠底片、手绘等方式把原本不在相片上的东西「加」上去,可说是手动剪贴版本的「Photoshop」。

这里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最简单的相片调整技巧。首先是相片的裁切、放大,这个功能不管是在手机或电脑里都只要动动滑鼠拉动方格就能处理的动作,在洗相片中同样是非常简单的小技巧!前面说过放大机的投影机灯头是可以上下移动的,而有移动过投影机的朋友一定知道,投影机如果离布幕近一些、影像就会变小一些。在放大机也是一样,只要上下移动投影机灯头就能变化你的相片大小,要放大缩小都很容易。

就算要缩到像 iPhone 那么小也是没问题的喔!至于要如何裁切呢?上上图可以看到其实投影出来的影像已经超过「相纸」的大小,而我们只要把相纸放在我们想要「裁切保留」的影像部位,就可以完成影像裁切啦!因为只有相纸覆盖的地方才会感光出影像来,因此只要移动旋转相纸、放大缩小投影的影像,就能做出我们最常使用的修图效果「旋转、放大、缩小、裁切」啰!

那么在 Photoshop 里面的亮度、对比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其实前面也有说过,只要让相纸曝光久一点,画面看起来就会越黑(越暗),反之相片则会看起来比较亮。因此只要依靠修正相纸曝光时间,就能调整相片的亮暗程度啦~亮暗调整这么简单,那么对比又是怎么调整的呢?

在洗黑白照片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对比调整道具「多重反差滤镜」。这盒子里面有十种不同数值(红色深浅不同)的滤镜,能让使用者直接把它塞进投影机灯头里调整投影机输出的影像。

使用的效果就像上图这样,不同深浅的滤镜会让影像变成深浅不一的「多重反差滤镜」,就能调整相片的对比度啦!至于为什么相片可以用多重反差滤镜而不会改变颜色呢?因为这是「黑白照片」啊!所以用多重反差滤镜就能调整相片的对比,相对于彩色照片的处理要简单很多。

在Photoshop 里面有两个令人不解的工具图示,就是加亮工具的「疑似放大镜」以及加深工具的「手掌」,没有经历过底片时代的朋友肯定不懂为什么这两个针对相片局部「加亮」、「加深」的工具为什么要长这个样子,不过现在你就会知道啦!

其实那个看起来像放大镜的东西并不是「放大镜」,而是类似「猫耍」的弹性遮光片。利用「曝光时间较短画面会比较亮」的特点,利用这个有弹性的遮光片把「你想要加亮」的部位晃动减少该部位的曝光时间,就能让被遮住的部位变亮,就好像你用Photoshop 的加亮工具直接点照片一样,只是比较麻烦一些(因为要一直晃动而且要算晃动的时间)。另外为什么要晃动呢?这是因为必须依靠晃动来让「加亮位置」的边缘产生渐层,才不会出现一个「猫耍」。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吧?那只手的图案就是利用手把照片遮起才,只让「想要加暗」的地方露出来增加曝光时间,这样就能让露出来的地方变暗啦!一般来说是预先把要加暗的地方露好,再开始进行曝光,等个几秒再把手放开让整张照片曝光,就能让照片局部加暗啦!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这些趣味画面,却让婚礼摄影师苦不堪言?


 

“有些婚礼摄影师喜欢将亲友拍摄新人时的模样,当成温馨主题纪录下来,但遇到这些亲友太热情的时候,婚摄们只能苦笑继续完成工作,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就让本篇文章带大家来看国外婚摄想推广的「Unplugged Weddings」理念,婚礼中请放下手机吧~”

 
这是个人人带着相机的年代,如果你出席过婚礼,不论是行教堂还是婚宴请客,人们总是拍个不停,喜庆场合嘛,多拍几张留念、打卡公告天下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那些前来工作的摄影师却可能是苦不堪言!婚礼摄影师Corey Ann 甚至提出,希望举办婚礼的新人,能够支持一种名为「Unplugged Weddings」的理念,简单说,就是请所有出席嘉宾,在典礼上收起你的相机和电话,用双眼与内心去感受和记忆当中的喜悦,而摄影师则可更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为什么?你看看这一辑摄影师举例的照片就会明白。例如当新人进入教堂,总会有些亲友冲出走廊拍摄,还要开着闪光灯乱打一气,早已设好相机甚至摄录机的摄影师,不单被挡着画面,甚至也会因此拍下很多难以补救的照片!本来很完美的画面,就这样被摧毁了。

有时因为教堂规则的关系,摄影师只能够在有限的地方拍摄,毕竟都要尊重场地规矩,但往往不守规则的却是亲友们,他们想拍就拍,想出来就出来,还把好不容易找到合适位置的摄影师给完全挡住。

没错,身为职业摄影师当然会多拍几张以防万一,但事实上很多重要时刻,例如新人亲吻瞬间,或是新娘流泪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机会,真情流露过后就永远消失,但这时候一堆人冲出来用iPhone 抢拍留念,那摄影师又可以做什么呢?

只要有一个半个跑出来,就已经足够影响整个画面。

现场亲友们的闪光灯,有时更会亮过不停,制造古怪的光影……

而且合照时,明明摄影师已经在拍照,但总有其他一堆人伴着来拍,于是人们根本不知道应该看哪个镜头,结果就更加混乱。

这种不看场合,想拍就拍的人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摄影师的看法与建议,你赞成吗?想看更详细的内文,可以按以下连结浏览。

Corey Talks • Why You Should Have an Unplugged Wedding (via Fstoppers)

国外的 Fox News 特别播出一段影片,提醒参加婚礼的人不要模仿以下片段︰

Don’t be that guy from Love Genre Films on Vimeo.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看图学摄影:用一张图片来认识光圈、ISO、快门



 

“相信在网路上不缺关于相机「光圈/快门/ISO」的解说文章,所以本篇文章将分享国外摄影师自制的解说图片,用这种简单又有趣的方式,让大家看图就能更好理解「光圈/快门/ISO」在不同设定时的差异变化~”

 
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光圈、快门、ISO 等都是基本中的基本。不过对于不熟悉摄影的人来说,这几个字可能十分陌生,甚至感觉很高深。

如果去查看字面的解释,看完也未必明白。一位德国的摄影师就制作了这张图,让你一看就明白光圈、快门、ISO 三个数值高低的实际效果。即使你不知道这三个东西是什么,使用相机时至少知道怎样设定会出现什么变化吧。

source:hamburgerfotospots.de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相机界的LV:Leica镜头制作过程大公开~


 

“不晓得大家在玩摄影之余,除了对拍摄方法有兴趣外,对相机的硬体设备是否也有兴趣?在Leica官网就释出了一支Leica镜头制造过程的影片,观后更觉得Leica镜头果然有他昂贵的原因,本篇文章特别针对影片内容来说明某些制作环节的用途是什么~”

 
每个摄影玩家每天都在拿相机与镜头,但大家知道镜头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最近我在Leica 官网上看到一个镜头制造的小短片,用短短两分半的影片让大家看到Leica 制造镜头时如何将「严谨」、「精准」与「纯手工」这三个看起来极端矛盾的特质结合起来。虽说大家直接看影片也行,但有些动作不解释的话恐怕对一般人来说就只是一闪而过的画面,并不知道这些动作有哪些意义。

不过有件事要注意一下:这则影片是 Leica 放出来的,而 Leica 又恰好是一个除了最顶级 S 系列镜头之外都是手动镜头的公司 … 所以这则影片只着重镜片加工。你如果想看自动对焦那些结构,就等我之后找支日厂如 Nikon / Canon 的影片再来介绍吧!


Leica Lenses (English) from Leica Camera on Vimeo.

其实这则影片是用来说明「为什么Leica 镜头」这么贵的广告,因此每个截图上面都有Leica 的广告词,例如下图的「100 种不同种类的光学玻璃」,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但我看不清楚那写啥。

大家或许会好奇,到底那晶莹剔透的镜片是怎么来的?

我们抛开那些没有诚意的塑胶镜片不谈,光是玻璃镜片本身的原料就已经是难上加难的高科技工业。以Leica 镜头来说,里面使用的镜片光是配方就有超过百种(还有一些以前用过,现在已经停产的),在经过配方融解、混合、凝固之后,还必须经过非常长时间的「退火」,也就是让玻璃从融解高温降到能用手拿的程度。

由于玻璃退火速度越慢越能提高镜片的折射率,因此 Leica 的玻璃退火需要六周,差不多是每小时降温一度。这不仅意味着做一颗镜头要很久(约五十二周),再加上Leica 坚持不用化学药剂帮助玻璃融解、精密控温等,直接造成Leica 镜头成本与售价暴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颗镜头卖到38 万,正是成本过高所致。

Leica 成立过百年,历史上有不少同样型号的镜头。这些镜头除了结构改变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玻璃配方不同,有些镜头甚至是因为玻璃配方突破之后才得以实现设计图理念的!

既然对玻璃品质那么在意,那么严格检查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Leica 宣称这些玻璃将接受老经验技师的60 项检查,不过请不要以为都是像上图这样用肉眼检查,当然还会配合各种不同的仪器来检查玻璃的品质,毕竟Leica 镜头都那么贵,要是卖颗不良品出来也是砸招牌的是。不过以今天的收藏家炒作来看 … 要是买到难得的开箱不良品,大概反而会像变体钞票那样增值吧 …

在确认玻璃品质符合要求之后,就可以将那些玻璃块打磨制成镜片啦!一开始的玻璃原料看起来雾雾的是因为外表还没抛光,这些玻璃内部可都是非常晶莹剔透的!在经过精密的电脑控制器材打磨、抛光之后,才能制作出 Leica 镜头的粗胚,之后再经过镀膜、边缘处理、胶合之后才能组装成镜头。上图的英文写的是非球面镜片抛光,根据 Leica 的说法,非球面镜片制造是 Leica 独家开发的技术,不过这就跟自动对焦是 Leica 发明的一样,现在都已经是人人都会的东西了。

完成抛光之后,镜片才会如上图这样呈现晶莹剔透的外观。以前我曾经拆过一颗 1960 年代的 Leica 镜头,那惊人的透明度 … 令人忘记他的年龄,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惊人的锐利度与画质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上图是镜片正在超音波洗净机里面清洁,这是为了稍后的镀膜作准备,避免在打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影响镀膜品质。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镜头色散?为何会有紫边?如何靠后制解决这些问题?】

这篇文章里我提到一个问题:紫边与色散,这两个问题是因为镜片的边缘与中央的光线色彩折射率不同所导致的颜色异常现象。这个问题可以藉由特殊玻璃改进,也可以利用两片玻璃黏合在一起的方式校正色散。一般比较常见的都是利用胶合玻璃的方式处理,上图针筒挤出来的是镜片专用特殊胶水,涂上去之后会直接把另一片玻璃放上去黏合,在本文最前面的影片中有动作示范,大家会发现:其实做镜头也不是那么机械化的事情。

胶合镜片是解决色散的好方法,但如果从胶合处往内发霉、或是脱胶也会特别麻烦。不过好在经过众多镜头师傅长期摸索之后,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绝对要送回原厂才能处理」的麻烦事,有些师傅自己就能把镜片分开清乾净再黏回去。

到这一步就差不多完成镜片啦!最后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镜片的边缘上黑漆」。

这个动作在原厂影片上并没有详细说明是干嘛用的,不过先前采访林师傅的时候倒是有获得答案:用来避免镜片内反射与镜筒反光。由于光线进入镜头之后并不会全部照着物理图的路径那样跑,有些光线会在打到镜片边缘之后往内反射,造成相片上出现鬼影之类的问题。因此用特殊配方的黑墨水把镜片边缘涂黑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镜筒内部都会涂黑也是为了这件事所做的设计。

根据林师傅的说法,这个黑漆原厂使用的都是独家配方的墨水,绝对不是自己拿个奇异笔涂一涂就能了事的,除非能弄到原厂墨水,否则自己处理一定会对镜头画质造成影响。

镜片完成之后还要再经过一次测试,这部分除了用仪器测试之外,也要经过肉眼测试才能完成。

注:Leica 二战时期的镜头到今天依旧相当有竞争力,天晓得在那个没有电脑的时代是怎么做出来的 …

完成镜片之后,接下来就是制造镜筒啦!

Leica 镜头外壳都是金属制造+CNC 刻印,这点是 Leica 与日系镜头最大的不同之处(Panasonic 那个只是挂 Leica,跟德国原厂其实没啥关联)。很多人都会以为制造镜头只有镜片属于精密工业,但实际上镜筒制造的精密度要求并不亚于镜片!为了能在后续人工组装时确保精密度,镜筒的制造甚至比镜片还要更麻烦!根据知名 Leica 图鉴作者 Erwin Puts 的书中所述,Leica 某些镜头的全对焦行程只让内部镜片前后移动 0.75mm, 足见镜筒制造工艺的重要。

完成镜筒之后,还要经过电镀、烤漆等工序才能打造出我们常见的银色 / 黑色镜筒。上图是工程师正在帮镜头铭环(镜头前面写型号的那圈)上漆。这里的做法很简单,先把漆整个灌满上上图中用CNC 机器车出来的凹槽,再如下图那样用布擦拭整个环,就能让凹槽留下白字、边缘则维持黑色或银色的外边。

这是很重要的资讯!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小凹槽的字体颜色其实根本不是用什么特殊工具涂上去的,很单纯的就是直接把整个字都涂满之后再把外面擦干净。因此如果你的Leica 镜头已经出现字体掉漆的问题,那么你直接买支模型漆笔(做钢弹那种)把整个字都涂满,在用布在外面反覆擦拭把漆都擦干净,就可以帮掉漆的镜头补漆啦!

上图:平常大家看到的正妹照片就是用这颗镜头拍的!

镜筒组装起来之后就像上图这样,是一种一筒套一筒的复杂结构,而所有的镜片就藉由镜筒卡在结构之中。由于这些一筒一筒的东西必须在对焦 / 变焦过程中能前后移动,因此设计这些结构的难度并不亚于设计镜头光学结构。

举例来说,Leica Summilux 35mm 镜头早期有近距离对焦画质下降的问题,一直到开发出浮动镜片结构(一种会让镜筒内的所有镜片都能移动的结构)之后才解决这个麻烦,而光是这个开发就让这个型号镜头历经了49 年(1961~2010)才获得最佳化改进,足见镜头开发的高困难度。

上图:很多人看到入尘就崩溃,但你知道其实镜头在生产过程中就已经入了一大堆尘吗?与其去担心入尘的问题,还不如认真把照片拍好比较实际。

最后就是镜头组装啦! Leica 镜头到今天还是手工组装(所以做一颗平均要 52 周),但其实并不是每家厂商都是这样的!想想看,有些镜头便宜到只要两三千就能买到,全手工组装怎么可能划得来?因此适当的机具使用是必然的现象,不过各种不同程度的不精准也就因此产生。毕竟人手组装可以针对每颗镜头制造的误差做调整,机器组装则是装完就过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地~

上图:这个蓝色的胶就是平常拆镜头会看到的蓝 / 绿色弹性胶质,是用来避免镜头螺丝松脱用的

上图:这颗就是售价 38 万的 Leica 50mm Noctilux 0.95,是目前光圈最大(f0.95)镜头之一

镜头制造不分好坏,基本上流程就是如上图这样,除了用料品质、制造流程、组装用心程度等会影响镜头最终品质之外,基本上制造过程都是差不多的!且其他自动对焦镜头还会有马达电路等结构要放进去,组装起来也未必会比较简单。当然,像 Leica 这种品质优先、成本第二的厂商现在也就这么一两家,因此并不是每家都这么花时间的!想想看,像 Nikon / Canon 销量这么大的公司,一颗镜头要花上 52 周制造,像话吗?

适当的转移产地(例如Nikon 移到泰国去)、降低劳动成本、引进自动化机械、简化镜片生产(例如塑胶镜片)等都是现在镜头制造厂的必修课,但这也是我把所有现代镜头都出掉的原因:比起紫边、耀光,我更在意镜头本身的品质啊!一颗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镜头对我来说的满足感才是最高的~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深度玩家看过来,了解相机元件的誔生历史~


 

“如果你是个很喜欢研究相机设备的人,或是很喜欢吸收相机知识的人,本篇文章将分享最早的相机、镜头、以及闪光灯的发展过程给大家,让喜爱摄影的大伙们也能了解到相机与重要元件在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镜头是相机最重要的组成份子之一。若要提到镜头的话,那么不能不提到最早使用计算的方式来消除色差,Joseph Petzval 在 1840 年时所设计的镜头。这个镜头最主要是用于拍摄人像,由于当时达尔盖相机感光能力差,再加上所用的镜头光圈小,约 f17。就算是在 极其明亮的环境中,拍个人曝光时间需要十几分钟。对于被拍的人来说,身体需要十几分钟不动难度太高。 Joseph Petzval 所设计的镜头,光圈达 f3.6,因此大大缩短曝光时间。

Petzval 镜头由于缺乏专利的保护,因此有不少仿制、变形的 Petzval 镜头。所表现出的影像特色是中间清楚,但边缘却有旋转松散的影像,这网站有 该镜头所拍出的照片 ,可以参考一下看看。

・立体相机发展的滥觞

自阿凡达之后,3D 可以说是又掀起了一阵高潮。笔电有 3D 、电视有 3D 、任天堂掌上型游乐器也要有 3D。总之,立体视像在现今可以说是个显学。不过 3D 的发展可以说是渊远流长。在1838年时,由英国科学家Charles Wheatstone 做出了立体镜,能够观看立体视觉的图像,在十几年后的1849年,由David Brewster 改良,成为一个立体看片箱,大致的形态如上图。而后 Jules Dubosq 于1851年将之商业化,并于次年申请专利。

・单眼相机的出现

单眼可以说是现今相机中的主流之一,不过也有不少人对于单眼有些误解,比如说认为可换镜头就是单眼相机。从英文来解释单眼相机,可能会比较容 易,Single-Lens Reflex camera,可以看得出有两个重点:单一镜头与反射。因此,只要是使用同一个镜头,利用反光镜的机制来取景与拍摄,就算是单眼相机,原理如上图。 (虽然上图有画出五稜鏡,但此机构为现今单眼相机主流设计,并非是单眼的必要条件)

在单眼相机出现之前,当时的相机被称之为 View (或 Plate ) camera。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中间有个蛇腹的设计,前面的板子支撑了镜头,通常也是快门的作用;而后面的板子上则有片匣以及毛玻璃。在拍照之前,需要 将前方快门先打开,将后方的毛玻对上影像对好焦,再关上快门后插入片匣拍照。

单眼相机最早由 Thomas Sutton 在1861年所设计,利用反光镜来反射镜头的成相,借以对焦构图,将反光镜上掀后触发快门即可拍照,远比 View camera 容易多了。上图为 Graflex 在1912年所推出的单眼。

・彩色照片的诞生

在1861出现了单眼相机,无独有偶也出现了世界第一张彩色照片,由 James Clerk Maxwell 所拍摄。

・闪光灯的出现

在摄影术开始发展之后,初期太阳就是唯一的光源,所以在拍照的时候,都是要在天气很好的情形下完成。当然在摄影术发展开始后,人造光源一直在想办法制造出来。在1859年时有科学家发现引燃镁丝可以帮助相机做高速快门,在1862年 Edward Sonstadt 公司开始尝试将镁金属商业化,并申请了英国专利,于1864年正式上市。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户外摄影随身必备物品的心得分享

“还记得您爱上摄影的原因吗?有的人是为了拍小孩,有人是因为要拍女友,有人先喜欢登山才迷上风景摄影,还有些人专门喜欢拍摄生态。不管如何?绝大部分的摄影题材,都需要您迈开步伐走到户外,才能记录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些户外摄影时,不可或缺的随身小物,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每个摄影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工具清单,可能是两部相机、五支镜头、一套反光板、几片滤镜、一组柔光罩、三脚架、外置闪光灯之类之类,感觉上会非常Pro 非常厉害的样子,而以下却是七样你在器材公司买不到,也没有「摄影师感觉」的工具,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重要性!

1. 短梯

一条短梯价格不高、轻巧、携带才尚算方便,而且它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你可以用它拍出更多更多精彩的角度,也可以充当椅子坐着休息及拍摄,下一次拍摄你应该考虑它了。 (不过其实越来越多摄影师会用了,尤其是记者啦……连升降台都会出动)

2. 毛巾

没错,你全身的装备都很齐备又精良,却可能没有毛巾那么有弹性。弹性是指用途方面,毛巾可以用来擦脸,稍稍舒缓你的疲劳,又可以用来保护器材,甚至当地垫,对摄影师对模特儿都十分有用。

3. 适合衣服

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摄影师的衣服都会反光,所以该避穿一些过度鲜艳的衣服,白色反而不错,在拍摄近镜时,可能会起到补光的作用。当然,更重要是带着后备衣服,因为一整天的摄影工作你不知道会遇上什么的……

4. 两伞

一来天有不测之风云,二来雨伞可以是很好的道具。另外,留意两伞是否漂亮,亦可以男装女装各带一把,这样随时能够营造浪漫气氛。再者,有时遇上太阳猛烈,撑一把伞来休息会舒服得多呢。

5. 玩具与糖果

没错,在相机后拿着摇铃和小鸭子,然后像小丑一样舞来舞去,看上去实在很不专业,但如果你要拍摄小孩子、家庭照之类,这是个有效的方法,结局比一切都重要。另外,如果对方家长允许,糖果实在是有效的工具,吃糖不太好,但又不是一直吃,作为临时工具是可以的。另外,别忘记吹泡泡,这对于吸引小孩子,甚至营造气氛都有极强效果。

6. 防蚊液及防晒乳

越来越像一个大妈……但这些都是实际而有意义的工具,我猜想没有人打算以皮肤癌来结束自己的摄影生涯吧?而且一边抓痒一边拍摄,也不见得有什么好玩,所以,别怕做一个大妈……记住,结果就是一切。

7. 营养补充

是能量饮料又好,是什么 power bar 也好,摄影并不是按快门而已,那可以是很劳累的工作,对摄影师、模特儿及各工作人员都是,所以带备足够粮食是重要的。想像一下,大家拍摄到快累死时,你拿出一包好味道的薯片……

资料来源:7 Items You Never Thought to Bring to a Shoot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