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使用OBS Studio,直播你的Mac画面~


 

“不论是想做游戏实况直播,或是观赏影集时的经典反应分享,只要有兴趣想直播自己的萤幕画面的Mac使用者,都可以参考本篇文章推荐的这款免费又好用的直播软体OBS Studio,跟着文中内容的操作,也可以轻松学会Mac直播唷~”

 
很多人都会在玩游戏的时候开直播跟大家分享,不过到底直播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直播」本身来说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使用适当的软体、再配合适合的影像撷取设备(例如摄影机),就可以直接透过直播软体汇整画面,再透过直播服务将画面送到全世界给大家观看。由于最近 FaceBook 终于开放游戏画面直播而不再限制手机拍摄,因此我就直接从 OS X 的直播软体开始教起,让大家都能学会如何用 Mac 来直播电脑游戏、甚至手机游戏喔!

在选择直播服务网站之前,你必须先搞定电脑端的直播软体,这样你才能先把要直播的画面先在电脑上汇整,之后放到网路上时才会是你平常看游戏直播时一边有游戏、一边有自己头像的那种画面呈现方式。

这里我要教的是我认为相当好用的免费直播软体 OBS,虽然有官方网站可以下载,但也可以直接从 GitHub 下载!网址在这:https://github.com/jp9000/obs-studio/releases

OBS 是开放原始码的软体,所以是免费的~这个软体支援Mac 与WIndows,所以两个平台都可以使用,至于手游直播则必须靠电脑的功能,这部分我之后再教,这里先教大家如何设定OBS。

进入下载网站之后,请点击左边绿色的「Lastest Release」按钮开启最新版本的页面。

由于我们是要给 Mac 用的,所以请点击下载档案名称结尾为「.dmg」的安装档案。如果是 Windows 要用,则请你下载 .exe 的版本。

OBS 是必须安装才能使用的软体,因此下载后请打开 .dmg 档,再开启里面的 OBS.pkg 档案来安装。安装方法请见我以前写过的文章: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设定 OBS 啦!在开启程式之后,你会看到如上图这样的全黑画面,这是因为你还没选择要直播的影像来源,所以就会看到完全没画面的介面!

请点击下方「来源」的加号按钮,接着再从里面选出你要直播的画面来源。这里我想先示范直播整个电脑萤幕画面,因此我选择的是「显示捕获」。如果你要捕捉游戏、或是其它视窗、甚至影片档案,就请你点击相对应的选项吧!

点击之后会出现如上图的介面,这里可以让你针对要直播的画面进行细部调整,不同的直播画面来源会有不同的介面让你设定。这里是要直播整个电脑画面,因此可以让你选择是否要裁切萤幕显示,也就是选择是否只要直播萤幕的某一个小部分,例如视窗介面中的小游戏画面等等。

按下确定之后,你就会在 OBS 的预览画面看到你的直播画面啰!

接下来,如果你还想要同时在直播画面上显示不同的内容,例如你自己的头像,那么你可以再按一次来源的加号按钮以添加不同的影像来源,例如上图我选择了视频捕捉设备,也就是电脑的视讯镜头。

点选之后就会出现如上图的介面,不过一开始预览画面仍然是全黑的,你必须从「设备」中选择你要使用的摄影镜头,才能顺利让画面跳出来!一般笔电、iMac 都可以直接用内建的视讯镜头拍摄,至于没有镜头的 Mac mini、Mac Pro 等桌机就只好请你自己再买一个支援 Mac 使用的视讯镜头啰~

所有碟加上去的直播画面都可以自由调整直播时显示的位置、以及大小,只要直接在预览画面上调整该直播画面的尺寸(用那有八个小圆圈的红框处理)以及拖移到合适的位置,全部都搞定之后按下右边的「开始串流」就可以将画面送上网路啰!另外,如果你没有要直播,只是想录制教学影片,也可以直接点击右下方的开始录制,就可以把影片录下来放在电脑中啰~

注:就我测试,OBS 并没有限制同时直播的小画面数量,但只要你直播越多个视窗,就会耗用越多 CPU 运算资源,因此请自行在效能与直播画面数量之间取得平衡!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虚拟机搬家,让你的Mac不怕被心爱的资源塞爆~


 

“大家都知道SSD固态硬碟的读取速度比传统硬碟快上许多,但可惜的就是容量也无法像传统硬碟大又便宜,所以如果你的Mac有使用双系统,又或者SSD硬碟空间不够用的人,都可参考本篇文章分享挪走虚拟机到外接扩充硬碟的方法,让Mac本身空间再增加一些出来~”

 
今天要说的是新 Mac(使用 SSD 的笔电们)最容易遇到的问题:电脑空间容量不足。现在Mac 最低阶从128GB 起跳,一路往上攀至最高1TB 的容量(客制款),从最低容量到最高容量的价格差距非常非常大,因此大部分的使用者都只会买128GB、256GB 两种,只有愿意砸大钱、或是早已被苹果价格洗脑成功的人才会去买512GB 以上的机种。

你知道的,现在不管是音乐、照片、文件、影片,容量都比以前大上不少,因此不小心把 Mac 硬碟塞爆也只是刚好而已。根据经验,只要你的电脑可用空间小于总容量的 10%,那么电脑就会开始变慢、变顿,因此确保你的电脑有足够空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这时候就该让动辄占据好几 GB 的虚拟机磁碟映像档滚出电脑,腾出空间来了!


上图:帮 New MacBook 买颗外接硬碟是个很好的主意,装 SSD 或传统硬碟都很赞。
首先我们来说说扩充容量的问题

如果你用的是New MacBook,那么在只有一个USB Type-C 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直接买支随身碟长期插在你的USB Type-C 转接头上、也可以直接买一个如上图这种Akitio Type-C 硬碟外接盒,这样里面装上硬碟之后你爱扩充多大就多大,很方便的!当然,如果你要用 MicroSD 转成 SD 短卡也是可以,网路上就有卖,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

反正今天的重点很简单,就是教你如何在使用上述的产品扩充容量之后,顺利的把虚拟机搬到外头去!当然,如果你想搬 DropBox 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啦!

首先,你必须找到你电脑中的虚拟机磁碟映像档,这个档案通常预设存在使用者=> 文件,不过如果你一开始在安装虚拟机的时候有特别设定安装位置,那么就必须到你一开始设定的位置找到他。

磁碟映像档的档案名称会随着你用的软体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使用Parallels Desktop 的话就会是「.pvm」的档案,如果使用VirtualBox 则会是「.hdd」等等,请依照你使用的虚拟机软体寻找相应的磁碟映像档。另外有个寻找的依据,就是通常磁碟映像档的容量都很大,至少 4GB 起跳(Windows XP 干净安装大约就是 4GB),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找到之后请不用多做任何动作,直接把他拖移到你的外接硬碟、随身碟、或是扩充出来的记忆卡上即可。

这个部分有件事必须注意:外接储存装置的读写速度。

虽说现在使用SSD 的机种大多都已是USB 3.0,但难保你用的是当初砸大钱买下去的客制化MacBook Air SSD 版,因此在利用外接硬碟扩充容量时,请务必注意你的电脑是否已经支援USB 3.0,否则建议你用SD 卡插槽来扩充会比较快一些。这部分请依照你自己的 Mac 型号来查询。

复制好之后你可以直接点击复制过去的那个磁碟映像档开启Windows,但如果你想要循正规途径在你的虚拟机软体上注册这台新复制出来的虚拟机,那么请点击档案=> 开启。

点击开启之后会跳出一个视窗让你选择新的磁碟映像档,你可以直接从Finder 视窗拖过去开启小视窗让他自己跳过去、也可以直接在开启小视窗里面选择,反正你哪个方法容易找到档案,就用那个方法开启磁碟映像档。

开启复制好的虚拟机一定会遇到这个视窗,请点击「创建新的」。

为什么要创建新的?因为每一台电脑连上网路时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网路卡位置「Mac Address」,即使是虚拟机也不例外。因此当你复制了旧的虚拟机时,开启新复制虚拟机时就会出现Mac Adderss 与前一台电脑重复的问题,如果你两个虚拟机同时开启,就会出现Mac Address 相同而无法配发IP、导致无法上网的问题。

因此除非你原本虚拟机有使用锁定 Mac Address 的服务,否则都请你勾选「创建新的」。

在虚拟机软体中注册完成后,就会在控制中心的视窗出现第二个虚拟机。你可以自己更改虚拟机的名字,也可以就丢着不管它让他显示一个「(2)」,反正还是老话一句,这种事情你觉得哪个方便就用哪个,不用犹豫。

另外,放在外接硬碟的虚拟机会多出一个外接硬碟的图示(橘色的方块图案),这是提醒你要记得先把虚拟机关机才可以拔硬碟。不过 Mac 本来就应该要先退出硬碟才可以拔(但如果虚拟机没关机就根本无法退出硬碟),因此这个就纯粹是提醒你一下,并没有什么强制作用。

如果要删除虚拟机也很简单,直接在你要删除的虚拟机上面按滑鼠右键,再选择「删除」就可以了。

另外,你也可以利用内建的「复制」功能将虚拟机搬到别的地方去,一样在你想要复制的虚拟机上面按右键,点选「复制」就可以了。

利用这个方法,如果你家有很多台电脑需要部署一大堆虚拟机(炒股票吗?),那么你只要先安装好一台干净的Windows 并把里面需要的软体、设定通通弄好,就可以利用这篇文章教的复制大法把他们散布出去啰!只要每一台虚拟机都依照上述的步骤处理,就都可以正常开机、使用,且所有软体设定通通都一样,不需要每一台慢慢重灌,非常方便。

另外,我的New MacBook 仗着硬碟读取速度快,因此可以直接开两台Windows 来用,而且两台都不会延迟(打3D 游戏除外),不管是上网、或是开Office 工作都没问题,唯一问题大概就是… 电脑很快就没电了。

看看这台键盘果粉瞧不起的 MacBook 都可以这样玩了,你还会觉得你手上那台使用 i5、i7 CPU 的电脑会跑不动吗?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发现Mac内建功能:增加Mac内建辞典的字典档让翻译更好用~


 

“Apple底下的产品总是有很多好用却不为人知的功能,像是Mac也有类似Windows Dr.Eye的内建辞典功能。而本篇文章就要分享大家一个方法,可以增加更多Mac内建辞典的字典档,让Mac内建辞典的资源库拥有更多的单字,让即时翻译更好用~”

 
以前常听使用 Windows 的朋友一直强调 Dr.Eye 多好用又多好用,把游标移上去就会自动翻译英文,Mac 也有这个功能好吗!而且根本就是内建功能,连安装什么第三方软体都不用好吗!

不过后来仔细想想,好像这个 Mac 的这个功能并不是那么实用,因为 Mac 本身内建的字典只有英英字典跟简中字典!简中字典好像还是这两年才有的呢!所以虽然我一直很想用「Mac 内建这个功能」来反驳那些吹嘘翻译软体有多厉害的WIndows 使用者,但看看上面这个「不查还好,越查看不懂的单字就越多」的好高级牛津字典… 我想还是算了吧?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早在几年前来自 Linux 的好心人们已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麻烦问题:把 Linux 的星际译王 StarDict 带进 Mac,让 Mac 内建字典也能做英中翻译!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失去星际译王这个Linux 的强力奥援(StarDict 的页面整个都被移除了),但好在Google 大神很厉害,我们还是可以把当年的解决方案重新再搬出来用,所以大家就请跟着我继续看下去!

在文章开头那张图已经让大家看到「Mac 真的可以做英翻中」这件事,所以今天教的当然就不是骗人的啦!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先跟着我把Mac 预设的封锁不明来源App 功能关闭,这项功能是为了避免你因为安装了「不是来自App Store」的App 而造成电脑损坏,是从Mac 加入App Store 这项功能之后才有的功能。虽然打开之后还真的会有人会因此而中毒(因为输入了权限密码安装软体…),但今天我们不开就不能继续弄我们的字典,所以嘛… 就请你先打开,弄完字典在关起来吧!

开启「允许任何程式」之后,我们要先下载把 StarDict 变成 Mac 字典的神奇工具:DictUnifier,这个软体可以在下面的连结下载,是好心人开发的软体,因此是完全免费的!

DictUnifier 下载:https://code.google.com/p/mac-dictionary-kit/wiki/DictUnifier

下载完这个软体之后我们还需要以前 StarDict 使用的字典档,这些字典档里面有 CeDict、朗道等字典,不同字典有不同的单字量,因此我一般的建议就是「全部下载」!至于字典档要到哪里下载呢?由于 StarDict 的官方下载网址已经被移除了,所以只好请大家自己 Google 一下啰!截至我发文章为止我很确定都还下载得到(中国的好心人帮我们备份了),请大家自己用「Stardict 字典档」作为关键字在 Google 里面搜寻吧!这里我就不提供别人的载点啰~

把 App 下载好就请先打开它吧!打开之后会看到出现像上面那样的小小视窗,接下来再把你下载好的字典档(带有 .bz2 副档名)直接拖进去让他处理。切记一次拖一个就好了,你拖两个也不会一次处理两个,所以慢慢来吧!

拖进去之后 App 会先辨识字典的名字,便是完之后你也可以自行更改成你想要的名字。不过这种事情我想就不用麻烦了,他叫做什么就叫什么吧!

接下来会看到这个画面,不过随着字典档大小不同,处理的时间也会长达五分钟到十分钟不等,因此一直看到进度条都没动那可不是当掉喔!请耐心等待他慢慢跑,要是跑了一个小时还没跑完 … 那大概就是当掉了,请你重开吧!

跑完之后就会出现上面的乐高字典档,这个积木图案的东西就是 Mac 内建字典专用的字典档,副档名为「.dictionary」。这些字典档你可以把它们备份到安全地方去,只要Mac 没有把内建的字典功能砍掉(照理说应该不会砍才是,因为这功能iPhone 也有),这些字典档就可以不断重复拿出来使用,因此备份好的话以后就算整台电脑砍掉重灌也可以继续使用而不需要重新下载、转档。

转好之后基本上就把最困难的部分完成啦!不过我们还得把字典档放进 Mac 内建字典的专属资料夹才能使用。这个专属资料夹在 Mac 的「资源库」中,不过较新版本的 Mac OS X 为了避免你不小心误砍里面的东西,所以把这个资料夹给隐藏了。请直接点选 Finder 程式选单中的「前往」,再按下键盘上的「Option」按键,就会看到选单中出现「资源库」这个选项,请点击它打开资源库资料夹。

打开资源库资料夹后请把所有的字典档都拖进「你的使用者名称资料夹」=>「资源库」=>「Dictionaries」里面,不用改任何档名或新增任何资料夹,直接把所有字典档拖进去就对了。拖进去复制完成之后就可以把资料夹关起来了! (如果你很在意前面那个「允许所有程式」的问题,你也可以顺手把那个选项关掉)

接下来就可以打开 Mac 内建字典 App 啦!这个 App 叫做「辞典」,就在 Mac 内建的应用程式资料夹里(不需要额外安装),图示就是本文开头那张图片里的红色字典图案。打开之后请先电脑萤幕左上角的「辞典」两字,再点选里面的「偏好设定」打开上图的介面。上图可以让你选择你要用的字典,里面可以看到我们刚刚新增的 StarDict 字典档,像是朗道之类的。请直接勾选你想使用的字典,并把不用的勾勾拿掉!另外如果你要调整字典的显示顺序,也可以在这里直接拖移字典名称来更改顺序。

设定好之后关掉刚刚那个偏好设定视窗,你会看到辞典的画面中已经出现我们刚刚选择的字典啦!以后你输入的文字都会在这些字典中搜寻并显示出来。

就像上图这样!有没有超方便的呢~这样你的 Mac 就能用内建的字典帮你做英翻中、中翻英啦!只要你丢进去的字典档的单字量够多,基本上是不会遇不到翻不出来的问题,大家就尽管使用它吧!不过看到这里大概你会有个疑惑:那用游标指字就会翻译的功能呢?

答案就是上图啦!只要你把游标放在任何英文字上面(网页、PDF、文件皆可)并同时按下键盘上的「Command+Ctrl+d」就会自己跳出像上图的翻译对话框啦!如果你嫌按键盘太麻烦,你也可以直接把文字反白之后再按右键选择「查询 …」一样可以叫出相同的功能。利用内建辞典来翻译不仅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体,翻译速度也非常迅速,在按下快捷键的同时就会完成翻译,非常好用。

至于如果你还要挑剔「按快捷键很麻烦」… 那你还是用 Windows+Dr.Eye 吧~

更多Mac使用技巧~
缩图、转图都简单的自动小助手:发现Mac内建功能:认识AutoMator右键轻松处理图像~
Mac 滑鼠很难用?快用:教你如何使用BetterTouchTool ,自订热键Mac更好用~
想更了解iCloud 请看:同步与备份的好帮手!一起来了解怎么用iCloud?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教你如何设定Mac远端遥控,让你存取资料更方便!


 

“虽然Mac远端遥控的功能不是人人都需要用,但学会使用后其实好处很多,像是个人外出笔电与家中电脑的资料共享,或是要教导别人东西时用远端桌面,操作对方萤幕直接教学也很方便。而本篇文章将介绍两种Mac设定远端桌面的方法,提供给有需要的Mac新手参考~”

 
远端桌面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你以你现在在用的电脑为操作介面,利用网路连线连到远在天边的另一台电脑(另一台电脑也要连上网路),再将那台电脑的画面透过网路传回你现在用的电脑萤幕上,接着你在直接从你这端的电脑遥控另外一台电脑做事…

听起来好复杂,对吧?

这功能其实就是让你不用坐在电脑前也能遥控电脑的解决方案,以我自己来说,由于我的New MacBook 即便是顶规版本也只有少少的512GB,因此我平常使用的Lightroom 资料库(存放我拍照的RAW 档)并没有整个搬移到MacBook 上,而是存在我家里的Mac mini 上。但如果我人在外头、或是出国去玩而临时需要用到以前拍的照片,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直接远端回家里的 Mac mini,用家里的电脑直接修图转档再上传到相簿去。因此只要有网路,我就完全不用担心我有任何档案遗漏在家里了!

那么远端桌面到底要怎么设定呢?在 Mac 上,远端桌面有两个设定方式。第一个是最基本、最传统的「共享」,是直接利用Mac 内建的共享功能(包括档案共享、萤幕共享、网路共享… 等)来开启这项服务;另一个则是利用iCloud 的「返回我的Mac」功能来处理。

前者需要比较繁复的网路设定,但设定好之后即便不是自己的电脑也能远端,使用相对便利不少;后者则不需要处理网路设定就可使用,但一定要在另一台电脑上登入iCloud 帐号才可使用,相对麻烦了些。

1. 最便利、最传统、但设定最麻烦的「萤幕共享」

OS X 一直都有这个功能,就藏在系统偏好设定的「共享」选项中。这个选项可以开启所有跟Mac 系统有关的共享功能,包括萤幕共享(远端桌面)、档案共享(SMB,类似网路芳邻)、网路共享(网路热点)等等,全部开启之后差不多除了邮件伺服器、网页伺服器这些需要额外购买Server App 才能用的功能以外通通都能共享,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功能。

点击共享之后,你会在左边侧边栏里看到「萤幕共享」这个选项。只要勾选这个项目之后,你就可以直接用另外一台电脑远端回这台开启萤幕共享功能的电脑啦!不过必须注意一点,如果你是在家中区网远端的话,只要在 Safari 的网址列里面输入视窗右边的那串「vnc://10.0.1.46」就可远端。但如果你要从公司等非区网内的网路远端家中电脑,那么就得额外帮家里的网路路由器设定转址才能办到。

由于路由器设定有点麻烦,所以我之后再开一篇文章来介绍。但如果你已经知道怎么设定,那么请把 5800、5900 两个 Port 转址到你要远端的电脑 IP。

远端设定好之后,操作就很简单啦!只要你直接打开Safari,并在网址列的地方打上「vnc://xxx.xxx.xxx.xxx(xxx 是IP)」,按下Enter 之后OS X 就会自动开启远端桌面软体来开启连线了。

按下 Enter 之后会先出现上面这个视窗,我画黑杠的地方会是你先前输入的那串 IP,这里你可以再确认一次有没有输入错误。一切都搞定之后就可以按下「连线」按钮开始连线了。

连线成功之后就只要再输入电脑的帐号与密码,就可以顺利连线操作家中的电脑了。帐号的部分是在你一开始从系统偏好设定开启萤幕共享时右下角的「仅以下使用者:」下方的使用者名称,只要是你电脑中有设定的使用者都可以作为萤幕共享的使用帐号。

认证完成之后就会看到上面这个画面,就表示你成功连线啦!接下来你就完全可以依照平常使用电脑的方式来操作电脑了,非常简单~

不过如果你平常用来操作远端的主机不是Mac,那你就必须在开启萤幕共享的同时点击「电脑设定」这个按钮,并勾选「VNC 检视程式可以…」选项,并在后面输入你要使用的登入密码。这样你就可以利用 VNC App(App Store 可下载到)、或是 Windows 上的 VNC 软体来连接家中的电脑了,并没有限制一定要 Mac 才可以远端 Mac。

2. 利用 iCloud 连回家中电脑

第一个方法只要设定好,未来你就可以使用任何一台电脑(不限定 Mac)、手机(不限定 iOS)来远端家中的电脑。但该方法一定要同时把家中的网路路由器转址设定好,否则就无法从家里以外的地方远端家中电脑。但如果你不想这么麻烦、不想去搞那些路由器设定,那你也可以选择更简单的方法:iCloud 的「返回我的 Mac」。

在电脑的iCloud 设定中有个「返回我的Mac」设定,这个设定开启之后就可以让你所有登入同一个iCloud 帐号的电脑从任何有网路的地方藉由Finder 来连回家中的电脑,不只可以远端、同时也能直接存取家中电脑的档案。这个功能只要在电脑登入 iCloud 帐号并勾选「返回我的 Mac」项目就能完成设定,算是 Mac 最简单的远端桌面设定方法。

只要你把手上的电脑通通登入 iCloud,就可以在 Finder 左边侧边栏的「共享」中看到你的所有电脑,操作起来就跟「网路上的芳邻」差不多。例如上图我就可以在「共享 => 全部」的视窗中看到我的其他电脑,包括「陈寗的 New MacBook」。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的电脑支援网路唤醒、或是PowerNap 功能(大部分新买的Mac 都支援),就算你的电脑已经阖起休眠,仍然可以透过网路把他叫醒让你可以远端他。

举例来说,如果我今天背着MacBook 回家,在我用Mac mini 工作需要存取放在MacBook 里的资料时,就不必再把MacBook 从包包里拿出,直接透过「返回我的Mac」功能就能直接唤醒放在包包里的MacBook 并远端控制它传档案给Mac mini。

至于连线的方法 … 真的就不用多说了。因为你只要像是开档案夹那样把你想远端的电脑点开,就会看到上图红圈中圈起的「共享萤幕」按钮,按下去就可以开启远端桌面连线啦!至于要存取共享资料夹什么的,就得稍等一下让你的电脑完成与目标电脑的连线了。不过档案共享这件事还得额外做些设定才能让你藉由网路存取目标电脑的所有资料,这就等下一篇文章再让我一一介绍吧!

另外提醒一下,由于 iCloud 的远端桌面功能必须透过 iCloud 搜寻、连线,启动连接的速度会比第一个方法慢上不少,但只要连线​​建立完成之后操作就没什么两样了。因此如果你很在意连线起始的速度,那么还是用最原始的共享桌面会比较理想一些,只是这就牵涉到你要先帮家里的网路申请固定IP、帮家里的基地台设定IP 转址等,虽说设定并不难,但终究是件麻烦事,所以就等我之后再写专文来介绍吧~

Mac入门特辑: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1)
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2)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发现Mac内建功能:免安装,用Mac预览程式直接编辑PDF档~


 

“Apple底下的产品总是有很多好用却不为人知的功能,像是常见的文件格式PDF档,在Windows上想要阅读或编辑都需要安装其他软体,但在Mac上却可以只用内建的预览程式,就能轻松编辑PDF档,本篇文章将介绍大家如何撷取合并PDF档,以及做笔记与签名档~”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网路上什少看到有人分享的「苹果 PDF 应用教学」。大家或许不知道,其实Mac 内建的预览程式对PDF 的支援程度更是其高无比,不管是要做笔记、合并、撷取、转档等通通都能靠内建预览程式完成,不需要额外安装什么Acrobat 或是第三方PDF 软体就能搞定喔!那么我们就开始今天的 Mac PDF 应用教学吧!

一、合并、撷取超简单,什么贵贵 Acrobat 都不需要!

Mac 内建预览程式在更新至 Yosemite 之后就不再预设开启旁边的页面侧边栏,因此大家必须先点选上图中红色圈圈里的按钮把侧边栏打开。在打开侧边栏之后大家就会在预览程式视窗的左边看到如上图一般的页面缩览图,不过可别小看这些缩览图喔!这些缩览图可是用来合并、撷取 PDF 页面的法宝,而且可是从古早的 OSX 就支援这些功能,可不是现在才有的新功能。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何撷取页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整份 PDF 文件,可能只需要其中的某几页。这时候我们只要从侧边栏选取想要的页面(按着Command 苹果键就可连续点选),接着再把你选好的页面用滑鼠按着拖移到桌面或是任何一个资料夹,然后. .. 然后就没有了,你会发现你拖过去的地方多了一个新的PDF 档案,而这个档案就是你所想要撷取的页面总和了,超简单的吧!

PDF 除了撷取特定页面之外,也可以合并两份以上的文件。只要你先打开要合并的文件,接下来依照上面的连续点选法把你想要合并的页面通通选起来,接下来再直接拖到另一份文件的侧边栏里面放好,接下来.. . 就完成了。不管你有几份文件,通通都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把你想合并的页面拖拉到同一份文件里面合并,而是后想要调整页面顺序也只要用拖拉的方式在侧边栏中上下移动就可以顺利完成编辑。过去想要做到这个功能在网路上都会要求你下载安装各种奇奇怪怪的软体,但殊不知在Mac 内建的预览程式就提供这项功能,大家有没有一种「啊,以前都被骗了」的感觉呢?

二、重点、笔记、图形都能搞定,别再下载其他的软体啦!

Mac 的预览程式可不只能增删 PDF 页面,他还能用来做笔记喔!如果你想要在 PDF 上直接画重点,那么只要点击视窗上面的「萤光笔图案」就可以开启画重点工具,让你可以直接在文字上画上不同颜色的重点。

如果你想看看你在整份文件中画了哪些重点,只要点击左上角的侧边栏图示转换为「重点与笔记」就可以看到预览程式已经帮你整理好所有重点啰!而且这些重点还会依照颜色分类,非常方便。

如果你想要在 PDF 上加上一些图形、箭头之类的东西,也可以先点击视窗上方的工具箱图案(搜寻框旁边)打开笔记工具。接下来只要选取你想要的形状就可以直接在 PDF 上加入你想要的图型啦!

至于文字什么的当然也都没有问题,在笔记工具列里面有不同的形状可以选、也可以点选「T」这个图案来加入文字。如果你觉得内建的形状都不合你意,也可以点选形状图示旁边的「笔」工具直接用手画,想在 PDF 上画什么图案都没有问题喔!

至于你所选择的笔记图型是否太粗、太细也都可以直接在工具列上调整。

想要更换图型线条的颜色、或是内部填充的颜色也都可以直接选取。而最右边的「A」图案则是更改字型大小、颜色的工具,可以让你在 PDF 上做出不同颜色、大小的文字笔记。

如果你觉得直接在 PDF 上写字不符合你的习惯,也可以利用「便利贴」的方式为你的文件加上注解。只要点击笔记工具列中的便利贴图案,就可以在文件中新增一个便利贴区块,你就可以直接在便利贴中打上你想要加入的注解、笔记。这个便利贴平常会是一个小小的土色方块,只有点击才会自动展开,因此不用担心便利贴会挡住 PDF 文件的内文。另外,便利贴的内容同样会跟画重点一样自动帮你整理在侧边栏,方便你阅读你在文件中所做的所有笔记。

或许你会猜想,这该不会是仅限 Mac 使用的功能,到了别台电脑就没办法看到笔记了吧?其实不用担心,Mac 内建预览程式做的其实是标准的PDF 注解,因此即使搬到其他电脑、甚至iPhone 上都还是能看到你在PDF 上所做的注解以及笔记,例如上图就是把前面示范的文件丢进iPhone 中用PDF 阅读软体开启,而不管是图形、画起来的重点、或是便利贴等都还在。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在电脑中安装其他的 PDF 笔记软体,直接用内建的预览程式就能编辑 PDF 啦!而且还能透过 iCloud 自动同步到网路上并在其他的 Mac 电脑开启,是非常方便且实用的功能!

三、预览程式就能签名,把那些什么 PDF 签名软体通通丢掉吧!

现在常常有许多网路申请表格是需要「签名回传」的,大部份人的做法通常都是直接把文件印出来签名,再用扫描的方式文件寄回给对方。但这样的做法不仅麻烦,而且还非常不环保。其实只要使用 Mac 内建的预览程式就能直接帮文件签名啰!这个功能就在前面介绍的笔记工具栏里面,在「T」旁边有个草写的「J」图案就是数位签名的工具,只要点开他就可以开始制作签名了!

制作方法有两种,一个是直接在触控板上用手指签名,另一个则是先签在纸上之后在用电脑本身内建的视讯镜头拍摄扫描进电脑,两个方法都很简单,这里就不赘述了。

制作完成以后你的预览程式就会长期保留这个签名,只要你先点击你要的签名(你可以制作多个不同的签名),接着再把你的签名拖移到你要放置的位置即可。这样以后需要签名的文件就不再需要另外印出来签名了,直接点一点就可以在文件上签好名并寄回给对方了!

上面介绍的功能已经是很老的功能了,并不是什么新 Mac 系统才有的新功能。两年前我曾经拍过上面功能的教学影片,虽然因为系统不同(比较老)所以图形有点不同,但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其实预览程式的笔记功能并不局限于PDF 档案,对各种图档如JPG、PNG 等也都能在上面增加各种笔记注解,我所有的教学文章中所用的那些红色框框、红色箭头、红色提示文字就是用预览程式做出来的,完全不需要使用什么Photoshop 就能搞定这些问题。下个礼拜我将带领大家再更深入探讨这强悍的 Mac 「内建」预览程式,这可是能直接搞定图片转档、缩小、翻转、甚至调整颜色亮度的超强免费工具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了解Safari浏览器的书签管理(Part2)


 

“Mac新手们如果已经学会了Safari书签的整理方法,那本篇文章将要继续介绍Safari浏览器的其他功能,让我们跟着文中内容一起学习Safari如何备份汇入汇出网页,还有怎么让网页快速「简转瀪」的小密技~”

 

书签基本整理法请见上篇:Mac新手请进:了解Safari浏览器的书签管理(Part1)

前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 Safari 的书签基本整理法 —— 利用资料夹、喜好项目列(其他浏览器俗称「书签列」)等方式将书签分类,让取用时能更有效率。其实这些做法完全适用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网页浏览器,所以除了用 Mac 与 Safari 的朋友之外,也都非常建议参考一下~

这篇文章要教大家如何把你的书签汇出备份、以及如何从别的浏览器或先前的备份汇入书签,最后还有一个利用书签来制作简体中文转繁体中文的小密技,这样就差不多把Safari 的书签功能介绍完啰!

 

1. 只要一个步骤,就能轻松将书签汇出做备份

因为有 iCloud,所以现在 Safari 一般都是用云端来备份,汇出 / 备份书签这项功能其实已经很久都没用到了。但大概从去年底开始,iCloud 的云端书签同步因为Safari 更新出现Bug 而无法正常使用,所以目前苹果官方的建议(请见我粉丝团贴文说明)是请需要备份书签的人先用手动输出的方式,其他的电脑再用汇入来处理。

由于苹果不知道啥时会修好,所以还是先把这功能学起来吧!哪天你的 Safari 书签也开始出现同步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啦~

要输出书签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只要点击萤幕左上角的档案=> 输出书签,之后会出现上图右边的视窗,你可以把你要输出的书签重新命名以方便你自己寻找,之后再确认储存位置之后按下「储存」就完成啦!

汇出的书签档案是一个 .html 档,内容有你的所有书签,包括喜好项目列、以及喜好项目列以外的所有资料夹与书签,同时也会备份你原先设计的档案夹结构。这功能是在 iCloud 出现前用来备份书签的唯一方法,不过到现在还是可以用就是了。

2. 新电脑输入书签超简单!从备份书签 / 其他浏览器汇入都 OK

不管你是新买电脑、电脑重灌、或是要从别的系统 / 浏览器跳家到 Safari 来,都可以利用汇入的方式将你以前的书签搬过来。

如果你原先的书签就是用Safari 汇入的,那么请直接点击萤幕左上角的档案=> 输入来源=> 书签HTML 档案,接着在跳出来的视窗中找到你原先输出的Safari 书签档案(就是本文步骤1. 输出的档案),点选打开它,书签就会汇入到所有书签列表里的「xxxx/xx/xx 已输入(xx 是日期)」档案夹之中,接下来再用先前教过的书签整理法把喜好项目列的书签搬到新电脑的「喜好项目」中,其他的也依照原来的模式整理好,你的新电脑就拥有跟原来电脑一样的书签收藏啦~

注:书签整理法请见  Mac新手请进:了解Safari浏览器的书签管理(Part1)

如果你原先使用的是别的浏览器、或是要从 Windows / Linux 跳过来 Mac,你可以直接用档案 => 输入来源 => Google Chrome / Firefox 来汇入你的书签。

不过这个做法只能汇入同一台电脑的Chrome / Firefox 书签,因此如果你是从别台电脑/ 作业系统搬家过来的,请你先从该电脑的浏览器将书签汇出,把汇出档案搬到Mac 上汇入对应的浏览器,最后再用上述的功能将书签从该浏览器汇入Safari。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跨平台的情况下依然能维持原先的书签结构而不出现任何「意外」,只是步骤麻烦了些,但其实都是五分钟内可以搞定的事情,所以… 就好好处理一下吧!

3. 最简单但现在暂时可能不能用的备份法: iCloud 书签同步

从 iCloud 推出之后,Safari 书签同步一直是我个人认为最实用的 iCloud 功能,包括能暂时离线储存网页的「阅读列表」等都非常好用。可惜现在因为 Safari 的愚蠢 Bug 而暂时无法使用,所以 … 就先别管他吧!不过如果你想试试看你的iCloud 是否正常(上述的Bug 并非人人都会遇到),你可以直接点击萤幕左上角的苹果图案,再点选系统偏好设定=> iCloud,再勾选Safari 项目就可以了。

4. 书签特异功能:套用转换网页的javascript(示范:网页内容简中转繁中)
书签功能其实不只可用来记录网站、或是纪录远端桌面位址(把vnc://xxx.xxx.xxx.xxx 存起来就可以了),其实还能用来记录能对网页呈现做修正、或是有特殊功能的javascript 指令喔!这里示范的功能是台湾人绝对很常用到的「简中转繁中」功能,虽说这可以轻松地用外挂来解决,但我个人其实很不爱在浏览器上装外挂,因为那实在有点拖慢浏览器的效率。

制作快速「简转繁」功能非常简单,首先你必须先制作一个书签,任意一个网页与名称都可以,因为我们只是要一个空白的书签来让我们修改而已。

新增书签之后,进入书签编辑页面,在刚刚新增好的书签上按下右键并点选「编辑网址」,接着在里面填上你要增加的 javascript 码就可以了!这里使用的简转繁语法如下:

javascript:(function()%7Bvar%20s=document.getElementById(%22tongwenlet_tw%22);if(s!=null)%7Bdocument.body.removeChild(s);%7Dvar%20s=document.createElement(%22script% 22);s.language=%22javascript%22;s.type=%22text/javascript%22;s.src=%22http://tongwen.openfoundry.org/NewTongWen/tools/bookmarklet_tw.js%22;s. id=%22tongwenlet_tw%22;document.body.appendChild(s);%20%7D)();

只要把上面这整串文字复制并贴到书签的网址栏位中就完成啦!之后你只要再把该书签取个名字好记的名字(例如我写「简转繁」)并放到好找好按的地方,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快速切换网页啦!使用方法如下:

只要你正在看的网页(任何网页皆可)是简体中文,这时候你只要按下刚刚做好的「简转繁」书签,网页就会瞬间变化(不需要重新整理),从上图的简中百度必成下图的繁中百度:

使用起来超简单的对吧?

再次强调,这个功能其实可以用「同文堂」之类的浏览器外挂来取代,不但不需要搞那些书签设定,且还能在开网页的时候自动转换。只是我个人因为老是因为外挂出包而影响我使用电脑,且太多外挂也会让浏览器变得不稳定、或是开启速度变慢,因此我自己的电脑是不装任何外挂的!

当然,如果你还是觉得上面这方法很麻烦,那就请你装外挂吧!这里只是告诉你书签的另一个可用之处而已~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2)


 

“相信刚从Windows系统跳到Mac的新手,初次接触Mac一定都觉得很不习惯,因为许多基本必用的功能在操作上却大不相同。本篇文章将介绍Mac Finder更多功能,与自己个人化的介面要如何设定~”

 

一、自订侧边栏,把需要用到的「系统预设资料夹」通通放进去

入门篇 里面有提到,Mac 预设了几个个人资料夹给使用者放东西,像是音乐专用的「音乐」、照片专用的「图片」等等。其实这些功能在 Windows 上也有,就是 My Document 里面的「我的 XX」系列资料夹,只是大部份的使用者都不太鸟他们 …

在Finder 的左边ㄧ的左边有个侧边栏,里面可以看到「喜好项目(资料夹捷径)」、「装置(硬碟、光碟、外接储存)」、「共享(网路上的芳邻之类的) 」、以及「标记(特殊档案颜色标记,本文末会教)」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可以在Finder 偏好设定中的「侧边栏」项目中自行勾选哪些要显示、哪些不要显示。

我发现最近新买的 Mac 有好几个项目都不会自动显示(像是家目录),因此如果你常用的项目没有出现在侧边栏,就请你自己把他们开启吧!

如果你想要把你自己建立的资料夹放进去也是可以的!只要直接把资料夹拖进侧边栏就会自己出现捷径了。如果想要移动排列顺序,只要用滑鼠点着就可以自己拖移位置;想要移除捷径则是直接把图示拖离侧边栏。操作非常简单,大家请自己试试看吧!

注:Finder 偏好设定的选单在左上角 Finder 字样的选单里,快捷键为「command + ,(逗点)」,请参考下图:

二、要不要显示副档名自己决定

Mac 预设是不会显示副档名的! (副档名就是档案后面的那些 .jpg、.mp4 之类的名字,是用来标记档案格式的)

我个人习惯能看到每个档案的副档名,尤其是像上面这种一大堆图片的时候,我更需要一眼能看出哪些档案还不是JPG 档案(因为要转档才能上传),这时候就需要开启「显示副档名」的功能了。

开启的功能表就在Finder 偏好设定里的「进阶」选单里,里面同时还有「改变副档名前显示警告(用来避免你不小心乱改副档名导致档案打不开)」、「清空垃圾桶前显示警告(避免你不小心清空垃圾桶)」之类的选项可以勾选。

三、档案字体太小、间隔太小、要不要预览都可以自己设定

如果你觉得档案的名字都太小了(在高解析萤幕上看特别吃力)、或是档案图示太挤了看起来不舒服,这些都是可以设定的!

不过设定不在Finder 偏好设定里,而是必须在Finder 的空白处(包括桌面)按滑鼠右键,并选择「打开显示方式选项」(上图因为已经打开了,所以「打开」字样变成「隐藏」 ),就可以开启右边的显示方式选项设定表了。另外这里还可以勾选是否显示图像预览(如果你电脑很慢、跑预览会卡住,就请你把这选项关掉)、显示项目简介(像是图档尺寸之类的)等等,请大家自己玩玩看吧!

四、想在桌面上显示随身碟也 OK!

不知道为什么,Mac 现在都预设把这些硬碟、外接磁碟、光碟等图示通通都隐藏起来(以前预设显示在桌面上) … 虽说不显示也不会怎么样,但如果每次要退出随身碟或记忆卡还要特地开一个Finder 视窗再从侧边栏按退出也是很麻烦的!在 Finder 偏好设定中的第一个「一般」选单里面可以控制哪些项目要显示在桌面上,以及每次开启新 Finder 视窗时要显示哪个资料夹(我预设每次开启都会显示桌面)。

五、好用的颜色标记,帮助你快速归档

这是一个 … 比较新概念(但其实已经出现很久了)的档案管理方式。过去我们归类同样的档案都是利用「同一个资料夹」的方式处理,不过如果有些档案你必须放在同一个资料夹、但偶尔又必须跟其他档案放在另一个专案资料夹,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再复制一份吗?

档案复制太多次也是会占空间的!所以这时候你可以用「标记」的方式把他们预先归档在一起(以后可以取消标记)。操作方法很简单,首先你只要在你想标记的档案上面按滑鼠右键,接着在最下方的「标记」栏位中选择一个标记来使用,这样档名前面就会多一个圆点(选了红色就多一个红点),就完成标记啦~如果你嫌下面的标记数量太少或是不明确,你也可以在Finder 偏好设定中自己制作新的标记,如上图右边那样。

做好标记之后呢?在「一、自订侧边栏 …」里面我有提到的第四个侧边栏项目「标记」这时候就派上用场啦!只要你先开启显示「标记」于侧边栏上,你就可以如上图这样直接点击该标记切换到标记显示,这时候所有被你标记过的档案就会出现在相应的标记里了。

举例来说,如果你要做一个「XX 简报」而必须先从电脑的每个资料夹里搜集相应的资料,但你又不想把这些资料通通复制一份到新的专案资料夹里。

这时候你就可以先建立一个「XX 简报」的标记,再把所有你需要用到的档案通通标记起来,最后要用的时候再到Finder 里在侧边栏上点击你建好的标记,就可以看到所有你搜集要用于这个专案上的资料了。请注意,标记只是逻辑上的归档,并没有真的把档案复制或搬移到这个资料夹里!因此如果你在这里把资料给删掉的话 … 那他就真的会从你电脑中消失啰~

六、自动把选好的档案通通丢进新开的资料夹里

这个功能很简单,但却很好用。

过去我们要把选好的档案丢进资料夹里必须先开一个新资料夹,再把想要丢进去的档案选好拖进去。但现在不用了,直接把你要放进同一个资料夹的档案通通框选起来,接着在任何一个被选中的档案上按滑鼠右键并点选选单最上方的「新增包含所选XX个项目的档案夹」,Finder 就会自己帮你新增一个资料夹并把所有档案丢进去了,非常方便!

七、看起来很酷炫且真的很实用的「Finder 自己开资料夹」

如果要把一堆档案丢进一个资料夹,只要把那些档案选好拖进该资料夹即可。但如果我们要把一堆档案丢进「资料夹中的资料夹中的资料夹」该怎么办呢?

先把要拖进去的资料夹开好是一个好方法,但是这样真的太麻烦了!

Mac 只要你把档案(不管几个,包含资料夹也行)拖到一个资料夹上等个两三秒(不想等也可以直接按空白键强制开启),该资料夹就会自动开启并显示内容,接着你只要继续拖移到下一个目标资料夹上,就可以连续开启「资料夹中的资料夹中的资料夹」,最后就可以完全不用放开滑鼠就把档案放进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资料夹中啦!非常简单,但用文字可能不太容易懂,所以我做了影片给大家看,总共有两支:

1. 让 Finder 自己开启资料夹中的资料夹

< /center>2. 让Finder 自己跳到另一个分页

=> 萤幕录影请看:发现Mac内建功能:别急着安装录影软体,内建QuickTime免费让你用~

Mac 入门特辑: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1)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认识Mac的Finder档案管理操作(Part1)


 

“相信刚从Windows系统跳到Mac的新手,初次接触Mac一定都觉得很不习惯,因为许多基本常用的功能在操作上却大不相同。本篇文章将介绍Mac档案管理的结构,以及如何用Mac Finder管理电脑上的档案资料~”

 
在 Windows 上,我们如果要找到自己的档案会用「档案总管」或是「我的电脑」(老实说我一直不懂两个差在哪)。不过在Mac 上,除非你灌了第三方的档案管理软体(像是TotalFinder 之类的),否则预设上都是直接使用内建的Finder(就是上图那个标志)来管理你电脑中的所有资料。不过 Finder 由于使用逻辑跟 Windows 档案总管不太一样,因此很多人 Mac 买了好久还是搞不太清楚到底 Finder 要怎么用 …

除了 Finder 操作上天生跟档案总管不同之外,Mac「普遍不分割硬碟(Windows 通常会有 C/D 两槽)」这件事情也对初次进入的使用者来说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将以两三篇的篇幅,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底 Finder 要怎么操作、以及 Mac 到底是用什么样的逻辑来管理你的资料。这样 … 至少能让大家更了解自己的东西到底放在哪里吧!


上图是 Finder 的视窗,这个视窗从 OS X 发表以来除了长相以及一些小功能之外就几乎没什么变过(OS 9 以前长得不太一样)。因此除非下一版 Mac 突然把 Finder 砍掉了,否则基本上你一次搞懂 Finder 到底在干嘛之后就不用再学习这件事情了。

一般来说,除非你帮你的电脑装了双硬碟、或是用可以装好几颗硬碟的旧版 Mac Pro,否则一般人的电脑都只会有一颗实体硬碟。在 Windows 上一般人都会习惯帮这颗硬碟做分割,但在 Mac 上却不流行这么做!

很多人或许会担心要是系统挂掉了重灌会把资料全部洗掉,不过除非你的硬碟真的完全爆掉(如果真这样那你有分割也没用啦)且又没有做TimeMachine,不然要真的让你电脑中的资料完全消失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注:Mac 除非用了格式化重灌,否则单纯重灌的话可以选择把原来的使用者资料封存起来而不要整个砍掉的安装选项


上图:如果你看不到上面的小字,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跳到大图,或是点击这里跳到大图

Mac 的档案分层其实很单纯,就是如上图这样的四层结构。除非你是很进阶的使用者,否则一般都只会用到家目录以后的资料夹,在家目录上层的「系统资料夹」、「实体硬碟」两层通常是你是不会去动到他的!且这两个地方的资料夹如果要变更都需要输入使用者密码(获得最高权限),因此要去误删他们 … 其实也不太容易。唯一你有可能天天存取但又不是使用者资料夹的也就只有「应用程式」而已。

上面的图片已经有针对每一层做说明了,所以每一层的关联与用途请自己看图片吧!

这里我想再说一下「硬碟分割」这件事。上图的档案管理逻辑看起来好像是 Mac 独有,其实并不然。如果你曾经看过Windows 电脑的C 槽,会发现里面也有个资料夹叫「My Document」且包含了上图中「家目录」里面的所有资料夹,大部分的应用程式也都会自动指向这个资料夹。

但不知为何在Windows 上存取「My Document」步骤(要开好几次资料夹)特别烦琐、且不像Mac 这样在侧边栏预设一般使用者会用到的捷径… 大概是因为这样才需要分割磁碟好方便自己管理资料吧?

(不过也可能是方便重灌就是了,毕竟 Windows 可不像 Mac 有内建 TimeMachine 可用)

刚买回来的 Mac 开机之后 Finder 通常都长得如上图这样,如果你是「资深」Mac 使用者应该会觉得好像哪里怪怪的吧?不知从何时开始,Finder 预设不再显示视窗中的最下方资讯栏位,因此不再会显示剩余空间、资料数量、放大缩小预览图等资讯与功能。不过这功能并没有被砍掉,只是「预设不显示」而已。请直接按键盘快捷键「command + /」把他叫出来吧!我们下一张图片就会介绍到了!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一):图像

图像是用来管理照片、预览文件最方便的显示模式。只要档案是 Mac 支援预览的格式,就可以直接显示如上图这样的图像预览。这种图像预览不管是文件、图片、影片等都可以直接显示,你也可以直接用右下角的拖拉条改变预览图示的大小,方便你检视所有的档案。

另外,如果你的电脑比较老、或是还在用传统硬碟,那么如果图档很大的话就会需要等一下下才能全部建立预览图示(初次预览该资料夹的时候),但新的Mac 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啦~

注:如果是影片/音乐的话可以直接点上面的播放图示播放;文件则可以按图示上的箭头翻页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二):列表

列表适合用来在一大堆资料夹中快速找资料。这个模式操作起来就像上图这样,你只要点击资料夹左侧的三角形,就能把该资料夹展开。这个模式非常适合在你不清楚档案放在哪个资料夹时快速展开所有资料夹使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同时选择不同资料夹的档案。至于要把资料夹收起来就只要再点一次三角形即可。

注:只要同时展开多个资料夹,再按着「command」并点选你要的档案,就可以同时选取不同资料夹中的多个档案了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三):直栏

直栏开启资料夹的方式非常单纯,就是你点那资料夹、旁边就会显示那个资料夹里面的所有资料;如果你再点击「资料夹中的资料夹」,就会在右边的直栏里继续显示下一个资料夹中的所有资料夹,直到没有下一层资料夹为止。这个功能是我最常用的显示模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的在每一层资料夹中找到档案(前提是你要记得你放在哪一个「根」资料夹),且这个模式的档案排序(像是依照档案名称、时间排列)比较明确。

另外,这么模式如果你选择的不是资料夹而是图片、影片、文件之类的档案,那么最右边就会显示该档案的预览图示。如果你的 Finder 视窗开得够大,里面预览出的图示甚至可以直接让你翻页看文件而不用开档案喔!非常方便~(当然你萤幕也得够大才行)

Finder 资料显示的四种模式(四):CoverFlow

CoverFlow 其实原本是 iTunes 里面用来选择专辑的一个模式(用来翻专辑封面),甚至连 iPod 里面都有这个功能。结果更新来更新去,iTunes 里面的CoverFlow 被砍掉了,反而后来才加入的Finder 版CoverFlow 被留了下来… 这个功能其实应该要算是列表与CoverFlow 的综合体:上半部是会随着选取档案而滑动的大图预览、下面则是跟列表一样(但少了展开资料夹功能)的档案列表。

使用者可以调整预览与档案列表视窗的大小,只要把滑鼠放在两者之间的界线就可以拉动了。其实这功能在我看来其实除了酷炫之外一无是处,因为你要大预览图可以用「图像」、想要更大的单一档案预览可以用「直栏」、想要档案列表可以用「列表」,我完全看不出CoverFlow 的意义在哪(所以我也没用过)。不过我倒是很常看到女生用这个功能,大概被留下来就是因为 … 他看起来很酷炫吧?

Finder 新功能:标签页

Finder 一直被攻击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没有标签页。所谓标签页就是像网页浏览器那样,可以在同一个视窗里打开好几个不同的分页子视窗,让你可以在单一视窗中开启好几个网页而不需切换视窗。过去 Finder 没有标签页,因此很多使用者会改用 TotalFinder 等第三方档案管理软体来取代 Finder。

不过从 10.9 Mavericks 之后 Finder 就把这个很多人想要的功能给写进来了,所以现在只要在 Finder 视窗上按下「command+t(跟网页浏览器一样)」就可以开启新的分页了。

只是我还是不懂为什么要有这功能就是了,在我看来开两个 Finder 视窗还比较实际一点。

说完了 Finder 的基本操作,相信大家应该对 Finder 都有更深的认识且不再害怕「搞不清楚自己的 Mac 档案怎么储存」了吧?不过如果你再看完上面这些介绍、也搞清楚 Mac 档案结构长什么样之后,还是常常找不到你的档案 … 那就用 Spotlight 吧!只要按下快捷键「ctrl+空白键」就可以叫出这个只要关键字就能瞬间找到档案的好用功能啦!

注:我发现好多人资料根本不分类,一律全放在桌面上,然后桌面放满了就开个资料夹通通收起来… 接着继续放桌面,等满了再开一个资料夹收起来(包含前一个「资料夹」),再不断循环下去… 这样找不到资料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Mac 入门特辑: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


 

“Mac新手请进:了解Mac视窗操作,让你使用Mac更上手~很多刚从Windows系统跳到Mac的新手,在视窗操作与定义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一开始都不太能适应Mac的操作方式,所以本篇文章将介绍Mac视窗最基本的红绿灯功能,以及从操作习惯差异大的「视窗最大化、视窗关闭」这两点,来了解Mac的视窗管理是如何操作的~”

 
每一次我在大学讲「数位出版实作」之前,一定要先带学生熟悉一下 Mac 介面。而其中第一个要教的就是「Mac 的视窗管理逻辑」。

「视窗管理逻辑」好像很厉害,但其实说穿了就是「Mac 关视窗不等于关程式」这件事。一般从Windows 跳过来的使用者都会很习惯三件事:第一、关掉视窗就等于把程式关掉;第二、不要用视窗的时候缩小就好;第三、视窗可以「全萤幕最大化」。这三件事情在 Mac 尚有截然不同的定义,导致许多使用者在甫跳进 Mac 时都会出现一些「Mac 好难用啊」或是「Mac 视窗管理超烂」之类的评语。

老实说,从我的角度来看,Windows 的视窗管理才难用好吗?

总而言之呢!不管你觉得 Mac 的视窗管理怎么样,反正你都跳进来了,就好好认真地了解一下到底 Mac 地视窗管理逻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这些管理逻辑可是从古早古早黑白 Macintosh 时代留下来的传统喔!

在所有的Mac 视窗上都可以看到如上图左上角的红绿灯,这三个按钮如今分别代表:绿色=> 视窗「全萤幕」、黄色=&gt ; 视窗缩小到Dock、红色=> 关闭「视窗」。这三个按钮各自都有相对应的快捷键,我把它放在「注 2」里面,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三个按钮建构了 Mac 系统的使用者体验,所有的视窗管理逻辑都是从这三个按钮出发的!因此只要搞懂这三个按钮在干些什么,基本上你在操作 Mac 视窗上就没有问题啦!

注 1:我特别强调「如今代表」,因为以前绿色按钮代表的是视窗最大化,而不是视窗「全萤幕」,是最近系统更新的时候才改掉的

注 2:红色关闭视窗(Command+W)、绿色全萤幕(Ctrl+Command+F)、黄色视窗缩小到 Dock(Command+M)

Windows 习惯大冲突(一):视窗最大化

在 Windows 上如果我们希望视窗能够填满整个萤幕,那么就是按视窗右上角的「方格」按钮。但到了 Mac 上,视窗就没有「视窗最大化」这个选项了!这个问题造成多数Windows 使用者转换过来时的困扰,因为在过去Mac 视窗只有「最适化」选项,也就是只针对视窗内容大小做最适调整,例如你的网页如上图那样窄窄的,那么按下绿色按钮之后并不会让视窗填满整个萤幕,反而会把视窗缩小,变成「只刚刚好能显示网页的宽度与高度」。

这个「奇怪」的逻辑在 Mac 使用者眼中习以为常,对于 Windows 使用者却成为非常不友善的设计。在 Mac 介面设计的观念里,视窗大小只需要「刚刚好使用」就可以了,因此 Mac 里面充满各种迷你视窗的程式(例如计算机)。这样的设计让 Mac 能更加活用闲置的萤幕空间,也因此才会有了以选视窗为基本概念的视窗管理机制「Mission Control」。不过这个「萤幕最适化」的设计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被苹果放弃了,改成「全萤幕」,如下图这样:

原先按下绿色按钮之后,视窗就会依照视窗内容调整大小。但现在新的Mac 系统却改成「全萤幕」,也就是说,只要你按下绿色的按钮,你当下使用的程式就会像iPad 那样填满整个萤幕,连最上方的工具列、放一堆程式的Dock 等等都会消失。为什么要这样?其实我也不清楚,不过从 Mac 不断的想让各种程式都能像 iPad、iPhone 那样一开启就全萤幕来看 … 大概这也是把 OS X 跟 iOS 统合的一招吧?不过这样的设计对于小萤幕的 MacBook Air 11 吋、New MacBook 来说还算满好用的就是了。

注:要退出全萤幕模式只要再按一次快捷键(Ctrl+Command+F) 或是把游标移到萤幕最上方让工具列出现、再点击绿色按钮就可以了。

视窗缩小到 Dock 上

视窗左上角红绿灯中的「黄灯」的功能就如上图这样,按了就会用一个非常酷炫、像是神灯精灵的动画把视窗缩小到Dock 上,有点像是Windows 把视窗收到工作列上的那种感觉。不过有别于 Windows 缩小之后只剩下程式名称跟小图示的做法,Mac OS X从十多年前开始,缩小之后的画面就是如下图这样:

有没有超酷炫!居然缩小之后还是一个视窗呢!而且不只缩小之后是个视窗缩图,如果里面在播影片的话还会继续播放呢!

这个功能就跟先前我介绍的视窗管理机制「Exposé(Mission Control 的前身)」一样,都是早期被拿来炫耀「Mac 绘图功能很强」的功能之一。不过在你熟悉 Mission Control 的使用之后,你就会发现 Mac 就算一堆视窗叠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Exposé 让Mac 使用者大多不会管视窗怎么叠在一起,反正按一下Mission Control 或是Command+Tab 这个程式切换快捷键就能把被藏在最后面的视窗找出来,导致Mac 使用者根本不会想要把视窗收起来(至少我从没看过有人去用这功能)。

这样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我说「这功能到底要干嘛啊」了吧?因为把视窗缩小不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还必须等待那看来很炫但实际没有意义的动画跑完(按着Shift 还会变成慢动作喔!)… 到底为什么要保留视窗缩小而不是把那个按钮改成「视窗最适化」来维持老Mac 使用者的习惯呢?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只能说要是这么容易就搞懂,他就不是苹果了啦!

Windows 习惯大冲突(二):关视窗不等于关程式

为什么上面显示 Safari,可是视窗显示的却是 Lightroom?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来自 Windows 的新朋友。在 Windows 上,一般来说只要你关掉视窗,就意味着你把整个程式都关掉了。不过在Mac 上就不同了,就跟视窗有没有最大化根本不重要(Mac 设计逻辑)一样,你「有没有视窗存在桌面上」跟你「程式到底是不是还开着」一点关联性也没有。常常你会发现即使你把程式的所有视窗都按红色按钮(或是快捷键Command+W)都关掉了,结果上面还是显示着该程式的名字,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程式根本还没关掉!

关掉程式与关掉视窗在 Mac 上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连快捷键都有不同。关掉视窗的快捷键是「Command+W」(W = windows 视窗),而关掉整个程式的快捷键则是「Command+Q」(Q = Quit 离开)。这两个差别就在于你到底有没有把整个程式关掉,当你想要藉由关掉程式来释放记忆体、或是某个程式需要整个重开才能让设定生效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Command+Q」把程式整个关掉才行!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知道哪個程式還開著、哪個已經關掉了呢?很簡單,只要像上圖這樣看你的 Dock,只要程式下面有個黑點的就是還開著、沒有黑點就表示已經整個關掉囉!非常簡單吧~

Mac 入門特輯:

Mac新手请进:了解基本的程式安装与移除~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Mac新手请进:如何使用Mission Control功能迅速切换工作视窗?


 

“相信许多的电脑工作者,都遇过需要同时开一堆视窗的时候,而本篇文章要介绍Mac电脑里可以很好管理这些视窗的一项功能「Mission Control」,它可以一键快速将所有视窗独立分散在萤幕上,让使用者很直觉地找到要切换的视窗在哪~”

 
在 Mac OS X 上一直有一个很好用的视窗管理功能,叫做「Mission Control」。这个功能不知道是宣传不力还是什么的,知道的人居然不多!其实 Mission Control 这个功能已经出现好久好久了,早在 2003 年的 Mac OS X 10.3 就已经有这个功能了,不过当时不叫 Mission Control,而是「Exposé」。想怀念一下当年的胖版贾伯斯可以看下面这个影片:


Exposé 在当时是非常炫的视窗管理机制,在2003 年电脑还不像现在这么流畅的年代,能够用非常流畅且迅速的方式把视窗快速散开且能「持续播放影片」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可以看看上面那则OS X 的发表影片,再回想一下你2003 年时电脑都在干麻… 想想也真的是颇神奇的。


上图:从 10.7 开始,苹果将视窗管理 Exposé 以及桌面管理 Space 合并,改叫「Mission Control」

后来这个视窗散开的功能也可以在Linux、Windows 等系统上看到,而在Mac 上也开始加入一些抄自Linux 的「多工作桌面」等功能(当时叫做Space),在你抄我、我抄你的互相竞争下,视窗与桌面管理功能越来越强大的OS X 索性把所有的视窗管理机制统合起来并从OS X 10.7 开始改称「Mission Control」。上图是当时贾伯斯在发表会上介绍 Mission Control 的画面,现在来看真的好怀念啊 …

注:Exposé 在 2003 年藉由 Mac OS X 系统的绘图引擎呈现流畅的操作动画以及影片持续播放等功能,常被用来充当「苹果绘图很强」的见证

Mission Control 操作模式承袭Exposé 以及Space,共有「显示所有视窗」、「显示单一程式所有视窗」、「显示桌面」、「切换不同工作桌面」、「显示DashBoard」等五个功能,这些功能都能透过电脑键盘的F1 ~ F15 (苹果原厂的全尺寸键盘有到F15)启用。

不过每一时期的苹果键盘、笔电的定义键盘都不一样,因此我建议直接从系统偏好设定来看对应的快捷键会比较方便。请直接点击电脑萤幕最左上角的苹果图案,选择「系统偏好设定」进入上面的视窗,再点击第一排左边数过来第四个的「Mission Control」。

在 Mission Control 的面板中可以看到相对应的键盘快捷键,你也可以针对你的习惯改变相对应的按键,即使用的不是苹果原厂键盘也是没问题的!至于前面说到的「多工作桌面管理」的切换介面包含在 Mission Control (显示所有视窗)里,等等会介绍。至于如果你要直接用键盘切换工作桌面,那么直接按 Ctrl + 方向键(左右)就可以了。

一、Mission Control —— 一次显示所有视窗

Mission Control 这功能似乎没有一个正式的中文名称,所以就别管他的中文名字啦!你只要记得它的功能是「显示所有视窗」就可以了。在你按下 Mission Control 的快捷键之后,就会如上图这样把所有视窗全部展开,同时在最上方也会显示你目前所开启的工作桌面,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所有视窗与桌面。

这个源自 Exposé 的功能其实是个非常「智慧」的管理机制,跟 Windows 那抄得四不像的翻页机制实在差太多太多了。首先Mission Control 会自动分类你的程式,再依据城市的视窗大小编排适当的排列位置,再把相同的程式视窗叠起来,当你因为开太多程式而开始找不到视窗的时候,这个功能就非常好用了!

不过这里一定会产生一个疑惑:同一个程式的视窗都叠在一起了这样还叫「智慧」?

这个问题苹果当然有想到!

只要你把你的游标移到你要看的那一堆视窗上,并在上面滚动滑鼠(就是让网页上下卷动的那种滚动),就可以如上图这样把视窗全部展开了。一般人大多不会在同一个程式上开超过十个视窗,所以展开之后基本上就能看到所有的画面了。但如果很不巧的你硬是开了太多视窗 … 那么还有一招,就是在视窗上面按键盘上的空白键,像下图这样:

就会像这样把你选中的视窗给放大啦!再按一下空白键就可以让他缩回去,这样就能让你轻松找到需要的那个视窗了。不过如果你的视窗真的开了太多,还可以用另一个更好用的方法:展开单一程式的所有视窗。

二、应用程式视窗 —— 展开同一程式的所有视窗

虽说一般人都不会在同一程式开太多视窗,不过程式设计毕竟还是要有应付各种极限使用的机制。因此 Mission Control 也保留了 Exposé 时期的「展开程式视窗」功能,也就像上图这样,一次把单一程式的所有视窗展开,就可以解决一堆视窗叠在一起导致找不到的问题了。至于系统怎么决定要展开哪个程式的视窗呢?你现在用的是哪个程式,按下快捷键之后就会直接展开该程式的所有视窗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同时播放好以个影片,用这个功能展开之后所有的影片都还是会持续播放,用来同时看好几部影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三、多工作视窗切换(Space)

Space 在Mac OS X 10.5 时还只是一个单一的功能,能让使用者不断新增新的桌面,并把不同的程式视窗放到新桌面里,避免在同一个画面里开太多程式导致找不到视窗的问题。从 10.7 功能开始,这个功能就被并入 Mission Control 里了,因此呼叫的快捷键就根本篇文章介绍的「一、Mission Control —— 一次显示所有视窗」一样,画面看起来也差不多。

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在开启Mission Control 介面后,就能看到所有的桌面都被排列在画面的最上方(我开了四个),你可以任意地把应用程式的视窗拖进该桌面中,让你可以把应用程式各自分类到同一个桌面中,避免同一个桌面塞进太多视窗的问题发生。

要新增桌面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把视窗拖到画面上方「没有桌面」的位置,就会看到有一个新的桌面偷偷地从画面右边冒出来(上图右边有一个空白的桌面正在跑出来),放开滑鼠之后就能新增视窗啦!要关掉桌面也很简单,只要把游标放在任何一个桌面上久一点,就会出现一个「X」,点击之后就可以关掉了。

如果你希望一个视窗永久固定在某一个桌面上,例如「邮件一定要固定在第三个桌面上」,请直接在Dock(就是用来放应用程式图标的那排)的该应用程式上按滑鼠右键,选择「选项」 => 「指定到」,再选择你想要指定的桌面就可以了。这样以后只要你开启该应用程式,就会自动被倒到你指定的桌面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应用程式叠在一起的问题发生了。

四、善用热点,就不再需要按快捷键了!


上图:热点设定在 Mission Control 面板中左下角的「热点」按键

Mission Control 有四个热点,分别位于萤幕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角落。这些热点的操作非常简单,只要你预先设定好热点对应的功能,再把滑鼠移动到指定角落上就可以呼叫该功能啦!例如我把右上角设定为「桌面」,这样只要把滑鼠移动到萤幕右上角就能让所有视窗自动消失并显示桌面让你找东西,非常方便!

注一、如果 Mission Control 的系统快捷键设定对你来说不尽理想,你可以改用 BetterTouchTool 来设定这些快捷键,教学请看:教你如何使用BetterTouchTool ,自訂熱鍵Mac更好用~

注二、所有 Mission Control 快捷键只要跟着 Shift 按键一起按,就会出现很~有趣的效果噢!大家自己试试看吧~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