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体控看过来,带你了解iPhone处理器为何这么强大? (Part2)


 

“继上一篇Part1,先基本了解Apple处理器不易被外界摸透的原因后,本篇文章将切入主题,重新阐述电脑与指令集架构,让大家了解效能判断的基准,再来解释为何Apple的处理器可以同时平行多工处理指令。”

 
没看过上一篇请点这里:硬体控看过来,带你了解iPhone处理器为何这么强大? (Part1)
 
前面有提到Apple的Ax系列应用处理器核心,每个时脉周期内可以平行处理更多的指令,那为何Apple可以作到这件事?除了透过并购而来的PASemi团队有其过人之处(他们过去做PowerPC干过的好事足以另外开一个新专题了),这也或多或少跟ARM指令集的演进有所关联,尤其是「64位元」这个经常引起误解的话题。

要重头建立起对效能的判断基准,充分理解近代高效能处理器的众多特性,重新塑造对「电脑」的认知,绝对不可或缺。相信我,放眼在各大科技网站四处留言的科普文青和潮牌果粉,十个之中,大概找不出一个可以好好阐述「什么是电脑」。

电脑与指令集架构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做「电脑(计算机)」和「指令集架构」,一步一步的抽丝剥茧,充分理解当代高效能处理器的基本概念与效能瓶颈,保证以下绝对不会让你看到睡着。

先问第一个问题:「电脑(Computer,或叫计算机)」与「计算器(Calculator,像你手边的卡西欧计算机,或手机上的小算盘程式)」,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相异点:电脑具备「进行条件判断」与「变更执行流程」的能力,可依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指令,作为人类用来处理讯息的工具。

我们进一步想让电脑「泛用化(General Purpose)」,让应用更有弹性,不限定于固定的用途,需要创造一组「指令集架构(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作为电脑最基础的「语言」,并将所谓的「运算」,转化成一连串指令的执行细节。

讲的抽象一点,指令集在电脑内扮演的角色,是软体和硬体之间的「介面(Interface)」。

理所当然的指令集相容性

今日耳熟能详的「计算机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就是由IBM在1964年创造给S/360大型主机用的名词,藉由表示「程式设计者可以看到并使用的指令集」,如同电脑的语言,指令集架构相同的不同电脑,可以执行相同的软体。

这在今天看似理所当然的想法,像Intel和AMD的x86处理器,可以执行用x8​​6指令集所撰写出来的程式码,然后因不同的处理器微架构的特性,在不同的应用,有着截然不同的效能表现,在当时却是非常新奇的观念,因为那时候每种电脑,都拥有不同的指令集,发展一台新电脑,就需要重新撰写软体。可顺畅执行所有软体的处理器,对商业价值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这就是指令集回溯相容性的威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资产」。

不过近年来拜ARM此类授权IP商务模式的影响之所赐,越来越多人搞不清楚「指令集架构」和「处理器微架构(Micro Architecture)」的差别,糊里糊涂的就随便把两者送作堆,挤成爆浆撒尿牛丸,所以特此不厌其烦的厘清。

举统治个人电脑市场的80×86为例,前者说穿了是「电脑的基本语言(x86指令集的历代沿革,如i386、MMX、x86-64、SSE、AVX、AVX-512等)」,后者是「执行语言的载具(Intel和AMD一大票微架构code name,像Skylake)」,不能混为一谈。

指令集与微架构互相影响

但「资产」和「包袱」往往是一体两面,在漫长的演化之路上,指令集和微架构并非从此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就像人类平日用来沟通的「语言」 ,其文法规则与逻辑结构,多少可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风土习俗和「潜在规则」,一套指令集的特性及优缺点,会深深影响着微架构的发展途径与经济效益,两者相互潜移默化,直接或间接反映在「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指令集未来的扩充发展方向。毕竟处理器是要面对市场竞争的商品,身为「电脑语言」的指令集,也是会因应微架构的发展需求而进化,甚至不惜牺牲相容性,也要丢掉部份的包袱。

电脑的身体是「物理」,灵魂是「数学」,但「经济」才是它存在的原因。假如世界上真有「计算机结构经济学」这门学科(其实某本以计量方法为名的教科书,已经很有这样的味道),注定将聚焦于指令集和微架构之间的互动。

那问题来了,64位元的ARM指令集,究竟带来了哪些突破,而Apple又如何搭上这顺风车,让自家微架构甩开跟竞争对手的差距?更关键的是:Apple同时掌握软体和硬体,究竟在处理器效能竞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待续)
 
续篇:硬体控看过来,带你了解iPhone处理器为何这么强大? (Part3)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硬体控看过来,带你了解iPhone处理器为何这么强大? (Part1)


 

“Apple从iPhone一代使用三星处理器,到iPhone5后使用自己开发的A6晶片,至今Apple的处理器已经是远远超过其他人,为何Apple开发的处理器效能这么好?本主题分成Part1~Part3三篇文章来深入讨论Apple Soc究竟厉害在哪~”

 
也差不多是该好好谈谈这「年经」议题的时候了。自从iPhone 5的心脏,终于开始引进自家开发的独特微架构核心,随着世代交替,在越来越多效能评测,对上其他授权现成ARM核心的对手时,展现越来越摧枯拉朽的优势后,每逢搭载新款Apple自家应用处理器的产品问世,各大媒体,总是出现以下的例行标题:

「Apple的晶片实在太快了,众人们都难以置信!」

接着一如往昔,四处冒出单细胞动物反应般的「Apple何时会将Mac换装自家的SoC」深度评论(即使从头到尾看不出什么内涵),下面的读者留言,也跟着鸡同鸭讲的吵成一团。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先直接讲结论:Apple Ax系列应用处理器核心,可以同时执行,或着讲的更精确一点「可平行处理」的指令数,远胜竞争对手,完全是顶级伺服器处理器的等级。

为何少人分析Apple自家处理器的技术细节?

Apple的晶片再厉害,也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颗地球上的人类开发出来的产物,奠基于相同时代的半导体制程技术,与观念相近的高速处理器设计原理,万变不离其宗,绝非外星科技,而产品开发背后的技术源流,更是斧凿斑斑,如果你愿意花时间考古的话,想藏也藏不住。

但Apple毕竟就是Apple,不像习惯在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变相进行技术行销,或着在自家活动公开产品技术细节的IBM Intel AMD nVidia Qualcomm等厂商,对自家打造微架构、总算可以不假外人之手的晶片,几乎守口如瓶,只给行销数据。

反正对Apple来说,他们也不需要让外界得知太多资讯,只要宣称iPhone iPad有很棒的使用者体验,果粉愿意掏钱买单,就功德圆满了,除非有足以用来说嘴的重大技术创新,像A11的Neural Engine类神经网路加速引擎,否则讲太多细节,都是多余的。

所以很多专精于分析处理器架构的媒体工作者和专栏作家,几乎除了介绍TSMC为主的先进制程、历代Apple晶片的方块图(特别专注于比较iPad专用的版本,会比iPhone多出哪些额外的区块),与新款PowerVR绘图核心的性能提升,对于最重要的核心微架构,不得其门而入,通通束手无策,大概勉强比较有看头的,就是某些拆解机器,取下晶片,磨出晶粒照片(Die Photo),然后看图说故事的网站。

当然,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Apple晶片的竞争对手,势必拿着电子显微镜,对着晶粒进行巨细靡遗的分析,甚至尝试逆向工程的可能,只是这些见不得光的商业行为,不会也不能公诸于世就是了。

所以就这样束手无策了?才怪!

但这并不代表天底下没有旁敲侧击、判断其设计奥妙的手段,比较专业一点的作法,是自行撰写测试程式码(目前知名网站中,就以Anandtech那篇比较A5和A6的文章最具代表性),去推敲其指令管线深度、执行单元宽度、分支预测强度、记忆体子系统阶层与延迟等等,应用程式开发工具(像LLVM)内的参数,也是可以「挖宝」的好地方。

次而等之的,则是透过跨平台的效能测试程式,去比较不同世代Apple应用处理器与那票Android手机心脏之间的差别,再以找一个资料最公开的晶片,作为评估的基准。难搞的要死、非得自己弄好编译器参数,才可以保证跑完的SPEC CPU,之所以历久不衰,长期兼具学术和商业价值,不外乎可藉由涵盖多种不同应用的子项目,彻底分析处理器的性能特性。

所以当笔者看到效能测试程式的创办人,竟然会讲出「A11晶片实在太快了,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Android 阵营看起来好像停滞不前?效能飞跃在哪? 我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鬼话,当下的情绪反应是极度愤怒的,因为开发效能测试程式的人,最没资格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难道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到底在测试什么吗?还是你们其实对处理器架构完全一如所知,只是要挤出喧哗取众的数字,让使用者自己赛猪公吗?

看来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你才会在这边看到这篇文章。 (待续)
 
续篇:硬体控看过来,带你了解iPhone处理器为何这么强大? (Part2)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你是超级果粉吗?快来了解iPhone的历代产品~


 

“不论是身为超级果粉的你,还是想对iPhone产品了若指掌的你,或者很好奇什么功能是从iPhone哪一代开始的你,通通不要错过本篇文章整理出来的iPhone历代产品介绍,来看看到底哪一代的iPhone是最有特色的~”

 
iPhone 终于迈向十周年了,在十年内苹果推出了15款的iPhone,全球创造了超过20亿款的销售量,也是单一产品型号历史上销量最好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在这十年来每一代的iPhone 做了多少进步,我们一一为大家整里出来,又你最喜欢哪款iPhone、觉得是不败的经典呢?笔者觉得是 iPhone 4,是让 iPhone 迈向手机之王的巅峰之作,你跟我的意见可能不同,不论如何,让我们细数每一代 iPhone 的特色吧!

iPhone 一代 – 超好用触控萤幕和革新手机使用介面:

过去智慧型手机都采用电阻式萤幕,并用触控笔控制,是使用介面难用的元凶。 iPhone 首次采用电容式萤幕,让手指可以轻松操作萤幕,加上苹果工程团队把整套Mac OS 简化移植到手机上,赋予苹果原本就注重的使用者介面易用的精神,才让iPhone 一举成为全球最好的智慧型手机,让智慧型手机的发展从商务人士走向一般用户。

iPhone 3G

App Store 诞生:iPhone 一代只能使用 WiFi 连上网路,iPhone 3G 首次支援网路通讯信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收信等功能。但iPhone 3G 最重要的更新是App Store 的诞生,让全球百万的工程师都能在iPhone 上开发各种有趣的应用程式,使用者更能透过App Store 快速下载软体,至此APP 这三个字终于走入民众,让智慧型手机应用真正爆发。

App Store 的诞生,让全球百万的工程师都能在iPhone 上开发各种有趣的应用程式,使用者更能透过App Store 快速下载软体,至此APP 这三个字终于走入民众,让智慧型手机应用真正爆发。

iPhone 3GS

iPhone 3GS 是 iPhone 发表第一次小中场,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硬体效能更好,照相镜头可拍影片以外。使用者在手机上终于可以选取文章、复制贴上了,这个看起来小小的改变,在介面应用上却让苹果设计师们想破了头,让手机迈向移动电脑就往前了一步。

iPhone 4

iPhone 4 是iPhone 迈向巅峰之作,前后玻璃贴合机身的设计,以及Retina 让萤幕等于肉眼视觉的解析度萤幕,成为全球最美丽的智慧型手机,但为了成就这样的工艺之作,iPhone 4 有了「天线门」事件,手机讯号收讯问题成为iPhone 4 的缺点把柄。这也是第一款搭载前镜头 iPhone,并开启了苹果的视讯服务 Facetime。

iPhone 4s

iPhone 4s 也是强化版,除了解决了天线门的问题外,就是诞生了语音助理Siri,一开始的Siri 并没有那么聪明可以辨识我们说话的内容,但现在开APP、记行事历或打电话都易如反掌,并把Siri 延伸回Macbook 和iMac 电脑上。随着人工智慧技术的跃进,用 Siri 取代打字也是 iPhone 发展的远大目标。

iPhone 5

iPhone 5 是贾伯斯离去后的新一代 iPhone,做了非常多的革新,包括萤幕终于长到 4 吋、舍弃了 30pin 接头全面改为 Lightning 接头,整机都是铝制机身。连作业系统 iOS 设计元素都全面改造为扁平化设计,当时引起非常多的论战,也确实从那时开始,iOS 作业系统开始迈向复杂化设计。

iPhone 5s

iPhone 5s 并没有对前一代有太多的修改,不过增加的指纹辨识功能 Touch ID 确实是非常棒的强化功能。指纹辨识在当时已经不是一个创新前所未见的功能了,并常用在笔记型电脑上,但实际使用的人却非常少数。但苹果的 Touch ID 设计把指纹辨识做到非常好用,解决了手机输入密码这个繁复的行为,为手机使用者省却了相当多的时间,也成为后来智慧型手机的标配功能。

iPhone 5c

iPhone 5c 是苹果第一款便宜 iPhone,但在台湾也卖到了 18,900 元,还是没享受到亲民价格。但却让怀念 iPod nano 各种缤纷色彩的使用者有了选择的机会,有绿、蓝、黄、红、白五种颜色供大家选择!

iPhone 6

在三星推出 Note 系列后,全球卷起大萤幕手机的潮流,苹果终于在 iPhone 6 时推出 4.7吋萤幕以及 5.5吋萤幕,迎合了消费者的喜爱。在这代iPhone里最重要的事情是 Apple Pay 的出现,并由指纹辨识 Touch ID 实现一指支付的可能性。

iPhone 6 Plus

再多说一句,如果没有 Tim Cook 不可能诞生5.5吋这种超大萤幕的 iPhone 6 Plus。

iPhone 6s

iPhone 6s 也是上一代的强化版,其实没有什么特点可说,只有在萤幕上增加了3D Touch 这项技术,这项小创新并没有得到广大的消费者的欢迎,另一个软体上的小创新、可让照片在一秒内动起来的Live Photo,也没得到广大的注意。

iPhone 6s plus

在这代iPhone 真正得到广大注意的是玫瑰金颜色,这个颜色在中国迅速火了起来,也只有买了玫瑰金才能说明「我正在用最新的iPhone」的炫耀姿态。

iPhone SE

可能是苹果在乎本格派的消费者,或者是想出清过去的零件库存,4吋版本的iPhone SE 推出了,在满天都是大尺寸的手机的环境中,iPhone SE 反而给消费者一个清新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第一次苹果在一个年度推出三款手机。

iPhone 7

iPhone 7 是个受到争议的手机,终于添加的防水功能并不令人惊奇,但取消 3.5mm 耳机接孔果然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多以倒喝采看待。但对应推出的 Air Pods 无线耳机反而相当争气,优异的配对体验成为史上最好用的蓝牙无线耳机。

iPhone 7 PLUS

比起上一年卖弄颜色的玫瑰金,iPhone 7 Plus 的曜石黑成为顶尖工艺的代表作,外观美丽但容易沾染指纹的「指纹机」名号又掀起了另一波风潮。另外双镜头相机所创造出来的人物成像确实优秀,果然往后一年,双镜头又成为各家手机厂顶级手机的标准备配,但有谁记得第一款双镜头手机是 HTC M8 呢?

iPhone 8

iPhone 8 实为iPhone 7 的强化版,完全不同的地方是导入Qi 无线充电技术,iPhone 4 最引以为傲的双面玻璃也重新回归,此外相机和显示萤幕也增强,但一般使用者在这方面感受不会太大就是。

iPhone 8 plus 将金色调得更柔和好看了,透过最新的 A11 Bionic 晶片创造出「人像光线」的程式,可修正一个照片的光源,让照片更加艺术感。

iPhone X

iPhone X 有着全面屏萤幕,大胆取消了 Touch ID 指纹辨识功能和 Home 键,进而用结构光技术的脸部辨识 Face ID 取代。为了成就脸部辨识功能,iPhone X 有两个前置摄影镜头。另外 iPhone X 256GB 的价格也创下 41,500 元的天价,是第一次超过四万元的 iPhone 手机。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从iPhone搭载的3D Touch,来了解压力感测的用途是什么?


 

“从iPhone 6S之后所搭载的3D Touch,可能很多人到现在都还没使用过,3D Touch是让你单用触控力道的大小,就能操作更多的功能。本篇文章将深入解说3D Touch以及压力感测技术是什么,提供给对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早在iPhone 6s系列发表前,就有不少传言指出这次会搭载压力感测技术,也就是先前Macbook触控板、Apple Watch上使用的Force Touch技术。实际发表后,我们可以看到搭载的技术比起Force Touch似乎更高明了一些。

3D Touch让操作进入新的领域,单用触控就能获得更多的操作变化。

3阶段压力感测

从先前苹果的展示影片,可看到3D Touch看起来好像真的有压力感测,但实际上手机萤幕并无法做到真正的3D,最多只有长宽面积的感压变化,那么深度的感测是怎么来的?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手指感压的面积。

当你大力下压的时候,手指与萤幕的接触面积肯定比轻触还要大,手机就透过这种方式来辨识感压的深度。 iPhone 6s上的感压深度可分为3个等级,包括轻点、按压、强按压,苹果将其称为Peek与Pop功能。当3D Touch运作的时候,流程大致上会是:萤幕感应手指接触、判断手指按压面积、压力感测元件将讯号处理、CPU接收讯号并回馈反应、产生显示变化。

萤幕下有压力感测元件,靠的是辨识手指的接触面积,当接触面积变大自然就是压力增加。

简而言之,所有流程可分为3个大区块,包括:触控、辨识触控压力、回馈反应。在发表会中,苹果也说明了这次使用的电子元件Force Touch Sensors,用于分析辨识感压力道。且根据先前的报导,为了将这些感压元件放入手机内,也让手机变厚变重。

对于Macbook这类笔电,甚至是平板来说,这些感压元件的体积并不算大。但对于寸土寸金的手机来说,变厚变重就是无可避免的情况。未来可将部分感压元件内嵌于萤幕内,可缩减部分空间,达到手机瘦身的目的。

以Macbook的触控板来,最上端是触控板,底下则是震动回馈元件,以及压力感测元件。

Macbook内有4个压力感测元件,iPhone 6s内有多少个,还得等勇者拆机才知道。

精巧的感压萤幕

以目前已知的讯息来说,iPhone 6s系列仍使用JDI等日商的Incell萤幕,要加入3D Touch的感应层,萤幕设计需要非常精细。外传苹果可能是导入奈米银Ag Nanowire技术,能让萤幕厚度降低,且感应更加精确灵敏。根据先前苹果的专利图,他们将ITO的VCOM层切割成平行线,就是为了压力感测。

在Macbook的压力感测触控板上,有着4个压力感测器,iPhone 6s上有多少压力感测目前仍不确定,得要拆机过后才能了解。且为了强化使用者体验,Macbook上的触控板还有个回馈力道的回馈系统,让感压更具真实感,未来在iPhone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设计。

3D Touch能怎么用?当你用不同的手指压力,UI会随之变化。

以超连结来说,轻点会显示出网页预览图,大力压下就会用Safari另开网页。

除此之外,多工介面、绘画都能套用压力感测,未来我们能在更多App上看到不同的应用方式。

压力触控非苹果独有

看到这你或许会问萤幕压力感测是苹果独家专利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多年前美国Z-origin就曾推出过Z-Touch,不仅如此,微软、黑莓等厂商也有应用压力感测在自家产品上。但或许是使用者体验不如预期,没有造成太大的回响。

此外,华为不久前在Mate S上也加入压力感测,因此苹果并非第一个采用这设计的厂商。但众所皆知苹果的影响力相当大,先前推出指纹辨识的Tiuch ID,后来也不少厂商跟进。这次萤幕增加压力感测,可预期又会有一票手机打着我也有压力感测做为卖点。

至于在技术层面,老美的IMMERSION等公司,已经在触觉互动领域上拥有大量经验与技术专利,像是振动回馈等技术。而不少公司与技术内,都可见到中国投资的影子。

人机互动的触觉时代

在iPhone 6s系列上,我们可以看到触觉互动的雏形,但多数仅止于软体层面的回馈。目前硬体触觉互动仅止于人对机器,机器鲜少回馈反应给用户,最多有个震动罢了。有趣的是,日本DOCOMO多年前为了年长者,设计了具备震动回馈的手机,按压萤幕时会有类似键盘的触感。相似的产品,日本松下、南韩PANTECH也曾推出过震动回馈平板。

日本曾推出触控回馈的老人机KARU-KARU,但当时这领域并未受到重视。

这些产品都可说是触觉互动的先驱,然而这领域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营造出细腻的震动回馈触感。目前大多使用触觉震动回馈零件,多数是相当精密的震动马达,与现有的偏转震动马达、直线震动马达相比能模拟更多细致的震动反应。

iPhone 6S系列内使用的精密马达,相较于传统马达,可模拟更多且更细腻的震动回馈。

然而这些零组件的体积比起过往马达更大,对于平板、笔电来说或许没问题,但手机可就不是这么好挪出空间。此外,新马达的功耗表现也高于传统设计,若每次触控都要回馈震动,对于电池的负担也就更高,严重会影响手机的续航力。

触觉互动可能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人机介面领域,但现阶段还有许多软硬体问题需要克服。但至少有了苹果等厂商起了头,或许我们也不需要等这么久,就能体验到与过往僵硬死板完全不同的手机体验。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从Touch ID的使用,来了解指纹辨识的技术~


 

“还记得第一次使用iPhone的「Touch ID」功能时觉得新鲜神奇,到现在已经不习惯再用密码输入,好奇指纹辨识在手机上是如何做到的吗?本篇文章将分享指纹辨识的原理,以及不同辨识方法的技术差异,提供给对于指纹辨识技术有兴趣的人~”

 
生物辨识技术一直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要项,粗略算来少说有近10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像是电影中常看到的视网膜(retina)、虹膜(iris)、脸部(face)等辨识技术,还有已经很普遍的指纹(fingerprint)、掌纹(palm print)、声纹(voice pattern)辨识。这之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指纹辨识技术,但你有想过电脑是如何比对成千上万的指纹资料?像是iPhone 5s使用的Touch ID又是如何实际运作的呢?接下来就先来认识什么是指纹,再来了解各类辨识技术。

透过隆起线的端点与分岔点
如果放大看你的指纹,会发现它如同山谷一样高低起伏,高者为波锋即为隆起线低者为波谷,再加上弯曲的特性每个人都不相同,形成个人独特的生物特征。所谓指纹特征,指的是指纹隆起线的分布状况,每条隆起线都会有断裂处亦即端点。除了端点外,还会称为分岔点的分岔处,端点与分岔点皆为特征点,这就是比对指纹时的关键。

指纹是生物辨识的方式之一,透过波峰与波谷以及隆起线的变化,就能抓到特定的特征点,且每个人的特征点皆不相同。图片来源:Wiki

指纹有多种构型,Arch、Loop与Whorl,其中也有将Loop细分为Right Loop、Left Loop,Arch再分为Arch与Tented Arch。图片来源:fortinet

指纹有50个特征点
每枚指纹大约会有50个左右的特征点,取得特征点的位置与方向,就能用于指纹的辨识。一般指纹辨识技术并非完整纪录整枚指纹的图形,而是仅仅储存指纹的特征。分析时会比对指纹的特征点的方向、位置是否相同。实作上辨识方式大致可分为2种模式,分别是一对一的Verify比对,以及一对多的Identify。前者大多会搭配特定密码或ID,输入完毕直接比对该组指纹特征,而后者则是输入指纹后,在茫茫资料库内比对。

虽然指纹的特征点很多,但根据英国E.R.Henry的Henry System分类,指纹被归类为二部八类,其中只要13个特征点相同,即可确认是相同的指纹。

指纹主要靠着隆起线的起断与分岔进行辨识,但扫瞄出来的指纹不见得完全正确,得靠后端演算法修正与加强辨识度。图片来源:NEC

比对是靠着隆起线形成的特征点辨识。图片来源:NEC

会有指纹相同的人吗?
那么你可能会问,世界上有没有指纹相同的人呢?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以机率来说的确有可能2个人的指纹拥有相同的特征点,但这机率小得可怜,大约要让地球人口达到42位数时才可能出现,就算有也不太可能存活在同个世纪。世界上也已经有多个国家发行指纹身分证,像是印度、马来西亚、韩国等,并有部分国家建立指纹资料库。台湾先前领取新式身分证也需按压指纹建档,但后来因为违宪而取消。

已经有多个国家开始采用指纹认证,或是将指纹做为辅助辨识工具,图为美国入境时海关扫瞄旅客指纹。附带一提,该机器为光学式设计,稍后会提到更详细的内容。

指纹辨识的优点
生物辨识的种类这么多,为什么指纹辨识会成为主流?原因在于储存指纹特征资料的模板是目前生物特征辨识当中最小的。每枚指纹的储存量仅约120至180byte,这么小的空间需求能让它轻松储存于容量有限的装置内,像是信用卡、护照、身分证等。此外,由于技术的进步,指纹辨识装置的体积也缩减许多,除了笔电上常见的滑动辨识器外,手机上也逐渐应用类似的装置,都不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配置硬体。

手机逐渐加入指纹辨识器,而商务笔电在更早之前就已经迈入指纹辨识时代。

构成指纹辨识器的软硬体
指纹辨识器由软体与硬体共同构成,硬体部分是指纹感应器(Fingerprint Sensor),用于采集指纹,依照技术可分为电容式与光学式感应器,依照扫瞄方式可分成滑动式与按压式。软体则是指纹辨识演算法(Fingerprint Algorithm),当前端指纹感应器扫瞄完毕后,透过演算法比对资料库内的指纹档案。各家演算法重视的点可能略有差异,有些重视比对速度、有些重视比对正确性。

错误接受率(False Acceptance Rate,FAR)、错误拒绝率(False Rejection Rate,FRR)就关系到安全性与速度,FAR代表安全程度,越低越安全。至于FRR则关系到便利性,数值越低越便于使用。知道指纹辨识器大致的架构后,我们接着了解指纹采集技术的差异,就是先前提到的电容式与光学式,还有依据扫瞄方式的不同,分类出来的滑动式与按压式感应技术。

扫描指纹储存的不见得是指纹的完整影像,而是指纹的特征点曲线与位置,亦即图片中最右端的折线。

指纹的保存关系到个人隐私,指纹特征点分析完毕后,大多会透过加密的方式储存成为某种数据流。图片来源:identityone.net

电容式:透过电荷量、温差、压力扫瞄
指纹说穿了就是手指的纹路,要让电脑扫到这些纹路,可透过手指的电荷变化、温度差、压力等方式扫瞄,而iPhone 5s使用的感应技术就是电容式感应,亦有人将其称为半导体式、矽晶式等名称。薄与小是电容式设计的优点,便于安装于行动装置上。但成本相较于光学式设计更高,且裸露的感应器容易受到汗水等外在因素影响,导致耐用度较差。若要提升耐用程度会在感应器上加增保护机构,像是蓝宝石玻璃就用于iPhone 5s的感应器上。

左为光学式感应器,右为电容式感应器,前者透过光线与感光元件储存,后者则是透过半导体记录电荷、温度、压力等分布状态。

图片中可看到电容式感应器的半导体元件,以及覆盖与其上的蓝宝石保护玻璃。

光学式:透过光线形成阴影扫描
光学式的设计早于电容式,要扫瞄纹路最直觉的方式就是直接翻拍扫瞄,要让纹路细节显现出来则是依靠光线。 1970年代的光学式设计架构很简单,靠着光源、三稜鏡、感光元件就能记录指纹。使用时手指按压于三稜鏡上,靠着光源反射让隆起线显现出来,再透过感光元件撷取影像。

因为光学式设计手指接触的是三稜鏡或是其它反射面,而非电容式娇贵的感应晶片,因此耐用度较高且成本低廉。对于需大批量使用的机场等地,大多为光学式设计,例如美国海关。但不论电容或光学式设计,目的都是要取得指纹影像,后端还是得透过演算法计算、比对才行。

光学式原理很简单,就是透过光线照射辨别出波峰与波谷,再透过感光元件储存。图片来源:biometrics

滑动与按压式:体积与方向性是关键
技术分为电容与光学式,而扫瞄则也可分为滑动与按压2种方式。先从按压说起,就是将手指平贴于感应器上,而滑动式常用于笔电,感应器多呈现细长状,使用时要将整个手指完整滑过感应器。后端软体会将滑过的每幅影像拼贴出来,构成完整的指纹档案。滑动式的设计起源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毕竟当初电容式设计很贵,就有人想到如果把感应器面积缩减,只要划动过去同样能取得整枚的指纹,而且占用的空间还更小。

按压式的优点在于操作最直觉,符合人类使用习惯,而且放置的指纹无方向性,缺点则是需要较大的面积且成本较高。至于滑动式优点就是成本较低,且细长的感应器需要的空间较小。然而还是有些缺点,那就是滑动时必须顺着某个方向,且辨识度相对较低。不论按压式与滑动式都有厂商支持,笔者认为不同的环境下各有优缺点,两者皆无法完全取代对方的功用。

滑动式感应器常见于笔电上,使用时需要完整地刷过整枚指纹。图片来源:PTT

按压式设计常见于海关等政府单位,笔电也曾经使用过按压式设计,但占用空间较大且成本较高,后来逐渐被滑动式所取代。图片来源:workstation

指纹辨识只是开端
最初我们提到生物辨识技术种类很多,而指纹只是其中较为普遍的应用。相信部分用过笔电以及手机指纹介面的人,应该都对于其免输入密码等应用感到方便。或许未来我们可以进步到使用内建镜头做视网膜或是虹膜辨识,或用声纹解锁亦无不可,甚至未来去ATM提款不用带提款卡,对着镜头三秒钟就能提款,这些都是可预见的未来,也是令人期待的科技应用。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用iPhone也可以拍出高速摄影的慢动作效果~


 

“你知道iPhone相机除了正常录影外,其实还有慢动作效果与缩时摄影可以玩吗?本篇文章将要介绍i​​Phone的「慢动作录影」功能,并且说明如何剪辑与上传慢速度的影片,让大家在录影效果上又多一样趣味~”

 
你知道 iPhone 可以拍摄慢动作影片吗?虽然这个功能在发表会、或是苹果官方网站上都特别被拿出来宣传,我在过去的苹果相关报导中也都有写到,但根据我实际的不专业调查后发现… 居然大部份的iPhone 使用者都不知道iPhone 有这个功能!

其实就在iPhone 相机介面中下面切换录影的地方就有一个「慢动作」的选项,切换到这个选项之后就能以240fps(每秒拍摄240 个画面)的速度拍摄720p 解析度的慢动作影片,以一般影片播放格式30fps 来说,大约可以将画面放慢四倍左右,用来拍摄一些特技表演、或是赛车、滑板等极限运动都是非常实用且有趣的玩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影片:

这个就是小编用键盘打桌球的影片,里面的慢动作特效并不是用什么特殊软体做出的效果,而是直接用 iPhone 6 Plus 拍摄的喔!

不过在上次拍摄影片之后又发现一个新问题:虽然部分使用者知道 iPhone 可以拍慢动作影片,但却不知道如何编辑慢动作影片、甚至不知道要如何正确输出才能保留慢动作影片效果!再一次的,根据我不专业的调查发现,大部份知道 iPhone 慢动作影片功能的使用者最后上传到 Youtube 的影片都像下面这样:

这个 … 慢动作呢?慢动作去哪了呢! ? ! ? !

是的,我发现有不少使用者在拍完慢动作影片之后会直接把影片从手机里抓到电脑上,结果丢到电脑上之后才惊觉「怎么慢动作效果消失了!?」。其实我们要知道一个概念:iPhone 拍出来的影片其实本身只是一个 240fps 的高速影片,并不带有任何「慢动作」的特效。这些特效都是手机自己将影片降速之后才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先从手机这边处理过(或是直接从手机上传 Youtube)才能保有慢动作的特效。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请先打开你手机里的相片 App,并且如上上图那样找到「慢动作」这个资料夹,并点选你要处理的影片:

点开之后就会看到如上图这个预览画面,在这个状态下你就能看到原始拍摄影片以及手机自动帮你处理过的慢动作效果。不过如果直接就这么上传,就会发生「慢动作时间拖太长,影片好无聊」的问题。这是因为iPhone 预设会把影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做慢动作处理,因此即便你只是拍个三、四秒的画面(例如上面的赛车过弯),但拉长之后就会变成十几二十秒的慢动作影片,看起来真的是… 很让人不耐烦啊!

有多令人不耐?请看下面这个被拉长变成两分钟的杂耍影片:

是不是超无聊! ?一开始看还会觉得「哇!原来是这样啊!」,但差不多看到三十秒的时候就会开始想「你快点表演完好不好啊!!」。有鉴于此,在你上传那你觉得很有趣、别人觉得很不耐烦的慢动作影片之前,先把影片的慢动作范围变动一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啦!

至于怎么处理呢?我们再看一次上面的预览图:

看到画面的右上角有个「编辑」吗?要处理影片请直接点击那个「编辑」!

按了编辑就会进到上面的画面!

这时候请看画面中的那一条条小短白线(就是有的稀疏、有的紧密的那些),这些白线代表的就是「慢动作的起始与结束范围」。比较稀疏白线的位置就是慢动作的影片范围、相反的紧密白线就是正常速度的影片,这很直觉吧?接着你只要用手指调整稀疏白线的宽度(拉动稀疏白线开头、结尾比较长的那条白线),就可以调整慢动作特效的长度、以及起始结束时间了,在调整的时候上方的影片会给你预览,所以操作上非常简单!

在经过简单地调整之后,就可以看到如下的影片:

刚好在进入弯道与出弯道的中间加入慢动作,看起来真是超帅气的!而且慢动作还能看到过弯时的方向盘细部操作,对于一些高速度运动的训练来说也是相当实用的一项道具,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iPhone 广告中会不断出现拿手机来做运动训练的缘故,就是因为这个慢动作功能太好用啦!

不过这里可不只能调整慢动作特效的范围与长度喔!其实「编辑」连影片长度都能调整,请再看一次下面这张图:

有注意到最下方的影片时间轴(就是看起来像影片分镜图的东西)的两端各有一个箭头吗?这两个箭头在 iPhone、或是 Mac 上都代表同一件事:这段东西可以调整长短。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你拍的这段影片太长了,那么你可以直接拉动两端的箭头来调整影片的开头与结束位置,这样就能调整影片长度啦~

调整完之后,右下方的红色「回复」字样就会变成黄色的「完成」字样,只要点击黄色的「完成」就可以回到影片选择画面了!就像下图这个画面:

回到这个画面之后我们就要上传影片啦!如果不从手机上传的话,就很有可能发生「丢到电脑上后慢动作特效通通不见」的问题,反正这影片一般也都是要丢到网路上分享的,所以建议你就直接从手机上传吧!请点击上图右上方爱心右边的那个「方格里有个箭头」的图示,点了之后就会进入下面这个画面:

首先 iPhone 会让你选择你要上传哪几支影片,如果你要一次上传或传送很多个影片,请在这里把他们通通打勾,接着再按下一步进入下一个画面:

这里你可以选择直接上传 FaceBook、Youtube、用讯息或邮件传送。如果你希望把调整好的影片传到电脑上,除了用传输线拿出来之外(不建议这么做,因为很多人在这一步都会失败而失去慢动作特效),建议直接用「储存至Dropbox(就是上图那个白底的纸箱图案)」这个功能把影片同步到电脑上去。

到这里就完成你的慢动作影片啦!如果你电脑已经更新到 OS X 10.10.3,那么你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的相片 App 里面编辑慢动作影片,就不一定要用手机处理才能上传啰!另外如果你有付费购买更大的iCloud 空间,那么在启用自动同步相片资料库之后,iPhone 拍摄的影片也会自动传送到电脑上,就不需要在另外拿传输线或用Dropbox 来同步影片了,非常方便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手機備份很重要!教你如何用iCloud與iTunes來備份~


 

“iPhone用户对iCloud与iTunes想必都不陌生,这两者都是手机备份资料的管道,iCloud是用手机就可直接操作,而iTunes是需要连上电脑操作,本篇文章将针对这两种备份方式介绍以及说明如何备份,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参考~”

 

一、全自动备份,但可能需要花钱扩充容量的 iCloud 备份

原先 iPhone 只能透过电脑备份,不过后来在 iCloud 容量加大之后,现在也可以直接将 iPhone 资料备份到 iCloud 云端上去。虽说这样一来备份速度就取决于网路速度,但至少你不用天天把手机插到电脑上去备份,终究还是方便许多。只是 iPhone 备份通常都会占据不小的容量,因此一般至少得买 50GB(NT$30/月)的方案才会够用。

这里我就先假设你已经买过了,所以我们就直接开始设定 iCloud 备份吧~

首先打开你的手机设定,接着点击最上面的名字进入 iCloud 设定页面。如果你的画面长得不一样,那你可能是用旧版的 iOS,请往下拉找到「iCloud」的项目。

接着点击 iCloud 进入上图最右边的页面,这里是所有 iCloud 备份同步项目的开关页面,打开「iCloud 备份」的项目。

接着你就会看到如上图右边的画面,把开关打开成绿色,之后只要你的 iPhone 处在接上电源、锁定、并且连接 Wi-Fi 的情况,就会开始自动备份。如果你希望现在立刻将手机备份,点击「立即备份」即可。

iCloud 备份是采用差异备份的做法,因此只有第一次备份会花很多时间,往后的备份就只会把有变化的档案重新备份,花的时间就会少很多。另外如果你是现在要立刻更换手机还原备份,也可以点击立即备份将上一次备份到现在有变化的部分备份上去,等等更换手机时就可以无缝接轨了。

前面说过,iCloud 备份通常会占据不少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从 iCloud 页面中来管理 iCloud 备份来减少占据的空间,操作顺序请见上图。

由于现在有 iCloud 图库的缘故,相片影片已经都不再储存于 iPhone 备份之中,而是独立一份放在 iCloud 图库备份里头,因此现在 iPhone 备份容量已经比以前少很多了。再加上 App 也只会备份内存资料而不会把整个 App 都备份起来(还原时才会重新从 App Store 下载),因此容量也会比较少一些。

不过现在还是有些程式会内存大量档案(例如看影片软体),这时候就还是得把那些软体的资料同步关掉以避免占据空间。

如上上图那样打开备份页面后,你可以在备份中找到你的「备份们」,像是 iPhone/iPad/Apple Watch 等等。点击你要管理的装置,进去后就可以如上图最右边那样,看到每一个软体所占用的备份容量。你可以把那种不太重要的软体备份关掉,就可以避免无谓的备份占据太多的空间,或是往后还原时浪费时间来下载这些备份。

之后要还原时就是直接重置手机,在手机初次启用时就可以在登入 iCloud 帐号后选择你的手机备份来还原。

 

二、速度最快也不需花钱的传统备份手段 iTunes 备份

iPhone 最开始的备份方式是利用 iTunes 来储存,这是因为苹果认为你理应每天都会需要用 iTunes 同步联络人资料、音乐等档案,是在云端时代来临前的手机资料同步备份手段。不过自从 iCloud 功能越来越多之后,iTunes 的工作也就越来越少。

但如果你觉得透过 iCloud 备份太慢,或是你临时需要紧急换机的话,那么完全靠 USB 传输的 iTunes 备份就是你最好的选择啰~

当你把 iPhone 插上电脑后,iTunes 会自己跳出来并要求你把手机解锁,如果你是第一次插上电脑,那还得多一道在手机萤幕上按下「信任」的手续。接着再点击上图红框圈起来的图示,进到 iPhone 的同步管理介面。

接着点击上图中圈起来的「立即备份」按钮,iTunes 就会开始备份你的 iPhone。由于是透过 Lightning 的 USB 来传输,因此除非你的手机真的装太多东西,否则备份通常都不会太久,如果临时要换机什么的都很好用。

由于先前发生 iPhone 备份被人偷走的事情,虽说苹果认为你自己的电脑本就不该被人乱动,但为了避免麻烦现在备份前一律会问你要不要加密备份。如果你的电脑老是有人会乱动的话,还是得点击「加密备份」才行。

一台电脑可以备份很多台机器,因此如果你要管理、删除某一台机器的备份,直接点击左上角 iTunes 字样,接着点击「偏好设定」。

在偏好设定中点击「装置」,就可以看到所有装置的备份,如果你要删除某一台机器的备份,就直接点击该名称并且按下「删除备份」即可。

之后如果你要把手机资料抹掉并重新复原,就点击「回复备份」就行了。不过现在 iPhone 都会受到「寻找我的 iPhone」保护,因此就算你用电脑来还原,也一样得先关闭寻找我的 iPhone 才能抹除资料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iPhone陪你学英文,教你如何使用语音功能来朗读英文~


 

“iPhone除了介面操作非常好之外,其实iPhone还深藏不露许多好用的功能等你发掘。像本篇文章要介绍放在iPhone辅助使用里的「语音」功能,虽然是设计给视障人士的贴心辅助,但对于想学英文的人也可藉由iPhone标准发音,要练习听力或跟着读都可以~”

 
很多人买苹果,爱苹果,但是根本不知道苹果到底有多好用;更多人学英文,恨英文,但是根本不知道英文其实没那么难。

很多人擅长背英文单字,但是单字背得再多,看英文文章还是超慢,英听能力也老是力不从心。其实这两个死穴是互通的,将听跟读两个合在一起练,英文就能起死回生啦!

解放你的英文能力,从解放 iphone 内建语音功能开始吧!立刻拿出手机跟着步骤做吧~

设定 > 一般 > 辅助使用

语音朗读的功能其实是苹果内建的视障辅助功能,所以放在辅助使用里面。一般人很少会去开启这个功能,不过如果是外语学习者,神奇裘莉我强力建议各位拿到新手机立刻把它开起来。

进入辅助使用后,找到语音的选项,内容有一个「朗读所选范围」,预设是关闭的,把它开启吧!

开启之后,会有朗读萤幕、朗读速度等等功能。

而最重要的设定,当然是声音啰。

为什么呢?

iphone 提供各国语言的多种口音以及音色,让你可以挑选自己喜好的朗读员。

就如上图,选择了「中文」之后,可以选「中文(台湾)」的口音,然后选「提高品质」,来让语音念诵的韵律更近似真实口音。

就好像上图右边的日文也是一样,可以将预设的「Kyoko (预设值)」改成选为「Kyoko (提高品质)」,来让口音够逼真。

但别太期待,语音虽然可以让你「听得懂」,但是跟神奇裘莉我之前介绍的东大伴读王子「铃木君」相比,逊色许多。

那么为什么还要介绍他呢?因为他最方便。铃木君只会念日文,而且还必须特地开启铃木君的网页来让他念,太麻烦了。

而苹果这个语音可是内建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而且在选择朗读速度的功能上,也方便得多。可以即时听到朗读速度变更后的效果,让人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速度。 (如上图)

当然英文也可以这样选择,里面不只有大家熟悉的美国腔,连澳洲、爱尔兰、南非这种比较特殊的地区腔调都有。

对于崇尚英式英文的人,也别担心,苹果也有英式发音可以选择。

不过开启这个语音功能,就能让人英文阅读速度提升三倍,会不会太夸张?

试试看就知道!随便开一个英文网页(或是任何外文网页),自己读跟选取文章之后点选朗读,然后跟着阅读,速度绝对不一样。

当然个人的语言能力也有差异,但是基本上开启语音之后,你的英文(或是其他外文)阅读速度就会跟你的语音朗读速度相等——绝对比你自己慢慢读来得快!

(我建議你立刻試!這段文字借你用~”7 Myth-busting fact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the hymen.”)

当然,如果他只能读网页,用途还算满有限的。

事实上他也可以用在其他 app 里面,帮助阅读喔!

我自己很爱用的 iBooks 里面,有许多英文名著可供免费下载。

搭配语音功能服用英文名著,阅读英文小说宛如开外挂一般轻松!看到不会的单字也可以运用 ibooks 的功能选取,让阅读跟单字一起进步!

本篇教的 iphone 秘笈其实原本是为视觉不便的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手机体验而设计。运用现今虽不完美但堪用的语音朗读技术,来帮助视障阅读。

英语力不佳的人,跟英语视障其实没两样,都是看没有懂!所以不妨运用这个功能,也可以帮助到英语阅读力不够强大的使用者,阅读英文网页喔!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不用专业软体,用iPhone你也可以玩影片后制~


 

“用iPhone拍完影片后,实在懒得传进电脑用影片剪辑软体后制,这个时候如果手机就能直接处理该有多好?其实iPhone内建功能真的是包罗万象,本篇文章就要分享大家用iPhone的「iMovie」如何简单替你的影片加入字幕及影片效果唷~”

 
前几天我在邮局寄东西,结果当场目击隔壁的阿伯用 iPad 制作长辈贴图,可见如何用 iDevices 在图片上增加文字已经是人人都会的技巧了。为了不要被长辈超越,我们得增加一些长辈不知道的技能才行!因此今天我要教大家的 iMovie 重要功能,就是如何在影片上增加文字,这样以后你随手拍了影片想上传 FaceBook 时,就能轻松的在 iPhone / iPad 上帮你的影片增加文字啦!

而且直接套用 iMovie 内建模板,不仅输出影片画质好,字幕 / 字卡的小动画也都颇有质感,看起来颇高级喔!

要帮影片加上字幕非常简单,因为这些功能预先都已经打包在你选择的模板里,直接套用即可。同样的应用在电脑版的 Final Cut X 也有一样的功能,都能直接套用设计得颇有质感(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内建)的字幕或字卡。

首先请点击你要加上字幕的影片片段,让该片段外围出现黄色外框之后就可以直接点击左下方的「T」字按钮,就能开启如上图这样的字幕字卡选择面板。接着请点击你想要的字幕形式,就会直接在影片上出现「此处是标题文字」的编辑区块。

至于想预览字幕动画的话,直接点击该字幕方格,就会在方格里面看到字幕动画预览了。

要编辑字幕内容并不需要额外设定,直接点击出现在影片里面的「此处是标题文字」就可以直接修改内容了。这里必须注意两个重点:第一,这个字幕的位置不能任意更改,只能利用下方的位置切换来更动,否则就只能选择相应位置的字幕模板来换位置;第二,左上角的「X 」按钮并不是用来删除字幕的,那是用来清空字幕框里文字用的!

如果放了字幕反悔要删除,请点击字幕模板中的「无」选项来关闭它。

前面说过要更改字幕位置的方法只有一、从字幕个别设定更改;二、直接换字幕。

我想直接换字幕并不是个好方法,因为如果我就是不想用什么「重力」模板怎么办呢?因此我会建议直接从字幕个别设定处理,如果搞不定再去换字幕。字幕的个别设定有两个用途,第一个是更改字幕动画的排版与型态、另一个则是更改字幕在萤幕上出现的位置。

更改字幕动画的排版与型态的功能不是每个模板都有,目前我看只有用来当影片开头的那个模板有这功能,能让你设定这个字幕的长相,让你分别用在影片的开场、结束、或是中间转场使用。

我把字幕型态跟字幕位置分为两种功能,是因为字幕位置就真的只是把字幕放在影片中央、或是影片下方位置,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排版、形状上的改变。但字幕形态就很不一样了,以上图这个模板来说,前面那个字幕的「开场」、「中场」、「结束」就是完全长得不一样的三种字幕,如果你选择的是类似新闻类型的模板,这三种型态更是直接长得跟新闻开头大型动画、新闻中场字幕的样子一样!

不过说真的,iMovie 的字幕也只有少少的几种,就算把每个字幕的个别设定都加上去,也就是二十种左右的变化而已,并不会像Final Cut X 那样多到说不完。反正 iMovie 下载也不用钱,建议你直接载下来自己摸摸看每一种字幕的外观差异比较快些~

前面有提到字幕模板的形式会随着你选择的影片主题而改变。因此如果你点击影片编辑画面右边的齿轮图案进入上图介面,当你切换不同主题的时候,你原先设定的字幕模板就会随着主题形式跟着改变。如果你需要更花俏华丽的字幕,请直接从这里选择吧!样板没有很多种,有空可以多玩玩了解一下。

上图选择了「新闻」的影片主题,所以最开头那个能选择「开场」… 的字幕就长得像新闻片头一样,如果你想制作什么「我朋友生日醉倒了」之类的搞笑新闻影片,就可以使用这个模板来制作。

iMovie 毕竟是简易型的影片编辑软体,因此字幕是直接附加在影片片段上,而不是像 Final Cut X 那样独立存在的影像轨道。简单说,就是当你把一个影片片段加上字幕之后,这整个影片片段就会不断出现同样的字幕,哪怕你整个片段长达一小时,也会一整个小时都有字幕压在上头!

不过要在同一个影片片段上随时间更改字幕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直接用左下角的剪刀工具从你要切换字幕的位置把影片剪断(可以剪成无限多段),再针对剪开后的每个片段独自设定你想要的字幕,就可以解决字幕无法切换的问题啦!不过 iMovie 并不能在同一个片段叠上两个不一样的字幕,这点就有点可惜了 … 因此如果你真有这样的需求,还是建议你用电脑处理会比较简单啰~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用手机结帐超方便,教你如何设定Apple Pay~


 

“当科技进步到用手机哔的一声就能结帐,虽然刚接触者会担忧安全性问题,但手机结帐确实方便。本篇文章将要介绍「Apple Pay」这个好用的支付方式,在iPhone上要如何设定,以及Apple Pay的应用范围,另外附上一段实拍使用Apple Pay的影片。”

在开始之前,你得先了解一下你所拥有的信用卡是否支援 Apple Pay。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目前支援用刷卡机使用 Apple Pay 的 iPhone 只有 iPhone 6 以后的机种,如果你的 iPhone 太老旧,那么一样无法刷卡喔!

确定你拥有的是 iPhone 6 以后机种,且拥有信用有支援Apple pay,就可以开始设定啰!请打开你的 iPhone 设定,并往下拉到「Wallet 与 Apple Pay」,点一下进入页面。

接下来请点击「加入信用卡或金融卡」,就会进入上图右边的画面,请继续按「下一步」即可。

另外,如果你不希望在锁定萤幕下也能快速取用Apple Pay,那么请在左边的画面中把下方的「按两下主画面按钮」开关给关掉(绿色是打开、灰色是关闭),这样就不会因为碰触Home 键而不小心启用Apple Pay 了。

加入卡片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上图左边的「自动扫描」。使用这功能时只要你把信用卡用 iPhone 相机拍摄(要把白框对准信用卡),iPhone 就会自动扫描上面的数字、名字等资讯,并把卡片加入你的 Apple Pay 里。不过信用卡长期使用之后常常会出现银色数字脱色等问题,因此很有可能会扫描不出来。这时候请点击画面下方的「手动输入卡片详细资讯」,进到上图右边的画面之后,再依照你卡片上的资讯输入即可。

输入完成并开始验证之后,会依照卡片加入成功与否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画面。左边是成功加入,这样以后你就可以直接用Apple Pay 到刷卡机去付款了;右边则是加入失败,这讯息代表你的信用卡或金融卡目前还无法在Apple Pay 上使用必须换一张符合资格(上面说的那七家)的信用卡才能加入。如果你还没有上述七家银行的卡 … 那就先别想 Apple Pay 了,要嘛去办一张、要嘛就再等等啰~

注:由于写这篇文章时还无法加入台湾信用卡,因此上图左边的画面是用朋友美国 Apple Pay 的画面加上玉山信用卡的图片合成出来的,切莫以为卡面就是长这样。另外,不知为何台湾现在还不支援金融卡,所以貌似还无法加入的样子。

加完之后就可以使用 Apple Pay 啦!但哪里才能使用呢?

首先最常见的就是店家的刷卡机,不过请注意,只有支援「Visa payWave」,也就是所谓信用卡靠卡感应的刷卡机,才能支援使用 Apple Pay 付款。虽说现在有很多新闻特别强调「指定支援Apple Pay 的店家」,但实际上以前还没有Apple Pay 时,使用国外信用卡就已经能在台湾透过Apple Pay 在Visa payWave 的刷卡机上付款了,因此到底该店家能不能支援,这就还是要请你实际试试看再说啰~反正有靠卡感应的机器就给他拿iPhone 贴上去试试看吧!

另外,除了 iPhone 感应之外,你也可以利用 Apple Watch 来使用 Apple Pay。在 iPhone 上是使用 Touch ID 指纹辨识来认证,在 Apple Watch 上则不需要认证,直接按两下侧边按钮就可付款。

你一定会想,为什么 Apple Watch 就不需要认证?这样不是很危险吗?

其实这问题就跟利用 Apple Watch 解锁 Mac 一样,都是建基于「Apple Watch 一拿下手腕就会立刻锁定」的设计之上。苹果认为,只要你Apple Watch 有解锁,那就表示一定戴在你手上,那么可以直接拿去付款也就不需要担心盗刷问题了;至于什么手表搞丢啦之类的问题… 前面说过,Apple Watch 只要一离开手腕就会立刻锁定,因此这类问题是不需要担心地~

Apple Pay 也可用在iOS 上的购物App 之中,只要该App(例如Apple Store 的App)有加入Apple Pay 的API,就可以在App 中完成购物时使用Apple Pay 结帐,这样就不需要再额外输入信用卡资讯,一~瞬间就完成付款,根本败家利器来着。

去年苹果推出了 Apple Pay on WEB,也就是线上商店的 Apple Pay 付款机制。这功能能让你在网站购物时直接利用 Apple Pay 付款,而不需要每次买东西都还要在那边慢慢输入信用卡资讯。网站Apple Pay 的验证机制是在你按下网页(Mac/iOS)上的Apple Pay 按钮时,会在你的iPhone 上跳出要求你用Touch ID 指纹辨识验证的通知,你必须按下Home 键完成辨识认证才能付款。简单地说,就是你必须用自己的电脑或 iPad 买东西,才能使用 Apple Pay 付款(因为手机跟电脑必须登入同一个 iCloud 帐号),这也算是为安全而设计的机制了。

不过现在新版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就不用那么麻烦啦!因为他已经在 Touch Bar 上安装了一颗 Touch ID 指纹辨识器,如下图:

要付款的时候就直接按下 Touch ID,咻~一下就付款完成啰!这样真的是会让人不小心就越买越多,真的是太可怕啦! !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