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倒饮料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开了罐,但是里面的饮料怎么倒就是不顺,像是塞住的水管刚被疏通一样,水流时大时小还会溅出水花。
开口偏一边的罐子在设计上是有目的的,你应该把开口转向上方,这样水流会比较顺,形成完美的弧形,最后会优雅的在杯子里降落。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科技打開您更多想像
其实倒饮料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开了罐,但是里面的饮料怎么倒就是不顺,像是塞住的水管刚被疏通一样,水流时大时小还会溅出水花。
开口偏一边的罐子在设计上是有目的的,你应该把开口转向上方,这样水流会比较顺,形成完美的弧形,最后会优雅的在杯子里降落。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没有最大洞只有更大洞,马路不平这档事不只台湾有,就算欧美地区国家也是屡见不鲜,一位住在日本的外国人看到日本铺路作业后,相当有感地拍下过程并上传Youtube,老实说内容相当枯燥乏味,毕竟这就是一段再普通不过的道路施工影片,但是看在眼里只觉得揪心又羡慕,要是我们的马路也能被这么认真的对待,一定可以减少许多交通意外的阿!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没有打火机的时候,除了钻木取火之外,如果身上还有电池与铝箔纸就有希望了。
也不用太特别的铝箔纸,口香糖用的那种就好
总会带手电筒的吧,拿颗三号的就足够。
接着是手工时间。剪铝箔纸中间要特别细,这就是起火点。
含金属的部分接着电池的正负极,不用一秒钟就可以看到起火了。
由影片中看来真的很容易起火其实有点危险,小朋友在家不要学,非到关键时刻不要轻易出手呀。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本文作者为Gene Ng。日本饮食文化史学家酒井伸雄的《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挑了其中六种植物,探讨其起源、原产地、在当地如何被运用等等。酒井伸雄以这些植物们的传播轨迹为纵轴,饮食文化、政治与产业为横轴,透过一则则的历史事件与故事,看到西方国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与强大,它们如何丰富、改变人类的生活,进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
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
美国历史学家艾弗瑞.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equences of 1492)中,首先提出「哥伦布大交换」这个观念。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等的突发性交流。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的开始,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引发各种生态上的巨大转变。
哥伦布大交换对地球上的每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欧洲人也因此带来新的疾病。美洲的原住民因为没有抵抗力,所以造成很多人丧生并且大量的文化流失。初估这次的灾害造成了美洲的人口至少50-90%的人口丧生,估计当时死亡1,500到1,650万人左右。
哥伦布大交换也替两个半球带来了人口增加和多样的新作物品种和牲畜。虽然《改变历史的50种动物》大多还是来自欧亚大陆或海洋,可是美洲却贡献了欧亚非大陆更丰富多样的作物!在当时的探险者将它们带回欧亚大陆之后,原产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橡胶、辣椒、可可、烟草、花生、蕃茄、番石榴、木薯、木瓜、向日葵、番薯、四季豆、腰果、胡桃、香草便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作物。
日本饮食文化史学家酒井伸雄的《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文明を変えた植物たち―コロンブスが遗した种子)就挑了其中六种植物,探讨其起源、原产地、在当地如何被运用等等。酒井伸雄以这些植物们的传播轨迹为纵轴,饮食文化、政治与产业为横轴,透过一则则的历史事件与故事,看到西方国家如何因此快速崛起与强大,它们如何丰富、改变人类的生活,进而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
(1)马铃薯
《法兰西植物图谱》 (1891)
《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先谈马铃薯。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安地斯高地,孕育出出印加文明的马铃薯,原本是有毒的野生芋薯类,可是当地人却善用气候条件制作的马铃薯干。马铃薯横渡大西洋到欧洲后,食用性原本不受青睐,而德国是最早把马铃薯当成主食的欧洲国家,后来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Antoine-Augustin Parmentier,1737–1813)巧妙地让马铃薯成为法国家常菜。
欧洲国力蓬勃发展要拜马铃薯之赐,马铃薯的高产量,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马铃薯的热量为麦类的四倍,还可预防恐怖的坏血病。马铃薯生长在地底的好处,所以不易被战火摧残。马铃薯成为欧洲主食的马铃薯,欧洲人在冬天再也不用吃又臭又难吃的盐渍肉,因为马铃薯可以存放过冬,在冬天还能用来喂食猪只,让欧洲进入真正的肉食社会。
但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爱尔兰却因为太过依赖马铃薯而让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Oomycete)造成马铃薯腐烂而在1845年至1852年酿成大饥荒,让当时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
(2)橡胶
橡胶。 《科勒药用植物》(1897)
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轮胎,是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当年条条大路通罗马时,凯尔特人制造出品质卓越的车轮,可是当时的车轮就算再耐用,却谈不上舒适。
生橡胶的特性成为实用化的阻碍,因为太热时会熔化,太冷时会硬裂。让生橡胶得以量产实用的硫化技术发明后,橡胶不再随着温度变化影响弹性,于是让自行车和汽车乘坐舒适的充气橡胶轮胎终于登场。
当时巴西垄断所有橡胶生产,都是来自三叶橡胶树的树汁。英国人后来偷渡出三叶橡胶树种子,在东南亚发展橡胶农场。马来西亚迄今还是重要的橡胶生产国,橡胶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我大伯从前就是在橡胶工厂上班的,还得忍受橡胶处理时的恶臭。虽然战争催生了合成橡胶,可是天然橡胶还是有不可取代的用途。除了轮胎以外,天然橡胶还有许多用途,例如用来制造乳胶手套和保险套。
谈到这个,就提一则趣事。有位美国朋友在来访台湾时,说他大学班上有位从英国来的同学,有天做作业时要和班上同学借橡皮擦,就问同学能不能借她rubber,结果大家不仅不借就算了,还用奇怪的表情和眼神回她。她后来才知道,在英国叫做rubber的橡皮擦,在美国叫做eraser,而rubber在美国是保险套的俗称XD
(3)可可豆
可可豆。 《科勒药用植物》(1897)
可可豆来自生长于热带雨林。可可豆的采收过程中,要让可可的果肉腐烂发酵,小时候亲友家有种可可树,可可果的腐烂发酵会发出很恶心的气味,完全无法和巧克力联想在一块XD
约在三千年前,美洲的玛雅人就开始培植可可树 ,称其为cacau。他们把可可豆烘干碾碎,加水和辣椒,混合成一种苦味的饮料。这种饮料中的可可碱和微量咖啡因可产生兴奋作用。该饮料后来流传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称之为xocoatl,意思为「苦水」,他们为皇室专门制作热的饮料,叫Chocolatl,意思是「热饮」,是「巧克力」这个词的来源。
16世纪时,哥伦布和西班牙人都发现并描述了这种植物和饮料,但他们对其不感兴趣。 1544年一个来自多米尼加的玛雅贵族代表团拜访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Felipe II,1527-1598) ,他们随身携带自己喝的可可饮料,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饮料,引起西班牙人的兴趣,他们也开始喝这种饮料,并加入糖和其他配料。
巧克力后来成了法国上流社会的饮品。不过巧克力饮料后来竞争不过咖啡与红茶,在末落后又浴火重生从饮品演变成固体巧克力。
在阿兹提克帝国时代,巧克力属于药物。刚传入欧洲时,巧克力也被当成药物使用。巧克力含有丰富的镁、钾和维他命A以及可可碱。对人类来说,可可碱是一种健康的反镇静成分,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增强兴奋等功效。近年一些研究也发现了黑巧克力对健康的效用,搞不好有一天会让黑巧克力晋升成健康食品。
(4)辣椒
辣椒《科勒药用植物》(1897)
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从墨西哥到秘鲁,古印第安人在不同地域纷纷驯化了这种作物,早于公元前7,500已用作烹调食品。厄瓜多出土的一系列考古证据指出美洲人在公元前6,000年已懂得种植辣椒,其耕作纵影遍及美洲中、南、北部,从秘鲁到墨西哥皆留有古人培植辣椒的资料。
在野外散播辣椒种子的是鸟类,因为鸟类完全不怕辣。葡萄牙人致力推广辣椒,为单调的饮食生活增添变化。辣椒迅速普及于亚洲和非洲,尤其是印度和东南亚,是料理辣椒的高手。我在马来西亚也被训练成无辣不欢,餐餐如同嚼辣的结果,害我来台湾念书的前几年,餐餐都如同嚼蜡XD
辣椒经年累月深化为中国料理的一部分,川菜和湘菜都无辣不欢。根据维基百科,明代前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主要有姜、花椒、茱萸和胡椒等,尤以花椒为主,没有辣椒。史料记载,辣椒是在明代末期,由海路从美洲的秘鲁、墨西哥传入中国的。初见于明末姚可成之《食物本草》,主要作为药物使用,自吕宋或荷西台湾传入福建月港后称为番仔姜,再直接或间接传入日本称为唐辛子,同样作为药物使用,用来内服怯寒暖脾胃或外擦防冻,《农政全书》《通雅》等明代著作亦称为番椒,最早称为辣椒的记载,则见于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并且辣椒最早亦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较晚。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
喜爱辣椒的欧洲国家不多,匈牙利除外,他们为了保护匈牙利辣椒粉,还严禁把甜椒种子携带出国。 16世纪至17世纪辣椒传入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民众就利用辣椒腌制食品,逐渐成为各款韩国泡菜必备的主要配料。辣椒在战国时代传入日本后,创造出全新辣味文化的七味唐辛子。咖喱饭是第二波辣味革命的幕后推手,因为咖喱是从英国传入日本的,在日本咖喱饭是被视作西餐。
(5)烟草
烟草。 《科勒药用植物》(1897)
吸烟的习惯起源于安地斯高地。欧洲过去鼠疫流行促使香烟普及,香烟被奉为万灵丹。西班牙以雪茄为主流,葡萄牙是促进香烟普及的幕后推手。各国吸烟习惯不同,法国流行鼻烟,英国流行烟斗。烟草传入日本后,演化出日本特有的烟管。日本过去流行烟丝,独当一面的成人才能吸烟。
使用燃烧的方法吸食烟草是最不健康的方法,因为烟草燃烧后会制造出许多比尼古丁毒很多的有毒物质;而且这种方法也很容易造成他人受到二手烟害。烟草中还含有不少致癌物质,而吸烟及二手烟更是有强烈的致癌性。烟害毒物苯并芘、一氧化碳、睾丁蛋白、尼古丁等等,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并可诱发精索静脉曲张。吸烟,先使神经系统兴奋,后又加以抑制,最后则使神经麻痹,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6)玉米
玉米《科勒药用植物》(1897)
新大陆的主要谷物就是玉米。不过《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试图揭开玉米原始种的真面目,却说玉米的祖先还不清楚。其实这有误,生物学家早就怀疑玉米的祖先是一种称为teosintes的杂草。不过teosintes的样貌和今天的玉米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现在的老板李文雄院士在芝加哥大学曾为George W. Beadle讲座教授,George W. Beadle曾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是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George W. Beadle就曾经研究过玉米的演化,他估计出玉米虽然和杂草teosintes长得很不一样,不过其差异主要是由五个基因决定的。
《扭转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最后介绍兴起于墨西哥的玉米农业,以及老墨巧妙的三种作物复合式栽种法,还有玉米磨粉制作玉米饼来包墨西哥卷。玉米在安地斯地区是酿酒原料。养殖肉鸡带动的大量肥育产业,实现大量肥育的技术开发,不断演变的家畜饲育,让玉米成了配合饲料不可缺少的重要饲料。玉米现在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除了当作粮食作物,玉米也曾经是重要的遗传学模式生物。 《玉米田里的先知:异类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A Feeling for the Organism)就详细描写了美国女性传学家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1902 –1992 ),如何利用玉米做遗传实验而发现跳跃的基因。麦克林托克的实验结果太过艰涩难懂,以致她的研究被忽略了好几十年,还好她还是荣获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同场加映─花生
花生《科勒药用植物》(1897)
根据维基百科,花生原产秘鲁和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文为「玛尼」(Maní),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也有部分表明,中国也有可能是花生原产地之一。 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测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 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 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
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 ,「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 。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然而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
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筵席珍贵之物,寻常人很难吃到。
(8)同场加映─蕃茄
番茄
根据维基百科,一般认为最先种植番茄的是秘鲁人。 16世纪到17世纪,刚被引进欧洲(西班牙)时成被当成食物,但是当时人们所食用的部分并非果实,而是叶子,由于番茄叶子中的毒素导致食用者中毒,以致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当做观赏植物。 18世纪开始作为蔬菜在南欧种植。
秘鲁人在初识番茄时视其为毒果子,称为「狼桃」,16世纪,英国俄罗达拉里公爵见番茄外皮鲜美红艳,带回英国送给情人,从此,欧洲人称其为「爱情苹果」。产销量最大宗的美国,早期大部分民众以为番茄有毒,也有视其具有性功能,视为「爱情苹果」,到18世纪中叶,开始有人种植,食者自然是一些需要催情者,而传教士被禁止食用。百年后,美国人敢吃番茄了,却得花上几个钟头烹煮,认为经长时间煮会消除番茄中的毒性。
可是现代美国人吃炸薯条却必配番茄酱。在英语中番茄酱叫做 ketchup,这个词过去不是指番茄酱,而是指特别的调味汁或者鱼汁。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有多种理论。一种理论是来自粤语或闽南语的「茄汁」,马来语中的词也来自粤语。另一种理论是只来自马来语。
如果没有哥伦布大交换,我们现在的世界绝对会乏味许多。在充分了解上述八大植物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其成为现代社会重要支柱的发展历程,我们会体会到,我们确实活在一个富足而幸福的时代 🙂
经由上下游新闻市集网站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如果有吃罐头的需求手边又没器具,那么这招一定要学起来,教你如何完美的破解封罐技术,无需开罐器就可以打开它。
首先,请先认明罐头的封罐处,有突边的地方(红箭头)就是了。
然后找个粗又平的地方好好的给他来回磨个几次。
等看到边缘的金属被破坏的差不多应该就OK
当啷~这样就开了。
喵仔吃的多开薰…
只要知道罐头的封罐原理,其实很好了解。一般罐头的封罐技术叫「二重卷封法」就是把罐盖和罐身的马口铁卷成二个勾勾互相勾再一起然后压平…就结束了。磨掉下图中红线以上的部分罐头当然就开啦,接着推去加热杀菌,所以不用也不能(法规规定)添加防腐剂,理论上可以永久保存,食用还是依照建议期限。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我们生活中不乏各种宣导标语,许多年代久远的标语甚至成了反映当代历史背景的见证,有些已经不合时节,但有些即使放到现在也不显突兀过时,最近有一组1952年的《儿童心理教育图》海报重现人世,内容意外地相当具有”前瞻性”,就算说它是现代某教育机构制作的复古风海报也毫无违和感!
海报内容大多针对儿童的品德与心性培育,反而没看到现代华人小孩常被迫接受的「多才多艺菁英教育」想法,在那资源还不甚丰富六十多年前,人们对于儿童发展的概念,似乎反而更接近现代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呢!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五号电池、强力磁铁和铜线。铜线要绕成圈圈。
只要前后都吸上磁铁,放入铜线圈里就会自己跑了。
你可以做成长长的轨道,这样跑起来很过瘾。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这些照片主角是在战争的年代,为了保护或是攻击人类彼此而存在的建筑设备。和现代为了都市计画或社会福利而存在的设施格调大不同,不强调美观只讲求功能性,光荣已属于过去。现在没人使用而逐渐成为废墟或许反而是一种幸福?
华盛顿州东部地下50公尺深处,1960年建置世界第一个洲际弹道导弹:泰坦1号所使用的地下导弹发射井。装有空调和电热水器,之前有不动产业者拍卖不知现在是不是已改装为民宅。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忍者头巾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用的到,不然不会流传千古…想当年忍者的头部与面部只用一块布就包的紧紧;日本推特上正在流传头巾教学,很受大家欢迎,无论利用在冷天骑机车、海边防风沙、挡紫外线都很好用哦。
步骤一、准备布长约130公分,宽度足以把头包起来即可。
本步骤重点有二个,一个是记得要盖到额头二侧成直角收好;另一个是右侧往内折盖住鼻子。
步骤二、将右侧布置于左侧布的下方。左侧的布包住下巴。
步骤三、二边的布各往脖子后头绕。
步骤四、在脖子后方打个结固定,完成。
Follow 我们的Page,每天追踪科技新闻!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
一般人在没有工具辅助下,想要画出一个像样的圆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只要善用「自身」的工具,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想像这样三个完美的圆要如何在没有使用任何尺规工具下完成呢?
首先示范的是大圆圈,以手腕骨当支点(圆心)
乔好位置和半径,旋转纸张一鼓作气…
第一个圆就出来了
第二个圆,同理可证,这里是以小指为圆心
轻松完成第二个圆
再小的圆也难不倒,这里是以中指为圆心,只要乔好位置固定半径就可以了。
想看更多英文版文章吗? 点我进去~